小孩子不明白的道理,未必是小孩子太笨,也可能是大人說錯了。
——二九聊
每個人的童年時期都讀過很多兒童讀物,其中「成語故事」更是所有兒童的必讀書目。讀了那麼多書的孩子們,真的讀懂了麼?最近看到有人反應說很多成語故事都看不懂,所以,二九也打算來講講的成語故事。
今天要講的成語故事是「快刀斬亂麻」。以下是史書記載:
《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嘗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是不是看不懂?沒關係,二九翻譯的人話如下:
南北朝時期,有個叫做高歡的人在東魏國當丞相。東魏國土大致為黃河以東,淮河以北,東部臨海,北部邊界則約為葫蘆島-呼和浩特-黃河邊一線。
有一天,高歡把他的六個兒子都叫到身邊,拿出了一團糾纏在一起的麻繩,問,誰能解開呀?
於是,孩子們忙活起來。其中,一個叫做高洋的熊孩子,很是不同,他壓根兒沒去解麻繩,而翻出來一把刀,三下五除二地把麻繩砍斷了。
這就是成語「快刀斬亂麻」的故事起源。
二九第一次看這個成語故事時,是小學五年級。
小學五年級的二九沒有看懂這個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就好比是,你媽媽要織毛衣,然後毛線摻到一起了,讓你幫忙解開。然後,你拿把剪刀,咔咔咔一剪,毛線解開了,但是,毛線也不能用了。而生活中一旦發生這種事情,好的結果是你媽沒使用任何武器,空手打你一頓。
所以二九不明白,為什麼在同一情況下,成語故事「快刀斬亂麻」中的主角小高同學不但沒有挨揍,反而還受到了表揚,並記入史書。
後來,二九想明白了。
首先,毛線比麻繩貴多了,不能浪費,所以要仔細解開。
其次,高洋家有錢,他們家麻繩多了去了,所以砍斷一輛捆也無所謂。
最重要的是,要審題啊,你媽讓你解開毛線,是為了織毛衣。高洋他爸,純粹就是無聊,用「解麻繩」考驗孩子們的智商。
一句話總結,成語故事「快刀斬亂麻」:小高同學的爸爸,給小高同學的兄弟們出了一個智商題,「如何快速解開麻繩團」,然後,小高同學取得了第一名。
後來,小高變成牛人了,當了北齊的皇帝。當皇帝了,就要開始寫家譜啦,所以手下一群文員,開始給小高大大寫英雄創業史。創業史怎麼寫,當然開篇就要寫:大大天縱英才,天資聰慧。然後找來找去,找到了小高大大小時候,在兄弟們的答題遊戲中獲得了第一名。
但是,文員們不敢這麼寫呀,所以,只能給故事添加了引申含義:「快刀斬亂麻」快刀斬亂麻,比喻辦事果斷,抓住關鍵,迅速地解決複雜的問題。
二九認為,從這個結論倒推,可以推證出很多優秀事跡:
1. 小明考試考了0分,為了防止回家挨揍,於是「快刀斬亂麻」,在「0」前面加了一個「10」。
2. 小亮的爸爸讓小亮將11個蘋果分給10個小朋友,小亮急中生智,「快刀斬亂麻」,將11個蘋果都分給了自己。
……
所以「快刀斬亂麻」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以下幾個道理:
1. 參加智力比賽的最重要一點,是有一群笨兄弟,比如高洋的其他兄弟。
2. 你是爸爸的兒子,爸爸的兒子是最棒的。
3. 高洋大大是整個北齊的皇帝爸爸,所以,高洋大大是最聰明的。
4. 不要得罪文員,所以一筆定乾坤,你是啥樣子全靠別人一隻筆啊。
5. 不要認為看不懂成語故事的孩子們笨,因為,很多成語故事的本質,就只是一個故事,約等於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快刀斬亂麻」講完啦。二九講這個故事的初衷是想告訴廣大的家長們,如果以後你家的小孩子表示看不懂某些成語故事,那麼請先仔細思考一下那個故事的原委,再決定要不要責怪他吧!
好啦!今天的成語故事就到這裡,鼓掌!!!
這裡是二九聊
我是二九,
如果你也有不明白的成語故事,要告訴二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