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記得我小時候讀書的時候,父母抓的很嚴,
每天晚上爸爸都會抽查我的數學作業,
而且專門挑課本最後帶星號的附加題(老師不要求做),
做不出來還不讓去睡覺,
當然,我的成績也是非常好的,基本每次考試都能拿到班級第一。
記得每次我拿著成績單,興衝衝的跑回家,想和爸媽分享喜悅時,得到的永遠都是,
「滿分多少啊,第二名考了多少分啊」,
總之,考第一名沒什麼值得驕傲的,你要謙虛,這次能考第一名,那下次爭取和第二名把分數拉開。
從小到大,我想要什麼東西,基本都是以考試成績為代價,考好了才有獎勵。
02
所以,即便我慢慢長大了,畢業參加工作了,自信這個東西好像從來都不會多。
開會時,我不敢把我的想法大膽的在人群面前說出來,我怕我的觀點不對,或是其他人還有更好的;
我不敢穿太漂亮的衣服,因為我覺得自己不漂亮,自然也不配穿這麼漂亮的衣服;
年會時,我不敢當著全公司的人表演節目,我怕別人笑話我,即便我唱歌還可以;
我不敢跟帥哥搭訕、我怕被拒絕;
我不敢跟家境好的人做朋友,我怕被嫌棄;
。。。。。
這種自卑,真真的刻到了骨子裡,從小到大,時時刻刻影響著我,我卻丟不掉它。
對於我們這一代,從小接受的教育,大多是打壓教育,做得好了,怕我們飄了,澆盆冷水醒醒腦,下次一定要做得比上次好,做得不好了,一頓數落:
「你怎麼這麼笨」、
「你看看誰家的孩子,人家怎麼都會啊」
「你這麼醜,打扮啥啊,再打扮也是這樣」
更有父母的殺手鐧,「我都是為了你好啊」。
持續性的打壓教育,連我們自己都開始否定自己了,是我不夠優秀,是我都不配!
那種過分謙卑造成的不自信,卻成了孩子成長中最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更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03
每對父母都對孩子寄予了太多的厚望,但是,愛,用錯了方式。
歸根結底,是父母跟孩子的溝通太少了,不懂得孩子的內心想法。
嘗試著去平視孩子,尊重孩子,多去詢問下孩子的意見,
表現好的時候,敢於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
讓他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表現不好的時候,和他一塊解決問題,鼓勵他下次肯定能做好,
否則沒有了父母的鼓勵,孩子真的不知道怎麼再努力了。
教育本來就是「任重而道遠」,在行進中不斷學習、不斷糾錯!
願所有的孩子,不做斷翼的天使,沒有自卑,用自信撐起一片天,自由翱翔!
歡迎大家一同分享育兒的那些事兒,期待在育兒道路上,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