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出版家和作家聶震寧出新作,給了青年編輯十二條忠告

2020-12-12 北晚新視覺網

《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是知名出版家和作家聶震寧的新作。聶振寧從圖書編輯行業並不知名的一家出版社一名普通編輯新人做起,歷經各種選題歷練,做到出版社社長,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做社長,再到中國出版集團總裁,現任韜奮基金會理事長,從事閱讀推廣等工作,出版過多部專著和小說。四十年的一線圖書編輯經歷和成功經驗讓他有許多話想對剛入行的青年編輯說。

每每遇到滿懷一腔熱情進入出版行業的大學畢業生,聶震寧總會欲揚先抑,第一句便問:你想好了?不少年輕人進入圖書出版行業時躊躇滿志,很快便心生失望,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很「骨感」。就此,聶震寧的「第一封信」便把醜話說在前頭:「做出版當編輯是發不了財的。」儘管如今有不少暢銷書或稀有選題的圖書編輯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但這可遇不可求,鳳毛麟角,如果奔著賺錢做生意去做圖書,無疑是有落差的。那麼一名圖書編輯應該抱有怎樣的心態去進入這個行業呢?聶震寧給出的答案是,編輯要對精神追求抱有情懷,並且喜愛好書,如此才能不知疲倦地為做出好書投入全部的精氣神。出版家張元濟就曾放棄南洋公學代理總理的優渥待遇而加盟商務印書館,而當年的商務印書館還只是一家毫無名氣的以印刷會計冊為業務的工場。

儘管如今圖書市場開放競爭,好的選題和作者往往陷入被爭搶的狀態,但總體來說,不同的出版社各有各特色,青年編輯首先要了解自己出版社的風格特質。聶震寧在第二封信中便告訴大家,再大再好的出版社也得「有所不為」:我們既不能在商務印書館大聲疾呼要大規模開發長篇小說選題,也沒有理由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提出打造「辭書王國」;既不能在中華書局裡喧譁要直追國際人文學術前沿,也不能在上海譯文出版社、譯林出版社那裡發誓要發掘中華傳統文化瑰寶。青年編輯可以從自己出版社的歷史傳統,先遵循辦社宗旨,再另闢蹊徑發揮創意。

「老師傅帶徒弟」是出版行業的優良傳統,向老編輯學習是年輕人要學的第三課。如今的出版業人才流動頻繁,許多新人沒有機會見到曾經高山仰止的出版社老編輯們。許多出版社臥虎藏龍,人才濟濟,拿著保溫杯那位不起眼的老頭兒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名編」。聶震寧回憶二十多年前,一位初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還不知道早已退休的老編輯王壽彭已經病重,一進社便多次想去探望,因為王壽彭就是自己喜愛的《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的譯者王央樂。聶震寧完全理解這樣的想法,就如剛進中華書局的新編輯希望見到周振甫,剛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的新編輯希望見到戴文葆,剛進人民文學的新編輯希望見到秦兆陽、綠原等。

從老編輯身上我們能學習到什麼呢?首先是學會與作者建立關係,才能收穫優質的作品。「作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已故老社長韋君宜的名言。聶震寧舉例,上文提到的周振甫先生是錢鍾書先生最重要的兩部專著的《談藝錄》和《管錐篇》的責任編輯。他不單是編輯,更是錢老的好友。「《談藝錄》是1948年出版的,當時年輕的責任編輯周振甫為編輯書稿傾注了大量心血,他一一核對原文,為每篇標立目次,對許多地方提出意見,與作者商量修改。這種嚴謹認真的態度,使得錢鍾書深受感動。」三十年後,錢鍾書又將《管錐篇》交給周振甫出版。兩人之間幾十年的信任無間,成就了出版史上的佳話。與作者打交道除了專業水平過硬外,還要持之以恆。聶震寧還講了人民文學出版社老編輯發現當時的文壇新星陳忠實的故事。聶震寧感慨,人生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編輯儘管有時候也能放「短線」釣魚,但很多作家是需要耐心去等待的,「一定不要催稿時熱情滿懷,暫時沒稿子了就形同陌路,一個優秀的編輯應該努力保持與多作者的友誼長線,切不可犯了社會上流行的勢力病」。

除此之外,對待作者還要講求誠懇,以誠待人是聶震寧約到名家名作的秘訣。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聶震寧作為一家邊遠省份出版社的年輕編輯,接到一項艱巨的任務,負責一套大型知識叢書的編輯工作,要求年初一個月內在北京約到22個分冊的主編,且必須是一流名家。聶震寧出差來北京東奔西走,一家一家前去拜訪,「態度既不敢太熱情——怕嚇到學者,以為我年少輕狂不可靠,也不能太平淡——怕引不起名家的興趣,因為名家見多識廣不容易被打動」。聶震寧堅持兩個原則,誠懇和不卑不亢,就這樣約到了冰心、蕭乾、葉至善、袁行霈等二十多位名家並籤下出版協議。聶震寧看來,編輯與作者的關係,或是患難之交,或是投桃報李,但更多的是聲氣相通、君子之交,因為誠字論心不論形,全在彼此的感覺。

《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有三部分內容組成:一、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二、讀者反饋;三、編輯出版隨筆。第一部分內容是本書的主體內容。第二部分內容以欄目的形式附在第一部分內容之後,以體現書信的有來有往的特點。第三部分內容是精選聶先生已經發表的一些關於編輯出版的文章,使讀者加深對十二封信的理解。古人的書信是尺素與魚雁,是感情與思想交流的方式。如今寫信的人越來越少,再看到信件,總能讓人感受到書信時代的情懷,同時也能透過信件這種傳統的形式找回沉得住氣、靜得下心的感覺。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珠玉在前,聶震寧希望這本自己忍不住「好為人師」十二封信,可以幫助如今飽受網際網路行業衝擊的傳統圖書出版業的新入行的青年編輯們更快地成長。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夏安

流程編輯:u006

相關焦點

  • 《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關注青年編輯成長
    11月16日下午,「聶震寧《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出版座談會暨編輯素養研討會」在京舉辦。來自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出版協會、中國編輯學會、中國音像和數字出版協會、韜奮基金會、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公司、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等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出版發行企業的代表、在京媒體記者等參會,就聶震寧先生《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的岀版進行座談,並就青年編輯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研討。
  • 聶震寧:做好編輯要有匠人精神
    很多讀者為這些信件點讚,認為作品以書信的形式向青年出版人傳遞著名出版人的情懷、理念、經驗,使之成為出版界共享的精神財富,實為創新之舉。說的是出版,也是說做人,聶震寧「掏心窩子」般毫無保留地總結、提煉出自己四十年出版人生的經驗和智慧,字裡行間飽含著他對於青年編輯的殷切期望。2020年11月中旬,《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作為「編輯素養叢書」的第一本書,由人教社重點推出。
  • 直播預告丨「全民閱讀」提案人聶震寧,教你如何高效閱讀
    直播預告丨「全民閱讀」提案人聶震寧,教你如何高效閱讀 2020-04-23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業界共議編輯精神與責任 人教社力推新書《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
    11月16日下午,「聶震寧《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出版座談會暨編輯素養研討會」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辦。來自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出版協會、中國編輯學會、各出版社等專家學者,就聶震寧先生《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的出版座談,並就青年編輯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研討。
  • 15位外籍出版家翻譯家獲第十二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本屆特貢獎共評出15位獲獎者,包括12名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獲得者和3名青年成就獎獲得者,他們中有6位作家、6位翻譯家、3位出版家。其中,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的12位獲獎者是:阿爾巴尼亞出版家布雅爾·胡澤裡、法國作家瑪麗安娜·巴斯蒂·布呂吉埃(女)、匈牙利翻譯家姑蘭(女)、日本作家荒川清秀、吉爾吉斯斯坦作家庫勒塔耶娃·烏木特(女)、拉脫維亞翻譯家史蓮娜(女)、摩洛哥作家法塔拉·瓦拉盧、尼泊爾翻譯家孫達爾·納特·巴特拉伊、波蘭出版家安傑伊·卡茨佩爾斯基、羅馬尼亞翻譯家白羅米(女)、俄羅斯出版家季馬林
  • 15位外籍出版家翻譯家獲第十三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本屆特貢獎共評出15位獲獎者,包括12名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獲得者和3名青年成就獎獲得者。他們中有5位作家、6位翻譯家、4位出版家;以色列、哈薩克斯坦、希臘、伊拉克四國首次有獲獎人當選。其中,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的12位獲獎者是:俄羅斯作家尤裡·塔夫羅夫斯基、羅馬尼亞翻譯家羅陽、阿根廷出版家林磊文、澳大利亞翻譯家杜博妮(女)、加拿大作家貝淡寧、希臘翻譯家索提裡斯·查理克亞斯、匈牙利出版家庫奇什·安德拉什·山多爾、伊拉克翻譯家阿巴斯·卡迪米、以色列作家尤銳、哈薩克斯坦翻譯家賽肯·阿達依、韓國出版家洪廷善、斯洛伐克作家利奧波德·莫拉夫奇克。
  • 聶震寧給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11):公益精神和社會擔當
    我們掛念那裡所有遭遇不幸的患者,掛念那裡所有正在英勇抗疫的醫護人員,掛念那裡所有無私奉獻的各種志願者,掛念那裡還處在嚴格防控措施中的武漢市民,掛念那裡所有讓我們淚奔的故事……      原本計劃第十二封信談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會擔當,可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許多計劃,咱們的通信計劃也要調整。因為,這些天來,我有許多衝動,急於要同你談論這個話題。
  • 2020網文作家「十二天王」出爐,新人作家如何邁向封神?
    這個創立於2016年的榜單,是閱文集團為鼓勵當年創作出優秀新作的高潛力作家,結合當年新作的作品成績、用戶口碑、作品文學性和創新性等維度,每年從數以百萬計的優秀創作者中遴選十二位給予的殊榮。「其實我有點受寵若驚,感覺壓力很大,擔心自己名不副實。畢竟『十二天王』一年就十二個,每個分類就那麼一兩個,機會很難得。」手握寸關尺在接受數娛夢工廠採訪時坦言。
  • 「全民閱讀」聶震寧:「書同兄」,這裡有一封我寫給你的信
    為了讓青年編輯平心靜氣地做好出版工作,腳踏實地地前行,中國新聞出版廣播報推出了《給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這個欄目,邀請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撰稿,以書信的形式與青年編輯進行交流,為青年編輯答疑釋惑,幫助青年編輯更好更快地成長。寫信對象我們將其起名為「書同」,寓意為「書業同道」,特指所有成長中的青年輯。
  • 全民閱讀倡導者聶震寧:要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記者 于靖園北京沙灘后街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辦公室,聶震寧就坐在滿牆和滿桌的書前辦公,無論從哪個角度、哪個頭銜去看聶震寧,他身上都離不開一個字——「書」。他是作家,著述頗豐,出版小說、散文、隨筆若干,其專著《閱讀力》入選2017年「受大眾喜愛的50本好書」,小說《長樂》受到著名作家王蒙盛讚;他是出版界當之無愧的大咖,曾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他又是全民閱讀的「領讀者」,全國政協委員首份開展全民閱讀提案的第一提案人。「忙時讀屏,閒時讀書。」
  • 出版人聶震寧:從「開卷有益」到「讀懂讀薄」
    聶震寧是我國資深出版人、作家、韜奮基金會理事長、全民閱讀推廣人,曾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中國出版集團總裁。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早在2007年,他就提交了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提案,為閱讀鼓與呼。今年12月初,聶震寧先生做客天一文化講壇,為鄭州市民分享他的閱讀方法論。
  • 一位200歲老人給當代青年的三條忠告
    因為我很早就開始深入思考人生,很快文章寫好了,標題是《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雖然已經過了180多年了,我現在依然清晰的記得我當時是這樣寫的: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       「為人類而工作」,這就是我17歲那年立下的目標。
  • 15位作家、翻譯家、出版家獲第十四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榮獲本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表彰獎勵的15個國家15位作家、翻譯家、出版家分別是:阿根廷作家古斯塔沃·亞歷杭德羅·吉拉多、匈牙利作家郝清新、波蘭作家格熱戈日·科沃德科、俄羅斯作家科雅瓊、越南已故作家杜進森、喀麥隆青年翻譯家杜迪、義大利翻譯家卡薩齊、吉爾吉斯斯坦翻譯家巴特克古爾·卡拉姆別科娃、瑞典翻譯家羅德堡、英國翻譯家韓斌、美國翻譯家倪豪士、德國出版家湯恩平、以色列出版家皮埃爾
  • 著名作家曹文軒攜新作《尋找一隻鳥》來海南 分享每個人的成長故事
    著名作家曹文軒攜新作《尋找一隻鳥》來海南,分享每個人的成長故事。著名作家曹文軒新書分享會在海南省圖書館舉行。但其實從種子成長到大樹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他在寫作中產生很多新的靈感和細節,這是在最初構思時並沒有,而是在寫到那裡時突然迸發出來的畫面,這些細節讓這個故事從最初的種子,自然生長成了現在的樣貌。
  • 劉同攜新作《一個人就一個人》來福州與讀者交流
    知名作家、電影製片人劉同要來福州了。
  • 知名作家點評肖戰:優質青年偶像,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其實關於「肖戰正能量」這個話題已經談過很多次了,老生常談,但是肖戰總能以正能量感染著我們,再加上很多媒體和權威人士也都喜歡用「正能量偶像」來評價肖戰,所以正能量偶像我們經常談。近日知名作家沈宇松老師又大方表達了對肖戰的欣賞,不用過多介紹,同樣離不開「正能量」這三個字。
  • 國際知名品牌文學獎在京揭曉 青年作家黃昱寧獲獎
    本屆得主為作家黃昱寧,獲獎作品為2018年8月出版的《八部半》;獎金為30萬元人民幣,以及一枚寶珀Villeret經典系列腕錶。「寶珀理想國文學獎」評審委員會,由戴錦華、黃子平、賈樟柯、路內、張大春五位評委組成。張大春代表評審委員會頒發獎項,頒獎詞為:「黃昱寧展現了很豐厚的文學修養,以洞澈的世情與人情觀察,使短篇小說的形式深度生動展現。
  • 2018中國黃山書會今日開幕 30餘位知名作家齊聚合肥
    2018中國黃山書會今日開幕 30餘位知名作家齊聚合肥 2018-07-27 22:03:00來源:央廣網
  • 知名作家稅清靜創作 「四川十大歷史名人」諸葛亮少兒普及讀本...
    》改稿會在武侯區舉行,該書由知名作家稅清靜潛心創作,伍立楊、羅偉章、高海潮、黎政明、陳新、王永忠、麥子、肖建兵、陳華、肖笛、陳蓉、趙麗、李兵等川內知名作家、評論家、出版人、影視人、家長代表等30餘人參加會議,會上各界人士對作品如何更好地傳承歷史名人文化等方面發表了各自的看法,他們對《喜神來了》的創作紛紛給予高度評價,期待這本反映「四川十大歷史名人」諸葛亮文化的少兒普及讀本早日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