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的差異已經是老生常談了,英譯中對於大家來說都是小case。但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所以中文裡經常有一些明明很正常的詞彙,但你就是死也無法把它們翻譯成合適的英文!就連大神們都拿這些詞彙沒辦法了...快來和學霸君見識一下都是那些詞彙把大家逼瘋了!
接下來學霸君還會更加努力給大家帶來考試乾貨、學霸技能、和備考經驗的!快來點擊標題下方的北美學霸君關注我,麼麼噠!
文|謝侃
From 侃英語
微信號:kevinenglishclass
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代表著兩種思維方式、兩種文化背景,差異可不小。即便現在基本上能做到兩種語言間的轉化,但還是無法做到100%切換,總會存在一些nuance['njuːɑːns](細微差別)。 比如說,中文中的「吃了麼」,如果英語翻譯成:Have you ever eaten? 確實把「吃了麼」的字面意思給表達出來了,但是中國人之間那種噓寒問暖的文化背景是絕對體現不出來了。話說回來,美國人見面打招呼會說:「What's up?」 如果你翻譯成「咋了?」其實壓根沒翻出來說話人的用意,「What's up?」僅僅是打招呼的用語,而不是一個疑問句。我每天在後臺都會收到很多同學問我「XXX的英語怎麼說?」有些我尚且能應付,但有些中翻英的問題,實在讓我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今天,我就整理一些「無法翻成英文」的中文詞彙,大家自己體會一下語言間的這種「不兼容」的現象。
「辛苦了」閱兵時,當首長的車經過士兵方陣,首長高聲呼喊:「同志們辛苦了!」士兵們齊刷刷回答道「為人民服務!」這裡的「辛苦了」就很難翻成英語。「辛苦」的英文可以是「work hard」裡面的hard,修飾動詞work,這是個副詞;亦或是「painstaking」,這是個形容詞,表示「費盡苦心的」。但這樣翻譯總感覺不合適,因為「辛苦了」是對於別人的付出的認可褒獎,不是對別人的努力的客觀描述。所以,我暫時將「辛苦了」處理成「Well done!」或「Good job!」但這兩種表達和中文的「辛苦了」還是存在差異。
各種筆咱們中國人最喜歡的思維方式是「一招鮮吃遍天」,最好一個詞能覆蓋所有場景。你看,「筆」這個詞可以指任何能書寫的工具,無論是毛筆、原子筆、水筆、油畫筆,你都可以統稱為「筆」。但這個大而全的概念,在英文中找不到一個對應的詞,你必須表達出具體的某種筆:
pencil(鉛筆)
pen(鋼筆)
ball-point pen(原子筆)
ink brush(毛筆)
painting brush(畫筆)
crayon(蠟筆)
chalk(粉筆)
stylus(智慧型手機觸控筆)
各種親戚的叫法到這兒,中英的思維又反過來了。剛才說筆的時候,我說中國人喜歡用大而全的、能覆蓋所有場景的詞,但到了親戚關係的時候,中國人比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人都細緻,巴不得給每一個親戚關係都定一種專屬的名稱:舅舅和叔叔,表哥和堂哥,奶奶和姥姥,舅媽和阿姨,外甥和侄子,孫子和外孫……我想,一個嫁到中國來的洋媳婦,面對這三姑六婆的,能叫得清嘛!其實在英文中,這些叫法真的很難翻譯出來。 每次想到某同學問我這個問題,我都想笑:她說,一個老外爺爺跟別人介紹自己的孫子和外孫的時候會說:This is my grandson and this is… also my grandson?其實,老外眼中,孫子是不分「內外」的,統一叫「grandson」,所以,「外孫」的「外」真心沒法翻譯成英文。 這一點也充分說明了,中國人傳統是重視家庭觀念的,而老外重視的是自己和朋友,不太重視這些親戚關係。他們信奉這樣一句話:
God made relatives, and thank God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
上天決定了誰是你的親戚,好在我們可以自己選擇朋友。
比賽場上喊的「加油」首先,你肯定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譯成「add fuel」,否則也太中式了。其次,肯定有同學會說,「come on」 就是「加油」啊。沒錯,但是「come on」屬於那種心急的「加油」,比如,你跟別人玩梭哈,當你翻底牌的時候,心裡很著急期盼一個好的結果,此時此刻,「come on! come on! come on!」就可以表達這種心情。而它不大適合觀眾席上大家齊聲高呼的「加油~加油~」,這更有一種儀式感。另外,「go go go」也有點兒「加油」的意思,但實際上表達「快快快」或「上上上」的意思,比如可以在大兵衝鋒的時候用。 還有一些比如說「Hang in there(撐住)」,「Don't give up!(別放棄)」以及「You can do it.(你行的)」這些加油鼓勁的話,從韻律上也沒法和「加油~加油~加油~」想媲美。最後,還是韓國人部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發明出了「Fighting」這個詞……但畢竟這不是地道的英文…
中醫病名比如我最被問得多的問題是:「上火」的英語怎麼說? 字典中查到的注釋為:
suffer from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遭受過多內部熱量
但是,老外看到這樣的解釋絕對會蒙圈。因為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實際上是以 「陰陽「、「五行」這樣的古代文化概念為基礎,這些都是英語文化中所沒有的,所以一些概念根本沒法翻出來,即便翻成英語了,老外也很難理解。比如上文中的 excessive internal heat,他們可能會疑惑,為什麼人體內還有過多的熱量?他們根本不明白「內火」是怎麼回事兒。 一些同學把「我上火了」翻譯成了「I am on fire.」
天了嚕,這是要自焚嗎…
這個詞也讓我感到絕望。這好像根本翻不成英語。我查了一下詞典,「江湖」這個詞最早見於《莊子·大宗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江湖」實際上指遠離朝廷與統治階層的民間。在許多中國文學作品中,尤其是武俠小說中,江湖則是俠客們與草莽英雄們的活動範圍。「江湖」跟「江」(river)和「湖」(lake)沒有半毛錢關係,它是一個抽象概念。 有人把它翻譯成「brotherhood」(兄弟情誼),指一種「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信念,確實有那麼一點「江湖」的味道,但是沒翻出場所和地方的概念。還有人把它翻譯成「underworld」(地下社會),這有點奇怪。《射鵰英雄傳》裡的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難道他們都是「黑社會」不成? 還有人把「江湖」翻成了「The lawless world」,確實反映出了「江湖」不受朝廷管控的特徵。但是,西方人對於「The lawless world」的理解是「法律所不及的社會」、「無法無天的狀態」。咱們常說的「江湖」也未必有如此嚴重的意味。 最後再講一個,以前有同學問我一個句子的英語怎麼說,我至今記憶猶新。他問我「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的英語。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練《葵花寶典》,我反正就直譯了一下回給他了:If you want to master this skill, you have to cut your eggs away. 其實我想對他說,好好學點正常的英文,腦子裡別老想著把一些奇奇怪怪的中文翻譯成英語。 你還碰到過哪些翻不出來的中文,不妨在本文文末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下~
本文系授權發布,From 侃英語,微信號:kevinenglishclass,By 謝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推薦閱讀回復[太拼]查看:美帝的熊孩子你們這麼拼,中國的出國黨還能混嗎 ?
回復[110]查看: 託福上110 分的英語水平是怎樣的?在國外能正常生活嗎?
回復[書庫]查看:適合出國黨的19個在線英文書庫, 從此閱讀就是分分鐘的事
還沒有關注北美學霸君?搜索微信號gpamaster或長按並識別下方圖片中的二維碼即可1秒變身學霸!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 Read More]也可以關注北美學霸君,領取各種考試福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