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萬物互聯,即物聯網的興起,公眾都對其充滿了想像。但中心化的運營機制,決定了其數據存儲安全方面的隱憂。但是,基於區塊鏈底層技術的機器連結,因為其去中心化的屬性,則消除了這一隱患。從這一點來看,將來區塊鏈機器網絡(以下簡稱機器網絡)在很大程度上會是萬物互聯的替代方案。
日前,Have Fun項目創始人兼CEO孫樂提出了將無人售貨機打造成基於區塊鏈的機器網絡,用以深耕旅遊落地市場。
據了解,旅遊落地消費概念是由孫樂提出,指在旅遊之前在線購買門票、機票等行為以外,到達旅遊目的地之後發生的包括吃飯、打車、買紀念品、逛景點、看演出等在內的消費行為。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機器網絡有沒有應用場景?能否經得起市場考量?其商業模式能否引起業內共振……欲知詳情,請看下文。
機器網絡的應用場景
愛旅遊的朋友可能深有體會,在景點、商業街購物時,由於品牌不一,形式不一,信息不透明等原因,讓價格參差不齊,甚至還出現惡意宰客的事件,這讓我們在購物時無所適從。然而,當你在寫字樓、商業街、候車廳的無人售貨購買商品時,則沒有這種感覺。
背後的原因在於現在的旅遊落地消費市場標準難以統一,只要將標準統一了,就能反向促成價格的統一,高價買次品的事情就會避免。所以,基於這樣一種考量,在超過萬億的旅遊落地消費市場,投放無人售貨機自然是有巨大的商機可挖。
那麼,機器為何要形成網絡呢?至於這個問題,孫樂給我們算了一筆帳:「我們計劃在中國337個優秀旅遊城市設點,平均每個城市100臺無人售貨機,我們按照每臺機器日均30單,每單30元計算,這並沒有誇張。當整個機器網絡鋪設完成後,不管銷量、售價、利潤率哪個數據有一點優化,帶來一點提升,都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回報。」
在這筆帳中,我們看到了規模化產生的巨大效益,何況,考慮到邊際成本,機器生產的數量自然越多越好。這恐怕也是其在全國構建機器網絡的初衷。
來自消費者的市場考量
有文章曾指出,現在無人店因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所以,導致經營慘澹。雖然沒有親歷,但既然寫出來了,自然有其憑據。但是,如果消費能獲得激勵,並且會一直持續呢?
區塊鏈的社區激勵機制已經為很多人所熟知,而Have Fun的機器網絡正是採用的這樣一套機制,即消費者購買商品,就能獲得token激勵,買的越多獲得的token也就越多。這種模式稱為區塊鏈分布式商業模式。
只要向社區提出有利項目發展的建議,還會獲得更多token激勵。並且token並非一文不值,不僅能夠在將來創設的旅遊商城中做抵消折扣之用,還能在交易流通中獲得增值收益。項目做的越好,token的價值就越大,也就越能吸引大眾進入社區,而更多的人也就會對公司的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在這樣一種情景之下,項目的成長會走進良性循環。
更何況,為了社區成員利益,項目團隊採用了通縮機制。他們會用銷售額千分之五的利潤來回購token,並進行銷毀,以此來減少市場上的Token數量,這樣HFT的價值就會越來越高。基於這樣的考量,消費者會不動心嗎?
機器網絡是否通用?
無人售貨機作為機器能夠構成機器網絡,那麼,其他設備是否也同樣適用呢?
首先我們來設想一下,假如我們將某一品牌的PC構建起機器網絡,採用token激勵的分布式商業模式,購買PC會獲得token激勵,用的時間越長,獲得的token越多,再次購買時會抵消相應費用,是不是會吸引人呢?再比如我們用的空調,同樣獲得token激勵,token會抵消部分電費,是不是同樣也很誘人……
其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而現在之所以由Have Fun提出來,並付諸實施,主要在於中心化的公司運營機制已經根深蒂固,很多公司或企業難以轉變過來。這就形成了初創公司輕身快步,大公司固步自封的現象。
然而,當初創項目成長起來,為他們提供了可供借鑑的成功樣板,自然會誘使其採取跟進行動。
寫到這裡,已近尾聲,不由想起對區塊鏈有著深入研究知名專欄作者陳菜根的一段話,借花獻佛送給大家:「未來已來,只是在不均勻的分布。結構性機會來臨的時候,周圍通常都是一片近乎窒息的平靜,你會對細微的變化習慣性忽略,即使看到些跡象,也會因為平庸的傲慢而笑言「不過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