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糖媽育兒日記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雖然年紀幼小,但是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在兩三歲的時候進入幼兒園,開始自己的第一段集體生活。父母們一面開心,一面擔憂。
幼兒園的生活對於孩子們來說並不算是太容易,孩子們會經歷一些困難,之後慢慢地成長起來。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孩子,明明已經受到了傷害,父母卻毫無知覺。
小李的孩子最近升上中班了,一開始上小班的時候,孩子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但是升上中班之後,孩子每天都看著不大高興的樣子。小李詢問,孩子說是想念老師。這一點小李是知道的,孩子之前的老師因為懷孕就離職了,現在換成了新的老師,小李以為孩子只是一時不適應。
除了孩子情緒低落以外,小李還發現每天放學到家之後,孩子第一件事情就是迅速的鑽到廁所裡面。小李很是疑惑,自己孩子已經不是小班不會自己上廁所的孩子了,就問孩子怎麼不在幼兒園裡上廁所。
孩子一開始什麼都不肯說,後來在小李的追問之下,孩子才支支吾吾的說新老師不喜歡她總去上廁所,她和老師說想上廁所,老師也不搭理她。小李非常氣憤,孩子還說老師平時也很少叫她,問她是不是老師討厭她。
小李很是心疼,她知道孩子這就是在遭受老師的冷暴力了,二話沒說就給孩子辦了轉園的手續。
1.老師的忽視
不少幼兒園的班級之中孩子數量都是比較多的,有的幼兒園裡一個班級甚至會有三四十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沒有辦法顧忌到每一個孩子是正常的。但是有些老師平時就是會對一兩個孩子「特殊對待」,不批評孩子,但是對孩子愛答不理,孩子有事情需要老師的幫助,老師也像是沒看見一樣。
2.小朋友的疏遠
有的孩子身上可能有一些和其他孩子不大一樣的特殊之處,比如臉上有顯眼的胎記或痣,說話結巴,反應遲鈍等。這些特點都可能會讓其他的孩子產生排斥,平時拒絕和孩子一起玩耍,明裡暗裡的疏遠孩子,有時候還會小打小鬧的欺負孩子。孩子們並不擅長偽裝,孩子的喜惡在顯而易見的同時,也是非常傷人的。
3.老師的威脅
另外還有一些老師為了能夠讓孩子們老老實實的,讓自己省心,就會用語言對孩子進行威脅和恐嚇。孩子都是天真單純的,成年人說的話,尤其是父母和老師說的,他們都是會相信的,孩子對老師產生了恐懼,之後也就會更加聽話。
1.讓孩子少言寡語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關係最親密的人除了父母就是老師了。老師對於孩子的忽視,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長期處於老師的冷暴力之中,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內向,寡言少語,極大的影響到孩子性格的發展。
2.服務型人格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能夠和其他小朋友成為好朋友,所以當孩子被排斥的時候,有的孩子就會選擇改變自己。這種改變就是孩子會放棄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去討好其他孩子,比如和其他孩子交換不受歡迎的遊戲角色,或是把玩具讓給別人等等。
長此以往,孩子會漸漸的形成一種服務型人格,不管什麼時候都會下意識地去服務身邊的人,以其他人的喜惡來當作自己的價值觀,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有出現過這樣的事情嗎?在下方評論留言分享出你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