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2020年變得異常特殊,對於孩子的影響也很大。從去年幼兒園寒假到今年的9月份,我家小女兒就一直沒有上學,平時也不能去過多的場合,這大年過得就挺孤獨的。終於迎來了開學,但是卻越來越不適應。
我的內心也尤其擔心,畢竟我曾經做過幼兒園的老師,我深知其實在幼兒園中也存在「冷暴力」,只是這樣的「冷暴力」,很難被人意識到,但孩子卻可能在默默承受。要知道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長期受到「冷暴力」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一、被老師忽視
「被忽視」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可能有多深遠呢?如果不了解,建議可以看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影片中的松子因為從小被忽視,家人把所有的關注給了妹妹,造成她為了尋求關注形成討好型人格,因為從小缺乏愛,在成年以後每次愛情都奮不顧身,最後難逃悲慘命運。
當然老師的忽視,自然沒有父母的忽視影響那麼深遠。但是依然能讓孩子在感受到冷漠的過程中有種失望且不知所措的感覺。但這裡又不能完全責怪幼兒園的老師,作為一個普通人,難免對於孩子也有偏好,對於喜歡的孩子多關注一些,自己覺得沒什麼,但在孩子心中卻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那我們該如何防止自己家的孩子被忽視呢?家長要跟老師多溝通一定是重中之重,要知道一個班級10多個孩子,老師很難主動去關注誰家孩子。作為家長就要當一個神助攻,每天早晨多去幾分鐘跟老師聊聊天,接孩子的時候也跟老師多溝通,這樣溝通多了,老師自然對孩子的關注更多。
其次,讓孩子敢於跟老師溝通也很重要。有些孩子見到老師就低頭,老師自然很難關注到。建議在入園之前,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觀看一些入園預體驗的繪本,最好有專門講如何跟老師溝通的故事,幫助孩子更好地與老師建立師生關係。
二、被小朋友孤立
發展心理學家繆森:「社會化是兒童學習他們的文化或社會中的標準、價值和所期望的行為的過程」。
孩子進入幼兒園以後,就會出現社會知覺和社會行為,這就是社會化的表現。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出現自我意識、性別意識、親善行為、對攻擊性的控制和同伴關係等等。因為孩子的性格不同,所以在幼兒園這個小社會中,就可能出現被孤立的情況。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又處於社交敏感期,如果長期處於被孤立的狀態可能造成孩子要麼偏執、要麼自卑的性格。家長要好好引導,幫助孩子找到被孤立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太以自我為中心?是不是跟別人相處的時候總是動手打人?找到原因後,家長還要分享給孩子一些提升社交能力的方法。
三、自理能力太差,老師兇巴巴的語氣
畢竟孩子出自於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大不相同。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強,能成為老師的小幫手。有些孩子自理能力太差,自然會給老師帶來更多的工作量。比如一些孩子上廁所不會跟老師說,等到拉了、尿了就晚了;還有些孩子自己不會吃飯,還要老師幫忙喂。
這樣的孩子自然在老師眼裡很難得到喜愛,畢竟老師只是老師,不是保姆。一些脾氣不好的老師,難免會把一些情緒直擊體現在語氣裡,可能對孩子說話難免會兇巴巴的。可能老一時生氣沒意識到,但是孩子確實情緒感受動物,自然內心不好受,還可能排斥幼兒園。
所以我建議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入園之前,培養好孩子的自理能力,吃飯、穿衣、上廁所、睡覺這些事兒都能自己做,儘量別給老師添麻煩。除此之外,在接送孩子的時候,也要觀察老師對待孩子的語氣和眼神,如果發現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有意見,要及時溝通。所有問題只有通過溝通,才能解決,不要讓孩子默默承受!
我個人一直認為,父母不可能幫孩子掃清成長路上的障礙,但父母可以儘量教會孩子如何跳過障礙的本事。在幼兒園這個第一個小社會,對於孩子來說,是成長的一大步,父母尤其要花更多的時間和心思關注孩子的成長,不要讓孩子獨自面對那些成長的問題。
我是一名從事教育工作十餘年的人民教師,也是擁有一兒一女的80後寶媽。為你分享育兒路上的經驗和乾貨,助力你養育出馬爸爸嘴裡擁有「四商三觀三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