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月直投子基金數量比2019全年幾近腰斬,資管類AMC異軍突起

2020-12-20 每日經濟新聞

投中研究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直投子基金數量與2019全年相比幾近腰斬,這與LP投資風偏趨緊不無關聯,甚至已經出現從過去參與基金投資向參與跟投的趨勢邁進。

有分析指出,這對LP降低投資門檻、成本、回報周期都有利,但對GP募資帶來挑戰,母基金搬來救兵的同時也讓部分賽道繼續擁擠,對於缺乏商業基礎最終告吹的「大手筆」,反而會進一步削弱投資人的信心。

LP直投項目成趨勢

昨天,投中研究院公布了2020年1~11月的VC/PE市場報告,有關各類LP開始收緊「錢袋」的數據引發業內關注。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前11月LP投資基金數量僅為1021隻,較2019全年相比幾近腰斬。

從數據來看,近五年隨著LP跟投不斷增加,LP直投基金的數量及規模連續下滑。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LP做直投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一大趨勢,LP把越來越多的資金用於直投,而不是交給GP管理。

據投中研究院分析,在募資中,一些LP越來越強調跟投權,甚至常常超過對基金本身的關心。顯而易見的是,當LP將更多的資金留給直投也就意味著對於子基金的投資隨之減少。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這樣做可以省去超額收益中的Carry提成、降低投資門檻,並提高成功率、縮短回報周期。在PE、VC發展的早期,GP常把跟投權利賦予員工進行激勵,一般可以激發內部投資團隊的投研熱情,更好地進行主動管理。

但從市場化的運作角度而言,大比例跟投權的釋放會導致GP面臨利潤縮水的情況。不僅如此,一位投資界人士告訴記者,「跟投權主要是針對GP內部員工的,LP參與跟投的前提是要投資子基金,單純參與跟投顯然不符合GP的利益。」

然而,VC/PE機構的出手次數目前已創近三年新低。投中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1~11月,中國VC/PE市場投資數量、投資規模較2019全年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別為32%、7%,較2018全年降幅更為顯著,分別為58%、31%。

有分析指出,募資難問題加之退出有限,中小機構面臨無錢可投的窘境。此外,頭部機構紛紛搶奪優質項目投資份額,對於本就不存在競爭優勢的中小機構來說,更是另外一種打擊。

變相地,母基金順勢成為主力LP,如前海母基金就是市場化母基金趨向直投化的典型代表,其投資策略為50%用於子基金投資,另外50%用於項目直投。其中,旗下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在LP直投項目方面表現更為突出。

資管類AMC異軍突起

與母基金充當LP的還有包括引導基金、銀行保險信託等資管類AMC也在提高直投的比例。從數據來看,資管類LP在2018~2020年前11月期間直投案例規模穩中有升,三年增長78%,今年前11月該數據較2019全年上漲11%。

具體來說,今年AMC直投案例規模增長主要原因在於中國華融、東證資管、湖南資管、天乾資管等參與的數起大額非公開發行。以中國華融為例,僅參與的非公開發行金額就高達39248萬美元。

對此,市場持謹慎態度的一方是認為,母基金不是救市資金,但當前確已成為諸多GP的資金來源,如何激發投資人信心才是關鍵,但當前個別賽道擁擠吸金導致很多被投企業缺乏商業基礎,反而會削弱投資人的信心。

從今年的投資情況來看,新基建、醫療、硬科技、新能源車為2020年最熱門的幾大投資賽道,製造業為VC/PE機構最關注領域,投資規模佔整體規模的15%。其中,5G、特高壓等新基建項目佔比最大,中興通訊、通達股份獲投規模超百億人民幣。

此外,疫情疊加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周期,1~11月中國VC/PE投資市場醫療健康領域獲投規模241.19億美元,較2019全年增長60%。其中,醫藥研發領域獲投規模佔據整個醫療投資領域半壁江山。

1~11月中國VC/PE投資市場新能源車領域獲投超81億美元,佔整體汽車市場投資規模近八成,為整個汽車領域最受關注的投資賽道。其中,小鵬汽車、威馬汽車、理想、蔚來等造車新勢力最受資本青睞。

不過,賽道擁擠的後遺症也開始顯現。記者從熱門賽道的細分行業中可以發現,不少是針對C端設計的產品及應用開發,但有一些至少目前仍然沒有形成商業化氛圍。比如在尖端的衛星產業鏈,即便有涉足民用衛星技術研發的投入,但多數消費者並不了解民用衛星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哪些幫助,在商業氛圍達成之前,部分吸金賽道或已出現泡沫。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前11月直投子基金數同比減半 LP越來越強調跟投權 資管類AMC異軍突起
    投中研究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直投子基金數量與2019全年相比幾近腰斬,這與LP投資風偏趨緊不無關聯,甚至已經出現從過去參與基金投資向參與跟投的趨勢邁進。數據來源:記者整理 攝圖網圖 楊靖製圖LP直投項目成為趨勢12月16日,投中研究院公布了2020年1~11月的VC/PE市場報告,有關各類LP開始收緊「錢袋」的數據引發業內關注。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LP投資基金數量僅為1021隻,較2019全年相比幾近腰斬。
  • 今年,大佬忙著做S基金
    兩人之前有著豐富的母基金投資經驗,此番聯手,也是在母基金和直投基礎上,劍指S市場頭部基金。S基金在中國開始吸引越來越多VC/PE的目光。今年年初,君聯資本與昆仲資本兩筆大額S基金交易的達成曾引發業界關注;9月,一筆6億美元S基金重組交易花落IDG資本,是中國迄今最大一筆重磅的S基金交易,甚至成為一個「教科書式」案例。
  • 耶魯、哈佛等捐贈基金收益腰斬 藤校基金為啥失利?
    來源:中國證券報耶魯、哈佛、哥倫比亞捐贈基金收益率集體腰斬!常青藤名校基金為啥投資失利?常青藤名校(簡稱「藤校」)捐贈基金是資管機構競相爭取的「金主」,耶魯捐贈基金被專業投資者更是被稱為長期投資的成功典範,其奠基人大衛·史蒂文森被稱為機構投資教父。
  • 資管老將王錦海正式掌舵華泰資管,20多年資管從業經歷,高管變動...
    業內人士指出,券商資管高管變動的背後是行業加速洗牌,資管新規後,資管規模的「蛋糕」不斷縮小。截至今年1月底,券商資管規模僅剩9.35萬億元,不到三年時間已遭腰斬。業內預計,王錦海或將為華泰資管在資源開拓上提供助力。
  • 誰是新「資管之王」?
    作為最能體現公募基金核心競爭力的權益基金,則是3萬億元背後的最大推動力,其2萬億元的發行規模在此次募集總規模中佔比超過60%。根據基金行業協會數據,截至2020年10月末,公募基金規模為18.31萬億元,基金數量為7682隻。相較2019年,公募基金的規模、數量分別增長24%和17%。
  • 華泰資管踩雷短期債券跌幅超10%,缺少資深基金經理坐鎮
    數據顯示,10月23日當天共有4隻債券型基金淨值跌幅超過3%,而華泰資管旗下的華泰紫金豐利中短債當日淨值跌幅達6.12%。就目前來看,全市場300多隻短期純債型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負的僅有23隻(未合併份額),其中收益率低於-2%的僅有4隻,這4隻全部來自華泰資管。
  • 2018年基金髮行:貨基掛零 創金合信數量多質量低劣
    截止12月13日,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今年以來分別下跌了20.35%、23.06%,但今年以來股票型基金的發行數量要多於去年的173隻,主要原因在於今年指數基金大爆發,去年股票指數類基金髮行數量為72隻,2018年至今這一數據躍升為128隻,增幅77.78%。
  • 135家券商前三季度淨賺1326億僅次於2015年全年!
    (註:今年全行業135家券商,較2019年131家增加了4家。分別是,星展證券、大和證券、金圓統一證券和甬興證券。)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對過去十年的淨利潤數據進行比較,今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不僅是超過了去年全年,甚至已經超過了2016年全年。也就是說,今年已經成為券業史上第二賺錢的年份。
  • 11月券商資管業績排名出爐 華泰資管領銜三大指標
    來源:財聯社財聯社(上海,記者覃澤俊)訊,12月6日晚間,上市券商11月業績已全部發布,同時交出的還有券商資管的成績單。從11月份的情況來看,華泰資管在營收、淨利潤和淨資產三項關鍵指標上領先同行;東證融匯和招證資管以61%左右的淨利潤率並駕齊驅,領先第三名超過10%,行業格局呈現一定分化。華泰資管領銜三大指標從11月券商資管營收來看,華泰資管仍以絕對優勢領先,單月營收突破2億元。單月營收前三分別是華泰資管、東證資管和財通資管。
  • 2019年母基金投資策略與方向:投資黑馬還是白馬?
    作者:何維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2019年2月20日,第三屆GPLP投資產業峰會暨2018影響力評選頒獎盛典在北京成功舉辦。2019年2月20日,第三屆GPLP投資產業峰會暨2018影響力評選頒獎盛典在北京成功舉辦。此次產業峰會,由創投專業媒體GPLP犀牛財經舉辦,得到了藍光地產、凱聯資本以及500多位知名投資人、企業家、創業者、媒體代表的支持參與。
  • 上市公司董事長懟基金經理頤指氣使!平安資管:會繼續發問
    南都訊 見習記者黃良東 8月29日晚間,一則消息在基金圈刷屏了。創業板上市公司樂歌股份董事長直接在微博怒懟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更在朋友圈直接點名,「不歡迎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來公司投資」。8月29日,上市公司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發布了朋友圈稱,「樂歌不歡迎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來公司投資」,並指責該基金經理調研前沒做好功課。當天深夜11點左右,樂歌股份的董事長項樂宏在微博發文,致擬到樂歌股份調研的基金經理的一封信——《我最近接待基金調研的一些感受》,道出了背後的苦衷和不滿,解釋了這條朋友圈的緣由。
  • 三集合理財贖回比例超30% 中金一號幾近「腰斬」
    從單只產品來看,全部171隻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80.11%的產品出現淨贖回,僅有18隻產品出現淨申購。  其中,淨贖回比例最大的是中金一號,淨贖回比例達到47.11%,幾乎腰斬。  此外,今年上半年淨贖回比例超過30%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還有南京神州3號和銀河99指數,其贖回比例分別達34.89%和31.71%。
  • 前10月百億私募達60家 財通資管推出新混基姜永明出任基金經理
    截至9月30日,FOF類產品排名前十的公司管理規模佔比超70%;而另一邊,規模低於5,000萬元的產品超30隻,部分產品面臨清盤的風險。與此同時,規模不足2億元的小微基金數量已接近2,000隻,佔比超過25%,其中權益類基金佔比較大。此外,今年股市一路走高,成為百億私募們的晉級大年。上個月就有9家私募規模突破百億大關,廣州也誕生首家百億私募——玄元投資。
  • 公募基金、專戶、養老金、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等規模20強來了
    公募基金、專戶、養老金、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等規模20強來了 摘要 【公募基金、專戶、養老金、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等規模20強來了】就公募基金而言,易方達、華夏、廣發今年二季度的非貨幣基金月均規模佔據前三,建信、創金合信、博時今年二季度的私募資管佔據前三,月均規模分別為5034.89億元、
  • 公募基金為何突然火了
    從內部看,在市場各參與方支持下,公募基金行業的整體專業形象充分傳遞給大眾,並得到投資者的廣泛認可。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場公募基金產品共有7682隻,對應資產淨值合計為18.31萬億元,較2019年末的14.77萬億元增長了3萬多億元,這是公募基金資管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元,也是我國資本市場創立30年來公募基金數量首次突破7000隻大關。
  • 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管產品備案月報(2019年12月)
    一、資管產品備案情況[1]2019年12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備案834隻產品,設立規模1205.09億元。自2018年11月以來,證券行業在紓解民營企業融資困境方面積極發揮作用。截至2019年12月,共68家證券公司及私募子公司累計備案紓困計劃198隻,存續規模1250.26億元,落地項目數量共計366個,項目規模605.91億元。12月新設集合產品的平均備案核查時間為1.94個工作日。
  • 21資管研究: 理財子公司發展面臨十大難題 基因自帶銀行傳統烙印...
    銀行資管部門在轉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理財子公司下一步發展的策略有哪些?針對這些行業特別關注的問題,10月18日,由21世紀經濟報導、21世紀資管研究院舉辦的「中國資管30人閉門研討會(秋季)」在北京召開。來自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及保險資管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等二十餘家資管機構以及監管機構的專家參與會議,針對過去一年多以來理財子公司和資管行業的重大課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 2019公募基金大盤點:誰挖到了「金礦」?
    那邊廂,被動型基金裡,ETF風頭正勁,產品數量、規模、涉及領域以及策略豐富度進一步擴大。宋昆是2015年的冠軍,也是當年「成長型」基金經理的代表,他們中的許多人沒能熬過牛市後的三年,紛紛離場。包括匯添富歐陽沁春、中郵基金任澤松、富國基金汪銘等。也有人熬過來了。劉格菘2017年初從融通基金跳槽至廣發基金,經歷了低迷與蟄伏,終於在今年再次嶄露頭角,截至12月17日,旗下基金包攬了全市場前三名。
  • 券商資管、基金專戶、基金子公司等20強榜單來了
    隨著資管新規的逐步落地,打破剛兌、規範資金池模式、遏制通道業務效果顯現,資產管理行業監管延續「防風險,回歸投資本質」,主動管理能力提到穩步提升,特別是券商資管,截止2019年四季度,除去無可比數據的券商,前20名券商中有19家月均規模無一例外均較三季度有所下滑。
  • 大陸赴臺灣觀光客人數幾近腰斬,全臺600間旅館準備出售
    大陸赴臺灣觀光客人數幾近腰斬,全臺600間旅館準備出售 澎湃新聞記者 陶寧寧 綜合報導 2017-08-10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