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閨蜜和我「哭訴」:「鬧鬧已經2歲了,但是只能說簡單的字詞,無法連成句子。每次出去溜娃都要被問孩子多大了,怎麼說話還不利索啊!」關於寶寶說話晚的問題,我相信不只是閨蜜的苦惱,因為之前就有很多寶媽諮詢過這個問題。那麼寶寶說話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其實,每個寶寶都存在著個體的差異,因此語言能力的表現也不相同,這就導致了有的寶寶說話早,有的寶寶說話較晚,但是大體上都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見下圖:(圖片僅供參考)
通常情況下,在寶寶2歲的時候,如果掌握的詞彙量少於20個,並且還不能自主的綜合運用,建議家長可以帶寶寶到醫院進行相關的身體檢查,以便更好的排除生理方面的問題。
當生理問題排出後,我們就要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原因會影響寶寶的語言發展呢?
1.口腔刺激不足。
當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後,很多家長擔心寶寶消化不良,沒有根據寶寶的成長需求及時的調整輔食,仍然是給寶寶餵米糊、水果也要打成果汁。這就導致寶寶缺少足夠的咀嚼練習,口腔刺激不足,影響口腔肌肉的發育。這樣就會導致寶寶愛流口水,也會影響寶寶的語言能力。
2.聽覺刺激不足。
寶寶出生後,身體各項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功能也不完善,聽覺器官相對脆弱。如果寶寶所處的環境過於嘈雜,身體的保護機制就會主動屏蔽這些聲音;如果身處的環境過於安靜,缺少必要的互動,這也會導致寶寶的語言輸入信息減少,影響寶寶的語言能力。
3.缺少良好的表達機會。
寶寶一出生就成為了家庭的中心,集全家寵愛於一身。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對於寶寶過於關注,所有事情大包大攬,從而導致寶寶很少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意願,從而影響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當前電子設備佔據了人們大部分的生活,也間接的導致了親子交流時間較少,缺少必要的互動與戶外時間,這也不利於寶寶的語言發育。
想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麼呢?
1.順應自然,能吃就吃。
在寶寶添加輔食後,寶媽應當遵循寶寶的月齡以及咀嚼能力,及時的調整寶寶的輔食食物種類與狀態,以便於提高寶寶的咀嚼能力,強化口腔肌肉。在給寶寶做輔食的時候,可以選擇益而優母嬰熱炒食用油,不僅「零反式脂肪」,給寶寶食用更安全;而且口感清淡不油膩,煎炒烹炸樣樣行,再也不用擔心寶寶挑食啦!
2.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生活中,要抓住每一個跟寶寶說話的機會,把日常發生的每一件事情,簡明、準確、生動的告訴寶寶。比如在吃飯的時候,就可以告訴寶寶:吃飯啦,是不是很香呀?等等……這樣的持續性的輸出,有助於寶寶積累更多的語言,有利於提高寶寶的表達能力。
育兒的過程中,不要過於依賴手機,這樣也會導致寶寶養成不良的習慣。經常看手機不僅會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也會影響寶寶的性格養成,導致寶寶更加孤僻、不愛說話。
還要經常帶寶寶進行戶外活動,多與同齡的小朋友接觸,豐富寶寶的生活。這樣不僅有利於寶寶良好性格的養成,提高寶寶的交際能力,更有助於提高寶寶的表達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