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周歲了還不會喊「mama」,這可急壞了為娘的。
是疾病?是遺傳?還是缺營養呢?下面就來解密「貴人語遲」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每個寶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生長發育節奏,發現寶寶「說話晚」時,要先細緻分析一下,到底原因是什麼,哪些是可控因素,哪些是不可控因素,是自己積極改善幹預還是需要去醫院藉助醫生的力量配合幹預。一起來看看實際的養育中是否和以下的情景相似。
一、缺乏「語言鍛鍊」
這是最常引起寶寶語遲的原因。是否給寶貝提供了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否輔食過於精細,沒有進行適合的口周鍛鍊?是否媽媽太過了解寶寶,不給寶寶表達的機會?
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孩子語言發育緩慢。
二、智力缺陷
智力低下的寶寶,常常不能理解和表達詞語的意思,模仿能力也較差,因此給家長呈現的就是不會說話的狀態。所以,有高危因素的孩子一定要定期體檢,儘早發現,儘早治療。
三、孤獨症
患有孤獨症的孩子被稱作星星的孩子,但是這種疾病在3歲以前還沒有辦法確診,只能稱之為疑似。如果寶寶有疑似孤獨症的傾向,家長最好能夠及時到醫院就診。早發現、早幹預,才獲得較好的治療和糾正效果。
除了上述三個原因外,遺傳、聽力障礙、神經因素造成的失音、監護人過多口音過雜也會導致寶寶說話晚。
如果是疾病引起的晚說話,家長一定要及時就醫,由專業醫師給出解決方案和治療方法,如果是因為育養引起的,那家長可以及時糾正在寶寶育養過程中的錯誤方式,還可亡羊補牢,努力為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發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