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寶寶3、4歲了還不太會說話,寶媽就開始各種擔心,害怕寶寶是不是有語言障礙。其實,寶寶說話晚、吐字不清晰,可能是寶媽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錯誤行為造成的。
1、寶寶周歲後,還在吃很細膩的食物
在寶寶可以吃輔食後,寶媽害怕影響寶寶的消化,就讓寶寶吃些很軟很細的食物。殊不知,這樣反而不利於寶寶口腔肌肉的發育,從而導致寶寶口齒不清,說話較晚。
建議寶媽在寶寶可以吃輔食後,先餵寶寶吃細膩的食物,然後慢慢的餵顆粒大的、略硬的食物,通過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促進寶寶口腔肌肉的發育。
2、和寶寶對話時,語速太快
有的寶媽語速太快,如果在和寶寶對話時,語速還那麼快的話,寶寶沒辦法跟上節奏,就沒辦法回答,時間一長,就會讓寶寶不想說話。
所以,寶媽在和孩子對話時要放慢語速,讓寶寶有充足的時間思考並等寶寶做出回應。
3、寶媽與寶寶太心有靈犀
寶寶的要求其實很簡單,當他們手指稍微指一下或者只要說一句「嗯」「啊」,寶媽就能立馬知道寶寶的意思。其實,這種做法就不利於寶寶語言系統的發育,因為他們覺得他們不需要說話,媽媽就能理解他們的意思了。
所以,當寶寶只是通過動作在表達某種要求的時候,寶媽要表示不懂,並等寶寶表達出他真正的意思後再滿足他。
4、寶寶說錯後,寶媽不予糾正
當寶寶發音出錯時,寶媽卻覺得可愛,並學習寶寶的發音,其實,這樣做容易誤導孩子,讓孩子養成錯誤的發音方式。
所以,寶媽平時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發音,一旦發現有問題,就要立即糾正。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胎教故事)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