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正研究稅收立法 解決稅收領域違憲問題

2021-01-10 搜狐網

  法制晚報訊(記者 汪紅)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教授認為,「稅收法定」是稅法的最高原則,其不僅體現在稅收立法過程中,且體現在稅收執法和司法等所有活動當中。日前,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北大財經法研究中心聯合召開「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論壇」。

  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教授表示,中國當今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直接或者間接與財稅制度、財稅法治滯後有關。三中全會決定首次明確「稅收法定」原則,稅收立法權應回歸全國人大,我國應用五到十年將所有稅收行政法規上升為法律,並建立財稅法律違憲審查制度。

  「稅收法定」的「法」專指由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絕不包括暫行條例和行政規章等。但由於立法法規定,尚未立法的,全國人大和常委會可以授權國務院在相關領域立法,因此財稅領域立法出現授權過多現象。應須加強對授權立法的限制和監督,像徵稅權、關稅等都應設定為法律絕對保留的項目,不得授權。

  中國人民大學朱大旗教授談到,稅收立法回歸全國人大應設時間表。全國人大預算工委人員太少,必須加強人大的立法力量,優化全國人大常委會及專門委員會及工作機構的組成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專職人員比例。建議在全國人大專門設立公共收入委員會,專門從事包括稅收在內的所有涉及國家公共收入的徵收管理工作。

  劉劍文建議,在稅收領域率先建立「違憲審查制度」,以解決很多法律與上位法甚至與憲法衝突的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法案室副主任張永志表示,「稅收法定」真正體現公民意志,目前全國人大相關部門正在進行該制度設計研究。

http://news.sohu.com/20140123/n394053995.shtml news.sohu.com false 法制晚報 http://www.fawan.com.cn/html/2014-01/23/content_474500.htm report 845 法制晚報訊(記者汪紅)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教授認為,「稅收法定」是稅法的最高原則,其不僅體現在稅收立法過程中,且體現在稅收執法和司法等所有活動當中。日前,國家稅務

相關焦點

  • 推進稅收開門立法,落實稅收法定
    不過,民法固然專業但主要作用於私法領域,稅法則跨越公法和私法,兼具專業性、綜合性和複雜性。因此,這些法律的專業性、技術性和複雜性,較之《民法總則》,有過之而無不及,行政部門對該領域的熟悉程度,以及行政部門對執行法律的關切程度,也高於《民法總則》。基於上述特點,《民法總則》比較適合由全國人大主導起草。
  • 走向稅收法治:我國稅收立法的回顧與展望
    進而,本文提出,在進一步推進稅收立法法治化的新徵程中,要以「改革再出發」的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視和解決稅收法定原則入憲、稅收立法的實質法治化及稅收授權立法的進一步規範等問題。  關鍵詞:稅收立法 法治化 稅收法定原則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法治化進程曾經經歷過波折。
  • 「稅收法定」不能「瘦身」 立法良性互動凸顯中國式立法民主
    (中國網事·銳話題)「稅收法定」不能「瘦身」 立法良性互動凸顯中國式立法民主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議程過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審議備受關注,其中「稅收法定」成為焦點問題。
  • 稅收立法提速,財稅專家呼籲制定《稅法總則》
    多位財稅法專家認為,新一輪稅制改革之後我國的稅制體系基本成熟定型,稅收實體法法律層級的整體提升有望實現,制定一部統領稅法體系、規定稅法領域基本問題的《稅法總則》的立法時機已經成熟。「制定單行立法僅僅是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第一步,要將稅收法定原則貫穿於財稅法律制定和實施的全過程、從形式正義走向實質公正,還需要統籌我國稅收領域的法律規範,儘快制定《稅法總則》。《稅法總則》的法律定位應當是稅法領域的「母法」或者「準憲法」,對於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意義重大。」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告訴第一財經。
  • 賈康:稅收問題不可能用少數服從多數解決
    賈康在財稅理念與現實的距離論壇上表示,稅收問題不可能用簡單的少數服從多數解決。全國政協委員、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賈康在財稅理念與現實的距離論壇上表示,稅收問題不可能用簡單的少數服從多數解決。賈康指出,走向現代國家、現代社會,建立現代文明,不可能以少數服從多數這種簡單方式來決定公共資源配置的問題。
  • 全國人大報告:今年研究制定房地產稅法
    5年來立法數量多  分量重、節奏快、效果好  工作報告顯示,5年來,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25件,修改法律127件次,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46件次,作出法律解釋9件,立法數量多、分量重、節奏快、效果好。
  • 「國地稅合併」經全國人大審議 | 大刀闊斧後稅收徵管應如何「精雕...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並聽取了國務委員王勇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據了解,2018年3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十三屆全國人大提交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該議案中明確提議:「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一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
  • 稅收授權立法權的合法行使:反思與建構
    特別是對於稅收而言,基本的稅收要素和徵管制度顯然關涉公民的財產權、經營自主權等權利,故,稅收基本事項原則上只能由法律規定,當立法條件不成熟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委任行政機關代為立法也必須做專門的稅收立法授權。當然,就那些對公民權利影響不大的稅收事項來說,行政機關仍有權直接進行執行性的行政立法,而不受稅收授權立法規則的調整。
  • 稅收優先權問題研究
    該條款的制定,標誌著我國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確立了稅收優先權制度,對於規範稅務機關的徵稅行為,保證實現國家稅收收入具有重要意義。但這一規定過於粗糙、簡略,同時存在與其他法律相牴觸的地方,因此,現有的稅收優先權制度是不盡完善的,需要日後通過立法或司法解釋的形式加以修補。以下是筆者通過該條法律規定與其他相關法律的之間對比,來加以揭露系列問題並提出相關對策。
  • 「稅收法定」不是收權了事
    、知名編劇趙冬苓在今年全國人代會上提出《關於終止授權國務院制定稅收暫行規定或者條例的議案》,建議全國人大收回稅收立法權,引發各界廣泛關注。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對議案給出了初步處理意見,表示「稅收法定」是各國立法的基本原則,並提出幾種收回稅收立法權的方式,但沒有給出路線圖和時間表。   「稅收法定」並未納入我國《憲法》層面,《立法法》雖然堅持稅收法定主義,但據第8條、第9條,稅收立法權並不屬於法律絕對保留事項,即有關稅收立法權可以通過授權方式賦予其他機關,包括行政機關、下級權力機關。
  •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稅收焦點暨增值稅立法前沿問題——第二屆華南...
    來自全國各地的律師、會計師、高校學者和企業代表等各界人士近400人參加論壇。吳興印副會長表示,本次論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稅收熱點問題,對促進和保障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經濟活動和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戰略意義。稅收法定原則是我國稅收法律的基本原則,增值稅立法工作已列入立法議程,論壇結合增值稅立法前沿熱點進行理論探索,有助於我國的增值稅立法不斷向縱深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對法律與財稅專業服務人士賦予了新的使命和提出了新的要求。
  • 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嚴格執行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制度,凡重大立法事項,立法涉及的重大體制、重大政策調整,以及需要由黨中央研究的立法中的重大問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向黨中央請示報告。立法工作計劃、重要立法項目,按照要求提交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審議。 發揮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 立法法明確稅收法定原則——營造穩定合理的稅法環境
    原標題:營造穩定合理的稅法環境   今後政府收什麼稅、向誰收、收多少、怎麼收等稅收基本制度,都要通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決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均不得對此作出規定   3月18日,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全文公布,對稅收法定原則進行了明確和細化
  • 滕祥志:國家治理現代化,僅有稅收法定還不夠,還需財政法定
    這是近年來財稅領域一系列改革的最新一項進展。自2013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趙冬苓等提交議案引發「稅收法定」的公共討論、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稅收法定以來,稅收法定、財稅改革相關進展受到持續關注。對於財政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首先提出的是落實「稅收法定」。因為當時我國徵收的18個稅種裡邊,只有3部是通過全國人大立法,其他都是行政法規、更多的是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現在都要提升為法律。但是,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要實現國家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僅僅「稅收法定」,夠還是不夠?我的答案是不夠。我們需要形成從「稅收法定」到「財政法定」的共識。
  • 立法法「稅收法定」逆轉背後:多方聯名建議
    我國憲法也規定,全國人大是國家立法機關,但在改革開放之初,人大兩次授權國務院制定暫行規定或條例。其中1985年,人大將此授權範圍擴展至「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  2000年7月起施行的立法法雖規定,財政、稅收等基本制度必須法定,但依然保留人大有權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
  • 今年立法計劃完成得怎樣?明年立法計劃有啥重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
    2021年將有哪些重要立法項目現身立法計劃?在今天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介紹了相關具體情況。「助力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完成率高,立法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特點亮點突出。」嶽仲明說。
  • 兩會上傅瑩回應燃油稅隨便加:以後稅收法定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今日開幕。昨天上午11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傅瑩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的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大會發言人傅瑩回應了關於反腐、環保、反家暴、稅收、食品安全等多個方面的提問。
  • 2021年全國人大重點立法工作有哪些?法工委回應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1日電 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召開。針對2021年全國人大將有哪些重點立法工作,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介紹,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已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十八次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對明年立法工作作出預安排。
  • 稅收執法風險的成因及其防範
    目前由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的稅法只有三部(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徵管法),其餘均為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及其主管部門——財政部或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規章等,法律級次較低,權威性差。而且政府既是稅法的制定者,又是稅法的執行者,政府權力在稅收領域過度行使,必然導致稅收立法程序簡單、稅收法律變換頻繁、稅收執法規範性較差等問題,不能有效指導稅收徵管活動。
  • 明年有哪些重點立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答每經問:將制定期貨法...
    每經記者 李彪 北京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 陳旭12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舉行法工委發言人例行記者會,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擬安排審議法律草案情況、近期法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等相關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向發言人提問:2021年全國人大將有哪些重點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