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微信瘋傳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兒媳蘇珊讓中國婆婆完全領教了中外育兒是有多麼不同。一個任性不吃飯的孩子生生被親媽餓著,還故意做孩子愛吃的飯菜就是不讓他吃,讓他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價。結果是:成功了!孩子自己養成了按時吃飯的好習慣。
很多媽媽在面對寶寶不吃飯的問題上,也都抱著「餓一餓就好」的態度。而這種「飢餓療法」似乎在短期內也非常有效,餓個一兩頓的,寶寶自然就吃飯了。
實際上,寶寶不愛吃飯其實原因有很多,家長應當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就讓他餓著,小心餓出問題。寶寶不吃飯的幾種常見原因:
1、零食吃太多
一些兒童吃過多的甜食、水果糖、冰激凌等含糖較多的零食,胃總處於「工作」狀態,而沒有足夠的食物排空時間處於不飢餓的狀態,於是稚嫩的胃就會沒有飢餓感,孩子自然會食慾不佳。
2、餵養不當
輔食添加不及時,孩子過度依賴乳製品而很少進食乳類以外的食品,從而影響孩子咀嚼功能的發育,這樣必然使得孩子對日常食物的興趣不濃,不愛吃飯。
3、家長對孩子的暗示及影響
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哪種飯菜好吃、哪種不好吃,就會給孩子以「暗示作用」,孩子聽了這些話,很可能對某種食物產生反感,形成挑食、偏食的習慣。
或者家長在做輔食方面很隨便,經常重複做某些食物,孩子習慣了也可能造成挑食、偏食。
4、孩子生活時間不規律
飲食不定時定量、任意玩耍、睡眠不足和缺少適量的活動,都會影響胃腸功能的正常運轉,從而出現食慾不佳。
以上原因,就是容易導致寶寶不好好吃飯的罪魁禍首。所以,僅是像前面我們提到的,在爸爸媽媽們沒有準確判斷出寶寶是因為不餓,還是因為身體原因造成的不吃飯時,採用「餓一餓就好」這樣的方式,並不完全妥當。
關於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的問題,我們之前有文章討論過!感興趣的家長可以返回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