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最讓父母感覺到頭疼的事情是什麼,那肯定就是孩子吃飯的問題。有許多孩子在平時都是不太喜歡吃飯的,以至於很多父母不論運用了怎樣的辦法都是無補於事的。
劉先生一直崇尚著「粒粒皆辛苦」,所以他特別希望孩子能夠把碗裡的飯菜全部都吃完,這樣才不算是浪費。可是每一次開始只是稍微吃幾口而已,很明顯吃這麼少的飯根本就不會飽!
關於這個問題,劉先生也不斷的要求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可是孩子就是不愛吃飯,每次都會給劉先生臉色,劉先生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生活中這樣的案例也是有很多的,有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不太愛吃飯,那麼這其中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原因呢?
一項心理學的研究顯示,在3~11歲的孩子裡,有39%的比例都是吃飯困難戶。
那麼,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都是些什麼呢?
1. 挑食
的確有一些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把比較挑食的,他們對於不愛吃的東西肯定會表現出亢奮的樣子,甚至是吃飯的時候吃幾口就不想吃了。
一旦父母不了解這件事情,並總是給孩子做一些孩子不愛吃的東西的話,孩子自然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真實的。所以有些時候也不能完全怪罪孩子,只能說這些食物不是孩子的需求。
2. 口味不同
小孩子跟成年人的口味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以至於他們不願意吃成年人所吃的東西也是很正常的。譬如小孩子比較喜歡吃甜的東西,而父母所做的飯菜又鹹又辣,那麼孩子肯定是沒有辦法承受的。
眾口難調這個詞很好體現在了父母與孩子吃飯的過程當中,如果父母從來都不會在意孩子的口味的話,那麼孩子不願意吃飯也是理所應當的。
3. 對食物陌生
孩子往往喜歡在舒適區生存,不論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在吃飯的時候,如果說飯桌上出現了幾種陌生的食物,那麼孩子肯定是不願意動筷子的,因為孩子不喜歡嘗試那些陌生的東西,他們只會對那些熟悉的食物感興趣。
所以每一個不愛吃飯的孩子都是有著獨特的原因存在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讓孩子好好吃飯顯得比較困難。但也不是說我們完全沒有辦法讓孩子好好吃飯,只要掌握這三點,孩子定然會愛上吃飯!
1. 讓孩子保持飢餓
吃飯的時候我們沒有必要遷就孩子,不然的話肯定是會容易把孩子給慣壞的。我們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讓孩子保持著飢餓的感覺,就比如這頓飯孩子如果不愛吃的話,那就不讓他們吃了。每一次都要縮短吃飯的時間,讓孩子清楚地了解到,如果不吃飯就只能餓肚子。
三番五次這麼進行下去,那麼孩子自然會對吃飯表現出一副渴求的樣子,因為孩子也不喜歡一直挨餓。這種做法跟飢餓營銷沒有任何區別,只有當孩子開始珍惜每一頓飯菜的時候,他們才會愛上飯菜。
2. 飯菜要看上去有食慾
有一部分家長之所以讓孩子不喜歡吃飯,就是因為他們做的飯菜實在是太沒有食慾了。很有可能這些家長所做的飯菜色澤和擺盤不算好看,又或者是同一種飯菜經常做,使得孩子出現了厭煩的感覺。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的話,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時不時的調換著花樣,讓孩子覺得每一天都能吃到不同的東西!並且迎合著孩子的胃口,做一些孩子比較喜歡吃的東西。當孩子開始對父母做的飯菜沒有任何排斥的感覺時,他們自然也會愛上吃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不要操之過急。
3. 使用獎勵機制
我們還可以利用獎勵機制讓孩子不斷地愛上吃飯,比如說孩子如果能夠乖乖吃完這頓飯的話,我們就給孩子一些獎勵。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物質上的獎勵,譬如帶孩子去遊樂園玩,又或者是增長一些零花錢。但同樣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不能夠好好吃飯的話,就需要受到一些懲罰。
比如剋扣孩子的零花錢,又或者是罰他們做家務。當孩子清楚地意識到不吃飯的後果時,他們就會變得愛吃飯。當孩子把吃飯當做一種習慣之後,不用我們監督,他們也可以自行完成。
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一系列的辦法讓孩子不斷愛上吃飯,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對孩子的身體有好處。而且在督促孩子吃飯的時候,也應該用一些正確的辦法,暴力的手段是沒有辦法解決任何問題的。那麼你覺得還有怎樣的辦法可以讓孩子愛上吃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