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每年高考,語文作文題都會成為一個社會熱點話題,引發眾多討論。今年,本報融媒體開通視頻直播創新高考作文解析呈現方式,邀請到我省知名作家閆紅、合肥八中語文高級老師唐素文和合肥一中語文高級教師謝長雷組成「鏘鏘三人行」小組,對今年高考語文科目安徽考生使用的全國I卷作文題進行解析。名師、名作家均認為,要想在高考作文中脫穎而出,在審題和寫作方面得下足功夫。
談題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面對「發言稿」類型的作文題,合肥一中語文高級教師謝長雷認為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按照去年的思維邏輯,我們認為作文題應該從德智體美勞方面採集。而這次卻是涉及到了非常具有中國文化元素的一個故事,讓學生對角色進行分析,屬於意料之外。」謝長雷表示,此次作文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於角色個性放大和把握的能力,比較獨特並且具有較為鮮明的理論任務驅動感,「但學生在驚詫的同時,還是能從容應對的。因為整個題材即使沒有太多課外文化的借鑑,也可以從課內的學習當中吸納足夠的知識去支撐破解題目的一面。」
本報邀請閆紅(左一)、唐素文(左二)、謝長雷(左三)在線解析今年高考作文題。
合肥八中語文高級教師唐素文認為作文題在情理之中。「這幾年作文一直在強化應用寫作,早在2015 年已經開始強化寫書信的形式,去年涉及到演講稿,從寫作要求上和考生們複習是能吻合上的。」唐素文表示,此次作文寫作材料確實角度新穎。「從過去幾年的作文類型題目的選材和作文的選材看,還沒有這樣的完整地通過一個題目去呈現出國家的文化自信。」唐素文表示,今年的題目就是引導著學生去品味歷史,以古代的人來觀照現實,然後彰顯一種文化自信。
談審題:必須看清材料要求
我省知名作家閆紅在現場談到,看到題目第一個想到的是從「信任能夠減少耗損」的角度去寫作,「因為互相信任,使得猜忌被打敗。比如現在的快遞業,就是在信任的基礎上才能發展。」閆紅表示,寫高考作文和自己平時的寫作不同,必須要認真審題,「每個字都要看清楚,尤其是材料項目的要求。」作家在日常寫作上更在於思維的發散,這跟高考作文的要求大相逕庭,考生還是要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寫作。
對於該觀點,謝長雷表示贊同,他認為考生在考試時儘量不要從人物關係的角度去寫作。「作為一個任務驅動型的作文,考生必須要做到完成任務。因為題目已經告訴你選一個你感觸最深的人物,就要從某個人物上入手。」謝長雷表示,此類給定材料的作文題,更能防止考生從其他事先準備的文章移花接木寫上去。「此前有些考試可以事先準備幾篇文章,圍繞作文幾大主題,然後從材料裡面隨便轉一個角度,就可以把它移花接木寫上去。但是現在這麼做肯定是得不到高分的。」
談寫作:思辨思維貫穿文章
如何能在此類作文中拿到高分呢?唐素文表示,對於考生來說,首先語言要簡明扼要、觀點明確、層次結構清晰;其次在整個寫作過程中,觀點不能一邊倒。
「觀點不能跑得太遠,適當收回來,有這種操控能力的文章一定能拿到高分。」唐素文表示,從近幾年的高考作文來看,作文要求完成了從「有味道」轉到「有用和有趣的表達」。
唐素文在交流中談到,學生們實際掌握的材料是有限的,真不知道這段歷史也不能在寫這篇作文時「舉手投降」。「根據材料就事論事,真的『無米』的話,也還是要去『燒飯』的,從作文材料裡面找到你的觀點。」唐素文提醒,考生們很容易忽視寫作要求,整個過程太過偏離發言稿,「考生可以在寫作時把分論點放在前面,但是別忘了在段落結尾的時候,還得回到發言稿的內容。」
談到拿高分,謝長雷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首先作文要表現出文化底蘊,「要有文化沉澱,要有對文化的理解。對於人物的精神理解是有層級的,這種層級感,某種程度上也會拉開考生之間得分的距離。」此外,謝長雷認為,優秀作文要有較強的語言建構功底,並且整個行文思維要非常清晰而嚴謹,「能夠用全面的、聯繫的、發展的甚至矛盾的思辨思維看問題,使得整個文章給人感覺論證非常嚴密。」
謝長雷提出,未來學生們還是要圍繞語文的4 大核心素養好好練習,要繼續加大文化積累,要進一步推進思維的淨化和提升,「不能一根筋,要用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還要注意語境的建構。」謝長雷表示,語言的建構能力其實就是對材料的裁剪能力,有的同學能把材料非常精準地鑲嵌進去,能夠起到非常好的引領和帶動效應,然後再拓展,兩者張弛有度,收放自如,最終達到對一個分論點突破效應,「如果每一個分論點都突破了,就足夠支撐起任務的完成,拿到高分不在話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徐琪琪/文 薛重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