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青年の生活意見
一聽就是文化人兒。大家好,這裡是書評君最新推出的音頻薦書欄目「都市青年の生活意見」。每周一至周四,我們在這裡為你推薦好書。
第44期要推薦的,是哈羅德·布魯姆的《如何讀,為什麼讀》。
哈羅德·布魯姆是當代最重要的批評家之一,當地時間10月14日在紐哈芬的醫院去世,眾多媒體發布了相關報導。
讀過他書的人——哪怕是一本書中的一個章節,應該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布魯姆真是個熱心的讀者。也許用「熱心」形容太過保守,而應該用「狂熱」。無論你同不同意他對某部作品的評論,讀他的文字,很容易讓你燃燒起閱讀的欲望。
哈羅德·布魯姆是個對閱讀有著明確原則的人。當然,將「閱讀」的擴大一些來看,其中也包含著「批評」。哈羅德·布魯姆反對流行的批評理論,如女性主義批評、拉康的心理分析、新歷史主義批評、解構主義等,而主張審美性閱讀,讀書的目的為的是「自我增強」。至於應該如何閱讀,他在《如何讀,為什麼讀》中給出了5條原則,第一條是:清除你頭腦裡的虛偽套話。也就是在閱讀文學時,拒絕用各種主義和價值去衡量,而是用「整個人」、用心去感受。其他的原則也很有啟發意義。具體內容點擊下方音頻,即可了解~
45
如何讀 為什麼讀.mp3
06:30來自新京報書評周刊
/ / /
本期書目
《如何讀,為什麼讀》
作者:(美)哈羅德·布魯姆
譯者:黃燦然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2011年1月
(點擊書封可購買)
/ / /
今天要為你推薦的,是哈羅德·布魯姆的《如何讀,為什麼讀》。
昨天有兩條較為重要的文化新聞,一是美國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去世,二是布克獎獲獎作品出爐,分別是加拿大小說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證據》和英國小說家伯納丁·埃瓦裡斯託的《女孩,女人及其他》。
阿特伍德近年來一直是諾獎熱門人選,由她的作品《使女的故事》改編的電視劇也讓阿特伍德成為當下最有知名度的作家之一。這部電視劇的影響力之所以如此之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使女的故事》涉及了極權主義、女權主義等問題。《證據》正是《使女的故事》的續集。
另一部獲獎作品《女孩,女人及其他》的作者則是一位英國黑人女性,書中所寫的也是黑人女性的故事,還涉及了性別取向問題。
兩部作品的內容都與當下社會關注的各類意識形態、種族觀念、女權等熱門話題相關,而這一點是否是她們獲得布克獎的眾多原因之一,我們無法作出準確的判斷;但出於合理的推測,這種影響可能是存在的。對於布克獎這樣具有世界性廣泛影響力的文學獎來說,這種選擇可能沒什麼不好,通過授予獎項來促進讀者思考社會問題,也可以擴大獎項的影響力,但作為讀者,我們是否應該從作品涉及的社會問題出發去閱讀,以更好地獲得這些觀點和意識形態?如果我們就這個問題諮詢哈羅德·布魯姆,他很有可能會暴跳如雷,或者不屑一顧。
作為當今最重要的文學批評家之一,哈羅德·布魯姆有自己閱讀的明確原則。他認為,對於想像性藝術,也就是文學作品,應該審美性地閱讀,而且他進一步說,「審美只是個人的而非社會的關切……只有審美的力量才能穿透經典,而這力量又主要是一種混合力:嫻熟的形象語言、原創性、認知能力、知識以及豐富的詞彙。」
他反對很多流行的批評理論,如女性主義批評、拉康的心理分析、新歷史主義批評、解構主義等,「因為這些批評觀念……特別重視社會文化的問題」,這與布魯姆在閱讀中堅持的審美理想是衝突的。在布魯姆的《西方正典》的譯者前言中,譯者指出,薩伊德在比較福柯和布魯姆時一語中的地指出,前者,也就是福柯,關注的是「文化的世界」,而布魯姆關注的是一個「藝術的世界」。而在詩人和小說家中,文學是應該更藝術還是更文化,這個問題也存在長久的爭論。
在審美性閱讀的原則下,布魯姆在《如何讀,為什麼讀》中給出了他認為合適的閱讀理由及方法。
我們為什麼閱讀?布魯姆說:「我們讀書……是為了增強自我,了解自我的真正利益。」這種增強,應當是多方面的。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可能獲得知識、觀點,但更重要的也許是審美經驗、對複雜人性的了解、對自我內在認知的提升。基於這樣的閱讀目的,布魯姆給出了幾條如何閱讀的原則。
第一條是:清除你頭腦裡的虛偽套話。
也就是,不要把某個主義或特定文化視角套在文學作品上。
第二條是:不要試圖通過你讀什麼或你如何讀來改善你的鄰居或你的街坊。
閱讀應該指向「自我改善本身」。
第三條與第二條相關,是:一個學者是一根蠟燭,所有人的愛和願望會點燃它。
雖然閱讀指向的是「自我改善」,但如果你成為一個真正的讀者,那你便會成為別人的啟迪。在這裡,布魯姆用他自己作例。作為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閱讀者,他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著別人。儘管有不少人反對他的批評觀點,但他的有些書在美國非常暢銷。
第四條是:要善於讀書,我們必須成為一個發明者。
要創造性閱讀,要相信自己的天賦,而不以哪種批評標準為準則,因為「美學沒有絕對的標準」。但與此同時布魯姆也提醒讀者,這種創造性閱讀,這種可以自我信任的資本,是需要多年的深讀才可能達成。
最後一條是:尋回反諷。
對於很多大作家來說,反諷是極為重要的表達方式,而在布魯姆看來,意識形態對理解和欣賞反諷的能力特別具有殺傷力,因此他將尋回反諷作為閱讀的一個原則。如果想理解艾米麗·狄金森、託馬斯·曼這樣的作家,不理解他們的反諷就無法理解他們的作品。
/ / /
本期主持
張不退
關注大街上的樹
有交流需要歡迎聯繫
5100584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