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德·布魯姆:讀書前,先清除掉你頭腦裡的那些「價值」和陳詞濫調!

2020-12-12 新京報書評周刊

都市青年の生活意見

一聽就是文化人兒。大家好,這裡是書評君最新推出的音頻薦書欄目「都市青年の生活意見」。每周一至周四,我們在這裡為你推薦好書。

第44期要推薦的,是哈羅德·布魯姆的《如何讀,為什麼讀》。

哈羅德·布魯姆是當代最重要的批評家之一,當地時間10月14日在紐哈芬的醫院去世,眾多媒體發布了相關報導。

讀過他書的人——哪怕是一本書中的一個章節,應該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布魯姆真是個熱心的讀者。也許用「熱心」形容太過保守,而應該用「狂熱」。無論你同不同意他對某部作品的評論,讀他的文字,很容易讓你燃燒起閱讀的欲望。

哈羅德·布魯姆是個對閱讀有著明確原則的人。當然,將「閱讀」的擴大一些來看,其中也包含著「批評」。哈羅德·布魯姆反對流行的批評理論,如女性主義批評、拉康的心理分析、新歷史主義批評、解構主義等,而主張審美性閱讀,讀書的目的為的是「自我增強」。至於應該如何閱讀,他在《如何讀,為什麼讀》中給出了5條原則,第一條是:清除你頭腦裡的虛偽套話。也就是在閱讀文學時,拒絕用各種主義和價值去衡量,而是用「整個人」、用心去感受。其他的原則也很有啟發意義。具體內容點擊下方音頻,即可了解~

45

如何讀 為什麼讀.mp3

06:30來自新京報書評周刊

/ / /

本期書目

《如何讀,為什麼讀》

作者:(美)哈羅德·布魯姆

譯者:黃燦然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2011年1月

(點擊書封可購買)

/ / /

今天要為你推薦的,是哈羅德·布魯姆的《如何讀,為什麼讀》。

昨天有兩條較為重要的文化新聞,一是美國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去世,二是布克獎獲獎作品出爐,分別是加拿大小說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證據》和英國小說家伯納丁·埃瓦裡斯託的《女孩,女人及其他》。

阿特伍德近年來一直是諾獎熱門人選,由她的作品《使女的故事》改編的電視劇也讓阿特伍德成為當下最有知名度的作家之一。這部電視劇的影響力之所以如此之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使女的故事》涉及了極權主義、女權主義等問題。《證據》正是《使女的故事》的續集。

另一部獲獎作品《女孩,女人及其他》的作者則是一位英國黑人女性,書中所寫的也是黑人女性的故事,還涉及了性別取向問題。

兩部作品的內容都與當下社會關注的各類意識形態、種族觀念、女權等熱門話題相關,而這一點是否是她們獲得布克獎的眾多原因之一,我們無法作出準確的判斷;但出於合理的推測,這種影響可能是存在的。對於布克獎這樣具有世界性廣泛影響力的文學獎來說,這種選擇可能沒什麼不好,通過授予獎項來促進讀者思考社會問題,也可以擴大獎項的影響力,但作為讀者,我們是否應該從作品涉及的社會問題出發去閱讀,以更好地獲得這些觀點和意識形態?如果我們就這個問題諮詢哈羅德·布魯姆,他很有可能會暴跳如雷,或者不屑一顧。

作為當今最重要的文學批評家之一,哈羅德·布魯姆有自己閱讀的明確原則。他認為,對於想像性藝術,也就是文學作品,應該審美性地閱讀,而且他進一步說,「審美只是個人的而非社會的關切……只有審美的力量才能穿透經典,而這力量又主要是一種混合力:嫻熟的形象語言、原創性、認知能力、知識以及豐富的詞彙。」

他反對很多流行的批評理論,如女性主義批評、拉康的心理分析、新歷史主義批評、解構主義等,「因為這些批評觀念……特別重視社會文化的問題」,這與布魯姆在閱讀中堅持的審美理想是衝突的。在布魯姆的《西方正典》的譯者前言中,譯者指出,薩伊德在比較福柯和布魯姆時一語中的地指出,前者,也就是福柯,關注的是「文化的世界」,而布魯姆關注的是一個「藝術的世界」。而在詩人和小說家中,文學是應該更藝術還是更文化,這個問題也存在長久的爭論。

在審美性閱讀的原則下,布魯姆在《如何讀,為什麼讀》中給出了他認為合適的閱讀理由及方法。

我們為什麼閱讀?布魯姆說:「我們讀書……是為了增強自我,了解自我的真正利益。」這種增強,應當是多方面的。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可能獲得知識、觀點,但更重要的也許是審美經驗、對複雜人性的了解、對自我內在認知的提升。基於這樣的閱讀目的,布魯姆給出了幾條如何閱讀的原則。

第一條是:清除你頭腦裡的虛偽套話。

也就是,不要把某個主義或特定文化視角套在文學作品上。

第二條是:不要試圖通過你讀什麼或你如何讀來改善你的鄰居或你的街坊。

閱讀應該指向「自我改善本身」。

第三條與第二條相關,是:一個學者是一根蠟燭,所有人的愛和願望會點燃它。

雖然閱讀指向的是「自我改善」,但如果你成為一個真正的讀者,那你便會成為別人的啟迪。在這裡,布魯姆用他自己作例。作為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閱讀者,他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著別人。儘管有不少人反對他的批評觀點,但他的有些書在美國非常暢銷。

第四條是:要善於讀書,我們必須成為一個發明者。

要創造性閱讀,要相信自己的天賦,而不以哪種批評標準為準則,因為「美學沒有絕對的標準」。但與此同時布魯姆也提醒讀者,這種創造性閱讀,這種可以自我信任的資本,是需要多年的深讀才可能達成。

最後一條是:尋回反諷。

對於很多大作家來說,反諷是極為重要的表達方式,而在布魯姆看來,意識形態對理解和欣賞反諷的能力特別具有殺傷力,因此他將尋回反諷作為閱讀的一個原則。如果想理解艾米麗·狄金森、託馬斯·曼這樣的作家,不理解他們的反諷就無法理解他們的作品。

/ / /

本期主持

張不退

關注大街上的樹

有交流需要歡迎聯繫

510058470@qq.com

相關焦點

  • 「他一生都在捍衛文學的偉大價值」,著名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去世
    「他一生都在捍衛文學的偉大價值」,著名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去世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10-15 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耶魯大學教授哈羅德
  • 為自己讀而不為社會讀:哈羅德·布魯姆眼中的孤獨讀書人
    仍然存在著孤獨的讀者,老的少的,哪裡都有,甚至在大學裡。如果批評在當前還有一個功能,那就必須是針對這個孤獨的讀者,她為自己而讀,而不是為那種被假定為超越自我的利益而讀。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價值,在文學中如同在生活中,是與怪癖有很大關係的,因為意義正是從這種過度開始的。
  • 紀念|哈羅德·布魯姆:一位驕傲的精英主義者
    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 資料圖 譯林出版社供圖當地時間10月14日,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紐哈芬(New Haven)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89歲。
  • 哈羅德·布魯姆:像小男孩一樣專注快樂地閱讀
    當地時間10月14日,美國著名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去世,享年89歲。 圖片來源於《華爾街日報》 哈羅德·布魯姆1930年生於紐約,曾執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等知名高校。
  • 紀念|哈羅德·布魯姆,願他不是傳統文學最後的捍衛者
    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 資料圖 出版社提供當地時間10月14日,美國文學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在紐哈芬的醫院去世,享年89歲。哈羅德·布魯姆被認為是當代最重要的文學批評家。布魯姆於1930年出生於紐約,曾執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等知名高校,著有《如何讀,為什麼讀》、《小說家與小說》《影響的焦慮:一種詩歌理論》等作品。作為聞名世界的批評家,布魯姆的作品曾對國內作家和文學批評家造成深刻影響。
  • 專訪丨哈羅德·布魯姆:反主流文化是理想時代的產物
    哈羅德·布魯姆:實際上我不希望列一個一清二楚的名單,出版人堅持要那樣才行。我沒有參考任何其他著作,自己開列了那個名單,雖然很長,但那樣的列表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安徒生和其他許多重要作家在無意中就被遺漏了。
  • 江曉原|「哈羅德·布魯姆文學批評集」審讀報告
    如果打算精讀布魯姆的「批評集」,了解這種「標杆」結構是非常有用的,它可能提供了提綱挈領掌握布魯姆價值體系和評價標準的某種捷徑。當然,任何時候都應記住,布魯姆的標杆有相當大的隨意性和極強烈的個人色彩。關於布魯姆對《哈利·波特》和史蒂芬·金作品的厭惡,已經是圈子裡具有相當知名度的事情。
  • 哈羅德·布魯姆:世界只會變老,不會更好或更壞,文學也是
    布魯姆費時4年,用70餘年的閱讀與經歷做出了他的文學選擇,全書分12章,兩人一組細述12位美國文學巨人,並發起一場跨時空的對話:惠特曼和梅爾維爾,愛默生和狄金森,霍桑和亨利·詹姆斯,馬克·吐溫和羅伯特·弗羅斯特,華萊士·史蒂文斯和T.S.艾略特,以及福克納和哈特·克萊恩。       讀布魯姆的書,一半是在讀這個人。出生猶太家庭,布魯姆的一生罕見得純粹。
  • 哈羅德·布魯姆:你應該知道這四位偉大的英語詩人
    「但是,那些有不同特徵的詩歌在哪裡?」讀者也許會問,「難道所有卓越詩歌都要絕望嗎?」當然不是,但如果重讀我對丁尼生的《尤利西斯》、對惠特曼和狄金森、對《湯姆·奧貝德蘭》和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對彌爾頓和華茲華斯的評論,將證明「視域性絕望」並不是你我在我們日常生命中也許會體驗到的絕望。我選擇一批我喜愛的詩,恰恰是因為它們的視域性品質超越了俗世的黑暗。
  • 哈羅德·布魯姆:作為文學批評界的一員,我遭遇了最糟的時代
    於是,那些機構也許會聽從蘭佩杜薩的《豹》中親王對同伴的勸告:「對一切事都稍做改變,於是一切就會照舊。」不幸的是,萬事在變,因為閱讀的藝術和激情作為我們事業的基礎,深深地依賴那些從小就愛好讀書的人。即使虔誠而孤獨的讀者們如今也必定感到苦惱,因為他們也無法確知,新一代人是否會反叛時弊,鍾愛莎士比亞和但丁勝過所有其他作家。
  • 一份教我讀書的書單
    只是最近讀完了鄭振鐸的《中國文學常識》、哈羅德布魯姆的《如何讀,為什麼讀》,計劃做一個總結,左思右想,就想到了還讀過唐諾的《閱讀的故事》、葉聖陶的《好讀書而求甚解》、卡爾維諾的《為什麼讀經典》、印南敦史的《快速閱讀術》、艾德勒和範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及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 布魯姆《短篇小說家與作品》,談論三十九位西方作家
    《短篇小說家與作品》中譯本哈羅德·布魯姆(一九三〇-二〇一八)是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他的這部文論集《短篇小說家與作品》,共談論了三十九位西方作家及其短篇小說。從時間來看,這些作家均屬於十九和二十這兩個世紀;從地域來看,則是以英美為主,另外還有俄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以及拉美地區的。事實上,當中不少作家並非以短篇小說而知名,包括喬伊斯。從這些散亂的文章(類似讀書筆記)中,不難發現,布魯姆有兩個觀點是念念不忘地貫穿全書提及的。一是他把短篇小說區分為兩種模式。
  • 慧能與神秀之爭的焦點,就是如何清除頭腦中的雜念
    但是在一個坐禪的人看來,這兩首禪詩,主要應該是用來清除頭腦中雜念的。因為一個人坐禪,首先要入淨,其次要入定。而無法進入靜境和定境的最大障礙,是頭腦中不斷冒出的雜念,一般的人是很難得到清除的。兩位大師創作的兩首禪詩,應該就是針對頭腦中的念頭,設計出來的一個清除程序。據說禪宗的創始人達摩,曾在少林寺後面的山洞裡面壁九年。
  • 頂級英國商場倫敦哈羅德百貨購物全攻略
    4、多達5000名員工為哈羅德工作,他們來自超過50個不同的國家,有一些員工會說華語,因此中國遊客在哈羅德會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5、風靡全球的哈羅德泰迪熊和維尼熊在哈羅德出售至今,已超過100年。 哈羅德百貨小貼士 1、哈羅德的食品大廳[Food Hall]裝潢典雅,洋溢著新藝術主義風格的瓷磚和馬賽克給不同的食品區域帶來濃濃的情調。
  • 世界讀書日: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最終,我們讀書——如同培根、詹森和愛默生都同意的——是為了增強自我,了解自我的真正利益。我們把這類擴張當成樂趣來體驗,而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美學價值一向被上至柏拉圖下至當前我們校園裡的清教徒這類社會道德主義者貶低。確實,閱讀的樂趣是自私的,而不是社會的。你不能通過讀得更廣泛或深入而直接改善任何別人的生活。
  • 書房裡的世界觀|作家苗煒:陪孩子讀書,是重回理性的過程
    在2020年「世界讀書日」之際,建投書局和澎湃新聞·翻書黨聯合推出「書房裡的世界觀」系列人物專訪,我們將陸續邀請學者、詩人、作家、音樂人、舞蹈家與讀者們分享他們的書房與閱讀。本期嘉賓為作家苗煒。苗煒在書房裡兒子有自己的書架,那邊最低層他能夠著的地方都放了他的書,他會找自己喜歡的書看。他現在還不認字,所以是看哪個封面哪個書籍的顏色好看,他就打開看。像《圖解百科詞典》,裡面有各種南瓜呀、水母啊各種東西,小孩很喜歡看這種百科全書和大詞典。
  • 布魯姆相關理論
    2.教學設計的內容關於教學目標的設計,布魯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1)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認知領域是指預期教學後,在學生認知行為方面可能產生的改變。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階梯。
  • 全程解讀凱蒂•佩裡Katy Perry和奧蘭多•布魯姆Orlando Bloom...
    這是在布魯姆Bloom和模特米蘭達·可兒Miranda Kerr在2013年10月宣布分手的幾個月前,也是佩裡Perry與拉塞爾·布蘭德Russell Brand在2012年7月離婚後不久。在金球獎的一見傾心,共同參加阿黛爾Adele的演唱會,幾張假日的公開親密照,還有那些登上熱門的衝浪照片後,在2016年12月,兩人裝扮成聖誕老人和聖誕夫人拜訪了一家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