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姆相關理論

2020-12-12 華圖教師網

布魯姆相關理論

http://www.hteacher.net 2018-09-10 14:37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1.教育學的發展階段

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教學應該以掌握學習為指導思想,以教育目標為導向,以教育評價為調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學習理論體系。

2.教學設計的內容

關於教學目標的設計,布魯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

(1)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是指預期教學後,在學生認知行為方面可能產生的改變。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階梯。

(2)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

情感領域是指預期教學後,在學生情意方面可能產生的改變。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序,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分為五個層次:接受、反應、評價、組織和個性化。

(3)動作技能領域的教學目標

動作技能領域指預期教學後,在學生動作技能的行為方面所產生的改變,包含知覺、模仿、操作、準確、連貫、習慣化等層次。

3.可供選擇的教學策略

布魯姆等人提出掌握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化教學策略。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給了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達到完成80%~90%的評價項目)。

4.學習與學習理論

布魯姆提出了掌握學習理論包括了教育目標的分類,為掌握而教的策略,以及掌握學習的教學模式。教育目標的分類與本文中教學設計的內容一致,此處省略。

(1)為掌握而教的策略

教學的任務就是要找到使大多數學生(90%以上)掌握所學學科的手段。這就是布魯姆為掌握而教的核心思想。

布魯姆等人研究認為:除了百分之一二的超常兒童(即所謂天才兒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兒童(包括智力、情感、體格等方面有缺陷的兒童)之外,95%以上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率、學習動機等方面,並無大的差異。只要有適合學生特點的學習條件,世界上任何一個人能學會的東西,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學會。

為掌握而教的思想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相信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這就意味著,在掌握教學中,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是可以改變的;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是人為的、偶然的,而不是個體天生的、固有的,因而是可以改變的;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大,是可以通過有效的措施得到彌補的。

布魯姆認為,學生之間存在個別差異,主要原因在於學生先前的學習水平和他所受教育的質量差異,只要在這兩方面進行改善,就可以大大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提高學習水平和學習效率。他認為,只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並且找到幫助每個學生的方法,那麼,至少在理論上說,所有學生都能掌握。只有相信這些,教師才可能摒棄原來的錯誤觀念和做法,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期待所有學生掌握所教的內容,最終使大多數學生達到他們能夠到達的發展水平。因而,為掌握而教也是一種學生觀的重大轉變。

為掌握而教的教學,把教材分成以一二周為期的單元,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形成性學習單元之間要進行評價,通過這種評價發現並彌補群體教學中引起的學習誤差,了解每個學生尚未學會的東西,以改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方法上,採取「給學生第二次機會」,即在每個單元完成之後進行「診斷測驗」,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然後讓通過測驗的學生,由另一位教師有計劃地作與第一次不同的講解,直到他們掌握有關教學內容為止。這種方法被稱為「給學生第二次機會」,「對目標射第二次箭」。

(2)掌握學習的教學模式

布魯姆在闡述了其掌握學習理論的基本思想後,制定了在教學中運用掌握學習理論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①確定每個形成性學習單元的內容與目標,制定規格明細表,詳細分析表內所包含的要素以及各種要素的層次結構關係,確定各要素的重要性程度。

②編制形成性測試的試卷兩份,兩份試卷都必須包括本單元所有要素,並在原則上要求等值。

③在單元學習後進行形成性測試(一般需要25~30分鐘)。

④給學生第二次機會,並在隨後兩三天舉行平行性測試。測試答案(一次或二次之和)的準確程度達到85%,就表示學生對該單元達到了掌握水平。

⑤教師對測驗結果進行分析、矯正,以確定學生對該單元教材掌握的情況,或者複習那些學生感到特別困難的概念。矯正教學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一般在課下進行。矯正工作應該安排好,使教師所花的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而學生又不感到是額外負擔。

5.態度與品德的關係

布魯姆等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態度與品德的價值內化程度不同。從態度的最低水平開始,依次是:接受、反應、評價、組織、性格化。將各種價值觀念組織成一個內在和諧的系統,使之成為人格的一部分。只有當價值觀經過組織且已成為個人性格的一部分穩定態度時,才能被稱之為品德。也就是說,品德在價值的內化程度上,比態度要深。

責任編輯:大白

<上一頁1下一頁>

相關焦點

  • 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的理論
    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的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屬於教育心理學模塊常考考點,出題方式多為選擇題。布魯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其中,他的認知目標分類影響深遠。大部分題目考查的也是認知目標分類,本次著重給大家介紹認知目標的分類,大家需要重點把握含義、地位、例子。
  • 布魯姆與布魯納
    1.布魯姆(美)布魯姆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主要研究教學過程的變革。他所創立的理論有:(1)教育目標分類學,按照教育目標分類的對象和應遵循的原則,布魯姆等人構建了完整的教育目標分類學。他們將教育應實現的目標,分成三個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
  • 關於布魯姆,我們應該掌握的知識
    布魯姆,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學教育系教育學教授。他在教育學及心理學上都有很多理論貢獻,直到今天仍然指導著我們的教學實踐。因此,在考試當中也會經常涉及他的理論。今天,我們就整理一下我們在面臨考試時,關於布魯姆我們應該掌握的知識。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的理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的理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的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屬於教育心理學模塊高頻考點,出題方式多為選擇題。布魯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其中,他的認知目標分類影響深遠。
  • 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
    【2018上 四川】1.教師在編寫教學目標時,要求學生"概括出《孔乙己》的故事情節",這屬於布魯姆認知目標中的( )。A.知識水平 B.領會水平 C.分析水平 D.評價水平1.【答案】B 。【2017下 四川】2.教師在編寫教學目標時,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夠辨別所給的一段文字是否符合邏輯結構",這屬於布魯姆認知目標中的( )。
  •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經典教學理論
    布魯姆(B. S. Bloom)等人於1956年提出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A taxonomy for educational objectives)以來,該分類系統一直廣被國內外教育界所採用,檢視國內外關於教育概論、教學原理、測驗編制、各科教材教法(或教學法)等課程的教科書,均有不少篇幅的介紹,也是每位從事教學工作者必備知識之一,顯見其重要性和影響力。
  • 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四川比較喜歡考察關於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的知識點。對於這一類知識點,往往考生們由於未進行系統的梳理總結,總是容易分不清此知識點的幾種分類,以至於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失分的情況。鑑於此種情況,本文在此對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知識點之——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進行總結梳理,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 布魯姆教育思想梳理
    布魯姆教育思想在歷年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考查為主,題型為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近年來,考查角度越來越細節化,難度增加,需要廣大考生做深入備考。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教學應該以掌握學習為指導思想,以教育目標為導向,以教育評價為調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學習理論體系。(一)掌握學習理論布魯姆認為,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
  • 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之認知目標
    許多系統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的同學都會知道在教育學和心理學界都非常著名的大家:布魯姆,一提到布魯姆,我們就會想到「木有掌握目標」——即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和「教學目標分類」。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系統講解一下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中認知目標的考點~【知己知彼-考情】:首先,要應對教師招聘考試,我們需要知己知彼,也就是了解考情,知道這個知識點如何考查。
  • 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
    布魯姆講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每個領域又分為多個層次。該知識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今天我們主要給大家介紹下這個知識點,希望對大家的教師招聘複習會有所幫助。我們通過下圖,從涵義和舉例兩方面幫大家梳理下這個知識點。
  • 2021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一、考情分析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在各類教師考試中一直是一個比較詳細的知識點。多以識記和理解類客觀題出現。
  • 布魯姆《影響的焦慮》:詩的影響與詩的誤讀
    《影響的焦慮》中譯本美國學者布魯姆的《影響的焦慮:一種詩歌理論》出版於1973年。布魯姆在緒論中說,此書打算「通過對詩的影響——亦即詩人之間的各種關係——的闡述來提出一種新的詩歌理論」。他認為,「詩的歷史是無法和詩的影響截然分開的」,「一部詩的歷史就是詩人的強者為廓清自己的想像空間而相互『誤讀』對方的詩的歷史」。而「所謂詩人中的強者,就是以堅忍不撥的毅力向威名顯赫的前代巨擘進行至死不休的挑戰的詩壇主將們。天賦稍遜者把前人理想化,而具有較豐富想像力者則取前人之所有為己用。
  • 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認知領域)
    2.布魯姆將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為知道、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類別。下列問題屬於「應用」類別的是( )。A.「這起鬥毆事件中誰受傷了?」 B.「你能描述發生了什麼事情嗎?」C.「它是一場嚴重的鬥毆事件嗎?」 D.「為什麼會發生這起鬥毆事件?」2.【答案】C。
  • 哈羅德·布魯姆:像小男孩一樣專注快樂地閱讀
    當地時間10月14日,美國著名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去世,享年89歲。 他是當代美國最富有影響力的文學理論家、批評家,被譽為「西方傳統中最有天賦、最具原創性和最富煽動性的一位文學批評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詩歌批評、理論批評和宗教批評。
  • 教招考點之布魯姆的目標分類
    教招考點之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備考難度大,涉及到多水平多維度,題目類型多以單選和多選呈現。布魯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其中,他的認知目標分類影響深遠。
  • 布魯姆認知目標分析
    在教師類考試中,布魯姆的目標分類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為主,常見的是單選題的考核和判斷題的考查,而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其中以認知領域的目標最為重要,也是考試過程中考察頻率較高的內容,需要在備考過程中重點備考。布魯姆認為,認知領域的目標包括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六級水平。
  • 布魯姆《短篇小說家與作品》,談論三十九位西方作家
    《短篇小說家與作品》中譯本哈羅德·布魯姆(一九三〇-二〇一八)是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他的這部文論集《短篇小說家與作品》,共談論了三十九位西方作家及其短篇小說。從這些散亂的文章(類似讀書筆記)中,不難發現,布魯姆有兩個觀點是念念不忘地貫穿全書提及的。一是他把短篇小說區分為兩種模式。在《導言》中,他指出:「如果說短篇小說的主要傳統是契訶夫式的,與之相對的模式就是卡夫卡-博爾赫斯式的,夢魘般的怪誕幻象。」
  • 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分類
    在四川歷年考試中,經常涉及到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布魯姆目標分類分為三大領域:知識、技能、情感。其中認知領域考頻最高。在學習認知領域時,首先要掌握順序,六個層級逐漸深化。包括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級水平。此外需要掌握每一個層次的具體含義。
  • 布魯姆課堂提問的類型
    布魯姆課堂提問的類型布魯姆按照不同的層次,將提問分為以下幾種:1.知識性提問是考查學生概念、字、詞、公式、法則等基礎知識記憶情況的提問方式,是一種最簡單的提問。還可以叫回憶性提問。比如,「法國的首都在哪裡」,學生回答這樣的問題,不需要進行深刻的思考,只需回憶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簡單判斷即可。
  • 江曉原|「哈羅德·布魯姆文學批評集」審讀報告
    如果將布魯姆的文學批評理論視為一個工具,那麼「批評集」中入選的作者和作品,就是布魯姆用他的文學批評工具進行操作的對象;而六卷「批評集」所展示的,只是這種操作的過程和結果,並未對這種操作所使用的工具本身進行系統介紹和集中論述。要真正了解布魯姆的文學批評理論,我們就必須越出「批評集」的文本,追溯到布魯姆此前的某些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