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村豆腐作坊

2021-02-17 行攝惠州

有一個段子:別炒股,風險太大了,還是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乾,做稀了是豆腐腦,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沒了是豆漿,放臭了是臭豆腐!穩賺不虧呀!其實,段子的最後,還應該加上一句:做好了,就做炸豆腐丸子。這樣調侃,似乎做豆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在博羅橫河鎮花園村,我看到做豆腐師傅的日常,並不象網上調侃的這麼輕鬆。

橫河鎮花園村位於羅浮山下腹地,有「羅浮山後花園」的美譽,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讓人留連忘返。做豆腐的小徐師傅是土生土長的花園村人,也是一個高大帥氣八零後。小徐師傅夫妻二人,每天早上十點就要開始泡黃豆,下午六點開始磨黃豆、煮豆漿、做豆腐,忙完這些差不多晚上十一點。稍作休息,第二天凌晨兩點又開始炸豆腐丸子,早上六點還沒天亮就到橫河鎮市場上售賣,一年365天,風雨無阻。

小徐師傅的豆腐作坊是小本經營,一天只做50斤黃豆。每天下午六點開始打豆漿,打好的豆漿倒入大鍋煮開,爐膛裡的柴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時間剛好40分鐘。煮沸後的豆漿盛至大桶內過濾,濾去豆渣,嚴格根據比例放入鹽水(又叫滷水)。待豆漿稍涼,再裝入大約60CM*60CM大小的格版內,加壓濾去水份成塊,大約需要20鍾。做好的豆腐再用專用小刀切成484塊2.5CM*2.5CM大小均勻的小塊,剩下的邊角料不要。開炸前把小豆腐塊掰開抖散,方便下鍋。凌晨兩點,小徐師傅準時開鍋,油溫150℃左右,炸15分鐘,一鍋大概炸7斤左右的豆腐。白白嫩嫩的小豆腐塊倒入油鍋內,在高溫的烹飪下,慢慢變成金黃色,在小徐師傅的勺子不停翻動下,豆腐塊在油鍋中仰泳、自由式、碟泳、蛙泳不停切換,熱鬧極了。炸好的豆腐丸子金黃飽滿,蓬鬆柔軟。從每一顆黃豆精挑細選,細洗精磨,到每一個工序都嚴格把控,用料、時間、工具,都是小徐師傅多年經驗的沉澱和積累。以前用來壓豆腐的是一塊5、6斤重的石頭,每次來回的搬動石頭,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和體力消耗,而且重量很難把控。小徐師傅非常聰明,買來兩個氣泵,自已製作了一套加壓器,重力可以自己把控。小作坊很簡陋,就是自家樓下搭個棚子,裡面建了個土灶煮豆漿,一個炸爐,一張桌子擺放豆腐,大大小小的桶放在水龍頭旁邊,夏天酷熱,冬天嚴寒。

我好奇的問小徐師傅:「大年初一應該休息一天了吧?」

小徐師傅笑了笑說:「大年初一更忙,因為春節炸豆腐的需求量更大,家家戶戶都喜歡吃這道菜!」

惠州東江民間菜式裡釀菜是常見菜,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釀春(雞蛋)、釀青椒、釀豆角等等。釀豆腐丸的方法跟釀豆腐差不多,把豬上肉或五花肉、馬膠鹹魚或糜香鹹魚、陳皮、蔥、香菇等材料剁成肉泥,再配油鹽、醬油、胡椒、雞蛋等調料拌勻。在豆腐丸子開個小口,把肉餡滿滿的釀至丸子裡,圓滾滾、胖乎乎,十分討喜。豆腐丸也可以配點蘿蔔絲一起煮,煮好加點胡椒粉、蔥花,非常鮮甜可口。金黃,是食物散發誘人的色彩,也是幾千年來人們十分認可的吉祥色,代表著豐收、財富和喜慶。中國人喜歡講究意頭,尤其是春節這麼傳統的民俗節日裡,金燦燦的釀豆腐丸子擺上餐桌,象一個個金元寶,非常有寓意。炸豆腐丸子,惠州話又叫油豆腐或豆腐丸。廣東話幾種方言中「丸」和「圓」同音,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也求來年全家生活油油潤潤,富富足足。

這麼好吃而且寓意這麼美好的一道美食,其實市場賣得並不貴,因為豆腐丸很蓬鬆柔軟,一斤大約70個左右,可以裝滿一袋。小徐師傅夫妻二人每天起早貪黑,全年無休,也只是賺點小錢養家餬口而已。那調侃的段子,都是拿來逗大家樂的,不然,誰來試試看!

文:虞美人

相關焦點

  • 爛黃豆添加劑廁所旁 小作坊豆腐摸黑溜進菜市場
    在屋內還發現了石膏、消泡劑這類的食品添加劑   在一個20平方米左右的農家小院裡,老闆用井水製作豆腐,水井旁邊就是一個廁所和陰溝;泡製豆子的水發黃髮黑,屋內滿是蜘蛛網……近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在龍泉驛十陵街道辦來龍村發現了一個散裝豆腐小作坊,衛生狀況非常差,生產出來的散裝豆腐直接進入菜市場銷售。
  • 小作坊制豆腐「海飛絲」當作料?
    昨日,本報記者連同土門墩工商所執法人員一舉端掉黑作坊  所謂的「完全自動、高溫消毒」的這些「日本豆腐」,原來出自一間10平方米大小的「黑作坊」。
  • 玉山臨湖:去豆腐作坊裡看「水靈、光鮮、白嫩」的臨湖豆腐出鍋
    大家都知道,做豆腐是一門傳統手藝,以前絕大多數的農村人家都會做,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豆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這門手藝也越來越精細,而好水好豆好工藝是臨湖豆腐香飄千年的訣竅。這次在臨湖,在祖輩三代都做豆腐的臨湖童家豆腐作坊裡,我們終於見到了傳說中最地道的「臨湖豆腐」的出鍋過程。
  • 有了「小作坊證」告別野路子 馬橋豆腐乾走向全國
    昨天,馬橋豆腐乾終於告別「野路子」。從審批員手中接過《上海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準許生產證》,閔行區馬喬豆製品加工場負責人喬長春十分激動。這是上海今年首張小作坊準許生產證,編號0001,更重要的是,馬橋豆腐乾從此可以「挺直腰杆」走向全國市場。
  • 花園村企聯動獎勵優秀學子
    花園村橋頭小區樓超前今年考取了博士,被浙江大學醫學院口腔基礎醫學專業錄取。他接過獎學金後表示,求學路上得到村裡的關心和鼓勵,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他一定會倍加珍惜學習機會,繼續以優異的成績和出色的表現為村爭光。
  • 【了不起的東陽村莊】第一期:南馬鎮花園村
    走進花園花園村位於浙江省東陽市南馬鎮,地處浙江中部,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978年,花園村年人均收入僅為87元。經過近四十年的創業拼搏,花園村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樣板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 幸福人居看變化|花園村:留住鄉愁的「世外桃源」
    幸福人居看變化|花園村:留住鄉愁的「世外桃源」 2019-12-28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省城北區34家豆製品作坊復產
    執法人員檢查豆腐作坊。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豆製品種類繁多,口感豐富,是市民餐桌上的常客。隨著食品消費升級,以及現代食品機械化的發展,豆製品製作開始採用標準化的設備、按照規範化的流程來做,製作更加統一規範。
  • 花園村童心工作室軟陶手工活動
    為豐富花園村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8月20日下午2:00-4:00,花園村在龍譽花園活動室開展了「陶」你所樂·「陶」出精彩的軟陶製作活動。軟陶又叫做彩陶。軟陶材料色彩豐富,看上去像橡皮泥,它的柔韌性和延展性都非常好,是一種集陶土、粘土、雕塑油泥及橡皮泥優點為一身的新手工藝創作材料,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製作裝飾品和軟陶工藝品。
  • 郎溪縣新發鎮花園村:婦聯慰問貧困戶精準扶貧送溫暖
    郎溪縣新發鎮花園村:婦聯慰問貧困戶精準扶貧送溫暖 2020-06-10 03: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裡做豆腐用井水點 豆腐燒著賣
    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是有名的豆腐之鄉,「水點瓊漿天下奇,火燒豆腐雲外香」就是對石屏豆腐的讚譽。縣城裡隨處可見豆腐作坊和燒豆腐攤,可以說做豆腐和吃豆腐,已經滲透到石屏人的日常生活裡。圖為滇南有名風味小食燒豆腐。俗話說,「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 豆腐「黑作坊」 蒼蠅滿天飛
    重慶時報訊 (記者龍淼) 昨日有市民致電本報,稱江北區盤溪市場附近有一家地下豆腐加工作坊,作坊骯髒的衛生環境令人觸目驚心。  記者發現該作坊位於盤溪老石門街旁桂路街頭拐角處,隱藏在一棟2層居民樓底。透過底樓一道鏽跡斑斑的鐵門,一股腐爛的臭味迎面撲來。記者看到,約20平方米的漆黑小屋內雜亂地擺放著豆腐模具。
  • 宣州花園村開展「童心童趣」之繪本閱讀活動
    12月12日上午,花園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童心童趣」之繪本閱讀活動,帶領孩子們一起學習繪本《大衛,不可以》。活動中,志願者老師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以啟發、激勵的方式引導孩子們充分觀察、思考、想像和表達。
  • 祥和街道2家無照食品加工小作坊著了……
    麗江官方新聞綜合門戶網站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麗江網】豆腐、魔芋等食物以其獨特口感和豐富營養深受許多人的喜愛,然而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無證無照經營,卻讓市民難以吃上放心的食物
  • 鄭州警方搗毀製作豆腐黑作坊 日產3000斤不夠賣
    無處下腳的作坊內衛生和安全問題堪憂  核心提示|藏身城中村、緊臨臭水溝的豆腐作坊,每天生產近3000斤豆腐送往附近農貿市場。昨日,作坊主付某夫婦和兩名工人被警方拘留。  臭氣燻天的豆腐黑作坊被搗毀   5月19日,有群眾舉報了柳林鎮安莊村的這家豆腐黑作坊,每天向劉莊菜市場銷售大量豆腐。豐產路派出所民警根據線索鎖定一名男子,每天凌晨開車向菜市場送貨。經過調查和固定證據,民警鎖定了該作坊的生產規律。
  • 黑作坊日產豆腐數百斤 三無產品流入王府井
    ▲送豆腐的麵包車駛出作坊所在地。通州區鄧家窯村委會工作人員表示,該作坊地處兩區交界,「但具體屬於哪邊管,需要查看圖紙才行」。■暗訪作坊取水井位於臭水溝旁10月14日上午,記者驅車從通州物資學院向北,穿過一片廢棄的公寓後,在一條在建公路西側兩米高的路基下,終於找到了被舉報作坊的所在地。
  • 北京昨查抄「毒豆腐村」「漂亮」豆腐可能有毒
    信報訊(記者郭安)昨天下午,海澱區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取締了上莊雙塔村三家有毒豆腐加工廠。執法人員統計,此次行動共查處了有毒豆腐近4000多公斤、設備100餘件。轉自搜狐  記者在被查處的作坊裡看到,打磨豆漿的機器生滿了鐵鏽,一隻生了鐵鏽的汽油桶則用於泡黃豆。執法隊員讓他們出示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和健康證,但他們一樣都沒有拿出。轉自搜狐  走出作坊,廢紙、灰塵亂飛的大院裡放著二十多板剛做好的豆腐還冒著熱氣放在太陽下涼著,而且很多蒼蠅正趴在豆腐上。
  • 雲南石屏大力發展豆腐產業
    雲南石屏豆腐自明代問世以來,已有600多年歷史,素以質優味美飲譽四方。石屏豆腐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場上,獨具特色的地下「酸水」點制帶動石屏豆腐產業快速發展,製作工藝不斷完善,品種類型逐步增多,成為石屏縣最具規模的傳統特色產業。
  • 雲南燒烤界的霸主——燒豆腐,一塊豆腐「捧」紅一座城市
    說起雲南的燒豆腐,在《舌尖》讓名噪一時之前,我已經迷上它了。每次到雲南,朋友總會約上吃一頓燒烤,不管花樣如何變化,但一碟燒豆腐總是「指定動作」。有時,正餐也在豆腐攤解決,一碗土雞米線,再來點在炭火上烤得圓鼓鼓又金黃的豆腐果,蘸上乳腐汁蘸水,比肉更解饞。有天,朋友說:走,帶你去建水吃豆腐。
  • 酉陽市場監管局搗毀一違法食品加工小作坊
    {"title":"酉陽市場監管局搗毀一違法食品加工小作坊",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youyang/youyangxinwen/2020-02-19/2189998.html", "image":"",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