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健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若去,人生只剩歸途,感恩只在當下

2020-12-13 咕力咕力兒歌動畫

李子柒,一個擁有2400萬粉絲的29歲美食博主,大家對她應該已經不陌生吧?

每次看她的視頻,都是一種享受,一種鑑賞,一種治癒。

前段時間,李子柒停更了,55天後,終於又回來了。

還是熟悉的農家小院,還是熟悉的煙火氣,有網友歡呼:

「李子柒,終於等到你!」

對於停更,李子柒回應說:

「晚上跟我奶奶一起看電視,日子這麼一天一天過去了……」

李子柒沒有細說的部分,她的助理早前就回應過。

李子柒奶奶老毛病又復發了,李子柒一邊幹活,一邊陪著奶奶,所以耽擱了視頻拍攝。

關注過李子柒的人,大概都知道,她從小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4歲那年,爺爺走了,她唯一的親人,只剩下奶奶。

說到這裡,突然有些愧疚,我們總是拼了命了離家遠行,想要擁抱整個世界,卻總是忘了轉身擁抱一下身後的老人。

直到有一天,我們身後再也不見了那個噓寒問暖、唯唯諾諾的老人,忽然又覺得心裡空了一塊,好像永遠都填不滿了。

柳巖曾在節目《王牌對王牌》中,提及自己的父親,幾欲落淚。

她給大家看了父母的結婚照,還說:「我這輩子,只看到我爸穿過兩次西裝。」

一次,是很多年前,爸爸媽媽的結婚照。

另一次,是在父母41歲那年,柳巖特意為父母辦的婚禮上。

爸爸對柳巖說:「孩子,等你結婚的時候,我再穿西裝。」

可誰知,這份承諾他永遠都無法實現了。

柳巖家境並不好,父母都是農村出身,他們結婚時,沒辦過什麼儀式。

在柳巖19歲時,母親被確診癌症,為了給家裡分擔生活壓力,柳巖參加了主持人選秀比賽,賺錢為母親治病。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即便你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在父母眼裡,你依然是個沒有長大的孩子,這世間,唯有父母才會將自己的愛無私的奉獻給你,自古以來,「孝」字永遠是一個擺脫不掉的話題,百善「孝」為先,這句流傳了幾千年的五字真言,如今正在逐漸消失,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懂的感恩,甚至覺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養兒防老,這裡的兒不僅僅是指的兒子,也是指的女兒,但是如今看看這個社會,究竟養出了多少「白眼狼?」

Xx男生因父母不給手機玩遊戲,拳打腳踢,xx女生因零花錢不夠向父母索要無果,百般凌辱,在他們眼裡,父母給自己零花錢,為自己買車買房,好像這一切都是應該的,究其原因,還是父母沒有從小培養好孩子的感恩心理,孩子不知道感恩自然就會無度的索取,斷絕了這種索取與給予的關係,「孝」字自然而然不存在,如若父母給足了給予,那麼母慈子孝,一切安好,如若沒有了足夠的給予,那麼這樣的孩子必將如餓狼一般掏空父母僅有的積蓄。

培養孩子的感恩心理十分的重要,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動物都懂得的道理,何況是人呢?從孩子學會講話,學會走路起,他就有一個當好孩子的責任。

從孩子背起書包上學那天起,孩子就有當一個好學生的責任。當孩子懂事,有自理能力的時候,作為家長就要告訴孩子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孩子小時候能做簡單的動作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嘗試教會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

孩子上幼兒園或是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可以教育孩子怎麼收拾自己的書包,整理自己的書櫃,把房間布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不用再麻煩父母或其他人去做。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也可以減輕父母養育孩子的負擔。

感恩父母,不僅是優良美德,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懂得感恩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感恩父母,心中有愛,讓我們的孩子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擁抱美好的明天。

相關焦點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少點應酬,少點充面子的請客,父母那口飯還是省的出來的!就看是讓父母過苦日子,還是讓自己或兒女過苦日子了!遠的不說,屯溪有些人,孩子上很貴的沒必要的早教機構或培訓班,父母在農村過苦日子,有那個必要嗎?@北回歸線:1、是子女對老人關心不夠(很多人沒有主動養老人的意識);2、是老人都是不願給子女添負擔@Alone』:還沒有爬過齊雲山,等有空帶娃去爬一定光顧老人家生意。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或許每個孩子,看著父母傾其所有地撫養自己時,都曾在心底許下長大後一定要好好孝順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自己有所成就的那一天時,自己還可以從容盡孝。總以為歲月漫漫,明天很多,可以先忙活經營自己的人生,陪伴父母也不必急在一時。卻忘了,歲月無情,人生無常。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句句精闢)
    我們永遠無法報答他們的恩情,趁著在世,好好的孝順,等真的去了,不留遺憾。父母在,家就在。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家人。父母去,兄弟姐妹是親戚。 曾經讀過一首詩,是給已逝的母親的,作者希望時間能夠倒流,一切的一切都能回到母親在世的模樣。可惜,歲月不能倒流,人生常常留下的是無盡的遺憾!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最早在詩經中
    此詩以「蓼蓼者莪」起興,詩人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蔚,由此而聯想到父母的劬勞、勞瘁,就把一個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現出來;用「瓶之罄矣,維螬之恥」開頭,講述自己不得終養父母的原因,將自己不能終養父母的悲恨絕望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詩人悲訴父母養育恩澤難報,連下九個『『我」字,體念至深,無限哀痛,有血有淚;末二句,以南山、飆風起興,創造了肅殺悲涼的氣氛,抒寫遭遇不幸的悲愴傷痛。
  • 寫給母親節——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餘歸途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餘歸途。 」它道出了父母對子女的恩情,寫出了兒女對父母的眷戀。有人說,它出自賈平凹的《寫給母親》。「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陰陽兩隔,母子再也難以相見,頓時熱淚肆流,長聲哭泣啊」,文章令人動容,但不是這個深情的句子。有人說,來自畢淑敏的《孝心無價》。「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
  • 千古名句「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下句才是精華,你知道嗎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的真正含義 一、「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的含義 通過字面意思理解,「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的意思是,只要父母健在,人生就有地方可去。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清晰,也就是說父母健在的時候,不管我們身處什麼地方,內心深處都有心靈的港灣。
  • 李子柒爆屏的那道菜,央視刷屏的A4紙: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016月3日,李子柒的新視頻主題是"土豆的一生"。她種土豆,收土豆,最後把土豆做成土豆燒排骨、土豆泥、土豆薯片、酸辣土豆粉,一道道美食隔著屏幕都讓人垂涎欲滴。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它的下半句更是精華,卻鮮為人知!
    但是在我看來,還有一種情比山高、比海深,這就是父母養育之情! 俗語「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這句農村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是講述的父母的恩情,但是它的下半句更是精華,可惜很少人知道!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他們要狀告玉娘的兒子,道德敗壞,不贍養父母。很快,兒子被帶到公堂,臉上掛著雲淡風輕的表情。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為人子女最起碼的道德準則,沒有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怎麼會有我們的今天呢?父母為了我們的成長進步嘔心瀝血,我們應該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 身無饑寒,父母無愧於我,身無長進,我以何待父母
    我們最大的悲哀就是,拿著爸媽提供的物質和支持,學著他們不懂的知識,見識他們沒有見識過的世面,體驗他們沒有體驗過的人生。到頭來,卻嫌棄他們為何如此笨拙。每個人都是在母親的苦楚中來到這個世界,在父母盡心的撫養下茁壯成長的。
  • 寒衣節,遙寄 對父母的哀思
    又是一年寒衣節,遠在天堂的父母還好嗎?天堂路遠,怎樣才能寄託兒女對你們的思念?天冷了,帶上我們的思念和囑託,為您老祈禱......!不知二老一切可好?可能感知我們對您們的深深思念?.....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遠在天堂的父母,可還能感受到老么女對您的思念......!本來說好今天去的,可大姐說大哥打電話了,說是東院的三哥去世了,今天安葬,大哥二哥都在東院幫忙。
  • 人生最大的教養,是善待父母
    這輩子,我們誰都不欠,只欠兩個人,一個是生我們的母親,一個是養我們的父親。兒時,他們就是我們的天,為我們遮風擋雨,付出所有。現在,他們就是我們的灣,累了痛了,回到他們身邊。人生最大的教養,就是善待父母。什麼叫:子欲養而親不在?
  • 東方時評丨「監控裡父母的一天」是堂感恩教育課
    這句詩形象地詮釋了中國式父母的愛:孩子小的時候,要吃、要喝、要穿衣;漸漸長大,要讀書、要工作、要結婚……他們起早摸黑、辛苦勞作、無私奉獻,卻心甘情願、無怨無悔,這就是我們的父母。凌晨四點多就起來揀蘋果,一直忙到晚上十點多——「監控裡父母的一天」,可謂是中國式父母之愛的縮影。
  • 人生若失去了這三個人:家鄉不想回,活著數日子,啥也不怕了
    人生若失去了這三個人:家鄉不想回,活著數日子,啥也不怕了!一:失去父母的家鄉,失去了味道,不想回去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在的時候每次都會盼著回家,那裡有家鄉的風景,有童年的回憶,有一切熟悉的東西。如果父母走了,你還會回去家鄉嗎?也許去一次只能傷感一次,沒有父母的家鄉,就再也沒有那個味道了。父母尚在,我們應當珍惜,陪他們度過美好的晚年。當他們走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錢沒了可以再賺,失去了時間沒了,就再也無法挽回。
  • 父母在時,尚有來處,父母不在,只剩歸途
    所以父母努力地照顧孩子成長是為了什麼?為了讓孩子羽翼豐滿,然後頭也不回。還真是諷刺呢。父母滿心滿眼都是孩子,可孩子的世界豐富多彩,有愛人,有朋友,然后角落裡有個位置放父母。情感愧疚時,拿出來曬曬,而後又是一千次一萬次的遺忘。都說懂事的孩子容易受傷,父母又何嘗不是?
  •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年少不知父母恩,半生糊塗半生人
    俗話說: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年少不知父母恩,半生糊塗半生人。在生活的每一天,我們要懂得珍惜,學會把握,人生不易,感恩身邊的人。時光在悄悄的流逝,歲月在偷偷的奔跑,遠在他鄉的你也許聽不到父母在你耳邊的嘮叨,更應該好好努力工作,經常回家看看父母。
  • 十首親情詩詞: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在
    人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雙親去,此生只剩歸途。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遊子吟》從只會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第一次踩著小腳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背著書包走向學校,第一次拿回考試成績,第一次離開父母……父母是我們修行的最初對象,我們每個人都將從父母這裡開始,學會包容與愛
  • 俗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下半句更經典,卻幾無人知
    孩子與父母產生隔閡,不願與家長說話,關係越處越冷,也寒了家長的心。在作家畢淑敏作品《孝心無價》中,有這樣一句話廣為人知,那就是「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非常簡單,那就是父母賜予我們生命,讓我們得以降臨世界,才能品讀人間的是非善惡,體驗人生百態。我們應該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 對待父母的態度,是世上最厲害的算命
    敬佛不如敬父母,拜佛不如孝父母。《孝心無價》裡講:「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生而為人,只有善待人生的來處,才能在歸途中減少遺憾。與其用一生去治癒童年,不如試著站在父母的角度,去體諒他們的心酸和無奈。「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父母,足以包容天下。人活一世,要知足感恩,才能活好此生。心懷感恩可以讓仇恨一筆勾銷,只留幸福,與你不期而遇。
  • 總有一天你會懂,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珍惜當下不是空話
    這一點在父母子女之間體現的尤為明顯。 我們總是在說來日方長,等我升職了,等我賺錢了,等我功成名就了,再衣錦還鄉好好孝敬父母,實際上終究會陷入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漩渦,我們忽略了生命的脆弱。 柳巖曾在節目說過「如果家人健在,有什麼就給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