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愛範兒」(ID:ifanr),作者 周宇,36氪經授權發布。
所以暫時將你的眼睛閉了起來。
隨著熱播劇《想見你》從開播到完結,《last dance》中的這句歌詞在今年年初徹底火了一把,同時也讓不少人重新認識了歌手伍佰。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作為一位知名歌手,伍佰的沙雕廣告同樣很有趣,甚至還登上 B 站的熱門。
伍佰新廣告
沒有明星可以逃離沙雕廣告這句話雖然過於絕對,但的確反應了拍攝沙雕廣告的明星越來越多,知名度大小、個人形象等限制因素起到的作用在逐漸減小。
作為臺灣最知名的歌手之一,伍佰在歌迷的印象中都是那位其貌不揚、演唱會自帶吹風筒卻能唱出一手好歌的人,但你可能不知道,伍佰已經在沙雕廣告這條路上走了許久。
廣告片《風火》
除了上文所述的五五購物廣告之外,2008 年久遊網絡代理的遊戲《風火之旅》上線時伍佰就曾為其拍攝商業 MV。點開視頻,除了 5 毛特效之外,讓人印象深刻就是伍佰隨著歌曲不斷抖動手中的武器,和如今的土味視頻有的一拼。
MV 也頗受國內鬼畜文化的發源地 B 站的用戶歡迎,洗腦、魔性、0.5 倍再來一次等等彈幕頻繁出現。
近年來頻繁出現的傳奇頁遊廣告則收割了一大批香港明星,其中流傳最廣的怕就是張家輝拍攝的貪玩狼月系列頁遊廣告,因為普通話不是很標準,張家輝在廣告中臺詞被惡搞為:
大家好,我是渣渣輝,是兄弟就來砍我。
廣告推出後,無論是社交媒體還是網絡社區,關於「渣渣輝」的討論越來越多,簡陋的製作特效配合上不標準的普通話,讓人感嘆沙雕的同時又忍不住開懷大笑。
張家輝之後,像成龍、李連杰、洪金寶、胡軍等知名演員、明星都接拍了傳奇類的廣告,風格也大同小異,基本都是邀請觀眾一起去傳奇遊戲攻城、回收裝備等等。
許多沙雕廣告由於本身就帶有極其強烈的惡搞屬性,在網友們的前僕後繼之下,它們又在表情包領域散發除了新的光彩。
海瀾之家早期邀請印小天拍攝的廣告,就因為笑點突出如今已經被改造為各種表情包。
看完國內,我們再把目光轉向世界,90 年的經典情景喜劇《老友記》,在播出二十多年後,依舊有不少人在關注它,重看或是新入坑的人不勝枚舉。
劇中 Joey 作為一名演員拍攝了不少廣告,其中為日本唇膏拍攝的廣告《一級棒》被不少觀眾稱為:承包了我一年的笑點。
唇膏廣告《一級棒》
該廣告還作為《老友記》紀念周邊在 25 周年紀念 app 上重新上線。
而在劇外,作為知名影星的他們自然也拍攝了不少廣告片, Ross 的扮演者 David Schwimmer 就曾經為彩虹糖拍攝一支十分搞怪的廣告,David Schwimmer 搞怪的表情加上奇怪的造型,讓人忍俊不禁。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接拍沙雕廣告的明星還在不斷增加中。
不少人看到沙雕廣告的同時不免冒出一個疑問,平常以完美形象示人的明星為何願意拍沙雕廣告,不怕損害形象嗎?
其實時代審美是一個不小的限制因素,尤其是特效較多的廣告,在技術不夠發達時,許多當初的前沿製作在今天的審美下就顯得十分 5 毛了。
回想一下,不少童年經典電視劇是不是也同樣如此。1992 年播放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是國內電視臺重播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留下了不少經典畫面,但如果站在今天的審美上再度觀看,特效簡直不能再 5 毛。
主角使用法術大多是靠簡陋的特效加音效體現,但當初追劇的人,又有幾個會關注到這個細節呢。
伍佰拍攝的廣告《風火》本身歌曲質量其實也不錯,但 2008 年的特效製作水平在今天的眼光下確實不夠看。
再有就是明星、公眾人物被侵權的情況,企業並沒有與明星達成合作協議就以明星的個人形象製作廣告,許多沙雕廣告很可能不是明星主動拍攝。
根據新京報報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就曾經「被代言」,深圳玉瓷公司使用了莫言的照片、書法作品等推廣自家產品,但雙方並未達成合作。
莫言認為此舉侵犯了他的姓名權和肖像權,於是選擇將該公司告上法庭,最終深圳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深圳玉瓷公司賠償莫言合計共 210 萬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廣告合作費用確實不菲。
自 1979 年天津日報登出第一條商業廣告後,我國廣告市場就開始快速發展,到 2017 年全年中國廣告市場營業額就已經攀升到 6896.41 億元了。
這麼多明星願意拍傳奇頁遊廣告,錢是重要原因之一。2014 年,香港明星林子聰與傳奇類頁遊達成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廣告,他也是最早拍攝傳奇廣告的一批明星之一。
當時他作為演員,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次數並不多,僅有的幾部評分和觀看人數都不高,也難怪需要靠廣告賺取收益。
傳奇頁遊本身開發運營投入並不多,大多都是套用素材,稍微改改素材、劇情就開始上線。根據國內的頁遊大戶三七互娛 2018 年報相關數據,網頁遊戲的毛利率高達 71.90%,可見成本投入並不高。
而根據伽馬數據發布的《2019 年上半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從 2010 到 2019 年頁遊市場實際銷售收益並不低,巔峰時期甚至能突破百億。如此高的銷售收入、毛利率,廠商願意花費大價錢與這一大批明星達成合作也就不奇怪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沙雕廣告,因為目標消費群體的喜愛在改變,隨著時間的推進,千禧一代毫無意外會成為消費的主力軍,而他們也正是網絡輿論的主力軍,點讚、轉發、算法推薦,讓廣告在互動中越傳越廣,這正是企業想要的結果。
從快消到科技,企業們都在為吸引年輕消費者而努力,以往電競比賽的贊助商還大多都是遊戲相關的企業,而如今汽車、快消等領域的企業出現在電競賽場上的頻率越來越高。
而要問如今最吸引年輕人的內容是什麼,沙雕必定不會缺席,它還經常和堂兄弟鬼畜、惡搞一起出現。
2006 年首個火爆網際網路的惡搞視頻《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誕生,它既有對主流的解構,同時與主流生活的錯位也讓它擁有一絲沙雕氣息。而在它之後惡搞發展越來越快,甚至還形成了亞文化。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B 站的鬼畜亞文化就和惡搞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繫,現在站內的許多鬼畜視頻說是惡搞也絲毫沒有違和感,沙雕作為它兩的堂兄弟,在氣質方面也有不少相似之處。
企業和年輕人對話,想要效果好,還得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今年年初因大量一星評價,釘釘迅速在 B 站推出了鬼畜視頻《釘釘本釘,在線求饒》,獲得大量轉發互動,登上各大社交媒體熱榜,而目前該視頻播放量已經達到了 2500 萬,這在 B 站十分少見。
《釘釘本釘,在線求饒》
顯然,這是一條捷徑,但同時它也裹挾了一部分人。
潮流到來時,大部分人總是被裹挾著往前走,企業也不例外,當鬼畜、沙雕、惡搞成為亞文化,甚至成為一個擁有上億活躍用戶社區的主旋律時,企業也不可避免被裹挾,選擇沙雕廣告。
這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快手、微博、抖音,它們都有著各自的內容氛圍,廣告和社區氛圍越來越近。
觀眾看完伍佰沙雕廣告捧腹大笑,並和朋友分享這份快樂,不知不覺間就記住了廣告詞。而正是在這個歡聲笑語、分享快樂的過程中,越來越多人看到了沙雕廣告,它影響的人也越來越多。
就這樣,沙雕廣告完成了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