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前期,犍為產地專營商傳來川薑黃姜瘟和爛根消息,天地網發文《一線直擊:爛根加姜瘟 樂山犍為薑黃受災明顯》後商家關心川薑黃未來產新產量情況,農曆9-10月正是川薑黃的生長關鍵期,中藥材天地網高度關注此事件,並委派天地網智庫首席分析師賈海彬老師前往考察川薑黃情況。下面是我網發回的川薑黃考察詳細情況。
一、核心產區和集散地 犍為產區
圖1:犍為縣薑黃主產區地圖
第一站天地網考察團就來到川薑黃的核心產區和集散地樂山犍為縣新民鎮。汽車下了成渝環線高速也即樂宜高速的新民出口,就看到了成片的川薑黃種植地。我們從成都到樂山犍為縣一路上都沒有看到任何薑黃種植,也就是說川薑黃的核心產區到了。
圖2:一下高速就看到生長在山上的川薑黃
為何新民鎮能成為薑黃的核心產區並且這裡成為集散地?原因是,新民鎮(古稱麻柳場)位於犍為縣城東南30公裡的岷江下遊北岸,地處兩市(樂山、宜賓)三縣(犍為、宜賓、沐川)交界地段,由原田壩、慈雲、龍溪、新民三鄉一鎮合併而成,系犍為東南邊陲重鎮。也就是說,新民鎮優越地理位置造就它在川薑黃舉足輕重的地位。
圖3:造訪第一家川薑黃產地經營戶
新民鎮多為山地,薑黃也主要種植在整個新民鎮的山溝溝裡,我們一路考察過來,沒有發現包地種植情況,只有當地農戶零散種植,很少有成片種植薑黃情況。
我們拜訪的第一家川薑黃經營戶有30年的川薑黃經營經驗,一聊到薑黃,老人家的話匣子就打開了。
圖4:天地網智庫專家賈海彬老師正在採訪川薑黃經營戶
他介紹,在新民鎮,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黃、白二姜,其名聲早已享譽國內外市場。白姜是常用藥材和調味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生薑、乾薑生犍為川谷等地,犍為白姜產量和質量居全國之冠,尤以新民所產白姜品質最佳,產量也高。1953年蘇聯《真理報》曾刊:中國四川麻柳場白姜優質。黃姜是重要的植物染料,又稱為色母,可配製各種不同顏色的染料。民國時期黃姜就遠銷德國等地。
我們也查訪了民國《犍為縣誌》,上面記載:「縣屬產姜以麻柳場為囤集地,年均萬擔以上為出口大宗。」「在麻柳場設市者黃白兼售,商場繁盛,販者雲集,有渝幫十數家坐莊收買,集零成整,轉運海上放洋,為我縣特產出口貨也。」
當地川薑黃經營戶介紹,新民一個鎮川薑黃最高峰時種植面積達6000畝以上,畝產鮮貨2000公斤以上,產量鮮貨12000多噸。目前,整個犍為產區乾貨也已經萎縮到1000噸左右。
至於為何川道地藥材川薑黃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商家介紹主要是價格太低所致。商家給我們算了一筆帳,一畝地川薑黃正常產4000斤鮮貨,前期價格每斤低的時候0.5元每斤,毛收入2000元,由於不能機械採挖,光是採挖一畝地需要10個人工,田間管理5個人工,按照最低80元每天的工錢,這需要1200元,加上化肥、人工肥200元左右,農戶自己地不算租金,這樣純收益也就600元。如果包地,包地戶基本虧本。如果鮮貨價格每斤低於1元農戶就沒有任何積極性,高於1.5元當地農戶才會少量擴種,高於2元次產區才能發展起來。
目前,全球薑黃產業主要是靠印度、緬甸供應,國外土地、人工便宜,價格低也願意出售。而川薑黃價格太低農戶棄種,導致了整個川薑黃產業的沒落。
圖5:新民薑黃枯葉很嚴重
2017年產新後,鮮貨價格走高,犍為新民鎮當地種植面積有了一定程度擴種,但川薑黃生長關鍵期卻天天陰雨,據我們一路觀察,新民百分之八十川薑黃都是上圖情況。據產地經銷商介紹,這種情況,薑黃減產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可能性很大。由於枯葉和水泡爛根,川薑黃將停止生長。
圖6:近看新民川薑黃枯葉情況
圖7:挖出一株川薑黃查看長勢情況
我們採挖一株枯葉川薑黃,發現整體根部較小,也許真的是受到爛根和枯葉影響。
圖8:採訪的第二家川薑黃經營戶
據這家川薑黃經營戶介紹,目前正好有藥企求購,他們正在重新上炕加工。重新上炕,大約2個小時左右就能炕好。如果是鮮貨炕成乾貨大約需要10個小時的時間。
圖9:加工川薑黃的機器
為了保證顏色,在滾筒中需要加水,這樣加工出來的川薑黃顏色更好。
圖10:這家川薑黃經營戶家背後的薑黃地
在這家川薑黃經營戶屋後,我們發現最大也是長得最好的一塊薑黃地。地面部分與其他地塊相比好了太多。
圖11:挖出的鮮薑黃
上圖是正常一株川薑黃目前的長勢情況,個頭比我們在枯葉的薑黃挖出來大了很多。據這家川薑黃商家介紹,今年當地種植面積擴大不是很明顯,去年產量據他估算整個新民加工量在800噸上下。
我們採訪的第三家是一個相對規範的川薑黃加工廠,工廠裡請了4名女工正在按照需求廠家加工川薑黃。據該廠負責人介紹,目前產地剩餘庫存大約200噸。
圖13:採訪新民鎮的川薑黃種植戶
一路考察了幾個小時,在傍晚,路上我們碰到剛做完小工的幾個當地農戶,詢問他們關於川薑黃的情況。據他們介紹,產地現在年輕勞動力都在外打工,剩下都是他們這些老頭老太,對著種植薑黃而言,祖輩一直種植,價格高低對於他們影響不大。只是價格高種的多些,價格低種的少些。但由於勞動力有限,就算價格再高,種植面積也很難擴種太度。這也印證了我們一路考察,沒發現成片種植川薑黃的情況。
圖14:接受採訪抽土煙的老伯
圖上這位老伯還介紹,前幾年香砂價格高,最高的時候一斤香砂賣到14元每斤,種植稠密的一畝地收入可達3-4萬。這對普通農戶而言簡直就是天價,就我們考察一路看來,香砂種植面積遠遠大於川薑黃面積。
二、川薑黃宜賓產區相對分散
圖15:泥溪汽渡口 渡船一小時一班
從泥溪鎮開車坐船來到江右岸,過了江一路前行就是宜賓產區。
圖16:宜賓川薑黃產區圖
不過路邊肥沃的土地都沒有看到川薑黃的種植,倒是路邊隨處可見香砂的種植。雖然這個時節,香砂產新已經結束,但還有些香砂掛在上面無人採摘。據了解,這些都是價格低,外出打工無人採摘的。
圖17:從泥溪到蕨溪的道路兩旁肥沃的土地很少有人種植薑黃
來到蕨溪,這周邊算是宜賓當地中藥材集中加工地,與當地中藥材經銷商謝女士聊天,她介紹,去年她這邊加工了不到10噸薑黃。周邊大概有幾十家加工戶,她的加工能力不算最大,也不是最小。大的加工戶雖然炕房多,但去年加工的量不大,多的也就十幾噸。少的也就幾噸。
圖18:蕨溪鎮加工戶正在收購川梔子加工
圖19:蕨溪炕房正在加工香砂
據當地藥商介紹,宜賓當地已經沒有川薑黃庫存。現在正在收購的藥材是梔子和香砂。今年川薑黃種植面積和去年基本持平,去年整個宜賓產地產量300噸上下,今年不會比去年多。
2017年川薑黃價格上漲了一些,為了證實次產區是否擴種,我們順路走訪了屏山鎮和喜捷鎮,並未發現有川薑黃種植。有種植也非常稀少。
圖20:屏山鎮一家中藥材收購站
我們正苦於找不到宜賓有沒有川薑黃沒有受災的區域時,宜賓戎立堂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楊明延經理與我們溝通,他們今年正在發展農戶+基地+公司模式,發展了一批農戶發展川薑黃種植,位置就在四川省宜賓市宜賓縣李場鎮大塔村。
圖21:李場鎮大塔村川薑黃地上部分長勢良好
不過地上長勢很好,但由於土壤緣故,地下部分生長情況並不好,不像新民鎮多是沙土地更適合川薑黃生長。我們挖出地下部分還不如新民枯葉的薑黃。據楊明延介紹,由於是第一年免費發種子給農戶種植,當地種植時間也比新民晚了一個月,這也是當地薑黃個子小的主要原因。
三、川薑黃沐川產區 加工戶一家獨大
圖22:沐川縣川薑黃產區分布圖
我們考察最後一站是川薑黃的主產地之一,沐川縣。沐川與犍為相鄰,目前是川薑黃第二大產區。
我們考察沐川川薑黃,發現種植相對分散,但加工地相對集中,沐川只有兩家規模較大的加工戶。僅這兩家加工戶的加工能力就佔到整個沐川產量的六成到八成。
圖23:沐川規模最大的中藥材初加工廠
上圖是我們為期三天考察中,規模最大,最為正規的一家中藥材產地初加工廠。這家中藥材產地初加工場去年僅川薑黃這一個品種就加工了300噸以上的乾貨。目前該廠正在給需求企業加工川薑黃。
圖24:加工好等待發貨的川薑黃成品
與當地商家溝通,去年川薑黃產量不大,銷路不成問題,都是長期合作的藥企需求。到現在為止,整個沐川庫存不大,不到100噸。
圖25:沐川當地第二大的產地初加工廠
第二家產地初加工廠相比第一家年代久遠的多,由於是幾十年前的修蓋的,整體加工能力比第一家低的多,去年收購併加工了川薑黃100噸乾貨。剩下的所有加工戶一年也就百八十噸的加工能力。
據這家商家反饋,他們基本不收外地貨,因為宜賓產區很多地都在種植菸葉,種植菸葉需要大量施肥,因此宜賓很多產地種植川薑黃容易重金屬超標。他們也介紹,今年川薑黃價格上漲,種植面積有所擴大,但枯葉、爛根現象比較普遍,產量預計減少。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