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 警惕汽車營銷中的「牛鞭效應」

2020-12-23 搜狐網

  今年,由於宏觀調控,也由於車市增長速度略有放緩,同時廠家又企望今年能有新的突破,生產數量超過銷售增長,庫存開始增加,因此汽車經銷商面臨空前的壓力。據相關媒體報導,只在6月28日、29日、30日3天,廠家批發增量達到驚人的 152619輛,接近6月銷售總量的1/3。

庫存量本身尚不是最大的問題,關鍵的問題是有的經銷商反映的:「廠家不提供擔保,沒有免息貸款可享受,也沒有其他金融政策,資金周轉全靠自己,車賣不動,成本收不回,銀行信貸緊縮,資金鍊岌岌可危。」

  汽車生產希望以均衡的方式進行,儘量少一些波動,更不要大起大落。生產受到外部幹擾較少,但是汽車銷售主要受外部因素影響,呈現較強的季節性波動和非季節性波動,所以需要一定的庫存來緩衝。為了解決這個矛盾,需要對銷售量進行儘量準確的預測,但是預測中往往會受到牛鞭效應的影響。

  按營銷學的解釋,牛鞭效應是供應鏈上的一種需求變異放大現象,在信息不能共享的情況下,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信息出現扭曲並逐級放大,導致越來越大的波動。這種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顯示上很像一根甩起的趕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牛鞭效應。最下遊的客戶端相當於鞭子的根部,而最上遊的供應商端相當於鞭子的梢部,在根部的一端只要有一個輕微的抖動,傳遞到末梢端就會出現很大的波動。

  在商業經營中,零售商為了能夠應付客戶需求的波動變化,特別是不願意出現脫銷,往往把歷史和現實銷售情況加以參照,然後在預測訂貨量上再加一定的餘裕,而批發商也會出於同樣的考慮,進行加量訂貨。或者廠家直接對上百經銷商,每個經銷商都抱有同樣的考慮,也會出現牛鞭效應。這樣,雖然客戶需求波動不大,但層層加量訂貨就將實際需求逐級放大了。

  分銷商面對價格波動、促銷與打折活動、供不應求、通貨膨脹、自然災害等情況,都會採取加大庫存量的做法,使訂貨量遠遠大於實際的需求量。當市場上某些產品的需求增大時,分銷商會感覺這些商品將出現短缺情況,於是加大訂貨量,而一旦需求降溫,就會形成積壓。

  目前,許多汽車生產企業往往採取提成鼓勵辦法,也就是銷售量越大,經銷商得到的實惠就越多,這樣即使廠家不下「指令性計劃」,商家也要儘量往高處走,無形中加大了自己的風險。有的廠家雖然採取按季度訂貨的辦法,但是三四個月的提前量,天有不測風雲,期間各種情況都會發生。

  這個問題的解決實際上沒有簡單而有效的辦法,特別是在中國,許多市場信息缺乏供給或不準確、不及時,造成預測時判斷失誤。汽車廠家都聲稱學習了精益生產方式,但是生產可以精益,市場卻很難精益,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如何準確判斷市場。

  現在看,光有一般性的市場預測遠遠不夠,關鍵是經銷商手上應該掌握一批准客戶作為預測的「底氣」,這是營銷的真功夫。其次是盡最大可能實現全供應鏈的「信息共享」,比如說廠家知道了經銷商的真實銷售數量,就可能判斷出訂貨量中的水分,最好除了年度和季度調整之外,增加月度、周的調整,或者盡最大可能減小訂貨批次,縮短交貨時間。另外,廠家和商家在市場預測中,除了預測市場需求變化,還要預測競爭對手的可能動作;除了預測產銷數量,還要關注庫存數量、資金佔用等情況。

  

(責任編輯:馮博)

相關焦點

  • 【觀察】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
    一、什麼是牛鞭效應? 牛鞭效應是指供應鏈上的信息流從最終客戶向原始供應商傳遞的時候,由於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失真扭曲且逐漸放大,導致了需求信息出現越來越大的波動。這種波動在圖形上顯現時如同揮舞的牛鞭,因此被稱為「牛鞭效應」。
  • 精益生產 14:關於牛鞭以及它的效應
    在上一篇的精益平準化生產中,引了牛鞭效應,有專家回復提示,然後自己在回顧,並仔細考慮,在類比上存有很大的偏差,因此特別在此篇中插入一篇說明文章,並以此感謝群裡的稱為:「ym」朋友,能及時給予反饋,以免誤導其它更多的人。什麼是「牛鞭效應」呢?
  • 農產品供應鏈的牛鞭效應,如何應對
    牛鞭效應,英文是bullwhip effect,whip是鞭子,不是那個大補的。牛鞭效應又被稱為弗雷斯特效應(Forrester Effect),是傑·弗雷斯特(Jay Forrester)發現而得名,又叫需求放大效應。現在史丹福大學任教的李效良(Haul Lee)教授是研究牛鞭效應的佼佼者,為應對牛鞭效應奠定了理論基礎。
  • 供應鏈牛鞭效應的成因和解決方法
    但是,最根深蒂固的影響因素當屬「牛鞭效應」。牛鞭效應是關於在一條供應鏈中,消費市場需求的微小變化如何被一級級放大到製造商、一級供應商、次級供應商等的現象。例如計算機市場需求預測輕微增長2%,轉化到戴爾(製造商)時可能成了5%,傳遞到英特爾(一級供應商)時則可能是10%,而到了為英特爾生產製造設備的設備商(次級供應商)時則可能變為20%。
  • 千奇百怪的效應——長鞭效應(牛鞭效應)
    長鞭效應的實質是需求信息在一級級的供應鏈傳遞中一步步放大導致需求扭曲失真。比如學校計劃在明天早上9點開一場知識分享大會,下發通知到學院。就這樣在信息傳達的過程中,信息發生了扭曲,就像三人成虎,信息每傳遞一次,就可能發生扭曲,這種扭曲不斷放大,9點的會議時間最終傳到同學耳朵裡的時候,已經提前了半個小時。長鞭效應又稱作「需求變異加速放大原理」,在管理學上則俗稱為牛鞭效應,很像蝴蝶效應,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它是美國著名的供應鏈管理專家Hau L.
  • 為什麼口罩會出現「逆向牛鞭效應」?
    如果你站在消費者這一端,手握一條牛鞭,甩動牛鞭時會發現離你的手越近的地方(即消費終端或零售端)波動越小,離手越遠的地方(即原材料供應商)波動就越大。這個現象在管理學中叫做「牛鞭效應」。為什麼疫情中產生的是「逆向牛鞭效應」?以口罩行業的供應鏈為例。口罩作為最終產品,其上遊直接的原材料是熔噴布。
  • 用友汽車擬科創板上市 為整車廠商與汽車經銷商提供數智化營銷和...
    資料顯示,用友汽車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立於2003年,註冊資本人民幣10823.8萬元整。公司面向汽車產業鏈客戶,提供數智化軟體產品及雲服務,並正在打造汽車產業鏈上下遊和跨行業融合的數位化生態體系平臺,賦能汽車行業數位化轉型。公司核心產品為面向汽車整車廠和汽車經銷商(集團)的數智化營銷平臺和數智化渠道管理平臺。
  • 牛鞭效應?背後的真實原因和解決方案其實是同一個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面臨著各種問題:01牛鞭效應如早些年寶潔公司在研究「尿不溼」的市場需求時發現,該產品的零售數量是相當穩定的,波動性並不大。但在考察分銷中心向她的訂貨情況時,吃驚地發現波動性明顯增大了。
  •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2020年9月汽車經銷商庫存係數為1.56​ | 互聯...
    合資、自主頭部品牌表現強勢,廠家營銷政策加強衝擊全年目標,但車展期間新車投放效應不及8月,又進入旺季補庫時期,合資、自主品牌庫存壓力增加。三、9月份庫存深度最高的品牌廠家和經銷商應積極控制庫存,降低提車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建議,經銷商要根據實際情況,理性預估實際市場需求,合理控制庫存水平,以防庫存壓力過大,導致經營風險。附: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說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早在2010年3月就提出了「庫存預警體系」的建設,並從2010年7月開始定期開展汽車經銷商的庫存調查。
  • 2019汽車經銷商報告:10%4S店被迫出局, 經銷商盈利有所回升
    2019年6月,國家取消了對新能源汽車的地方性補貼,一直生長在「溫室」中的新能源汽車不得不直面市場的嚴峻挑戰!在消費升級的利好拉動下,豪華品牌銷量正向增長:雷克薩斯、保時捷、奔馳品牌經銷商盈利狀況較為穩定;寶馬品牌在新車效應下,經銷商盈利狀況較上年度有所提升,使得豪華品牌經銷商整體盈利佔比回升到56%。
  • 難念的生意經,汽車經銷商如何向陽而生?
    數位化營銷成為「解藥」車企通過交付量等形式對經銷商進行考核,最終還是被動的將營銷壓力給到了4S店,而4S店為了達到考核指標,往往採取大批量的進貨以及低效的營銷方式,同時造成市場價格混亂,李煒告訴億歐汽車,「這是4S店根深蒂固的矛盾,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採取新的模式。」數位化變革將為汽車經銷商的長遠發展打開一個嶄新的局面。
  •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2020年11月汽車經銷商庫存係數為1.72 | 網際網路...
    2020年12月10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2020年11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11月份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係數為
  • 品牌化路上,二手車需警惕「檸檬市場效應」
    本期《躍躍哲談》與您一同探討,二手車市場開啟品牌化的過程中,仍需警惕「劣幣驅逐良幣」的「檸檬市場效應」。  近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走訪亞市時發現,這個成名於銷售新車的有形市場,目前正加大二手車業務的比重。對此,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海濤直言,「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以及政策的扶持,二手車有望迎來新突破」。
  • 汽車淡季營銷如何出牌 服務營銷來鋪墊
    壹串通品牌營銷策劃機構董事長李錦魁表示,汽車淡季營銷一般企業會有三張牌:服務、降價、贈品,而服務營銷則是三種中效果最好的方式,更具長遠意義。 各大車企力推夏季服務月儘管淡季以來,各大車企促銷打折的消息不絕於耳,但這場降價活動似乎更像一場「單相思」,消費者並不買帳。
  • 心理學指出:警惕婚姻中的破窗效應
    為了便於了解,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的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是犯罪心理學的一個數據,根據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69年所進行的一項著名的實驗來證實的。他在實驗中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中產階層的社區,另一輛則停在相對比較複雜的貧困階層的社區。結果貧困階層的汽車當天就被偷走了,而中產階層的汽車放了一周還是好好的。接下來實驗者將中產階層的汽車,一扇玻璃打碎,結果經過了12個小時,這輛車也不見了,這項實驗的意義重大,並可以藉此推斷出很多現實問題。
  • 汽車禮品成剛需 汽車廠商經銷商打響市場保衛戰
    經過幾十年的行業洗牌,中國已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同時也是競爭十分激烈的市場。所有汽車產業鏈的製造廠商和經銷商,想要在殘酷的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就必須把握不同「細分市場」的行情需求,制定科學的營銷策略。
  • 躍躍哲談:品牌化路上,二手車需警惕「檸檬市場效應」
    本期《躍躍哲談》與您一同探討,二手車市場開啟品牌化的過程中,仍需警惕「劣幣驅逐良幣」的「檸檬市場效應」。近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走訪亞市時發現,這個成名於銷售新車的有形市場,目前正加大二手車業務的比重。對此,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海濤直言,「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以及政策的扶持,二手車有望迎來新突破」。
  • 汽車之家更新經銷商服務平臺,百萬保險代理人化身賣車情報員
    「我們不會再做新車自營電商,這已經買了教訓了」,說這話的是汽車之家董事長兼CEO陸敏,6月13日,汽車之家發布全新經銷商平臺,如果說以前汽車之家的模式是「99%集客加上1%自營」,那麼現在則完全放棄了與經銷商競爭的自營業務,車電商往平臺化方向發展,主要吸引車企開設網上旗艦店。
  • 2020年汽車流通行業大事件:易車籤約31家汽車經銷商集團
    2020年11月19日,在這個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日子,易車宣布與中升集團、廣匯汽車、永達汽車、北汽鵬龍、廣物汽貿、大昌行集團、利泰集團、運通汽車等國內31家知名汽車經銷商集團籤署協議,在網際網路營銷、數位化門店、數據共建三大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 【乾貨】2019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TOP200競爭力指數分析
    從研究範圍來看,TOP200競爭力指數僅研究經銷商集團的乘用車業務單元,不包括乘用車之外的業務(如商用車等);從數據時間來看,2019年度的競爭力指數中,數據涉及的時間為經銷商集團2018年的業績表現;從樣本數量來看,從海略經銷商集團資料庫中選取前200家代表性經銷商集團,作為競爭力指數的研究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