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演義裡三元及第狀元郎比比皆是,真實歷史中鳳毛麟角

2021-01-14 騰訊網

三元及第的意思是在古代科舉制度中,分別在鄉試、會試、殿試都取得了榜首的人。三元及第又叫連中三元。三元及第可以說是古代天下讀書人都渴望獲得但卻得不到的榮譽。

不過,在小說演義中,觀眾動不動就會看到有人三元及第,騎馬遊街,從此成為人生贏家。小說演義中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華夏歷史雖然非常悠久,但能夠三元及第的人,卻鳳毛麟角。所以人們就把對這種無上殊榮的渴望,寄托在了小說演義中。

狀元

古往今來,千年歷史,三元及第者僅僅只有十六人。其中唐代兩人,宋代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朝三人。

看了上面這些數據,都會長嘆一聲,三元及第真是太難了!正是因為三元及第很難,歷史上獲得這一稱號的人鳳毛麟角,所以才會有詩曰: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明代黃觀

在歷史上鳳毛麟角的三元及第者中,明朝的黃觀和清朝的錢棨不可不提。因為他們是華夏歷史上僅有的六首狀元。

六首狀元即在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中連中六元的人。連中六元比連中三元難度大太多。

清朝錢棨

黃觀字瀾伯,是明代頭一個連中三元的人,是華夏歷史上頭一個連中六元者。他從秀才一路考到狀元均是頭名,有詩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

狀元試卷

清代的錢棨是書香門第,他雖然也是連中六元,可是卻並非一口氣考完中的狀元。據說,錢棨多次參加童試落榜,至乾隆31年才以榜首得中生員。後來,錢棨的鄉試也不順利,考了六次六次落榜。直至乾隆44年才得中解元。不過即便是這樣,錢棨也很厲害了。

相關焦點

  • 廣西這兩個狀元郎都是「三元及第」,放眼中國歷史也屈指可數
    三元及第牌匾在始於隋唐終於清朝的中國科舉取士歷史長河中,所誕生的文科狀元總共不到600人,其中在鄉試、會試和殿試中「三元及第」的有17人。這兩人不僅是老鄉,而且連時代意義都極為相似,前者是宋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狀元,後者是清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狀元。
  • 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佔其二!
    古代以名列第一者為「元」,三元即考生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考了第一名,這是科舉時代每個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榮耀。科舉史上誕生了592位狀元,然而「三元及第」者僅13人,廣西就佔其二。狀元在古代文化中意味著什麼?廣西出現過多少位狀元?他們在經歷人生巨變之時,又有哪些傳奇故事?
  • 古代狀元文化:三元及第·瓊林宴·大小登科
    歷史上有「三元及第」的說法,其中提到的「三元」,更是百年難遇的考試天才,堪稱狀元中的狀元。所謂「三元」,指解試(後稱鄉試)、省試(後稱會試)、殿試(後稱廷試)均為第一。因這三試的第一名分別稱作解元、會元、狀元,故合稱三元。據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二十八「三元」條考證,自科舉實行以來,連中三元者,不過區區十幾人而已。       狀元難考,一旦考上便榮耀非常。
  • 同時獲得了「三元及第」和「六首狀元」殊榮的千古第一狀元
    所謂「三元及第」就是連續考取解元、會元、狀元,即考生首先以秀才身份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省級鄉試,因為是在秋天舉行,也稱秋闈,考中了就是舉人,而三元中的第一元就是考上舉人中的頭名稱解元;然後參加來年春天的會試,也稱春闈,考中了即為貢士,並且奪得頭名即為第二元——會元;最後就是皇帝親自主考即殿試
  • 古代真正的學霸丨解元 會元 狀元 「三元及第」的騷操作
    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三元及第」。「三元及第」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中國古代所有讀書人獲得過這一稱號者寥寥無幾。在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中,只有14位「三元及第」的文狀元,分別是: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xiáng)、楊置、王巖叟、馮京;金朝的孟宋獻;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黃觀、商輅(lù);清朝的錢棨(qǐ )、陳繼昌。那麼作為鳳毛麟角的超級學霸,他們是如何衝關打怪奪得「三元及第」稱號的呢?
  • 陳繼昌 清嘉慶(1820)狀元 三元及第 廣西第七位狀元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由於陳繼昌抱病應殿試而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聲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四元及第」之稱。他是中國科舉史最後一位「三元」狀元。陳繼昌在翰林院修撰國史三年後,被派放外任。歷任陝西、甘肅、順天等鄉試典試官。道光六年(1826)任會試同考官。道光十年後,歷任山東兗州知府、直隸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職。
  • 狀元陳繼昌:「高考」三元及第,「行書」妙筆生花,網友:我服
    就拿今天的高考來說吧,大部分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一個自己理想的大學還是能夠實現的,但如果你想弄個高考狀元,或者說想考個北大清華的話,單靠埋頭努力恐怕是不行。小編在上學的時候有時候就比較納悶:那些每次考試都接近滿分的高手,到底是怎麼實現的?你讓我24小時不睡覺,我也做不到啊。後來想想,這也許就是天賦吧。
  • 朱元璋欽點六元及第狀元 為何被朱棣做成「草人」斬首
    自宋代開始,科舉考試被正式定為三級,即鄉試、會試和殿試,如果在這三級考試全部考了第一,即解元、會元、狀元全中者,被稱為「三元及第」。歷史上能三元及第者非常少見。中國1300年科舉史上,共出現數百萬舉人,近11萬名進士,而中狀元者有名有姓的僅600人左右,而連中三元者更是鳳毛麟角。
  • 唐代「三元及第」學霸:虐待髮妻,戀上婢女歌姬、三兄弟同榜進士
    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三元及第",又稱"連中三元"。"三元及第"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中國古代所有讀書人獲得過這一稱號者也寥寥無幾。唐代"三元及第"者僅3人。這三個人堪稱唐代的學霸,他們分別是誰呢?
  • 說說中國古代的三元及第是什麼意思?
    三元及第有哪些人?我國歷史上獲「三元及第」殊榮的至少有16人。唐崔元翰河北定州人(公元729—795年)張又新深州陸澤人(生卒不詳)武翊黃字坤輿,官大理卿。工正書,長慶元年(八二一)白居易所撰唐張誠碑,為其所畫。《唐書宰相世系表》、《金石錄》。府選為解頭,及第為狀頭,宏詞為敕頭,時號武氏三頭,生卒不詳。
  • 三元及第展宏圖
    三元: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
  • 璧山有座狀元橋 「三元及第」者方能橋上過(圖)
    璧山觀音塘溼地公園有座「狀元橋」——   「三元及第」者,方能橋上過   科舉考試中,將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分別稱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在鄉試、會試、殿試中接連考中第一名,被稱作「三元及第」。璧山民間曾傳說,只有「三元及第」者,才可由狀元橋通過,以此寓意「青雲直上」。   漫步橋上,風景更為動人。
  • 三元及第:古代科舉最高榮譽,與現在高考狀元誰更難獲得?
    隨著高考分數逐漸公布,越來越多的高考狀元開始登上熱搜,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作為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方式,現代高考與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狀元」這個詞,也是從古代科舉來的。那麼狀元就是古代科舉制度的頂峰了嗎?實際上並不是,科舉制度的第一名叫做狀元,但這並不是科舉制度的頂峰,真正的科舉頂峰,是三元及第。
  • 三元及第:古代科舉最高榮譽,與現在高考狀元誰更難獲得?
    隨著高考分數逐漸公布,越來越多的高考狀元開始登上熱搜,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作為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方式,現代高考與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狀元」這個詞,也是從古代科舉來的。那麼狀元就是古代科舉制度的頂峰了嗎?實際上並不是,科舉制度的第一名叫做狀元,但這並不是科舉制度的頂峰,真正的科舉頂峰,是三元及第。
  • 三元及第(連中三元)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連中三元」有幾人連中三元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中國古代所有讀書人獲得過這一稱號者也寥寥無幾。查閱資料你會發現,對於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人數記載各有不一,有說一共17位(文科14位;武科3位),也有說一共20位(文科16位;武科4位)。
  • 中國歷史上只有21位三元及第
    我們經常會在古裝影視劇中,看到一些考取科舉的書生,期待能連中三元。那麼到底是什麼是連中三元。 連中三元」是用於形容古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種情況,指某個考生參加考試過程中,在鄉試、會試、殿試三次考試中均考得第一名,接連考得「解元」、「會元」、「狀元」。
  • 重慶高考理科狀元謝欣穎 三元及第的女狀元
    今年重慶是理科高考狀元是個漂亮的女生,考出了726分的好成績,她還是個三元及第的女狀元。重慶八中,是重慶市重點中學,據了解,這位重慶理科高考狀元在八中讀的是「2+4」系統學習,即2年初中+4年高中一貫制教學。
  • 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省卻佔其二位?他們是誰?
    科舉制產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它的演變過程也是大家所有所耳聞的,但是很多人也許還不知道,在中國的科舉史上,能夠成為「三元及第」的人少之又少,至今也只有十三個人,其中按省份來分類的話,廣西省就佔據了其中的兩個名額。
  • 我只知道三元及第,誰能告訴我六元及第是什麼?
    這大概1300年的時間裡,參加科舉仿佛成了讀書人,尤其是一些寒門學子唯一的出路。多少人寒窗苦讀數十載,就只為了一朝金榜題名時!但是高中,談何容易?一般正式的科舉分為三級:鄉試,會試,殿試。
  • 重慶狀元謝欣穎「三元及第」只用了這三招
    重慶狀元謝欣穎「三元及第」只用了這三招最近,多地高考分數公布,重慶理科第一名李欣穎因「三元及第」登上熱搜。小小年紀的她,曾是2017年重慶市中考狀元,現在又一舉斬獲2020重慶市高考理科狀元和2020全國同卷(二卷)全國狀元。許多人都疑惑,李欣穎到底是怎麼學的,為什麼她就能多次斬獲「狀元」名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