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潯古鎮景區正門,河對岸的高牆大院就是張石銘舊宅,也是來南潯必刷的景點之一。一起來看看這高牆大院內的「西洋鏡」!
「張石銘舊宅」是江南巨富,南潯四象之一張頌賢之孫張均衡所建。先來捋一捋人物關係,從南潯四象八牛說起,所謂四象即「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為代表的南潯富商,清光緒年間,出現在湖州南潯民間及江浙一帶。所謂『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者,皆資本雄厚,或自為絲通事,或有近親為絲通事者。財產達百萬以上者稱之曰『象』。五十萬以上不過百萬者,稱之曰『牛』,其在二十萬以上不達五十萬者則譬之曰『狗』。所謂『象』、『牛』、『狗』,皆以其身軀之大小,象徵絲商財產之巨細也。」
劉鏞為「四象」之首。此劉鏞非彼劉墉(劉羅鍋)。據傳劉鏞的財富達二幹多萬兩銀子之多,被譽為四象中「劉家的銀子」之美稱。30年代南潯民謠云:「劉家的銀子,張家的才子,龐家的面子,顧家的房子」。
佔四象之第二位的是張家。張頌賢(1817-1892),據傳他的財富僅次於劉家。祖籍徽州休寧,其父張維嶽在南潯開一小醬鹽店為生。張維嶽有兩個兒子,張頌賢為老二。張頌賢善經營,遂從事絲業後,全力經營輯裡絲出口業務,並開設了「張恆和絲行」,營絲髮家後,又著眼於鹽務,為鹽業界巨頭,張頌賢有二個兒子,長子張寶慶,字質甫;次子張寶善,字定甫。張鈞衡,字石銘,系張寶慶的獨生子,張頌賢的長孫。張鈞衡光緒二十年(1894)中舉人,承襲祖業後,經商有方,產業盛豐。他奉母至孝,在自家宏麗的園林「適園」內,為母建佛堂,供玉佛,讓母焚香拜佛,還建造一座石塔,篆刻唐柳公權書《金剛經》。
張靜江,名增澄,又名人傑,字靜江,號飲光,另號臥禪,系張頌賢次子張寶善之子。張靜江早年參加孫中山所領導的同盟會,為革命捐款效勞,孫中山先生曾說過:「自同盟會成立後,始有向外籌資文舉,當時出資最勇而多者張靜江也。但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萬元,盡以助餉。」張靜江,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張頌賢的兩孫被譽為四象中「張家的才子」。
南潯古鎮中的幾處名典故宅大多是圍繞著上述幾個人物,一併介紹下!
「張石銘舊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江南巨富,南潯四象之一張頌賢之孫張均衡所建。建於光緒25年至31年(即1889-1906年),總佔地面積4792平方米,建築面積6137平方米。整個大宅由典型的江南傳統建築格局和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建築群組成。相互聯通,巧妙結合。四絕為磚雕、木雕、石雕和玻璃雕。
前進院為二合院,二三進院為三合院,前進院二合院有轎廳,面闊四間,和轎廳相連的是一座磚碉如意門樓,門樓四周雕有「群仙祝壽」等圖案,雕刻採用鏤刻手法,層次分明、富立體感。
與門樓相對的是正廳懿德堂,匾額系南通張謇所書。其面闊三間,高大寬敞,廳後有屏門,
這是二進,稱「小姐樓」,亦稱「女廳」,樓上供女眷居住,樓下為女主人接待理事之用。扇窗裝有法國進口的彩色花玻璃,以藍色為主。玻璃上的圖案包括花卉、農作物、瓜果等。這些玻璃當時價值一兩黃金一塊,特點包括裡面看的見外面,外面看不見裡面,且不積灰塵。
三進廂房粉牆上嵌有硬木漏明窗,雕有芭蕉葉圖案,故稱芭蕉廳。該廳平時為家人休閒品茶聚談之處。天井中有一傲立似鷹的英德石,稱「鷹石」或「英石」,為江南罕見的石中珍品。
第四進的大廳是一個設有更衣間、化妝間的豪華舞廳,地磚及油畫均從法國進口,牆面屋頂由紅色磚瓦砌築。從壁爐、玻璃刻花到克林斯鐵柱等,均體現歐洲十八世紀建築風格。
五進為後花園、碑廊;碑廊。碑廊中共鑲嵌自東晉王羲之至清代何焯等數十位我國書壇名家墨寶碑刻八十七方。
舊宅如令已成為南潯一些主要節日的展廳,四月的旗袍節就是在這裡陳列的。(圖/文:@添喜luck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