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要提高抵抗力,大多數家長就會想到給寶寶補充營養素,認為營養素是濃縮的精華,覺得把精華給寶寶餵進去,還能沒點兒好處?其實呢,好處也許有,但得分情況,而且也不一定有你想像的那麼大。
提高抵抗力,是一個綜合作用的結果,靠補充某一種營養素並沒有什麼效果。那麼在生活中想要幫寶寶提高抵抗力,到底怎麼做才是最有效的呢?
一、儘可能延長母乳餵養
母乳中含有獨特的活性蛋白質,它可以有效的直接對抗病菌。而母乳脂肪中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則通過刺激寶寶機體的抗炎和促炎效應,達到提升免疫的效果。
這麼安全有效的方法,不用可就太浪費了。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堅持並儘量延長母乳餵養的時間,實現自然離乳,可以讓寶寶獲得更多提高免疫的機會哦。
二、飲食均衡
誰都知道要想身體好,全面的營養攝入是基礎。但很多家長對營養的理解往往有些以偏概全,一說起蛋白質、微量元素、維生素什麼的,就覺得肯定是多多益善。可一提起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就有些看不上。
其實每種營養素都是人體這架複雜機器上不可或缺的零件,少了哪一個,機器也無法順利運轉。所以沒有哪種營養素是最好的,只有當所有的營養都滿足身體需要時,身體才能發揮最佳的防禦能力。添加輔食後的寶寶,在保證奶量的基礎上,家長可以按照2:1:1的比例,來安排寶寶每頓飯中主食、蔬菜以及肉的搭配。
三、小病自愈,避免濫用抗生素
家長對寶寶生病總是很恐慌,往往剛有點不舒服,馬上就想用藥壓下去,特別是對抗生素有一種莫名的信任,覺得什麼都能治。且不說抗生素只針對細菌感染,對病毒無效,一旦濫用還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寶寶常得的疾病,有很多是自限性的,比如幼兒急疹、病毒性感冒、皰疹性咽峽炎、輪狀病毒等等,吃藥也無法起到治癒效果。如果沒有合併感染,這些疾病通常只要家長積極護理,做好降溫、補液、防脫水等措施,寶寶完全可以自然康復。
而在這樣的自然對抗過程中,恰恰鍛鍊和提高了寶寶的免疫力。所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生病也並不都是壞事哦。
四、慎用消毒劑
現在家庭中使用消毒劑非常普遍,但你可能不知道,消毒劑本身就是寶寶抵抗力的隱形殺手。為什麼這樣說呢?
過於無菌的環境,不利於寶寶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而使用後殘留的消毒劑,又很難被徹底清洗掉,寶寶通過啃咬會將這些殘留物吃進嘴裡,進而直接殺死腸道內的有益菌。
腸道菌群承擔著刺激免疫的重任,一旦紊亂,會給寶寶的免疫力帶來重創。所以日常寶寶的物品應該儘量用清水清潔,多晾曬並保持乾燥。對於一些溼巾、免洗洗手液等,雖然沒有標明「消毒」二字,但也會含有消毒、防腐成分,應該儘量少用或不用。
五、適度的戶外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是一句老話了,適當的運動可以提高抵抗力,這估計沒什麼人懷疑。但是家長因為各種因素的考慮,似乎越來越喜歡讓寶寶在室內活動,親子園、淘氣堡這樣的地方都是人滿為患。
可是,密閉的環境、渾濁的空氣、人流密度過大而導致的交叉感染,會讓活動的好處被大打折扣。其實,家長應該多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在自然的環境下奔跑跳躍,才更有利於寶寶提高對各種環境、氣溫的耐受能力,當然也就不會變的像溫室中的花朵一般弱不禁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