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培訓班,孩子到底能學到什麼?

2020-12-15 中原新聞網

穿上漢服,捧起《論語》或《弟子規》,開始搖頭晃腦,口中念念有詞,這個場景經常出現在一些國學培訓班裡。有數據稱,目前,全國經營範圍包含國學教育的相關企業已達到4000餘家。照此測算,保守估計我國兒童國學教育市場規模達135億元。

當「國學熱」吹進了少兒培訓機構後,又是番什麼景象?家長為何把孩子們送進國學培訓班?又會有何收穫?哪些內容才是真正的國學教育?暑假即將來臨,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自編教材,課程售價高達10萬元

記者在網上查找國學培訓機構,出現了大量廣告。記者隨機選取了一家國學培訓機構,按圖索驥走進了北京亞運村的一棟寫字樓。該寫字樓裡聚集著各類培訓機構。其中,這家國學培訓機構環境略顯雅致,門廳裡擺放著《千字文》《千家詩》《聲律啟蒙》等由該機構統一編寫的教材。

記者到訪時,正是上課時間。國學班教師正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孩子們認識漢字。屏幕上顯示出一個「耳」字,周邊是其古文釋義,十來個孩子正在聽課。而隔壁班的孩子,在走廊上跑來跑去。接待記者的曾老師解釋,這個班老師今天請假了,本來給孩子們安排了自習。話畢,代課老師將他們又叫回了教室。

這家創立近20年的書院,有不少擁躉。在北京、上海等地有著百餘家分校,提供國學培訓,輔之以書法、篆刻、國畫等傳統文化課程。

記者觀察後發現,在該機構接受國學培訓的大多是小學生。曾老師坦言,「年齡在三歲半以上,孩子即可報名參加國學課程。」她建議,「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特徵,選擇相應課程,剛上學的孩子比較好動,可挑選一些規矩類的課程如《三字經》《弟子規》。先做靜定訓練,培養注意力,再進行經典誦讀和說文解字的教學。」

隨後,記者發現,該機構的培訓費價格驚人:個人單學科包含80個課時,售價11800元;多學科的親子課堂收費近4萬元;一個VIP課程,售價100640元。曾老師介紹,「暑假來臨,報名人數正在持續增多」。在休息處,記者遇到了一個家長,她的孩子學習國學快一年,當問起孩子的學習效果。她表示,「總體感覺滿意,孩子會背很多古文了。」

 無統一師資標準,國學培訓班亂象叢生

近年來,「國學熱」逐漸吹進了少兒培訓機構。2006年,王吟默從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便進入了這個行業,開始接觸國學教育。他幾乎經歷了「整個少兒國學培訓熱的興起」。

十餘年間,他先後在兩所全國排名前十的知名教育培訓機構裡,教授國學班。課程通常集中在周六日,每次要面對200、300個學生,學生則集中在一年級至四年級。

國學培訓機構亂象叢生,王吟默透露,「成熟的培訓機構有十分完備的國學課件,教案內容非常詳細,表達能力優秀的教師,完全可以憑藉記憶,進行一場表演,即便是毫無國學知識基礎的人,也可以登上講臺。但是,當學生問起一些教案之外的問題,他們總是支支吾吾一語帶過,場面十分尷尬。」

在亞運村的這家國學培訓機構裡,教室門口都張貼著教師的履歷,他們中的大多數畢業於普通師範大學。曾老師一再強調,「他們都有教師資格證」。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學培訓機構並沒有統一的師資標準,一些教師持有語文科目的教師資格證,但是,語文科目和國學內涵並不完全重合,而在一些規模小的培訓機構裡,未持有該證的人也大有人在。

「國學教育的師資很重要,受過正規大學教育和嚴格訓練的國學教師對國學的體會會更加深刻,能夠把國學中的核心思想內涵、中華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講清楚。」陝西師範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曹勝高表示,家長可以從教師是否具有教師資格、課程是否體系化、教材是否為正規出版物、辦學是否有資質等方面來考察國學機構,決定是否送小孩去參加國學培訓。

家長盼速成,容易入誤區

最近,劉星參加了邯鄲市某國學大賽,他從小學5年級開始接觸國學,已有3年了。當記者問起為何送孩子去學國學,孩子父親劉開建直言,「完全是跟風,老師們說學國學有益於學習,我就把他送過去了」。

沉重的課業負擔、白熱化的考試競爭,讓國學也擔負起助考助學的角色。在向別人推薦該課程時,劉開建提到的原因裡,「滿足孩子的興趣」總是排在了「提高語文成績」的後面。

在一家培訓機構官網上,「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然來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閱讀及寫作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也赫然在列。所有的語句都在暗示:學習國學,將幫助你提高應試分數。

事實上,國學教育的實際效果,似乎沒人能說明白,家長們也容易走進誤區。

曾有家長找到王吟默,稱讚自己的小孩「有著非常紮實的國學功底,能夠熟背《三字經》《弟子規》」。但是,王吟默無奈表示,「這些只是國學經典中識字類書籍,部分內容還涉及封建糟粕,不應該被視為孩子們掌握國學知識的唯一標準。」

「《三字經》《弟子規》都是國學經典,但不能用它們完全替代國學概念,以偏概全,會讓國學教育誤入歧途。」曹勝高認為。

國學教育既不能以偏概全,更不會立竿見影。

王吟默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按照規範的課程體系講解、認知《論語》,需要花兩年時間,「但是,家長們等不了那麼久,他們更願意選擇速成的學習模式。而培訓機構採用的背誦、表演等方式,就能滿足家長的需求。」他本人曾因為這種模式跟原公司分道揚鑣。

當然,國學經典誦讀是必要的,但也只是學習國學的最基本的做法,王吟默表示,應該突出「認知和體驗」,他說,「國學教育應該適應當下社會,注意強調古人的精神實質、思想內涵和其中精髓。要在知識教育中融入倫理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品德」。

 規範培訓市場,形成系統國學教材、課程體系

「目前,國學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到了一個整合的時期。」這是曹勝高給出的判斷,「此前,大家憑藉熱情學習國學,現在,隨著對國學理解的深入,真偽國學更加清晰地被呈現和被鑑別。」

在一些培訓機構裡,國學經典被誇張地剪輯成三綱五常、三從四德。「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弟子規》中表達「孝」的做法,常常為學生不解,甚至被專家斥為「偽國學」。王吟默認為,學習這些內容一定要摒棄糟粕,不是要求學生恪守一些並不適合當今社會的所謂的「孝道」形式,而要向學生傳遞對生命的敬畏。

曹勝高表示,在講授國學時,要遵照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循序漸進,有針對性地講解國學經典或者背誦國學名篇,不要不切實際地讓孩子死記硬背。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國學教育要和當代社會生活結合起來,不要把孩子圈養起來,脫離現代社會進行復古的教育。「現在民間有一些國學愛好者,確實對國學有熱情,但沒有經過教師教育,也缺少基本的文化素養,招收各種各樣的弟子班,甚至勸說家長讓孩子脫離義務教育,封閉起來訓練。看似背會了很多東西,但缺少學理的貫通和方法的指導,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多不利的影響,家長要慎重。」

2019年3月20日,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認真排查並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時隔十天,教育部再次印發通知,不得以「國學」為名,傳授「三從四德」等封建糟粕。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李政濤坦言,「目前,沒有一個被認可、針對青少年的國學培訓體系,想要構建這樣的體系相當困難,更不能將這個希望寄托在培訓機構身上。」

「國學教育是一個社會事業,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培訓機構等共同協力推動。」李政濤表示,學校應該成為國學教育的主體,政府主管部門把國學教育主導權賦予學校,同時制定相對統一的國學課程標準,規範培訓機構的市場行為。需要大學、中小學,甚至教育培訓機構參與其中,相互配合,形成一套有梯度、有體系的國學教材或者課程體系。

李政濤說,「當下國學教育最大的瓶頸在於如何形成不同國學教育主體及單位的共同治理機制,如何化解不同主體在國學教育中的利益衝突、目標衝突。」(記者 陳鵬 通訊員 馬晶晶)

相關焦點

  • 費用數千到上萬 這些國學培訓班到底學些啥?
    連日來,記者走訪市區多家培訓機構發現,國學培訓已經成為僅次於「閱讀」的熱門課程,一些專業國學培訓機構也開始走俏。據調查,在這些專業機構,學一套完整的國學課程需要6年,平均每年學費在1萬元左右。萬元培訓班到底學些啥?哪些孩子在學國學?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記者調查國學課到底學些啥?
  • 國學興起,學歷史,到底學什麼?
    國學興起,學歷史,到底學什麼? 龐子博先生:我經常講:「第一等學問是歷史,第二等學問是文學,其他學不學無所謂,因為都是技術方面的東西。」歷史的核心不是公元多少年發生什麼事情,這個可以不知道,但是要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
  • 穿漢服拜孔子,國學課堂學什麼
    穿漢服拜孔子,國學課堂學什麼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8.16 星期二     一群6歲到10歲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換上漢服,「穿越」成為漢代小書生。孩子們正衣冠、拜孔子、誦國韻、習茶道、學琴棋書畫……這是時下國學班常見的一幕幕。國學班、國學課為何悄然興起?傳統文化到底該怎麼教?
  • 孩子學國學就去培訓班?我在家教孩子,只因請了一個「國學家教」
    學校管吃管住,每天5點起床,孩子們一天到晚都在學國學。孩子現在6歲了,特別知書達理、記憶力也特別好。學語文一點不犯愁,理解力也很好,其他學科也學得輕鬆。聽起來是很好,可是我可不捨得把這麼小的孩子送去住校。
  • 叫停全日制「國學班」,孩子國學教育該怎麼學?
    國學到底該怎麼教、怎麼學?傳統文化中,孩子需要繼承發揚的是什麼?李女士的女兒萌萌在山西省城一家公立小學讀二年級,今年年初,李女士為萌萌報了一個國學培訓班,讓孩子學習國學和書法。「萌萌是一個特別好動的孩子,在課堂上愛講話、好動,我想讓她變得『安靜』一點,就給她報了書法課和國學課。」李女士告訴記者,「相應的國學機構還有暑假班,打算到時候也會讓孩子去學一學,無論是國學還是書法,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孩子接觸後應該會有一定的提高」。
  • 現代人們為何學國學?國學有什麼用?何為國學?
    隨著現代的人們越來越重視國學,如今國學的新聞也是非常的多,但是在其中的負面新聞也是佔了很大的比例的。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對於國學有那麼多,甚至是那麼大的爭議?很多人都不理解,國學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今天,就想跟大家說一說國學給我們帶來的意義,以及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
  • 談國學、論國學,那國學到底要學什麼?
    上篇文章講了什麼是國學,那麼這篇文章小編我接著講國學學什麼?各位讀者知道國學要學習什麼嗎?我們所說、所講「國學」之前,首先必須明確國學的範圍,如果不明確國學的範圍,那麼說再多都無意。國學因此我們學國學,除了學習外在的文化外,我們更應該重視學習它內在的精神。
  • 國學課火爆,孩子到底該不該學?國學的正確打開方式家長了解嗎
    當媽那些事兒國學課火爆,孩子到底該不該學?學國學的正確打開方式家長了解嗎「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聽到她的孩子在背誦弟子規。在國學課異常火爆的當下,她也讓孩子加入了學習的隊伍。
  • 莫讓國學培訓「野蠻生長」
    近幾年,隨著《百家講壇》《中華好詩詞》等電視節目陸續播出,國學熱了,一大波國學培訓機構順勢興起。據統計,全國包含國學教育的相關企業有4023家。瀋陽僅以國學命名的培訓機構就有65家,加上其他培訓機構裡的國學班,至少上百家。越來越多的成人選擇送孩子到國學班學習知識。
  • 學國學,意義有多大? 小學生學「國學」重在薰陶
    日前,廣州市某小學舉行了一場國學誦讀展示會,臺上,孩子們穿著古裝,搖頭晃腦誦讀經典,臺下,家長、老師報以熱烈掌聲。  近年來,對於小學生是否合適學「國學」,家長們一直爭議不斷。今年春節晚會上,一個7歲小女孩倒背《百家姓》的節目更是引發了大家的討論:小孩子到底要不要學「國學」?
  • 學圍棋的方方面面,到底能教會孩子什麼?
    學圍棋的方方面面到底能教會孩子什麼?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圍棋與孩子成長中的聯結圍棋禮儀貫徹落實到孩子的成長生活中 下完一盤棋,要把自己的棋子收回棋盒裡,這是一切責任的開始。啟蒙課在技術上學得慢點也沒關係,多講幾遍早晚能學會,但收棋子這件事,必須讓學生在第一堂課就做到。 家長在這方面也要配合,回家後,跟孩子下圍棋,要堅持讓孩子自己收棋子,哪怕他不願意,哭鬧也不能妥協。不僅是圍棋,其它玩具也是一樣,玩完後,要讓孩子自己收到玩具盒裡。
  • 兒童學國學,學什麼?怎麼學?
    有同級的家長問我小孩子學國學要學什麼?按什麼順序學?現在開始學會不會太晚了?聊一下。首先,小孩子學國學要學什麼?我們需要從浩如煙海的資源裡面選出最適合孩子的,幫助他們在有限的時間裡獲取最優質的信息。對於國學學什麼,我認為就是要學就學好的、經典的,韓愈不都說嗎?「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
  • 國學培訓班亂象叢生,為何離國學越來越遠
    穿上漢服,捧起《論語》或《弟子規》,開始搖頭晃腦,口中念念有詞,這個場景經常出現在一些國學培訓班裡。有數據稱,目前,全國經營範圍包含國學教育的相關企業已達到4000餘家。照此測算,保守估計我國兒童國學教育市場規模達135億元。當「國學熱」吹進了少兒培訓機構後,又是番什麼景象?家長為何把孩子們送進國學培訓班?又會有何收穫?哪些內容才是真正的國學教育?
  • 學齡前的培訓班到底該怎麼選?學什麼好?學了有效果嗎?
    其目的,一是保證幼兒有充分的放鬆時間,從而快樂健康成長;二是避免社會資源浪費,因為有些東西幼兒學了真的沒用,但花錢花時間去做,就是資源浪費。可目前國內的低齡教育環境卻背道而馳,愈發變得超前學習,家長們的心態甚至不是望子成龍成鳳,而是不甘人後。老李家孩子報了五門呢,我們也不能落下啊。鄰居家孩子都參加比賽獲什麼蘋果草莓獎了,我們也得開始學了。
  • 探討,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國學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也喜歡國學有關的一切,如果你也喜歡讀書,那麼請你和小編一起用國學引領生活,用國學去思考人生,用國學去創造、去發現更多的美好吧。相信和小編一起學習國學,我們一定都會變得更好更充實。國學也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趣。試想一下,當你在天空看到一群鳥兒飛過時,你會用什麼來形容這番景色呢?「怎麼全是鳥!」、「這鳥兒也太多了吧!」這樣會不會有點無趣?如果能看著眼前這番美景,說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會不會別有一番滋味?
  • 自然拼讀到底什麼時候學?讀懂這篇,就不會再被培訓班坑了
    最近幾年,培訓班誇大自然拼讀的作用,說學了自然拼讀就「見詞能讀、聽音能寫」,這麼說是很不負責任的。 「應該先從自然拼讀學起,學會了自然拼讀,以後學單詞就容易了。」「孩子應該在啟蒙的時候,要花大力氣學習節奏和韻律,增加孩子的英語語感。」......這些介紹是不是覺得很熟悉?
  • 孩子學國學,從哪裡入手比較好?
    1、為什麼想學點國學?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學點國學。可是,國學的範圍很大啊!琴棋書畫是國學、四書五經是國學、諸子百家也是國學。學國學,如果是為了增加一點傳統的文化味兒,那麼就去讀經典,確實會腹有詩書氣自華。
  • 國學——到底是什麼
    中華文明思維之旅將推出一系列國學文章,名之為《國學五篇》,此文為第一篇作者:聽海直至今天,國學到底是什麼,能夠為現代社會和現代生活帶來什麼,這些學界爭論多年的問題依然沒有答案。如果不明白國學是什麼,國學的推廣與教育就只能在迷途中艱難前行;只有明白了國學是什麼,國學的教育原理才能至簡,目標才能明確,教育操作才能有序,教育進程才能高效,人才才能高質,才能真正地引領未來。當代「國學」之名,以古為基,直接源自十九世紀「西學東漸」之風,張之洞、魏源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五四」時代,胡適等提出「整理國故」口號。
  • 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訓班的孩子,以後到底會有什麼不同?
    導讀: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訓班的孩子,以後到底會有什麼不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訓班的孩子,以後到底會有什麼不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參加美國童子軍夏令營 孩子到底能學到什麼
    一直以來,家長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參加美國童子軍夏令營,我的孩子會學到些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參加美國童子軍夏令營到底能學到什麼?童子軍夏令營活動不但能加強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對孩子的心智教育、生存教育更是課堂課本無法企及的。在孩子身心都得到滋養後,家長們更為關心孩子的安全問題。當然,所有教育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所以在安全保障方面,營地所有的訓練設施都是經過安全檢查,還有相當數量的專業老師帶隊指導,以及來自全球各地的熱情志願者、專業的廚師和醫療團隊全天候陪伴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