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5年07月04日09:38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 【熱點排行】【推薦】【列印】【關閉】 |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
(記者王衝寒通訊員鄧丹丹、袁笙)前天晚上,前往潮州尋親的泰國總理他信的一句話令當地百姓驚喜不已,原來不僅溫文爾雅的他信是潮汕後裔,更巧合的是,訪華團的另一名重要成員、泰國第一副總理頌奇也是潮汕後代。當年,他們的父輩都是從汕頭的樟林古港乘坐紅頭船漂洋過海到泰國謀生。前天下午,當頌奇來到祖居地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渡頭村祭祖時,鄉人發現,頌奇竟還能講一口標準的潮汕話。 潮裔泰國正副總理回鄉祭祖 前日,頌奇分別前往位於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渡頭村白虎塔山頂的太祖父祖墓、白虎塔山下的高祖父祖墓和曾祖父祖墓拜祭。儘管路途頗為顛簸,而且有時還需徒步行走於崎嶇的山間小路,但從頌奇的身上似乎找不到疲憊的影子,他一邊走山路一邊頗有興致地聽鄉親介紹家鄉情況。 祭祖完畢,頌奇一行還來到曾氏祠堂進行拜祭並為祠堂捐款。族親們馬上端出一盤紅桔贈予頌奇,頌奇按照潮汕「習俗」從盤子裡拿了兩個紅桔,表示接受了象徵著「紅紅火火、大吉大利」的美好祝願。頌奇從祠堂出來時,門口已經聚集了大批父老鄉親。頌奇微笑著走進人群,與老人、孩子們握手並表示親切問候,一位與頌奇握過手的老人開心地感嘆道:「真想不到泰國的第一副總理居然還會用家鄉話問候我們!」 當頌奇來到位於本鄉婆祠巷祖宅,他走進每一間小房細細觀看。儘管這些舊屋因飽經歲月侵蝕而顯得破舊了,但頌奇還是看得很細緻,似乎是想發現祖輩們留下的「痕跡」。頌奇還和他的族親在祖居大院裡合影留念。頌奇稱:「以前父母常對我說,如果有機會,有一天你要回家鄉看看!今天十分高興能完成他們的心願!」 無獨有偶,身為第四代潮裔的泰國總理他信也會講幾句家鄉話。前晚他信在潮州風趣地對大家說,我的潮州話只會講一兩句,如「跟人家行」,「一起食」,但潮州話和普通話從一到十,我還是都數得出來。 頌奇中文名為曾漢光 據了解,泰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頌奇祖籍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渡頭(圖濠)村,中文名字為曾漢光。其高祖父約於清朝嘉慶年間因生計窘迫,從澄海樟林古港乘坐紅頭船出洋謀生,並在泰國成家立業,自其高祖父傳至頌奇本人,已有五代人旅居泰國一百餘年。 前晚在潮州市委、市政府舉行的歡迎晚宴上,他信告訴大家,他的曾祖父當年也是從中國的潮州到泰國去發展的。 據記者了解,汕頭開埠之前已是明末清初粵東第一大港,也是古代屈指可數的移民口岸。清乾隆至鹹豐四朝一百年間,從樟林古港乘坐紅頭船漂泊到暹羅(泰國)的潮人有150萬人之多,從而開創了今天潮汕人遍天下的繁榮局面。據了解,就連泰國第三代王朝開國之君鄭信也是一名潮汕後裔。 百多年來梅教村最熱鬧的一天 而梅教村的鄉鄰們,對前日盛大的場面仍念念不忘,住在離「儒林第」僅僅二十多米遠的曾老伯對記者說:「梅教村一百多年來也就那天最熱鬧、鄉民們最激動了。為了看一看他信總理,全梅教村人都沒有睡午覺。」 「儒林第」隨著他信總理的離去並未冷清下來,近幾日,附近鬆口、雲車等地的鄉民們絡繹不絕地騎著摩託車走趕幾十公裡路前來看看這座走出了顯赫人物的老屋。「這樣子下去,門檻可能都會被踩斷啊。」他信的侄子黃振強笑呵呵地說。 作為他信母親留在國內最年長的親人,86歲的丘榮秀老人(見上圖)非常懊悔:「我太激動、太興奮了,一輩子也沒見過那麼大場面,沒見過來這麼多客人。他信總理緊握著我的手聊天時,只顧慌亂地和他說『總理萬事如意、步步高升』,卻沒把我們家最迫切想對他講的話說給他聽。」老人平靜的臉龐上,一雙眼睛微微有點發紅:「我最想對他信總理說,回到泰國,方便的話幫我捎句話,對我59年前隨他信外公一起到泰國謀生的先生說,有空,就回家看看吧,孫子們都長大了,一輩子都沒見過面呢……」 據悉,丘榮秀老人的先生黃新香,在59年前隨他信的外公一起到泰國謀生,當時丘榮秀只有27歲,「我從先生走的那一天起,就沒再見過他。」(記者卜瑜通訊員羅榮卿攝影報導)(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