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之所以有誤區,是因為語言的形式與內容,句子的表層結構與深層意義有時不統一;另一方面,中外文化歷史的背景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
直譯是一種重要的翻譯方法,它有不少優點,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顧及兩種語言的差異,一味地直譯,可能闖入翻譯的誤區當中。
比如英語中有一些不同的否定句型,其中有一些句型不能完全採用直譯法進行翻譯,否則,就會造成誤譯,甚至與原意背道而馳。
一、 部分否定句型,這種句型不同於漢語的思維形式
I do not know all of them.
誤:對他們我都不認識。
正:對他們我不是個個都認識。
All the answers are not right.
誤:所有答案都不對。
正:答案並非全對。
Every body wouldn't like it.
誤:每個人都不會喜歡它。
正: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它。
#2 單一否定中的部分句型
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
誤:聰明人從不犯錯誤。
正:無論怎樣聰明的人也難免犯錯誤。
We cannot estimate the value of modern science too much.
誤:我們不能過高地估計現代科學的價值。
正:對現代科學的價值無論如何重視也不過分。
It was not until years afterwards that he heard of Semmelweis.
誤:沒過幾年他就聽到了 Semmelweis 的消息。
正:直到數年之後他才聽到 Semmelweis 的消息。
二、修辭句型中的誤區
同漢語一樣,英語寫作中大量運用修辭手段,其中有不少辭格類似於漢語機同辭格的表達
方式,因此可以直譯。但有一些英語辭格很難用直譯方式表達清楚,即便是同一辭格,由於處
於不同場合,有的能直譯,
有的則不能直譯。下列幾種情況有時不宜直譯:
1、比喻:有的比喻可以直譯,有的則不能,這往往取決於漢語的表達習慣例如:
At the door to the restaurant, a stunning, porcelain-faced woman in traditional
costume asked me to remove my shoes.
如果把stunning ,porcelain-faced woman譯作"一立迷人的陶瓷般臉蛋的婦女"就顯得粗
俗滑稽,但是不是作者的本意。這時意譯就比較好。
"在通往餐廳的門口有一位婦女,塗脂抹粉、細皮嫩肉、身看和服、十分迷人,她叫我脫下
鞋子。'
The girl is a dead shot.
這位姑娘是神槍手。(不能譯作"死射手")
After the failure of his last novel, his reputation stands on slippery grounds.
他的上部小說失敗之後,聲譽—落千丈。(不能譯為「站在滑動的場地上了。"
三、詞彙翻譯中的誤區
有些詞彙在某些場合下具有了新義,如果直譯就會曲解原意。所以,要根據語言環境確定
具體詞義。英語中詞義的發展變化十分常見。
He is the last its roses and thorns.
他最不配幹這件事。
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人生有苦有甜。
The wedding zwhich Heyward still remembered with pride ,was attended by a
who's who of Bost on Society.
赫華德仍然記得,參加婚禮的人中有波士頓的一位社會名流,這使他感到十分得意。
從上述例句可以看出,有些詞在某些場合或結構中具有特殊的意義,例如the last, who's
who,有的詞用其比喻的意義,如roses and thorns,有的詞在特殊場合與句型中詞義發生了遞
轉,如yes,no,有的詞義有了引伸或發展。總而言之,一個詞的具體意義要依其所處的場合、
條件、意識和句型而定,不可捕風捉影。直譯與意譯各有所長、要用其所長。進行直譯時要防
止進入誤區,在有誤區的地方要採用意譯,使直譯與意譯相互補充,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比較理
想的效果。
關注公眾號【意映翻譯】了解更多翻譯知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