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年味淡了,其實是你長大了

2021-02-12 學渣觀察筆記

hey!這裡是學渣君。

說到過年啊,學渣時不時會聽到周圍人感嘆一聲:「噯,這年味是越來越淡咯!」然而近幾年,本學渣也毫無防備的加入到這一行列。所以到底是年味淡了?還是我們變了?湊湊合合學渣君的第一篇文章趕上了過年的末班車,「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在這普天同慶,闔家團圓的除夕之夜,我們便來聊聊從前那些令人懷戀的年味…





年味是什麼?


所謂年味就是年俗的味道,約定俗成。過年是傳統,年味也該從傳統中尋找。年俗裡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風情。年俗裡飽含著人們對吉祥如意的嚮往,對和諧美滿的渴望,對至善至美的執著追求。無論習俗和傳統怎樣變遷,年,依然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

         ——來自度娘的闡釋



okk,接著聊我們的民俗



      臘八節

這天本為佛祖釋迦牟尼佛成道之日,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在我國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但在南方臘八很少提,臘八節是典型的北方節日。



小年是掃塵、祭灶的日子,又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掃塵日。

      

這一天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點擊了解這一天有哪些民俗活動:


接玉皇

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后,玉皇大帝於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移動圖片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人們在這一天裡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照田蠶

在江南一帶的民間,也把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稱為「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人們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佔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但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舉行這一活動。

千燈節

臘月二十五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幹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幹卓拉」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活動。





從臘月二十六開始,豐盛的年夜飯就要陸續「出鍋」了。人們上街置辦著過年的貨物,乾鮮果品、大魚大肉,都是人們集中採購的目標。



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
老規矩,點擊了解

中國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七洗浴為「洗福祿」

天津在這天的習俗是宰雞,說到宰公雞,這裡面隱藏著父系社會的特徵。為什麼一定是公雞呢,母雞難道就不行嗎?(學渣疑惑…?

原來在以男子為主導的父系社會,人們的潛意識裡已經認同了男子為大的觀點,認為雄的就好就是第一,而過年這麼隆重的節日,自然也就要宰一隻公雞了,而且公雞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顯著氣派。

好吧是本學渣不配了。     等等···??



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七準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準備麵食了。在過去社會發展低下,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多做好了容易壞,只有發麵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麵,準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這也是因為舊俗認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的緣故。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麵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



除夕

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來進行。這一天主要的傳統民俗活動有祭祖,貼門神,放爆竹,守歲,給壓歲錢,吃年夜飯,送財神等。

守歲

中國傳統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


春節

正月一日是農曆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        

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放鞭炮,給壓歲錢。

說到壓歲錢

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壓歲錢,又名壓祟錢(「祟」就是不吉利的東西。古人借這個習俗來表達來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發生。)壓歲錢是漢族的傳統年俗,由長輩將錢裝在紅包內給晚輩。壓歲錢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認為有闢邪驅鬼,保佑平安。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遊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學渣拓展: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啦~)

咳咳··嚴肅

以上傳統的民俗活動為我們營造了濃厚的年味,帶來了許多歡樂,可如今人們卻在感嘆年味變淡了。究竟是我們遺失了傳統?還是我們變了?



網友評論

結合網友評論和學渣的切身感觸,究其原因:


傳統的淡化和遺失是較為明顯的因素。自2019年末發生新肺炎疫情以來,2020新年便因遵守疫情防控規定,不得已取消了走親戚,拜年,各種大型聚集歡慶活動。甚至,央視元宵晚會取消現場觀眾的設置為確保防疫工作嚴密到位。

而過年氣氛的主要營造者——鞭炮,近幾年為環保,防止大氣汙染的硬性要求,也被勒令禁止。往日大街小巷噼裡啪啦的爆竹聲,小孩子們放煙花的歡笑聲逐漸消弭,街道冷冷清清。若不是家家戶戶門口貼著嶄新的春聯,亮著大紅燈籠,和平常差別不大。


對此,有網友表示,過年沒有了儀式感。

學渣認為這些是不可抗因素,它們的缺失或多或少是在影響我們去感受年味,但這些並不是根本因素。


幼時充滿無限期盼的春節正在慢慢失去特殊性。

以前有好吃的,好穿的,我們都會留著過年用,而外出打工的親人也會回家團聚,小孩子們會等著過年那幾天穿著新衣服和大人們走親戚領紅包,在平時這些都不會有,因此對過年充滿了期待。
到了現在,隨著物質生活逐漸富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以前在春節才有的東西,在平時也能輕而易舉地買到。而且可走的親戚也在慢慢變少,有些人表示過年不一定得回家,特別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國家倡導就地過年,不能回家的人就更多了。要知道過年最重要的就是團聚。


走親訪友越來越傾向功利性交際,攀比心越來越重。

去鄰居家串串門,回一趟嶽母家或娘家,請七大姑八大姨姑姑姐姐吃飯聚餐,就算完成任務了。

除了這些日常任務,最重要的就是「禮尚往來"。相互送禮,喝酒,請吃飯,尋求來年能合作的機會。相信不少年輕人對「年關難過」的體會是細思極恐,過年回家就怕親戚朋友問七問八:結婚了嗎,做啥工作的,月薪多少,買房了嗎,

「我家孩子剛升職,還談了個有錢的對象,買了套150平的房呢」。(此時你的內心os是:關你屁事,雨女無瓜

其實縱觀各種原因,都在說明著一個結論。不是年味淡了,是時代變了,處在時代裡的我們也變了。

在迅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我們獲益許多,同時又失去了很多······

在那個物質不富裕的時代,人們卻擁有最純真的快樂。

學渣看到過一個很扎心的評論:年味從來沒有淡過,只是快樂的人已經不是你了。

哎~

也是,現在的小孩們依舊很期待過年,期待過年的新衣服,過年的紅包和好吃的,而我們慢慢成為準備這些東西的人了

但學渣以為:只要內心對充滿期待,你會發現處處是年味~

在短暫相聚中感受親情傳遞,對彼此的一份關切和祝福,才是這個傳統節日的初心與意義所在。

我們不能捨本逐末,忽視了最該珍視的情,冷落了最該親近的人。

節日裡忙著玩遊戲,攥著手機刷朋友圈,耍抖音,微博,我們本身就是年味的「稀釋者」,身體回到了家,心還在外漂泊漫遊。

在此,學渣有個不成熟的小建議

過年了,人都休息了,這手機每天被你不分黑夜白晝的玩著,它的內心其實是拒絕的。所以啊,放下手機,暫別屏幕,融入家人,融入親情,與親人們一起  好好過年!

第一篇觀察筆記已完成··· 

下期見啦!



相關焦點

  • #2018春節#你說年味淡了,我說是你變了
    沒有網際網路,沒有手機,沒有遊戲,卻可以和小夥伴玩整整一個假期這一切都隨著你的長大慢慢消失,你不再介意過年是否要穿新衣服,不再喜歡新玩具,長輩也不會再給你壓歲錢你覺得年味淡了,其實只是你長大了。我們在忙著長大,也在忙著失去2018年你還會為了一頓年夜飯一家人忙碌一整天嗎?
  • 有的時候發現,長大了其實一點都不好
    不管如何,曾經看過這一集的人,如今大概也都已經長大了,甚至有些人已經結婚生子,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你有沒有曾經回頭看看那些看過的故事?有些話,或許在現在的年紀,我們才真的能夠看懂。人們都說,野比大雄是個懦弱的存在。如果沒有哆啦A夢的存在,他其實什麼都不是,甚至埋沒在人群中永遠不會被看到。他會過著最普通的一生,甚至活在更加底層的空間。因為他的軟弱無能。可是,當你長大了再看一遍,你會發現,大雄其實並不是一無是處的。
  • 都說新疆的羊肉好吃,基本沒有什麼羶味,你知道為什麼嗎?
    新疆的地理位置和它獨有的氣候,讓它特別的適合養羊,可以說新疆的羊比人還多得多,這裡長大的人,從吃的喝的穿的,一生都離不開羊,做羊,我敢稱新疆朋友們是專業的,他們的手藝是從古到今的延續,是文化的傳承!另外新疆羊種也好,羊吃的草喝的水天然,遠離了城市工業的汙染,羊群整天四處奔放,瘦肉率高,羊羶味淡,口感也好,吃起來當然跟平時市場買的飼料羊肉不一樣的。
  • 把孩子養廢的媽媽都愛說一句話:等你長大了報答我
    小磊有一次發燒,媛姐照顧了他一整天,累得自己差點也病了,小磊的奶奶就跟小磊說:「小磊呀,你看媽媽對你這麼好,你長大了也要報答媽媽呀!」小磊點點頭表示自己接受了這個承諾。 小磊果然是個說到做到的男孩子,他在平時就很心疼媽媽,想要幫媽媽幹活,但是媛姐看孩子那麼懂事,就說:「小磊現在只要好好吃飯睡覺長身體,在幼兒園乖乖的,快點長大,長大了再來報答媽媽!」 看到小磊這麼重視這回事,媛姐看到小磊沒能好好吃飯、或者好好學習的時候,就跟小磊說:「小磊,你這樣不聽話,以後怎麼報答媽媽呀?」
  • 長著一張小孩的臉,其實已經34歲了?出道16年從未「長大」
    長著一張小孩的臉,其實已經34歲了?出道16年從未「長大」文/鯨小娛娛樂圈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圈裡的人表面看起來往往要比他們的實際年齡小好幾歲,厲害的是會小十幾歲甚至是幾十歲的,舉個例子,娛樂圈裡面那些不老男神、不老女神。當然了有看起來年輕的,還有看起來年少的。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娛樂圈裡面這個出道了十幾年,卻好像依舊長不大的明星侯祥。
  • 胡可感慨小魚兒長大了:其實99%的父母,都有過她這樣的矛盾!
    希望孩子長大,懂事以後幫自己做一點事情。但是看到孩子長大,不再那麼依賴自己,又會患得患失,很多父母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矛盾。一方面想要孩子長大懂事,但是有無法接受孩子逐漸長大對父母的疏離感。小魚兒長大了,胡可既感慨又矛盾上個月,胡可發文感慨小魚兒長大了:"終究你不再是那個可以趴在我頭頂的他,我的少年,歡迎長大的你"。觀眾看到小魚兒上電視,還是他跟隨自己的哥哥安吉錄製《爸爸去哪兒》。那個時候的小魚兒只有2歲,整天都跟在哥哥屁股後面。
  • 你說,極度自卑的孩子,長大是什麼樣的?
    他說:「你說那些從小就被灌輸家裡窮,錢不要亂花,賺錢特別不容易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評論裡,人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看起來是在回答,可是有多少人不過是在說著自己的故事罷了。母親說:「那個太貴了,所以,我都是白天給你灌的涼白開。你要知道,我們家和別人家不能比。」女孩只得嘆氣,雖然之後母親也會偶爾給她零花錢,但是,她基本沒動過。因為母親總是會說那句:「省著點花,媽媽賺錢不容易。」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對於身份地位這些東西都是沒有概念的。
  • 李子園甜奶一斤奶粉竟配八兩白糖 被消費者吐槽「奶味淡、甜...
    李子園甜奶一斤奶粉竟配八兩白糖 被消費者吐槽「奶味淡、甜得發膩」 2020-10-27 21:
  •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過年,年輕人會聞之色變?
    長大了,壓力更大了,需要演繹的角色更多了,以前的自己,只是害怕學習成績不好,以前的一些都是有答案的,努力一些,評判的標準唯一且恆定,可是長大了,面對的煩惱確實越來越多,不管是亂糟糟的事業,還有一團麻的感情,還有自己人生的未來目標,還有看著年歲一歲歲長大,自己卻依舊是一事無成,長大的人變得複雜了,也變得越來越難以快樂了。
  • 不管怎麼樣,你都要學會慢慢長大!
    現在的我長大了,雖然還是無法做到說走就走的旅行,但對於許多事的看法和態度,漸漸地都有了屬於自己的觀點,目光也不再總是關注別人,而是專注於自己身上。初中、高中那會總是會在意他人的目光,害怕在大眾面前出醜,可成長這條路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出醜直到你對那些不重要的人或事都不在乎,然後就如同浮雲般的消失在你的世界裡。
  • 孩子沒在身邊長大的夫妻,多年後他們都說同樣的話
    年輕夫妻在廣東拼命掙錢,老人在家邊幹農活,邊帶孩子,看起來每個家都配合得很好,順利的話是一切都安好的,但總有一些家裡,錢掙到了,孩子也長歪了,他們都說:「早知道,我再累也把孩子帶在身邊。」我舅媽,孩子一歲後就給她母親帶,20多年過去,孩子長大了,但和她並不親,每次談話都不到三句話,舅媽說,當初自己帶在身邊就好了。
  • 尼格買提:做主持後才發現,小時候的話都憋著長大說了
    之所以選擇在37歲的時候推出這部作品,他說:「起初我對出版社說給我十年到二十年的時間,因為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有一點兒資格可以出本書。現在我拉不下這個臉,畢竟火候兒還沒到。但身邊人告訴我,人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邊走路,一邊給自己留一些痕跡,不然當你變得更加世故或者更加城府之後,可能就沒有當年的那份情懷了。」
  • 這3類小孩看著聰明,其實長大後大多都沒出息,父母可別瞎高興
    等到他們出門之後,朋友跟我說,這些孩子其實在外面混的都不錯,但是其中有一個小孩名字叫嘉嘉,小的時候特別聰明,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長大之後反而是一幫孩子之中混的最差的,說主要就是精過頭了,在外面人緣不好。
  •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家長都懂了這話的深意了嗎
    小的時候,他就即便是跟她一塊兒出去購物,也不讓別的陌生人挨近他,長大以後,第一次和姑娘約會,結果被媽媽用臍帶拽了回來。後來兒子也長大了,但是臍帶還是系在媽媽和兒子之間,而兒子也完全習慣於跟媽媽這樣的不離不棄,天天廝守在一起的生活方式。
  •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家長都懂了這話的深意了嗎
    小的時候,他就即便是跟她一塊兒出去購物,也不讓別的陌生人挨近他,長大以後,第一次和姑娘約會,結果被媽媽用臍帶拽了回來。後來兒子也長大了,但是臍帶還是系在媽媽和兒子之間,而兒子也完全習慣於跟媽媽這樣的不離不棄,天天廝守在一起的生活方式。
  • 不用等孩子長大看,其實出生就能看
    孩子從懷孕到出生再到以後長大,會一直伴隨著一個永恆的話題,相信各位家長都不陌生,那就是:這孩子是來「報恩」的還是來「討債的」?以懷孕期間為例,「報恩」的孩子就是那種在媽媽肚子裡乖乖的,沒有讓媽媽孕期太難受的孩子,也可以說是「低需求」的孩子;「討債」的孩子就是那種在媽媽肚子裡淘氣,讓媽媽孕期很難熬的孩子也可以成為「高需求」的孩子。
  • 貓會一直都咬人嗎?還是說長大了就不咬了?
    貓會一直都咬人嗎?還是說長大了就不咬了?幼貓喜歡咬人,主要是受到貓咪好奇天性的影響,喜歡把主人的手指頭作為玩具一樣啃咬。此外幼貓正是長牙的時候,牙床及牙齒會不舒服,也會通過這種玩耍啃咬來舒緩不適。這裡我就說一下如何解決貓咪喜歡咬人的辦法?如何管教貓咪喜歡咬人的習慣?1、噴水:貓咪怕水,可以準備一個小噴壺,當貓咪咬人或者像你發出進攻的動作,可以用噴水來制止,但是注意不要噴到貓咪眼睛哦。
  • 長大後才發現,原來《櫻桃小丸子》說的都是真理
    在動畫中小丸子總是會說出一些歪理,以前看著時候惹得眾人捧腹大笑,可長大後再去看,發現原來小丸子說的話還真是有幾分道理。  5度以下全部放假在很多極端天氣來,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單位都不會放假。特別是日本還沒有颱風假這種天氣,5度以下是有點天真,不過像是零下10度或者20以下放假那還真是有必要。
  • 害怕長大?不,你更害怕長大後的無能為力
    有人說:小時候真傻,居然盼著長大。但很少有人想過,小時候的無憂無慮,來自於父母的負重前行。每個人都要長大,每個人都要承擔自己的責任,說白了長大後的很多煩惱,都來自於自己的無能為力。比如頻繁地換工作,個人能力沒有得到提升,這樣的話換來換去,會覺得每個工作都不適合自己,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所以小編想說:不要被毒雞湯毀了自己,也不要為自己的不作為找一些「冠冕堂皇」的藉口,比你努力的很多人都沒有停止前進,你有什麼理由止步不前?
  • 其實你什麼都不知道
    看《Suits》和《Boston Legal》時,由於不了解國外的情況,總感覺劇中的律師一個個都挺牛逼的。等到國內翻拍後,頓時有點傻眼。比如說康阿姨的案例,康阿姨的爸爸在中介忽悠下簽了一份帶有佣金的房屋銷售代理協議,兩大律師都認為這個官司沒得打,因為這個買賣合同根據合同法是完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