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劍英 姚成樹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教育作為三大戰略的支撐基礎,迫切需要從解決短板弱項入手,深挖問題根源,明確破解難題的途徑和辦法。縣域教育發展是中國教育發展的痛點與「短板」所在,要著力補齊這塊「短板」,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供足夠的人才支撐。
構建教師專業發展「教研訓一體化」機制是關鍵
縣域教育振興,關鍵因素在「人」。著眼縣域教師的內在需求,依託教師平時教學的鮮活經驗,根據教師的實踐感悟,以教師教學實際問題為研究主線,將「教學研究」「教師培訓」有效連接,以經驗提升、問題解決和行為改進為目標導向,有效解決學科教師教學的難點問題,創建開發「教研訓一體化」機制是關鍵。凸顯實踐性,讓教師針對學科教學中的難點問題,教中有研,研中有訓,訓中有教、有研,教、研、訓互通,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加深對學科理解,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素養和關鍵能力,改進教學行為,在「教研訓一體化」實踐操作過程中實現專業成長。
各級教育行政業務主管部門應創建不同層級的教師教研訓一體化服務機制。尤其是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想方設法促進縣域教師專業成長的縣域教研訓一體化運行體系創建,為教師在縣域、鄉鎮、學校組建聯繫緊密的教研訓共同體,為教師交流展示研訓成果提供平臺。
統籌建立縣域「教研訓一體化」教育評價支撐體系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的文件,要求「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教育突出問題等情況」「既評估最終結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進步發展」,把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引導教師上好每一節課、關愛每一個學生。因此,縣域教育振興,更需要為教師專業持續健康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教研訓一體化」評價改革支撐。抓好縣域各學校教育教學常規過程管理,注重對師生的增值評價考核是提升縣域教育質量的重點所在。如增加潛質生、薄弱班級轉化率在教師年度考核評價中的分值,建立鼓勵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制度,讓每位教師針對日常教學中產生的各種問題開展微課題研究,為教師研究成果展示搭建平臺。如在每周教師例會中增加校本研修成果匯報環節,並將研究成果納入教師年度考評。制定薄弱學校薄弱班級限期整改與幫扶制度,指定分管領導和骨幹教師持續幫扶,直至明顯向好為止。充分利用城區基地校集體備課優勢,將城鄉兩級基地校集體備課、教學質量進行「捆綁考核」,以強帶弱,互相促進;建立市級統籌,市內異縣考評機制,為縣域教育發展營造良好育人環境與氛圍。
以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為目標,建立教研訓一體化課程支撐體系
縣域教師發展課程支撐體系,既要充分利用省級教師發展中心的現有課程資源,又要結合縣域教育實際,組織相關培訓專家深入縣、鄉一線開展調查研究,聚焦不同發展階段教師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分層分類設計培訓課程,開展線下集中培訓、在線培訓、校本研修。統籌規劃,省市縣校四級聯動,以點帶面,分類實施,逐步推進。及時增補適合縣域教師專業發展、針對性強的課程。各級教研部門也要充分挖掘整理一線教師產生的優秀實踐經驗,儘快產生一批接地氣的課程,為縣域教師專業又快又好發展服務。
以校長和青年教師三年成長規劃為縣域教育振興突破口
一位好校長成就一所好學校,青年教師代表著縣域教育的今天和明天,建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有紮實專業知識」的校長隊伍和青年教師隊伍對縣域教育振興尤為重要。因此,縣域教師發展中心應以校長和青年教師三年成長規劃為突破口,牽頭成立縣級校長協會和青年教師「聯盟」,利用「協會」「聯盟」組織縣域校長、青年教師群體開展線上線下實踐研修,制定科學合理的《校長學校管理三年達標手冊》《中小學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業務達標手冊》,對校長、青年教師近三年的專業成長進行系統規劃,規定校長、青年教師教研訓一體化的組織機構、實施流程和考核機制,做到每月有研訓主題,有跟蹤指導和考評。
(作者分別系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教研員,新晃侗族自治縣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