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苗縣域中小學「精準扶研」四環節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為提升縣域教育質量,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明確提出「精準扶研」的理念,由縣教育培訓中心組織縣、鄉兩級教研員運用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方式,幫助教師提高業務能力,幫扶學校提升管理水平,並在縣域範圍內建立精細化、生態化、有實效的教科研機制,實現「強科研、提質量」的目標。「精準扶研」的概念、內容、方式、方法等受「精準扶貧」的啟發,可歸納為四環節——識、導、助、評。

精準「識」研。「識」即認識、識別。縣教育培訓中心在「精準扶研」啟動之初做了兩項調查並形成分析報告,分別為《縣域「扶研」能力基本現狀調研與分析》《保亭縣中小學校本教研基本現狀與分析》,通過兩個分析報告,識「己」識「彼」。

識「己」所能。「己」指的是作為扶研者的縣、鄉兩級教研員,看他們是否具備了「扶研」能力與水平。2011年底,保亭成立了研訓一體的教育培訓中心,並配足配齊教研員,通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縣、鄉兩級教研員具備了「扶研」能力。

識「彼」所指。「彼」指的是受扶對象:教科研薄弱學校及教科研遇到的問題。「識彼」要準確地識別教科研薄弱學校存在的難點。縣教育培訓中心根據2012年以來蹲點教研的梳理成果,將縣域內15所中小學確定為教科研薄弱學校;同時確定了教科研面臨的4大共性問題: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學科組活動有量無質、教研常規粗放管理以及課題研究的空白。

精準「導」研。「導」即指導、引導。通過引導教研員和教師認識「精準扶研」的重要性,從而帶動縣域教師積極參與各項教科研活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為「精準扶研」提供觀念保障。

引導學校和教師認識「精準扶研」是為解決學校教研低效甚至無效問題,提高學校教科研管理水平和教師業務能力的需要。當下學校和教師最需要的:一是學校儘快建立相關教科研機制,強化教科研過程管理;二是加大校本教研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認識度和認可度;三是開展形式多樣且有實效的主題活動,讓教師願意參與、主動參與。

精準「助」研。「助」即幫助、扶助。在精準「識」研和精準「導」研的基礎上,針對縣域和學校存在的瓶頸,採取多種形式的「扶助」方式,注重解決問題和解決實效。

抓實蹲點教研,規範學校管理。以學校為基地,縣教研員「一對一」指導,即一位教研員蹲點一所薄弱學校,全程進行跟蹤、跟進和指導,助其解決問題。譬如,針對教學常規「零管理」的學校,教研員立足實際,幫助其建立規範的教學常規管理機制,做到「一校一機制」;針對教師少而無法進行集體備課的情況,教研員組織鄰近學校定時開展聯片教研,或通過博客、微信平臺,解決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問題。

抓實學科活動,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學科是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的主陣地,要開展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活動。一是進行「高效課堂基本範式」培訓,旨在改變舊有教學模式,提高縣域教師業務能力水平,進而提升縣域教育質量。二是舉辦導學案撰寫培訓及比賽,讓教師更好地把握「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三是大力開展高效課堂實踐課活動。通過活動,促使高效課堂向縱深推進,進一步提升課堂效率。

精準「評」研。「評」指評判、考評。在前三者的基礎上,做好各項工作的考評與跟進,以鞏固和延續「精準扶研」的成效。

制定考評細則。細化量化教科研常規,使教科研常規更加具體可操作,更加符合保亭教育實際。做到項目清晰、主次分明、評價精細,每次活動做到「六有」,即有時間、有地點、有主題、有主備人、有記錄、有籤到表。

督察隨時跟進。為落實考評細則,督察要及時跟進。督察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學校層面,學科組每周一小檢,做到教學常規「周周清」;學校每月一大檢,做到教學教研常規「月月清」。二是縣級層面,各校督學不定期跟進檢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並限時整改,做到「問題隨時清」;縣級督學每學期末進行全縣大檢查,做到「問題不留下學期」。

(作者單位系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教育研訓中心)

《中國教師報》2018年07月11日第15版 

相關焦點

  • 「一對一」精準幫扶!陝西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啟動
    日前,省教育廳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國培計劃」—陝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陝教〔2020〕141號),明確2020年陝西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正式啟動。今年陝西「國培計劃」開展針對貧困地區小規模學校和鄉村寄宿制學校的「一對一」精準幫扶,助力鄉村教師持續發展和鄉村學生全面發展。
  • 陝西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啟動 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
    日前,省教育廳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國培計劃」—陝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陝教〔2020〕141號),明確2020年陝西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正式啟動。今年陝西「國培計劃」開展針對貧困地區小規模學校和鄉村寄宿制學校的「一對一」精準幫扶,助力鄉村教師持續發展和鄉村學生全面發展。
  • 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校長培訓專家組赴我州開展精準幫扶會診活動
    為加快推進全州7個未摘帽縣片區學校「一對一」精準幫扶工程,進一步落實「1+1+N」對「1+1+N」幫扶機制,助力全面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9月10日至12日,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校長培訓專家組專家21人、省內7個「一對一」精準幫扶提升項目承訓機構以及州級7個未摘帽研訓機構,針對我州7個未摘帽縣21所片區學校共同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診斷指導活動。
  • 河北館陶縣:引領智慧生態農業發展 探索縣域精準扶貧方向
    用智慧經濟模式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縣域經濟產業結構升級,實現農村生態城鎮化,成為實現中央「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和精準扶貧的關鍵措施。十三五綱要提出: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中國已經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加速期。而智慧農業經濟模式無疑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助推器。
  • 縣域經濟發展論壇
    [ 2017-01-07 11:26 ] [戴培吉]剛才通報鹽池縣排全國第七位精準扶貧探索一條路子,一方面我們堅持精準扶貧、精準施策,為了把扶貧對象摸準,做到因人施策,先後組織3500名幹部,逐戶精準扶貧,嚴格研究四會議、三公示確定貧困戶,確保每個貧困戶精準識別,通過四次回頭看,我們實現群眾的知曉率
  • 試點縣域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立700個學習共同體…… 我省教師培訓將這樣抓高端補短板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曉荷9月14日,記者獲悉,省教育廳日前就實施2020年義務教育師資薄弱環節改善暨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下發通知。今年,我省將採取集中培訓、「一對一」結對幫扶等形式,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
  • 保亭自駕遊走進檳榔谷 體驗黎苗風情文化
    非遺村、雨林苗寨、蘭花小木屋、夢想田園、黎苗風味美食……保亭檳榔谷秀麗的風景,獨特的資源,無不訴說著海南黎族苗族非遺文化,生生不息。 在非遺村,熱情的黎族村民夾道歡迎自駕遊團友的到來。他們走進古老的船型屋,了解海南原住民文化習俗,現場還有黎族阿婆編織黎錦。
  • 陝西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啟動
    記者日前從省教育廳獲悉:2020年陝西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正式啟動。今年陝西「國培計劃」開展針對貧困地區小規模學校和鄉村寄宿制學校的「一對一」精準幫扶,助力鄉村教師持續發展和鄉村學生全面發展。省教育廳要求,各市和「國培計劃」重點支持的各項目區縣要準確了解2019年區域內鄉村教師參加國培項目情況和鄉村小規模學校、鄉村寄宿制學校情況,要遴選推薦「一對一」精準幫扶項目學校,將剩餘未參加國培項目的鄉村教師全員納入今年國培項目支持,確保鄉村教師「國培計劃」全員覆蓋目標實現。
  • 風景秀麗、建築獨有——遊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
    「黎錦」「水果街」「黎族文身館」「無紡館」「麻紡館」「棉紡館」「龍被館」 真的太喜歡這裡了,裡面有很多黎族的居民居住,整個旅遊區非常大,我們那天進去的時候是上午十點左右,下午三四點才出來,都還有一半沒有參觀完,民族風情氛圍非常濃厚,當地的居民也非常的熱情,這一次去那裡是因為一次小組作業本來抱著考察的心情去的,結果進去之後整個人全部沉浸進去了
  • 廣東縣域內教師由「學校人」轉為「系統人」
    原標題:縣域內教師由「學校人」 轉變為「系統人」  1月2日,廣東省教育廳、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省財政廳和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四個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
  • 關於對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際均衡發展差異係數計算方法的...
    史潤國  (平定縣教育局 ,山西 平定 045200)  [作者簡介] 史潤國(1969— ),男,山西平定人,平定縣教育局,主要學習和研究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際均衡發展差異係數計算方法。  數據提取來源:體育館面積在教育事業統計報表中的「基礎基512中小學校舍情況」表,[行10,列1];運動場地面積在教育事業統計報表中的「基礎基522中小學佔地面積及其他辦學條件」表,[行01,列3]。
  • 東安縣大廟口黨委書記胡向南談新時代 縣域警務工作
    4月22日,全省新時代縣域警務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拉開新時代縣域警務工作序幕,縣域是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石,鄉鎮則是築牢縣域安全穩定的根基。東安縣大廟口鎮乘勢而為,借新時代縣域警務工作東風,打好風險防範化解攻堅戰。
  • 海南省教育廳關於印發《海南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的...
    在教師職務聘用制度上,注重與中小學崗位管理改革緊密銜接,使中小學教師向有崗位空缺的薄弱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合理流動,優化城鄉學校教師隊伍結構。2、完善中小學教師補充機制。紮實開展中小學教師每五年一輪不少於360學時的全員培訓,重點實施好農村中小學教師、校長和教育管理者「千百十」素質提升工程。積極尋求教育發達省市和地區對我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支持與幫扶。切實加強省、市縣兩級教師培訓基地建設,提升培訓能力和服務水平。
  • 名流集團總裁李善奎專訪:推動縣域健康體檢新浪潮
    佳慈體檢作為名流健康集團開創的縣域體檢品牌,依託集團十餘年發展經驗,秉承著「以我們的用心與專業,保障國人健康」的使命,身體力行響應「健康中國2030」號召,以服務縣域居民為宗旨,為發展中國的健康事業不斷努力。2019年4月23日,佳慈體檢沛縣店在沛縣九龍城盛大開業。
  • 臺灣媒體人海南體驗黎苗文化:「這是值得好好講述的故事」
    中新社海南保亭12月5日電 (記者 張茜翼)參加第五屆「兩岸網絡媒體走進海南活動」的近20名臺灣媒體人,5日走進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臺灣記者在感受濃鬱的黎苗族文化之後稱,「這是值得好好講述的海南故事」。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海南黎族、苗族同胞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 精準扶貧的「喜羊羊」
    科技助推 精準扶貧據了解,通過西農大的技術支持,依託企業養殖示範基地展開奶山羊養殖技術攻關工作,為全縣奶山羊養殖關鍵技術突破性提高。為提高奶山羊的繁育數量,開展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性控凍精等一系列技術培訓和實踐。目前,基地累計存欄達到1.4萬餘只,現泌乳羊數3000餘只,日產鮮奶達到5噸多。
  • 關於縣域反映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面臨的困難問題及建議的分析報告
    本文重點論述教師的工作負擔,並嘗試簡單概括出縣域教師所存在的各種工作負擔,以及減負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建議。關鍵詞:減負;教師;工作負擔;建議據相關文獻顯示,最早提出「教育減負」的是在1955年,距今已經有60多年。
  • 第十屆中國文博會深圳開幕 海南展館融合黎苗文化
    海南展館以海南民俗文化為主要體現形式,融合黎苗文化、南洋文化等海南元素。海南省副省長王路到場參觀海南展館。  據了解,此次交易會海南展館為300平米,展館的設計以海南民俗文化為主要體現形式,通過融合黎苗文化、南洋文化等海南元素進行放大展示,融合文化產業成果與民俗文化,突出體現出海南的文化風情與文化進步,從內而外的營造一個凝聚文化力量的魅力海南。
  • 創建教研訓一體化體系 助力縣域教育振興
    尤其是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想方設法促進縣域教師專業成長的縣域教研訓一體化運行體系創建,為教師在縣域、鄉鎮、學校組建聯繫緊密的教研訓共同體,為教師交流展示研訓成果提供平臺。如在每周教師例會中增加校本研修成果匯報環節,並將研究成果納入教師年度考評。制定薄弱學校薄弱班級限期整改與幫扶制度,指定分管領導和骨幹教師持續幫扶,直至明顯向好為止。充分利用城區基地校集體備課優勢,將城鄉兩級基地校集體備課、教學質量進行「捆綁考核」,以強帶弱,互相促進;建立市級統籌,市內異縣考評機制,為縣域教育發展營造良好育人環境與氛圍。
  • 探訪海拔800米高山上黎苗村寨——瓊中什寒
    人民網海南視窗營根6月18日電(記者李偉民)在瓊中紅毛鎮一位黎族朋友的引領下,記者6月16日驅車探訪了傳說中的、海拔800米的神秘黎苗村寨——什寒村。李師傅說,他們使用的弩箭是國家民族體育運動會指定的由山東「趙氏弓弩」生產的,至於黎苗傳統弩箭,遺憾的是,已經早就失傳了。 村子裡有咖啡館、客棧、演藝廣場等設施,還有農家樂飯店。遺憾的是,因為記者到訪時不是周末,記者只領略了小山村的美麗寧靜,卻沒有碰到遊客喧鬧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