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消亡之後,那些沒有人保護的滿族人都去哪了?

2020-12-19 出售娛樂雜貨鋪

原創聲明:本文是小編原創文章,我們今天講述:清朝消亡之後,那些沒有人保護的滿族人都去哪了?

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辛亥革命是結束封建王朝的一個標誌性事件,至今才一百餘年歷史,好像近在眼前。特別是近年來各種古裝劇、穿越劇、宮廷劇等等影視劇都以清朝作為創作背景。甚至連前幾年很火的百家講壇都講了很多清朝的故事,還有把清皇陵都拿來說事。大家通過各種影視劇或者書籍都可以了解到,皇宮的哪些阿哥格格們過的奢靡生活,她們整天無所事事,就是想著怎麼玩、怎麼惡作劇,或者是兒女情長,如果都玩膩了就在一起勾心鬥角。

小編不是羨慕他們那樣的生活方式,而是心裡一直想不通,他們這群人從不參加生產勞動,也沒見過從事別的什麼工作,吃飯時候別人喂,穿衣時候別人給穿,連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沒有,在清朝滅亡之後,靠什麼來生存?不都得餓死?下面,就讓我們來探尋一下他們那些不為人知的生活軌跡。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上海的一份報紙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內容就是講這班人的生活狀況,將他們大概分為四大類:一、貴族派,當時袁世凱搞了一個《優待條例》,對那些皇親國戚採取優厚政策,這些人依舊享受當初的福利待遇,簡單說,對皇帝本人及其近親屬,又沒有生活技能這類人群由國家財政撥付一定的報酬養起來,不能一股腦推向社會。二、大眾派,就是那些有一定社會技能,能自主從事經營活動即自立自強者,慢慢與其它民族同化,直至最後融入社會。三、勞動派,即以勞力勞動為主,如以拉人力車等為生計,雖然生活很艱苦但還能勉強生存,不至餓死。四、待死派,是指老弱病殘、失去生活能力的弱勢群體,他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幾乎是坐以待斃。

哪些滿人貴族子弟原以為大清朝能千秋萬代,世世代代坐享榮華富貴,沒想到還有滅亡的一天,而且來的這樣突然,因此,從沒有危機感,整天遊手好閒、不學無術,沒有自食其力的謀生技能,不知道如何去勞動、如何去賺錢,再厚的家底也敵不過坐吃山空,漸漸的,日子就過得越來越艱難。少數有頭腦能吃苦的人學起了做生意,本錢多點的就開布店、雜貨店、旅館等等,本錢少的就賣水果、賣魚、擺地攤,沒有本錢的就到街頭說相聲賣藝、揀破爛,還有更多的人既沒有本錢,也沒什麼本領,還不願勞動吃苦,就只有流落街頭到處乞討度日,還有的靠掘祖墳維持生計,有的甚至餓死在街頭。

「世子王孫餓斃街頭,郡主貴婦墮入煙花院」之類的新聞時常出現在當時的民國小報上。比如,有一位乾隆皇帝的六世孫叫愛新覺羅·毓朗,在光緒年間襲貝勒爵位,之後還擔任過很多重要的官職,算是皇族中的上層,按理說這樣有身份的人家底一定很殷實,起碼能保證衣食無憂,但出乎大家想像,大清才滅亡不到十年,他就已經落到家徒四壁無以為繼的地步,看來這位貝勒爺也是一位清官,不然按這樣的身份地位稍微貪點也夠花一輩子了。

這些滿族人除了經濟上的不堪外,政治地位也是非常低下。有些人還得刻意隱瞞自己的身份,不但要名字姓名都換了,還要改穿漢服,就連原來他們自己的傳統習俗也要改變,讓別人看上去就是漢人。直到解放後,才有一部分滿族人把自己的民族改回去,但仍有大部分滿族人保持漢族的身份,儼然自己就是一個漢族人。

文/百家號是小編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清朝的那些守陵人,在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去哪了
    清朝時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這個朝代的統治者是滿族人,滿族人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理念,死亡是滿族人十分重視的一件事情,所以清朝在對於建造皇陵的這件事情上,見解是十分獨特的,而且清朝也是十分注重祭拜文化的。
  • 清朝的皇帝都是滿族人,為何不推崇滿語?其實是不會
    導語:清朝的皇帝都是滿族人,為何不推崇滿語?其實是小氣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老喬談歷史,在歷史中,有不少的時期是少數民族統治天下的案例,在這期間有時間長的也有時間短的,清朝就是時間比較長的一個朝代。
  • 滿清統治中國300年,為何皇宮的太監都是漢人,沒有一個滿族人
    明朝的衰落和滅亡和太監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滿清入住中原之後,對皇宮裡的太監審查非常嚴格,他們害怕自己的也會重蹈覆轍。我們也知道滿清皇帝對於漢人一直不信任,我們當然也就會問,既然皇帝這麼不相信漢人,為何太監這麼重要的人,為什麼他們不使用滿族人,反而使用漢人呢?
  • 距離清朝滅亡不過一百餘年,上千萬的滿族人,那為什麼滿語就迅速...
    不過,這些語言文字很可能失傳,據了解,現在 全國僅兩三百人會滿語 ,要知道滿語曾經是清朝的通用語言,滿語都如此,更別說其他小語種了。
  • 清朝剛滅亡,為什麼滿族人趕緊改成漢姓?原因其實很簡單!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宣統帝溥儀下詔退位,自此愛新覺羅這個姓氏再也不是權力、皇室的代表。因為清朝的滅亡,滿族人再也無法抬起他們曾經高傲的頭顱,很多滿清貴族將滿族姓氏改成漢族姓氏,甚至否認曾經令他們引以為傲的出身,承認自己是漢人。那為什麼滿族人改掉姓氏,否認出身呢?
  • 曾建立清朝的滿族人,有哪些歷史淵源?他們的特色習俗是什麼?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年輕人對滿族的印象,基本上都停留在他們是清朝建立者,並於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徹底覆亡;有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即滿語和滿文;滿族男性後腦勺都拖著一條長辮子;性格比較粗獷、飲食相對簡陋、民風民俗淳樸等。
  • 滿族人入主中原之後,強迫漢人剃頭髮,不剃就得死,其實原因很簡單
    現在電視劇也演了很多古裝劇,清朝的男子,全部都是剃一半的頭,剩下另一半,在後面編一個長辮子,後來民國時期,新舊社會的交替,政府要求人們剪辮子的時候,很多的人,都是至死都不剪,其中漢人佔了大部分。這個人其實是漢族人,出生於山東臨淄,還是一個接受過教育的人,當時在明朝的時候,他還是一個進士呢,後來滿清入主中原,他毫無氣節,直接就向那些人俯首稱臣,於是清世祖,也就接受了他的投誠,還讓他當了禮部侍郎。
  • 滿族用漢姓對照表改姓氏,滿族人為什麼要改漢姓?
    可是,清朝恰恰趕上了封建時期走向沒落的時代,最終,在列強的堅船利炮的轟擊,以及國內不斷起義的情況下,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走向滅亡。清朝滅亡之後,包括清朝皇室在內的絕大多數滿族人走上了「更名改姓」之路,特別是在更改姓氏方面,滿族人把滿族姓氏改成了漢族姓氏。
  • 俄國間諜筆下新疆滿族:滿族人都說滿語
    原先滿族僅指支持清朝徵服中國的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而後其他講滿語的部落如錫伯索倫達斡爾也開始稱為滿族。所以現時在中國西部地區有四個滿族部族,或稱部落。這些部落各自都知道自己與其他部落相異之處,但同時又都意識到滿埃的共同之點,並以此區別於漢族和其他鄰族。
  • 清朝滅亡後,那些殘餘的清軍去哪了?有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1644年清軍入關,滿族人隨即建立了清王朝,不過他們當初可能也是沒有料到,清朝會成為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們同樣沒想到綿延上千年的封建制度會終結於清,只能說是世事難料。清軍作為清朝的國家軍隊,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是一支軍紀嚴明的隊伍,不管是由貴族子弟組成的八旗軍,還是由漢人組成的綠營,戰鬥力都是不俗。
  • 清朝滅亡之後,慈禧創立的北洋六鎮的第一鎮,是如何安置的呢?
    在歷朝歷代,皇家都有一支自己掌控的軍隊,這支軍隊主要負責保護皇帝和大臣的安全,在清朝也有這樣一支軍隊,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裡看到的御林軍。這支軍隊一部分是從滿清八旗的上三旗挑選族中子弟組成,另外一部分就是慈禧自己創立的一支部隊,北洋六鎮的第一鎮。
  • 清朝皇帝上朝時到底說滿語還是漢語?
    清朝在入關以前,努爾哈赤、皇太極都做了推動滿語與滿文的努力,滿語不僅作為官方的語言文字進行使用,就連進入朝廷之中的漢臣也被勒令學習滿語,使用滿文。到了如今滿語作為一門基本失去交流作用的語言,除黑龍江個別地區外,現在絕大多數滿族人都對其非常陌生。
  • 清朝滿族人也分三六九等,其中這八個姓身份最為顯赫,非官既貴
    而外國人的姓氏也是有來歷的,比如美國人的姓氏,根據姓氏甚至可以查到他的祖先來自哪國哪村,坐哪條船來北美洲的。而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只漢族人的姓氏有來歷有講究,少數民族同胞的姓氏也大有來頭。比如滿族人也有好幾百個姓氏,其中最為尊貴顯赫的,只有這八個。當然,而今我們五十六個民族已經共同成為了中華民族。
  • 清朝結束以後,那些皇族怎麼樣了?其中一個村子,至今滿漢不通婚
    當然,在寬容的政策下,每個少數民族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今距離滿清政府被推翻已經100多年過去了,但是有部分滿族人依舊保留著滿族的傳統思想和生活方式。之後紅帶子就即將跟隨男孩的一生,直到他去世,那麼標誌其皇族身份的紅帶子也將作為陪葬品下葬。所以說紅帶子對於滿族人來說意義價值非凡。 本來當宣統皇帝宣布退位時,皇族的身份也應該隨之消失,但是曾經村裡有三位老人去世時沒有把紅帶子作為陪葬品下葬,所以這三條紅帶子便一直留在了村子裡面。
  • 兩百年前,清朝的民間百姓都穿什麼樣的衣服?
    隨著清宮劇的大熱,越來越多的人對清朝宮廷的禮節和服侍更加了解,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清朝民間百姓們的著裝是怎樣的,其實在清朝以前,漢人的服飾變化並不是很大,主要都是寬鬆的長衣長裙為主,可是入清之後,中國百姓的服飾就發生很大變化,但這種變化只是在中上層人士有所變化,底層的百姓依舊是粗衣麻布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和格格們都去哪了?為何滿語也隨之消失了?
    我們知道清政府中皇家貴族大多是滿族人,而現在的中國大部分人是漢族的,那麼自從清朝滅亡後這些滿清貴族的後裔們到哪兒去了呢?而且為什麼連滿語姓氏都隨之消失呢?對此,小編還查了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了解關於清朝皇家貴族的各種姓氏,今天我們要講的四個比較有名的姓氏,分別是鈕祜祿氏、瓜爾佳氏、葉赫那拉氏、愛新覺羅氏。
  • 清朝滿族人的姓名文化,納蘭小字幾曾知
    所以太子保成有可能被稱為「成阿哥」或「成哥」,觸犯太子名諱可能發生,這樣皇太子與明珠的兒子小名都叫「成哥」,這樣就必須改了。後皇太子保成又改名為胤礽,所以在正式名字改為「性德」之後,朋友們仍依以前的習慣稱他為「成子」、「成君」、「成容若」。
  • 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後代去哪了?你絕對想不到的結局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從此清朝滅亡。中國進入共和國時代,而退位時愛新覺羅氏貴族已有14萬人左右,如此多的愛新覺羅後代他們下場如何?等到清帝退位時,已有14萬左右的愛新覺羅氏貴族,但隨著之前「反清復明」和孫中山國父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喊出並深入人心,在清朝滅亡之前,滿族就有有稱名不舉姓的民俗,且部分滿族人原本就有使用漢姓的習慣,他們為了生存,他們都改了漢姓。
  • 那些清朝的八大貴族姓氏,之後都改成了哪些姓?也許還有你的姓氏
    那些清朝的八大貴族姓氏,之後都改成了哪些姓?說到滿族的姓氏,就不得不說說那八大滿清貴族姓氏了,這些姓氏在清王朝時絕對算是高高在上,他們享盡榮華,不過在1911年的時候,溥儀宣布退位,因此滿清的江山到此為止,自然那些之前被尊為貴族之家,失去了清朝這個「鐵桿大樹」之後,所有依附王朝的特權便再也不存在了,因此這些貴族為了繼續生活下去,也算是為了更好地融入到漢人的生活中吧,因為大家都知道滿族的那些姓氏都是比較長的
  • 各朝各代的更替,它依然矗立在哪!「萬裡長城」一個值得去的地方
    歷史上曾有多位外國首領感受我國長城的風貌,都紛紛表示其壯闊之巍峨和無與倫比的象徵精神,不僅僅是中國之瑰寶更是全世界的財富。那麼,被譽為外國人最愛爬的長城,並已經接待上百位國家首領的它到底有何種魅力呢?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去剖析,其一,其所蘊含的歷史與軍事文化。我們都知道長城的歷史由來已久,那麼它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充當過何種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