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踢出高考?要不語文數學也踢了吧

2021-02-15 格十三

 

浙江大學的鄭強教授說:「在日本,有一位諾貝爾獲得者,60多年從來沒有出國,但是他卻獲得了諾貝爾獎,很多出國的留學生,這個獎對他們來說都是遙遙無期。」

於是他得出的結論:「學英語耗費了中國學生太多時間,人家60年沒出過國依然能拿諾貝爾獎,而我們20多年裡花很多時間學英語,實際上只是崇洋媚外,是不自信的表現。」

然後「把英語踢出高考」就成了最近熱議。

鄭先生是位教授,是教育專家,咱也不知道浙大這麼多年的選拔機制中英語分佔了多大比重,咱也不太明白所謂的「英語無用論」和「把英語踢出高考」究竟是一個教授接地氣的「教育解放運動」,還是一種一步到位撕裂階層的優雅姿勢。

那位「60年沒出過國門」的諾獎得主益川敏英,他那篇獲獎論文叫《CP violation in the renormalizable theory of weak interaction》,他平時每周在journal club上讀70篇論文。人家還說了:「學術交流和科學研究中,沒有比能夠使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和用英語撰寫文章更重要的事情了。」

你看,人家是沒出過國,不等於不懂英語。

但在中國某些專家的看來,學英語浪費了大家太多時間,導致數理化一個得諾獎的都沒有。

如果我們20多年來沒有被學英語阻礙,不知道可以騰出時間來得多少個諾貝爾獎。

中國男足倒是沒學英語,踢球水平不知提高了沒有。

其實把英語踢出高考對我們有什麼不好?反正我們也已經是好好學過英語的一代人了,夠用了。更關鍵的,我不用為孩子的英語作業再歇斯底裡,不用為了給他創造環境而花錢花時間帶他出國旅行、買原版書、看英文影片……

但隨之而來的後果,作為家長大家都應該心裡有點數。

以前說快樂教育,素質教育,結果校外輔導機構都上市了.以前說取消杯賽,結果有證書的成了牛校敲門磚.學校不是看面相就收了你,人家看的是你的家庭對培養你投入的力度。

我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以後高考取消了英文,到時候大家都鑽數理化,難分高下,高校很為難,這時候老師突然發現oh my god這裡有個孩子居然英語這麼好,哎?說不定能代表我們學校去藤校交流比賽再得個獎什麼的?上帝為所有人關了門,但可能為他開了一扇窗。

於是家長將為了那扇窗而花更多時間去課外學英語,當然,也會花更多錢。

本來小城市和村鎮就沒有英語優勢,現在更沒優勢了。然後呢,等級分化更明顯了,有錢和有培養意識的家庭,越學越牛逼,反之越來越差。

你會說高考取消英語又沒說不讓你學英語。好的,很抱歉,我以我二十年的學習經驗和我兒子近十年的學習環境告訴你,務實的中國學子只學要考的東西。

那要怎麼樣才能真正從根上解決英語花太多時間影響我們得諾貝爾獎?

我有兩個不成熟的小建議:

1. 取消高考。我覺得高考的語數外和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都耽誤了我專注地訓練成一名優秀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但把這個最公平的考試取消,大多數人只會更心碎。

2. 把高考英語設置成初中生標準水平。它不就是個語言工具嘛,象徵性意思意思就行,剩下的查字典。但這樣會面臨英語老師失業,很多人也要心碎。

話說回來了,我感覺鄭教授懟英語沒啥毛病,但動不動和「民族自信」掛鈎,這是有多瞧不起普通群眾啊。我們的自信這麼脆弱?

英語是門語言,一個工具。就像我們學開車,那不表示我有多熱愛機械或電能,那隻代表我有能力學得會駕駛,分得清左右,可以在油門和剎車中自如切換,能把交規知識和開車實踐融為一體,也可以在緊急關頭通過臨危不亂和當機立斷發現自己真的反應敏捷手腦協調性過人,還能進車友會廣結良緣找到對象。

工具的最大作用和最好意義在於:回報高於付出。

否則,我花那麼多時間為買車而賺錢,又花了那麼多時間去研究品牌,還花了很多時間挨教練罵和理論考大路考小路考,我也不一定成為整條街最靚的仔,那我何不省錢省力地撲在我的拉風28寸鳳凰自行車上?

學車不是對走路沒自信,那只是我善於利用先進工具。利用工具也和民族自信沒有關係,找個吉利汽車的說明書會發現上面寫著吉利Geely金剛Cross,打開來裡面一半是英文。連標榜自己是民族產業的瑞幸,杯子上最大最醒目的字是luckin coffee。

如果英語要和民族自信掛鈎,那這些優秀的民族企業都沒有民族自信嗎?

很多人不但學英語,還學法語,德語,日語,希伯來語。錢鍾書先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把《毛澤東詩詞》翻譯成了英文版,這不是民族自信?

去中國最高規格的北京國貿、上海陸家嘴金融區隨便找個公司,郵件裡沒有一句中文,那些Linda Monica Michael Jason們能流利地使用兩國或三國語言,24小時跟世界搭上關係,怎麼,國家和人民辛辛苦苦培養出來高級人才,都是在培養崇洋媚外?

到了一種層次你才明白,那叫工作氛圍,那叫生活習慣。不自信的人覺得這是崇洋媚外,自信的人覺得這叫文化輸出。

按照教授的邏輯,阻礙我得諾獎的東西還有很多,我想衝刺一下文學獎,能不能把數學踢出高考?

我花了很多時間學線性代數和立體幾何,但最後我能用數學來為社會做的貢獻就是每月用計算器算一下我交的醫保和養老金到底有幾個零。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學文言文,了解孔孟之道,讀過四書五經,熟背唐詩宋詞,考試的時候還要默寫作者的字號朝代……到頭來,有幾個人能隨時脫口而出「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所以什麼是「有用的學科呢」?也許我們學習,就在於學習的過程本身。必須要經歷這個過程,你才能抵達「有用」的某一個彼岸。

在學的過程中,理解了關於世界和人,也發現了自己的喜好和角度,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在我耗費同等寶貴時間去學的東西裡,反而唯有英語是我到現在還在經常用的。教授說別用英語耽誤了主攻專業學科,啥叫專業學科,我做外貿10年,離開英語我一文不值。教育專家們說話前也要考慮下大批像我這樣高考英語能考140分以上、雅思能得7.5的青少年,也許這類人以後不到18歲就夭折於數理化了。

同時也不能一刀切認為英語是浪費時間,而數理化不是浪費時間。文科生哭了。你覺得快樂來自於物理實驗和化學競賽,但也有很多學生的快樂來自英語角和英語戲劇社.你覺得英語沒啥用,上班和買菜根本用不上,但對另一些人來說,英語可以決定他們能跟誰對話,對話的邊界有多遠.

一個人從語言學習中能體現出他的追求和堅持的品質,這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我們的自信既不來自於固步自封,也不會因學習一門語言而喪失。尼安德特人學會了智人的語言,邊緣山區的小孩學會了普通話,學英語不一定是為了出國,但我們可以具備多一種溝通的能力。

當然,我贊同一點——花太多時間、佔用太多資源、過度注重表象、喜歡拔苗助長的學英語確實是一個毒瘤。有的小孩才四、五年級就去考四級,搞得競爭扭曲,人心惶惶,但這些小孩高考都能勝人一籌嗎?真不見得。

真要減少學英語壓力,我覺得:一是取消所有社會英語等級考試在升學和招生中的作用;二是可以降低高考佔分比重,或者高考就分科——那些要拼數理化諾貝爾獎的別考英語,至於其他99.99%的得不了諾貝爾獎的人,你何去何從自己心裡沒點數?

某個領域頂尖的人才不需要學英語,因為國家可以給他配一個翻譯。而不是頂尖人才的人,你讓國家給你配就給你配?你也配?沒有頂尖人才的命,就儘量別得頂尖人才的病。

你覺得英語和數學哪個重要?


↓點閱讀原文,看精選好文↓

相關焦點

  • 有人主張把英語「踢出」高考,網友:我語文不好,是不是也踢走?
    近年來,關於是否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的爭議更大了,大家各持己見,似乎都有道理。 對於是否應該降低英語的比重,把英語列為選修,甚至將英語「踢出」高考,一些反對者認為:如果因為學不好而把英語」踢出「高考,我是不是也建議把語文踢出高考?
  • 將英語踢出高考?不可能,英語應該是變成選考科目
    首先申明我的觀點:贊同取消英語必考地位,但並不是把英語踢出高考。英語能被踢出高考嗎?顯然不能!目前網絡上這個問題分兩端,一方說踢出高考,一方不贊成。踢出高考,怎麼可能呢?總不能不設英語專業吧?那麼多外國語大學總不能不招英語專業學生吧?學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不可能不學英語吧?所以說將英語踢出高考,本來就是一個假問題,沒有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來討論這個問題。那麼對於支持保留英語必考地位的一方來說,都是在強調英語有多麼多麼重要,必須要保留英語的必考地位。這種說法同樣陷入了踢出高考一方的那種邏輯。
  • 把「英語」踢出高考?教育部對此做出回應,家長:早該這樣做
    隨著時間的發展,英語目前已經變成了世界上通用的語言,所以國內無論是升學考試還是分文理科,英語都已經和語文、數學勢均力敵了。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的英語四級,英語一直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甚至以後走向社會工作也是缺一不可的,可是現在很多學生只能說出一口「啞巴英語」,這些英語是地道的外國人聽不懂的,甚至就連中國人都不能聽懂。
  • 高喊「把英語踢出高考」的人,如果高考沒有英語,你會更難過!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在中國似乎不怎麼受待見,尤其是高考中。似乎每隔一段時間,英語就會火一次,每次幾乎都是「把英語踢出去」!小編猜測,喊這些口號的人英語水平都不高,考試時被英語拉低了分數,能不恨英語嗎? 小編在讀高中時,就見過被英語拉分的例子。
  • 教育部:2021年將啟動義務教育全科教材修訂,英語會踢出高考嗎?
    截止目前,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已經實現了中小學所有年級全覆蓋。說實話,現在中小學教材確實比較混亂,版本太多,比如人教版、北師大版、華師版、魯教版、蘇教版、滬教版等幾十個版本。雖然版本多看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質量必須得到保障才行。不過現在教材的內容已經引起了大家不小的爭議,比如語文教材魯迅先生的文章少了,多了娛樂明星;再如歷史教材刪除了衛青、霍去病等民族英雄。
  • 教育部明確回應:2021年要把「英語」踢出高考?家長:早該這樣做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眾所周知,語數外是我們18年學習生涯裡面的三大主科,其中英語雖然不如語文和數學重要,但是也佔據了主導地位。隨著時間的發展,英語目前已經變成了世界上通用的語言,所以國內無論是升學考試還是分文理科,英語都已經和語文、數學勢均力敵了。
  • 三大主科,數學的難度也不低,為啥總有人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
    英語和語文、數學組成三大主科,在中考以及高考當中都佔據著主要的地位,不管是升學考試還是分文理科,這三者是平分秋色的,缺了哪一樣都不行。對於英語都特別重視,不管是剛剛會說話的小孩子,還是耄耋老人,都熱衷於學英語,就連讀大學的時候也都得過了英語4級考試才能夠拿到學位證。
  • 義務教育全科教材即將修訂,英語會被踢出高考嗎?聽聽老師怎麼說
    從網友的留言來看,大家最關心的就是英語是否會被踢出高考?  近年來,將英語踢出高考的呼聲越來越高,理由也很簡單。一是英語佔據中小學生太多的學習時間,擠佔了語文數學物理等科目的學習時間;二是英語分值太高埋沒了一些數理化很好但英語偏科的人才。
  • 將英語踢出主科,數學踢出高考?理由雷同,支持率卻反差很大
    把英語納入高考並躋身為高考主科之一,就是要引導大家重視英語,學習英語,並且必須把英語學好。英語在我國地位日漸上升深受國人追捧和神化,不僅從剛剛牙牙學語的幼兒,還是耋耄之年的老人,都熱衷於學英語,並以學英語引以為傲,就連讀大學也得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才能順利拿到學位證。
  • 浙大教授演講:是不是應該將英語「踢出」高考?
    看到好多網友各抒己見,下面我總結了部分網友的留言及看法:網友一:我就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英語不重要,每次一說要增強語文教育,就嚷嚷為什麼不把英語踢出高考,對,你一輩子可能都不需要留學,但是不代表你不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啊!
  • 將英語「踢出」高考的可能性有多大?
    前幾天看到浙大教授鄭強的一番話: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的寶貴時間,這二十年的時間裡,我們過分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並且鄭教授質疑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我們的學生確實在英語上耗費了太多精力。從小學到高中,英語和語文數學都是我們學習的主要科目。一度人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超過了語文。遍地開花的英語補習班仿佛在告訴家長們:不學英語就等同於文盲。
  • 英語科目是否會被「踢出」高考?專家給出答案,家長表示沒有意外
    學生們升入初中之後,英語的學習變得更加重要,英語科目也是考試中3大主科之一,到了大學之後英語四六級的考試也是更加的重要。但是,對於英語這個科目的爭議卻一直存在,其中有很多人認為,我們太過於重視英語科目的學習,這是一種民族不自信的表現,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不過也有大部分人認為,英語用處很大,不應該弱化英語的學習。
  • 英語會被「踢出」高考三大主科嗎?專家這樣回復,家長表示理解
    我們國家一直都非常重視英語的學習,學生從上小學開始就要接觸英語。英語科目多年來都穩穩佔據高考三大科目之一的位置,和語文、數學並列。學生們好容易上了大學,還要考英語四六級,可以說英語貫穿大家的學生時代。不過近年來英語科目的爭議越來越大,有一種聲音說,英語應該被「踢出」高考。很多人認為,確實要學英語,但是不用這麼重視。一直以來我們對英語太過於重視了,其實沒必要把英語放在三大主科的位置,可以變成小科目。
  • 標題:三大主科將「踢出」英語?專家解釋原因,學生:早猜到了!
    所以,長久以來人們關於英語的爭議一直沒有結論,三大主科,往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語文、數學、英語這三大科目,而其中之一的英語,往往是最具爭議的一門學科,長久以來,有關英語是否應當被請出三大主科的這一問題更是眾說紛紜。
  • 浙大教授鄭強: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浪費中國年輕人的大好時光
    推薦語:英語並不是中國人的母語,但是中國相當重視英語,英語的地位一直和數學,語文並駕齊驅。很多人對此很不滿,語文和數學是從小到大我們一直在學習的科目,平時的語言交際需要用到語文,各種計算用到數學,語文和數學是生活在中國的每個公民必須要掌握的,相比起來英語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 中國是否把英語踢出高考?「廢英語」和「保英語」之爭愈發激烈,你...
    先來給大家解釋一下「廢英」與「保英」到底是什麼意思,「廢英」陣營支持把英語踢出高考,「保英」陣營認為英語重要性無與倫比,而這兩個派系可以說是「積怨已久」,雙方的爭辯如今已經很誇張了。 而雙方的領頭人物也是大名鼎鼎。 「保英」陣營的代表人是俞敏洪。
  • 該不該將英語踢出高考,受影響最大的是誰?
    英語該不該踢出高考,其實一直是有爭議的。這段時間,隨著鄭強教授的演講在網上熱播,這個話題再次被廣泛提起。後來參加工作,還是在農村,那時的農村小學對英語也不重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英語老師,一直到2000年以後,隨著年輕老師的補充,農村小學逐漸開始學習英語,現在早已是和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科目。支持英語進入高考的理由有:英語是世界上使用範圍最廣泛的語言,學術研究、撰寫論文,國際交流,都離不開英語。
  • 我贊同把英語「踢出」高考主科,「霸佔」我們太多時間和精力
    最近,把英語踢出高考?這一議題火了。有兩派陣營:浙大教授鄭強贊成一派,英語培訓大咖俞敏洪反對一派。筆者觀點:支持把英語踢出高考主科,可以高考。「英語不是語文」,我們每天看各種文件看各種資料用的是語文知識。和人說話能成語不斷,能深入淺出,講話風趣是語文學得好,日常生活語文知識一直都在。「英語不是數學」,各種數字計算要用到數學,做大工程要用數學統計,做生意經常用到大數據,數學給我們做事情提供很多便利、能簡化,大大提高了效率。
  • 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浙大教授的觀點,引發爭論
    關於英語是否被「踢出」高考的問題,是近些年來爭議很大的問題!陣營分成兩派,一派反對將英語提出高考主科,代表人物是俞敏洪,他認為英語被「踢出」高考,受害最大的是窮人家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需要更多花更多的錢去上培訓班。
  • 把英語踢出高考?別被偏見衝昏了頭腦!
    網紅教授鄭強對英語一直有偏見,認為過多地強調英語阻礙了其他學科的發展,還以自己為例,自己當年高考英語29分,但並沒有阻止其事業的發展。他認為英語導致了一些理科學霸人才被埋沒,很是可惜。想起高中物理老師對於英語的偏見,認為學習英語完全沒用,應當把英語當作副科,過關即可,沒必要納入高考。近年來,英語的地位持續下降,江蘇卷從高考150分下降到120分,之後又推出可以多次考試,以高分為準。理科偏科生最為痛恨的便是英語,如果沒有英語的阻礙,他們認為自己可以輕易地上清華、北大。但有沒有考慮到文科偏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