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的平行宇宙,一批來自神秘教廷「第七 十字」的獵人們守護著這個世界。人類靈魂中隱藏的黑暗會有極小的概率將宿主吞噬,並把他們變成怪物。「第七 十字」中的每位獵人都擁有這樣的體質,不同的他們可以控制這股黑暗並獲取力量。這就是《覺醒:第七 十字》的故事。
在玩法上,遊戲完美地將橫版格鬥遊戲在桌面上還原了出來,然而最吸引筆者去了解的是它無需構築的套牌。卡牌遊戲通過構築創造出千變萬化的對局,套牌完全不變的遊戲又如何保證遊戲性和重開性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覺醒:第七 十字》(Exceed:Seventh Cross)是一款雙人卡牌格鬥對戰遊戲,也是《覺醒》系列的第二季。遊戲分為四小盒,算上promo共有18個角色。每位角色都有自己的攻擊卡,風格和打法上也完全不同。因為經費有限,筆者在仔細研究後購入了偏技巧性的第三盒——「法師VS魔獸」。
開箱:覺醒形象真的挺詭異的
遊戲盒子大小一般,但厚度接近7公分。打開盒蓋最上方的是說明書,隨後是1包牌盒、2刀牌和1小包閃卡。
每盒遊戲包含4個角色,均配有專屬的牌盒。4張雙面角色卡非常貼合遊戲的名稱《覺醒》,正面是角色的常規形象,翻面則是覺醒狀態——也就是看著比較詭異的那面。牌盒的正反面美術和角色卡相同,背面附有該角色的簡介。
這一盒中我最喜歡的是「烏米娜」,覺醒前擅長強攻,覺醒後效果詭異,而她的發揮主要依靠專屬卡牌「幻夢境」。
部分角色會有類似法陣、召喚獸的特殊牌,例如「烏米娜」的「幻夢境」、「尤金妮婭」的「奇境」等等。「烏米娜」可以將攻擊卡塞入「幻夢境」,使用「幻夢境」中的攻擊卡(及其同名卡)發起戰鬥時免疫擊暈。覺醒後發起戰鬥時可以附加「幻夢境」中攻擊卡的效果,往往能打出非常詭異的招式。
每位角色的套牌有15×2張攻擊卡,其中10張特殊技、4張必殺技,其它16張為通用的普通攻擊。攻擊卡的基礎數據非常多,主要有藍色的距離、紅色的威力、黃色的速度、紫色的護甲和綠色的防禦,護甲和防禦如果沒有則不顯示,攻擊的效果在文本框中有詳細描述。每張攻擊卡均為一卡雙用,最下方還會有特殊的加成或轉化效果。
「夢境呼喚」是「烏米娜」的必殺技,也是她的核心單卡。2-5的距離讓它很容易打中對手,配合覺醒前的免疫擊暈基本可以保證擊中。2點威力較低,但擊中後可以展示雙方手牌增加威力,同時還能獲得敵人的手牌信息。
使用必殺技需要支付怒氣,「夢境呼喚」需要2點怒氣才能戰鬥。所有擊中敵人的戰鬥卡都會置入怒氣區,支付怒氣則是從怒氣區棄掉等量的卡牌。當然,沒有擊中敵人以及各種棄牌效果會讓戰鬥卡直接進入棄牌區。
不過「夢境呼喚」擊中後可以不置入怒氣區,而是將其轉化。卡牌左下角的環形圖標是轉化效果的標誌,轉化後的卡牌將永久生效。「甦醒者」可以讓「烏米娜」面朝下向「幻夢境」打牌,使對手更加防不勝防。
如果擔心無法擊中,玩家也可以棄掉2張帶有轉化效果的同名卡,將其中1張直接轉化。
角色的覺醒也需要支付怒氣,數量位於牌面的右下角,一般為4到6點。同時場上每有1張轉化,覺醒費用-2。
特殊技同樣是角色專屬,「暗影和聲」也是非常有角色特點的一張牌。它的基礎數據很低,但可以視作「幻夢境」中的卡牌打出,享受免疫擊暈的buff,突出一個靈活。
「暗影和聲」的最下方是即時加成「黑暗低語」,可以讓你抽1張牌並觸發「幻夢境」中卡牌的即時加成。打出加成需要支付能量,也就是加成區左側的數字。支付能量可以從怒氣區或手牌中棄牌,每棄1張獲得1點能量(必殺技可以獲得2點)。
最後是角色通用的普通攻擊,效果一般比較直白,但同樣強大。例如「刺拳」可以無視護甲和防禦,效果簡單粗暴,在「烏米娜」覺醒後還能將效果附加到其他攻擊卡上,打出絕妙的配合。
「刺拳」下方的加成帶有粗十字圖標,這是持續性加成。持續性加成打出後會停在場上,為你的下一個攻擊附加一些效果後再棄掉。例如「防守」會讓你的下次攻擊護甲+1、防禦+3,可以防禦4點以下的攻擊。
將所有牌按角色分好,最終我們多出了一些只有logo的卡牌——場地卡。作為桌上的橫版格鬥遊戲,《覺醒》的戰場共有9格,將9張場地卡橫向一字排開即可。此外還有規則提示卡和角色提示卡各4張就不再贅述。
Battle Time:這次真的是拳拳到肉
卡牌遊戲的第一個環節必定是洗混牌庫並決定先後手,在《覺醒:第七十字》中我們還需要設置場地。將九張場地卡一字排開,雙方角色卡分別放在第三和第七格中,初始面朝上。雙方的起始血量為30點且各抽5張起始手牌,後手玩家多1張,各進行至多一次調度後就可以開始遊戲。
從先手方開始,玩家每回合只能執行1個行動,直到1名玩家血量歸零。雙方輪流行動讓技能交換非常頻繁,節奏也異常緊湊。
戰鬥是最重要的行動類型,發起戰鬥的玩家稱作進攻方,對手則是防守方,雙方都需要面朝下打出自己想用的戰鬥卡。玩家可以從手牌中打出1張戰鬥卡,或者2張同名戰鬥卡發動強力攻擊(本次戰鬥速度威力護甲防禦+1)。如果不想打出手牌,還可以直接用牌庫頂牌戰鬥。
雙方同時翻開卡牌,速度值較高的玩家先進攻,平手則先手玩家先攻。攻擊分為3個步驟:結算前置效果;判定距離及擊中,如擊中結算擊中效果和傷害;最後結算後置效果。
前置效果會增加戰鬥的突然性,例如「突襲」的前置效果可以讓其逼近對手;後置效果更傾向於戰鬥後脫離或防禦,例如「快打」可以在攻擊後立刻後退,先攻時只要跑出對手的攻擊範圍會使對手miss。只要對手還在 擊中效果更注重於擴大戰果,例如「突襲」在擊中後可以給我方「優勢」,這個後面會提到。
攻擊擊中對手後,會在結算完擊中效果後對對手造成等同於攻擊威力的傷害。如果對手的戰鬥卡有護甲,傷害要減去護甲值。如果受到的傷害大於對手戰鬥卡上的防禦值,對手會被擊暈。被擊暈的玩家不能進行攻擊,後攻玩家一旦被打暈就等於白白挨打。
所以速度慢的戰鬥卡往往都有較高的護甲或防禦值,甚至會有免疫擊暈的特效。前面提到的「刺拳」無視護甲和防禦值,只要對手不免疫,擊中必定擊暈。
除了攻擊行動,玩家還會有多種行動可選。玩家可以直接抽1張牌,也可以支付能量抽等量的牌;如果想要的牌在棄牌堆中,還可以直接將棄牌堆和牌庫重新洗混。玩家可以直接使用加成或打出同名牌轉化;希望調整位置的,可以支付能量移動;怒氣足夠的,可以讓角色覺醒。除了這些通用行動,部分卡牌還有可選行動,例如「烏米娜」可以讓你將牌塞入「幻夢境」。
執行這些非戰鬥行動可以在回合結束時額外抽1張牌,因卡牌效果發起過戰鬥的除外。
行動完成後回合立刻結束,每位玩家將擊中的攻擊卡置入怒氣區,將使用過的持續性加成和沒擊中的攻擊卡置入棄牌區,隨後輪到下一位玩家行動。如果有玩家獲得過「優勢」,那麼改為由他開始下一個回合。
遊戲將在雙方輪流拳腳相加中進行,率先血量歸零的一方輸掉對局。在遊戲中,牌庫一旦空掉就將棄牌堆洗回牌庫,包括主動洗回牌庫,不過每局只能重洗一次(包括主動重洗)。當玩家再次抽空牌庫並抽牌,他立刻輸掉對局。
遊戲體驗:
經過和朋友們一整天的對戰,筆者決定給《覺醒:第七 十字》瘋狂打call。遊戲最突出的特點是角色風格多種多樣,從快攻到防守反擊、從控制到各路詭異效果,不同角色能打出完全不同的遊戲體驗。
在第三盒中,「尤金妮婭」各種逼迫對手棄牌,對手手牌較少還會獲得buff;「雷米莉絲」覺醒後在發動強力攻擊時所有效果觸發3次,爆發上天。「加爾弗雷德」則是我覺得最有設計感的角色,覺醒前手牌恆定為3,鼓勵玩家多用牌;招式偏向強攻,講究貼身持續攻擊,連覺醒都可以發起額外的戰鬥;覺醒後自帶一招6攻6速的戰鬥卡,鼓勵迅速打空手牌再將對手壓在角落暴揍。雖然看起來暴力無腦,但「加爾弗雷德」是我覺得最需要控制節奏的角色之一。
不需要構築的卡牌遊戲上手難度自然驟降,但看起來很容易迅速失去新意。《覺醒:第七 十字》採用了一卡多用的方式讓套牌內的配合指數式增加,面對不同角色需要選取不同的策略、雙方的持續互動也在不斷改變玩家的對局勢的判斷。總體而言遊戲的重玩性非常可觀,每一局都會是全新的體驗。
如果要說缺點,這個遊戲的精通成本真的非常高。對手角色的風格如何?有哪些致命的招式?如何確保自己的核心單卡命中?這些要素雖說都是公開信息,但依舊考驗玩家的經驗和臨場應變。對戰雙方的熟悉程度不同比較容易帶來一邊倒的對局,到底是猜透對手的行動伺機反擊,還是逼迫對手隨著自己的節奏走,都需要相當程度的練習。
雖說精通不易,《覺醒:第七 十字》的對戰體驗還是讓人覺得物有所值。無需構築上手輕鬆算是對精通成本的彌補,從菜鳥到大師也是一種新奇的成長體驗;18個角色風格各異,保證有一款適合你。無論是卡牌遊戲的狂熱粉,亦或是希望體驗的新玩家,《覺醒:第七 十字》都非常值得入手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