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僑愛工程——送溫暖醫療隊」惠及革命老區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西安8月25日電(記者 冽瑋)8月16日至23日,由國務院僑辦統一部署,陝西省僑辦組織的「僑愛工程——送溫暖醫療隊」在地處黃土高原腹地的榆林、延安為廣大群眾義診。記者一路跟隨,記錄下了播撒僑愛的點點滴滴。

  夾道迎「醫」

  「作為一個歸國留學人員,能參加此次僑愛工程——送溫暖醫療隊,為陝北老區人民做一點實事,我感到由衷的快樂。」在橫山縣,面對依依惜別的眾多求醫者,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兒科教授劉俐如是說。

  本次義診活動設有消化內科、兒科、神經外科、中醫科、營養學科、骨科等專業科別。來自西安交大一附院、西安醫學院的8位資深專家,深入佳縣、橫山縣等地,開展健康諮詢、醫療培訓、義診送藥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受到當地貧困群眾的熱烈歡迎。

  在佳縣,當地政府用最隆重的禮遇款待醫療隊,所到之處,張燈結彩,扭秧歌、唱大戲……醫療專家細緻耐心地給患病群眾看病並接受諮詢,免費發放藥品,受益群眾大多從邊遠地區趕來。

  身患強直性脊柱炎的賀富周告訴記者,「因為路遠,平時看病很困難,更難找到大專家。這次僑界醫療專家上門看病,真要感謝黨和政府」。參加義診活動的專家也深有感觸,他們表示,省僑辦為他們提供了一次了解貧困地區群眾看病難和服務的機會。

  老道問「醫」

  在位於陝西省佳縣城南5公裡的白雲山上,醫療隊一行邂逅了陝西省道教協會副會長、白雲觀住持監院張明貴。鬚髮皆白、一派仙風道骨的老道長今年79歲,坦承自己有病,並一再要求專家為其診治。經過鄭清蓮、何百祥、文凱等教授仔細檢查,雖然眼不花、耳不聾,思維敏捷,但有腦供血不足的症狀。鄭清蓮教授現場開藥方,囑咐按時服用。

  佳縣白雲山道觀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年的歷史。道觀地處陝北高原、黃河之濱,素以「關西名勝」聞名全國,築有西北地區最大的明清建築群。

  1947年秋,毛澤東轉戰陝北,曾兩次登上白雲觀,賞古蹟,覽名勝,盡領北國風光,感悟傳統文化,留下了一代偉人同四方群眾共度重陽節的千古佳話。此後毛主席東渡黃河,率中共中央機關奔赴西柏村,迎來新中國的曙光。

  同仁拜「醫」

  9場學術講座、培訓醫護人員600餘人、深入病房會診疑難病症……在8天的行程中,專家們馬不停蹄地工作著。忘我的工作熱情、專業的醫療技術和耐心細緻的服務態度贏得了當地群眾和醫護人員的交口稱讚。

  記者在延安市人民醫院的報告廳看到,醫療隊專家就大骨節病因研究與診斷、椎管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新生兒黃疸的預防和診治等課題分別作了學術講座,臺上侃侃而談,臺下座無虛席。

  腎內科主治醫師李偉告訴記者,他畢業於延安大學醫學院,身處內地小城,苦於難得遇見來自省城的專家,此次有這麼好的學習機會,大家都十分珍惜。除了值班的,科裡幾乎是「傾巢出動」。

  西安交大一附院消化內科教授和水祥表示,不為良相,即為良醫。很多時候,醫生埋頭繁忙的臨床科研工作,卻忘記了自己選擇成為醫生的初衷。到陝北偏遠地區「義診」,他們感受到了身為醫者沉甸甸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正是成為良醫最需要的品質。(完)

相關焦點

  • 江蘇師範大學志願者點亮革命老區鄉村兒童微心願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丹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超)12月11日,對陝西三原縣陵前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來自江蘇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志願者們給孩子們發放微心願禮物。當領到自己期盼已久的心願物品時,孩子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 文山州將從五方面振興發展革命老區
    實施紅色邊疆工程,規劃建設「滇黔桂邊區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文山州史志館、文山市凱旋門廣場、國家方志館老山分館、西疇前指百將館、南疆記憶陳列館等一批標誌性場館。修復建設桂滇邊工委擴大會議遺址等一批革命遺址。實施「邊境文化長廊建設工程」「國門文化工程」「鄉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工程」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優化提升紅色文化基礎設施,打造邊疆紅色文化長廊。7.創新紅色文化宣傳。
  • 記江蘇「僑愛援助行動」:心心相連共克時艱
    心心相連共克時艱—記江蘇「僑愛援助行動」新江蘇·中國江蘇網7月15日訊 3月底,根據海外疫情發展情況,(江蘇)省委統戰部部務會研究決定開展江蘇「僑愛援助行動」,無償援助那些需要幫助的海外「江蘇人」,活動開展100天,
  • ...工程理事會向中國工農紅軍陝西富平仲勳學校捐贈五萬個KN95口罩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月11日訊(深圳新聞網記者 羅瑜)以摯愛護紅小,送溫暖迎新年。2021年1月4日上午,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理事黃碧宗先生代表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及全體工作人員向中國工農紅軍陝西富平仲勳學校師生捐贈抗疫物資———五萬個KN95口罩。
  • 紮根革命老區,走進兒童內心
    在川陝革命老區的核心區域巴中市通江縣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孩子,他們活潑開朗、樂觀向上,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近日,西華師範大學10名學生藉助三下鄉活動,採用線上雲支教的方式,走進通江縣山區兒童。川陝革命老區承載著百年紅色文化,傳承著百年紅色革命精神。
  • 青海玉樹僑愛學校:凝聚僑愛 感恩前行
    中新社青海玉樹5月19日電 題:青海玉樹僑愛學校:凝聚僑愛 感恩前行作者 胡貴龍 魯丹陽十年時間,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由平房校園發展成當地規模最大、設施最好、教學質量位列前茅的小學。中新社記者 魯丹陽 攝而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還有另外一個更為親切的名字——僑愛小學。2010年玉樹地震後,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認捐了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玉樹市第一幼兒園和玉樹市結古鎮僑愛文化活動中心。其中,海外僑胞及港澳同胞捐資2396萬元人民幣建設了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學校於2010年7月動工,2012年3月竣工,學校現有4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132名。
  • 攜手扶貧路 · 共譜滬遵情——嶽陽醫院首批援黔醫療隊工作紀實
    半年來,醫療隊肩負著「精準醫療造血扶貧,護佑革命老區健康」的光榮使命,援建期間,醫療隊在隊長楊文佳帶領下,秉承「精、勤、仁、信」的院訓,真情真幫,用心用力,以負責務實的作風深入調研,準確摸底醫院發展狀況,形成精準幫扶思路舉措;以過硬紮實的科研和臨床實力,精準幫扶施策,建立科研體系,推動醫教研融合,創建特色診療,實現了「造血式」幫扶,為援建醫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 《溫暖有光放映隊》走進大別山 尋訪動人革命故事
    而在大別山精神感召下,「溫暖有光放映隊」隊長林永健攜隊員丁柳元、孫甜甜,以文體層面的紅色延伸為這次捐贈注入新的時代力量——尋訪革命故事傳承人的旅程,溫暖有光。  公益體彩,樂善人生。全面小康的2020年,紅色基因仍在這片革命老區熱土不斷延續。  祖輩曾出過十名紅軍的新縣田鋪鄉村民韓光志,對於未能追隨先輩足跡踏入軍營一直「耿耿於懷」。在「溫暖有光放映隊」來訪第一時間,他就直言最想看到電影《重返20歲》,希望自己的參軍夢想也能在重回20歲之際得到彌補。  而他從廣西遠嫁而來的妻子雷寶菊,則是這裡從沒有自來水的窮困境地走出、逐年步入小康的見證人。
  • 革命老區鐘山薏仁香
    在羅平革命老區鐘山鄉,一草一木都似乎能講述70年前那段崢嶸鏗鏘的邊縱烽火故事:面對「三座大山」的壓迫與黑暗統治,羅平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起推翻舊世界。鐘山鄉人民一馬當先,敢為革命馬前卒,率先建立了羅盤區紅色革命根據地。
  • 江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江門市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實施意見...
    支持革命老區加快推進在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公共運輸、生活保障、就業保障、醫療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結合「數字政府」建設工程,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革命老區下沉,補齊公共服務領域短板。推進革命老區基層綜合公共服務資源有效整合和設施共建共享。
  • 情系革命老區 傳承紅色基因
    據了解,此前的一天,江漢大學 「紅色之旅」團隊,還專程前往麻城市烈士陵園、閆家河鎮柏子塔、三河口鎮天台寺革命烈士紀念碑等紅色教育基地進行革命洗禮這次,江漢大學的「紅色之旅」,是該校響應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精神,廣泛實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創新創業實踐與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脫貧相結合,進一步深入推進革命老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的具體行動
  • 「中國夢」公益演出走進大別山感恩革命老區
    節目形式以歌曲、舞蹈、朗誦、魔術為主,突出「中國夢」主題,為大別山老區的人民送上了一場文藝盛宴。新華社記者張宇攝    新華網湖北頻道4月27日電(記者魏夢佳 喻珮)「感恩大別山,相約紅杜鵑」。由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紅色文化基金管委會主辦的「中國夢-走進美麗麻城」大型公益演出,26日走進湖北省麻城市,為大別山革命老區上萬民眾獻上一場謳歌英雄和美好生活的精彩演出。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6年4月5日  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的批覆》(國函〔2015〕91號)精神,推動大別山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 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區第四次聯席會在石門縣召開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20日訊(唐鵬程) 10月17日至19日,來自湖南、湖北、重慶、貴州等相關市縣老促會代表140餘人齊聚石門,參加為期3天的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區第四次聯席會。 他指出,一直以來,石門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革命老區建設工作,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定期研究部署革命老區建設工作,及時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專門成立了石門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發揮平臺優勢,積極開展各項工作。
  • 讓紅色旅遊「紅」遍革命老區
    而以重溫革命歷史為目的,以休閒旅遊為手段的紅色文化旅遊,作為一種新型主題性旅遊形式,近年來在神州大地蓬勃興起。紅色文化+新興產業,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既為旅遊發展注入靈魂,讓休閒旅遊更富魅力,也為紅色文化傳播提供載體,讓紅色文化更富活力。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是一次可歌可泣的戰略轉移,也是中外軍事史上的偉大奇蹟之一。
  • 文水縣政協委員楊樂梅牽手明仁醫院到革命老區山村扶貧義診慰問獻...
    為響應縣委脫貧攻堅戰「健康扶貧」的號召,2020年7月19日,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政協委員高峰聯繫協調,文水縣政協委員楊樂梅發揮優勢牽手明仁醫院深入該縣革命老區山村蒼兒會、大村兩個村(組)為當地貧困戶和困難群眾義診慰問獻愛心,把醫療服務和捐助愛心送到貧困戶家門口,義診49餘人,贈送掛麵320把,送醫、送藥、送物資價值2000餘元,受到了村民的歡迎和好評,駐村幫扶單位縣人民法院和工商聯對他們的活動大力支持
  • 102個「520本好書」傳閱點在陝西建成,捐書超6.1萬本
    初木公益志願者服務隊副理事長白依桐說:「520本好書在山區學校傳閱,是開展了一年半的一項惠及全省的大型公益活動。前幾天,我們服務隊主動聯繫西安灃東第三小學,為延安市新新雙語學校籌措520本好書,西安灃東第三小學王力校長表示,一定積極做好對口支援革命老區學校的工作。22日,我們服務隊志願者在學校裝好了綑紮整齊的520本好書,還有該校捐贈的一部分文具、書包。
  • 高明 革命老區的蛻變與升華
    作為廣東省著名的革命老區,高明擁有豐富的革命歷史文化資源,在中國民族解放和獨立運動中,高明區更是湧現了不少仁人志士,而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革命三譚」。所謂「三譚」是指譚平山、譚植棠和譚天度,此三人為高明同鄉,均在革命時期作出了重要貢獻。
  • 王國生:弘揚大別山精神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 踐行初心使命讓老區...
    本報訊(記者李錚)1月20日,省委書記王國生深入信陽市駐豫部隊和老區群眾家中,看望慰問駐豫官兵、困難群眾、老黨員,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們致以新春的祝福。臘月裡的大別山暖陽普照、蒼翠巍峨,寒冷中孕育著濃濃春意。
  • 我縣舉行《永泰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發行儀式
    11日上午,我縣舉行《永泰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發行儀式。縣領導許以章、李志專參加活動。儀式上,縣老促會會長楊愛成介紹了《永泰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編著情況,原縣老促會會長黃玉燦、市老促會會長呂英、縣委副書記許以章依次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