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什麼?一群四到八歲的孩子認為的愛

2020-12-24 騰訊大渝網
大渝導讀:一組專業人員向一群四到八歲的孩子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愛是什麼?」 結果答案的廣度和深度卻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而成年的你,又是怎麼想的呢……

1. 「我奶奶得了關節炎,再也不能彎下來塗腳趾甲。於是我爺爺總是給她塗,甚至當他自己的手得了關節炎也是這樣。這就是愛。」

麗貝卡- 八歲

2. 「當有人愛上你,他說你名字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你就知道你的名字在他嘴裡說出來感覺棒極了。」

比利 – 四歲

3. 「愛就是女孩抹香水男孩塗古龍水,然後他們出去,互相聞著。」

卡爾 – 五歲

4. 「愛就是當你出去吃飯時,你把自己大部分薯條給某個人,而卻並不在意他是不是也給你。」

克裡希- 六歲

5. 「愛就是在你累的時候讓你笑起來的東西。」

特裡- 四歲

6. 「愛就是當我媽咪給爹地泡咖啡,在給他之前先嘗一口,看看味道是不是還可以。」

丹尼 – 七歲

7. 「愛就是你們一直接吻的時候。然後你們厭煩了接吻,但你們仍然想呆在一起,而且你們聊得更多。媽咪和爹地就是這樣的。他們接吻的時候,看上去很下流。」

艾蜜俐 – 八歲

8. 「愛就是聖誕節當你在房間裡拆開禮物時,讓你停下來去聽的東西。」

鮑比 – 七歲 (哇!)

9. 「如果你想學著愛得更好,就應該從愛你所恨的人開始。」

妮卡 – 六歲

(在這個星球上我們需要千千萬萬更多的小妮卡們)

10. 「愛就是當你告訴一個男孩你喜歡他的襯衫,他就每天都穿著它。」

諾艾爾 – 七歲

11. 「愛就像一個小老太婆和一個小老頭兒,儘管他們彼此很了解,但卻仍然是朋友。」

湯米 – 六歲

12. 「在鋼琴獨奏會上,我在臺上,很緊張。望著臺下,所有人都在看我。我看到爹地衝我揮手微笑,只有他一個人這麼做。我就不再感到緊張了。」

辛迪 – 八歲

13. 「媽咪愛我勝過所有人。沒有人像她那樣在晚上吻著我入睡。」

克萊爾 – 六歲

14. 「愛就是在媽咪把最好的雞塊給爹地的時候。」

伊萊恩 -五歲

15. 「愛就是媽咪看到爹地一身臭汗的樣子卻仍然說他比勞勃·瑞福還帥。」

克莉絲 – 七歲

16. 「愛就是你一整天扔下你的小狗狗不管,而它卻仍然舔你的臉的時候。」

瑪麗·安 – 四歲

17. 「我知道我姐姐愛我,因為她把她所有的舊衣服都給了我,而她卻不得不出去買新的。」

勞倫 – 四歲

18. 「當你愛上某個人,你的睫毛忽上忽下的,小星星從裡面出來。」 (這會是什麼樣子)

卡倫 – 七歲

19. 「愛就是當媽咪進衛生間看到爹地在裡面,而她卻並不覺得噁心的時候。」

馬克 – 六歲

20. 「你真的不能說出『我愛你』,除非你是來真的。但是一旦你是來真的,你就應該經常說。人們總是忘記。」

傑西卡 – 八歲

21. 作家兼講師裡歐·布斯加利亞曾經談到一次比賽,當時他被邀去當評委。那次比賽是要評出最有愛心的小孩。獲勝者是一個四歲的孩子,他的鄰居是一位新近喪妻的老者。這個小男孩看到那個老人哭泣,便走進他的院子,爬到他的膝上,然後就坐在那兒。後來他媽媽問他對那個鄰居說了什麼,小男孩說:「什麼也沒說,我只是幫著他哭。」

404-1

[責任編輯:wyiris]

相關焦點

  • 真正的愛是什麼?愛孩子的幾種表達方法
    父母的愛是博大的愛,會讓孩子刻骨銘心,永生不忘。但是,在愛的記憶中,有的愛讓孩子幸福,促孩子成長;有的愛讓孩子痛苦,令孩子反感。有的父母,總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好,總嘮叨孩子這不行那不行,其結果是孩子真的不行了。
  • 悅讀大學|山東政法學院ICE樂團:一群愛音樂的孩子聚到了一起
    「我現在濟大讀研一,只要沒課就愛往這裡跑,坐一趟公交車需要一個多小時。」本科階段,武曌陽就懷揣了一個音樂夢想,很想學一門樂器,「大學零基礎學吉他,剛開始每天至少4-6個小時去練琴,從『嘣嘣嘣』的彈奏,到比較熟練的彈唱,很榮幸能遇到一起努力堅持下去的小夥伴們。」
  • 讓孩子學會愛 教育愛的八種方法
    這樣的愛,成人能理解,但過激的語言可能讓部分人接受不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並不認為這是愛,而是把它當成一種斥責,於是他們在心理對愛產生了誤解,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正確表達愛。上面同樣的事情可以換一種方式表達:「寶貝兒,摔疼了沒有啊?下次經過這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哦。」「媽,您看您,又忘記關煤氣了。如果我們不在家,我們會惦記您的,讓我們放心好嗎?」
  • 是什麼讓孩子正在喪失「表達愛的能力」?
    親們,當你聽到某些家長對自己寶寶說:「寶貝,爸爸愛你呦」「寶貝,媽媽愛你呦」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感到溫馨還是肉麻?是表示認同還是牴觸?還是愛真的要埋在心裡不進行表達?」。。。媽媽對小明說:發什麼呆呀?趕緊吃飯。說著,媽媽將一個雞腿夾進了小明的碗裡,自己確在挑青菜吃。小明知道,媽媽總是把有營養的吃的留給自己。小明能感受到母親的愛和關心,但這份愛和關心是那樣的厚重和壓抑。中國式親情,往往愛在心,口難開。愛得深沉,也愛的壓抑。
  • 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總認為自己非常愛孩子,認為自己能教育好孩子。可是隨著教育時間的增長,在和孩子們打交道的無數個日日夜夜之後,突然有一天發現原來的自己知道的是少之甚少。發現了一個比較直觀的問題,那就是——不是孩子每天在努力學什麼,而是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我們是否也該學點什麼了。 有時我會不斷反思自己:平時我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是愛孩子,那你真的是了解孩子嗎?
  • 智慧熊幼兒園丨專訪紀曉文:有愛的幼兒園,成長著一群有愛的孩子
    雖然幼兒園的工作繁雜而辛苦,但因為有著一群同樣熱愛幼兒教育的小夥伴,有著一個不僅關心工作更關心生活的園長,有著一個擁有人文情懷的總公司智慧熊幼教集團,相較於辛苦,紀曉文在這一年感受更多的是溫暖和愛。剛來到維克森林幼兒園的時候,紀曉文對之後的工作開展也有過忐忑,但這樣的不安很快便消散了
  • 你的孩子,在偷偷愛著你:有哪個瞬間,讓你感覺到孩子很愛很愛你?
    而今,很多人有了孩子,有哪個瞬間,讓你感覺到孩子很愛很愛你?一、孩子1歲多,爸爸就去了遠方城市打工,孩子3歲時,我也離開她去遠方打工,孩子就由爺爺奶奶照看 ,孩子4歲時,我們離婚了,我要了孩子,孩子依舊由爺爺奶奶看。
  • 孩子不愛說話,自卑,您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
    天下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天下父母都在為孩子好!可為什麼孩子還是,自卑、沒有自信、懦弱、脾氣暴躁、不愛說話呢?這些都是孩子的性格缺陷,而導致了這樣的性格缺陷的主要原因就是各位父母的為孩子好!愛孩子不懂分寸,形成溺愛我們都知道溺愛是不好的行為,但卻不清楚什麼程度算溺愛。實際上這是父母的一種錯誤觀念導致的「再苦不能苦孩子」。
  • 汪培珽:愛孩子也愛自己的七堂課(一)
    二、孩子不聽就不念,不過,只要持續,沒有孩子不喜歡的。三、對孩子的擔心要放心裡,小孩子很靈敏,不要讓孩子知道。四、把書擺出來,鼓勵孩子去拿。五、一開始,若孩子沒興趣,不要照本宣科,當個說書人,比較自然。六、教孩子,不要用威脅的,用同理心,不然威脅不存在,孩子還是會回復原來的樣子。
  • 「七八歲狗都嫌」: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
    壹有句老話:「七八歲狗都嫌!」真是說到了媽媽們的心坎裡。但凡走過這個階段的媽媽都會被這隻小狗氣得暴跳如雷,寢食不安。而媽媽是這個家最好的平衡點,也是孩子優缺點最大的擴散器。可是半夜裡有時你的心像刀割一樣疼,我們都以為孩子小,沒事,ta不會往心裡去的吧?TA會很快忘卻的吧?媽媽不是故意的,媽媽是最愛你的。誰知道呢?到底什麼才是愛?你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嗎?我無數次地問過我自己。
  • 給予愛,讓兩胎孩子收穫幸福
    貝貝從開始求而不得生氣哭鬧,到以後的遠離媽媽,慢慢地,哥哥貝貝總是自己玩,妹妹長大後,他也不喜歡帶妹妹玩。而妹妹樂樂長期收受到母親的關注,性格嬌氣而霸道,一不如意就大哭不止。 小童覺得哥哥不懂事,總是批評貝貝不知道讓著妹妹,吵了這個,訓那個,不勝其煩。
  • 3歲的孩子情緒無常,總愛發脾氣?很可能是到了第一個叛逆期
    一、孩子情緒無常、愛說「不要」?可能是到了叛逆期最近,群裡有人吐槽:「我們家孩子也不知道怎麼了,動不動就發脾氣,不管是什麼事情都要跟你反著來。」我問:「你家孩子幾歲啊?是不是到叛逆期了?」對方回答:「才3歲啊,叛逆期不是要到青春期嗎?」
  • 請給到孩子「入鄉隨俗」的愛
    所謂的「入鄉隨俗」從字面意思是說到一個地方就要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去生活。而所謂給到孩子「入鄉隨俗」的愛即是:入孩子的內心之鄉,隨孩子的性格之習俗。當認為自己不夠好時,自然也會認為他人也不夠好。媽媽對待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待自己的態度,以及孩子對待這個世界的態度。愛是一種能力,當你沒有正確愛人的能力時,你的愛反而是對他人是一種傷害。
  • 愛需要付出也需要「索要」,愛孩子和讓孩子來愛同樣重要
    講的是一個作家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女兒八歲了,是個看不見的盲該,快吃飯的時候沒有飲料了,朋友便讓女兒出去買。看著女兒摸摸索索地走出門,小心翼翼地走在小區裡,朝著小區門口的商店走去。這時候朋友從冰箱裡拿出了飲料,家裡原來是有飲料的。作者便問朋友,為什麼這麼做?朋友回答:讓她做些事情,讓她覺得我們也需要她!
  • 關於孩子成長教育的認識,那個愛看書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關於孩子成長教育的認識,那個愛看書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周末,我去找了一群老同事和我聊天。最後,我不知道如何談論兒童閱讀。可可喜憂參半地問人們:「我做錯了什麼?」我兒子從圖書館借了一本這樣的書給我。」一群人嘲笑她:「你兒子正在教你怎麼做媽媽!」詩詩沮喪地坐在那裡,讓他們取笑它。現場很吵,我什麼也沒說。我微笑著拿起那本書,翻了翻,在桌子上瞥見了另一本書,簡·愛(JaneEyre)。我詢問可可:「這書是你在看嗎?」可可搖搖頭:「是我兒子的。」我吃驚的瞪大的雙眼:「你兒子的?
  • 12歲孩子持刀弒母震驚全國:被父母愛著的孩子,才會愛整個世界
    近幾日,微博熱搜一條「12歲孩子弒母」的社會新聞一直居於熱搜榜單,熱度不減,徹底顛覆了很多人的三觀。也很難想像說出這番話的居然是一個12歲的孩子,而像是一個冷酷無情、慘無人道的殺手。因12歲吳某未到法定年齡,不承擔刑事責任。12月6日,男孩被釋放。其親屬表示想把他送回學校繼續接受教育,卻遭到了學生家長們的反對和擔心,「他像一顆定時炸彈,怕他又犯事」「不放心,現在都親自接孩子上學放學」。
  • 畢業聆聽:《幸福的孩子愛唱歌》
    歡快的音樂響起來了,唱的就是小朋友的快樂與開心。幸福的孩子愛唱歌,愛唱歌的孩子幸福快樂。 教學建議:這首歌曲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歌詞意境的感受有少許難度,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這首歌讓所有的孩子感受到音樂的幸福與快樂!
  • 孩子不愛讀書?帶他到這三個地方走走,李玫瑾:比說教管用多了
    像小左的孩子今年八歲了,是一個男孩,在學校的時候就很貪玩不愛學習一、孩子為什麼會牴觸學習?有一個媽媽就曾反饋,她有一個八歲半的孩子非常討厭學習,父母拿他沒辦法,就去詢問心理醫生,醫生建議他們與孩子多溝通,尋找不愛學習的原因。原本孩子怎麼都不肯說,拒絕溝通,結果多次嘗試孩子終於鬆了口。
  • 孩子愛撒謊?拜託,這樣的孩子更聰明
    多倫多大學應用心理學教授 Kang Lee 對孩子撒謊有過一項研究,結論是差不多有 30% 的孩子在他們兩歲時第一次撒謊,到四歲時,這個數字已經變成 80%,越是智力水平高、自控力強、獨立性強的孩子,撒謊越早。這無疑顛覆了大家的認知,孩子撒謊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 為什麼3-6歲孩子愛發脾氣?《童年不缺愛》告訴你,孩子的心裡話
    是因為這孩子混世魔王轉世,天生脾氣壞嗎?一次偶然,我看到了《童年不缺愛》這本書。作者心心媽,原名叫項目,是一位育兒師。大女兒心心6歲,小女兒媛媛2歲,她的筆名便由此而來。她將自己的專業育兒知識,結合實際育兒經驗,寫成了這本書。給了我不少啟發,通過她的育兒辦法,我完美解決了孩子的起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