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北京福綏境大樓,曾經的「理想國」如今只剩20多戶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阜成門內,靠近白塔寺,成片的胡同中間藏著一座八層大樓。這便是福綏境大樓。

作者:李博

還未走進大樓,就能夠感受到它的不同尋常,除了古樸的外觀,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棟樓的大。走進大廳,居民的自行車雜亂地停放在樓梯口處,不過抬頭看,樓層高度明顯比如今的樓房高出不少,樓梯與樓道也更加寬闊,即使樓道地面逐漸被灰泥覆蓋,依然能讓人感覺到這座樓最初的宏偉。不過,樓內的住戶大多已經搬走,房屋大門和窗子也被砌上的磚頭封死,越往裡走,就越感昏暗,反倒給人以壓抑的感覺。

由於管理欠佳,原本樓中的三部電梯,目前也僅有一部可以運作。樓內的牆壁開始變得斑駁:白色牆灰逐漸剝落,富有歷史感的口號再一次顯露出來;一些城市探險者來到這裡,又給這裡增加了新的塗鴉。從樓梯間尚未封死的窗子向外望去,周邊的胡同街巷一覽無餘,而北邊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高檔住宅樓,仿佛是一面不透風的牆,遮擋住了城市的天際線。

雖然樓內的環境並不理想,但這裡仍然是不少人難以割捨的家。二層的住戶敞著家門,屋裡的電視播放著新聞節目;四樓樓梯口是一位老奶奶的房子,早上剛洗好的衣服就晾在樓道裡;六樓的大嫂撞好了屋門,牽著孩子的手準備送孩子去輔導班;在七樓,一位住戶在自家門前擺好了水碗,另一個碗裡的貓糧總是滿滿的……到了下午3點,送奶工穿過漆黑的樓道,輕聲把兩瓶冷藏的鮮牛奶放到了奶箱中;郵遞員帶著今天的這份晚報走進大樓,塞在了住戶門縫裡。而在大樓門外,右手邊一處不大的花園裡,一位大爺正在樹蔭下看著報紙,不一會兒又昏昏睡去。

福綏境大樓是20世紀50年代北京建立起的三座公社大樓之一。按照城市人民公社運動的構想,大樓的住戶家裡沒有廚房,樓裡設置能容納500人的大食堂,一到飯點兒,全樓的人都到食堂去吃飯,吃完了抹嘴就走,連碗都不用刷。在規劃的草圖中,這座公社大樓不僅設置了公共食堂,還有託兒所、理髮室、小賣部、保健室、開水間、公共廚房和廁所,以及男女更衣間和洗浴間等。大樓內無處不在的公共設施,給最初住在這裡的居民繪製了一幅頗具理想主義的集體生活畫卷。

除了集體主義的生活方式,福綏境大樓的各項硬體設施在當時也是最先進的。這裡是北京最早的有電梯的居民樓,居民上下樓不用腿兒著。每家每戶還配置了擁有澡盆的洗漱間,以及儲藏間和壁櫥。對於那個時代剛剛搬出胡同裡的人來說,福綏境大樓的硬體水平堪稱「豪宅」。

不過,當時設計者繪製的藍圖並未完整地保留下來。隨著時間的流逝,脫離實際的「理想國」被現實慢慢抹去。大食堂散夥了,居民就在樓道裡搭起了自家的小廚房;樓房的管理逐漸鬆懈,液化氣罐、火爐子等各種雜物常常堆滿了公共空間。1993年,福綏境大樓被列入重大火災隱患大樓。

2005年,福綏境大樓正式啟動排險搬遷工程。隨著騰退工作的推進,原先居住在這的300多戶居民逐漸搬遷到海澱等地。到如今,樓裡只剩下最後20多戶居民尚未搬離了。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京城秘境—福綏境大樓
    我是從魯迅博物館右邊道走進去的,一直走到可以看到白塔,拐個彎就看到一棟八層樓建築,福綏境大樓便到了。福綏境大樓從外觀看就是一棟普通居民樓,但是走進去後非常陰暗,樓下院子裡很多老年人在下棋,好不熱鬧,樓下是個警務室,由於大樓還剩二十多戶住著,進樓儘量小聲,不要打擾他們福綏境大樓樓裡開了夜景模式拍的
  • 多圖探秘北京福綏境大樓,一二層是幼兒園,三至八層是單身宿舍
    「福綏境」這名字,現如今不太提了,但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福綏境街道或者叫福綏境人民公社,在北京可是個鼎鼎大名。福綏境街道位於西城區北部。北起西直門內大街,南止阜成門內大街,東起新街口南大街、西四北大街,西止阜成門、西直門。
  • 北京第一重大安全隱患福綏境大樓搬遷工程啟動
    本報訊(記者光煒 通訊員高輝 董豔春)被列為北京市第一重大安全隱患的福綏境大樓已經正式啟動排險搬遷工程。記者今天上午從西城區了解到,新街口房管所工作人員已將8張搬遷公告貼到了大樓的4個出入口和電梯口,並將有關通知逐戶送到居民家中。
  • 正午視覺 | 曾經天堂的公社化大樓
    北京曾經有三座著名的大樓,是大躍進時期建造的公社化大樓的代表。一座是北官廳大樓,現已拆除,另外兩座是安化樓和福綏境大樓。2019年3月,我想去看看帶著60多年歷史印跡的大樓現在是什麼樣。西城區福綏境大樓坐落在一條胡同裡,靠近阜成門內大街的白塔寺。因為周邊都是平房,8層的福綏境大樓特別顯眼。福綏境大樓建於1958年,布局呈N字型,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住在裡面,樓道漆黑,不住人的屋子甚至用磚封了門。樓外陽臺的封裝也很隨意,陳年的用鐵窗,近些年的用斷橋鋁,還有一些乾脆用磚頭把陽臺徹底封死。
  • 福綏境大樓要拆遷'淘舊'商販堵上門(圖)
    >  本報記者報導 昨天,一位讀者致電本報反映說,由於住在福綏境大樓的居民要搬遷,引來了一些收購舊貨的商販,還打出了收購各種舊物的招牌和橫幅,表示正在收購古董字畫等文物,看來像是要在這裡「淘寶」。  讀者趙女士告訴記者,福綏境大樓前面過去是個比較安靜的地方,搬遷工作開始後,這裡一下熱鬧起來,還出現了上門打著橫幅要收古董的。她感覺此事很新鮮。由於她經常路過福綏境大樓,就看到有些居民搬出過去的幾分錢一本的小人書,現在收購價已經成了一元一本。看到收購人員收購居民搬來的老式家具,她感覺「淘寶」的人挺懂行的。
  • 原子能大樓之外,北京還有哪些樓被拆?哪些倖免?
    原標題:北京故事:原子能樓被拆 可否記得福綏境大樓?有「共和國科學第一樓」之稱的中國科學院原子能樓6月21日開拆,而同樣是近現代建築遺產而名噪一時的「公社大樓」福綏境大樓當年如何保護也引起廣泛關注,幸而被列入北京首批近現代建築保護名錄,才得已保護下來。那麼北京近代建築遺產,都還有哪些得到保護?哪些遺憾被拆呢?
  • 曾經的「公社大樓」,如今變成年輕人拍照「網紅地」
    「這可是當年北京最高的樓。」倘若你走進坐落在廣渠門內大街14號的安化樓,任找一個居民聊聊這棟樓的歷史,他都必將向你提上這麼一句。事實上,安化樓曾擁有的歷史榮光遠不止於此,它的肩上曾承載著一個時代內北京人民甚至全國人民心中的理想生活的模樣。時針撥回到60多年前,那個高喊著「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梁」的年代。
  • 北京西城區一座傳說中的鬼樓:裡面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福綏境大樓,是位於北京西城區的一座「之」字型的建築,與白塔寺很近。由於一部著名的驚悚電影《詭捌樓》拍攝於此樓,因此此樓成為了眾多旅遊者「探險」的地方。福綏境大樓建於1958年,樓高八層。西城區白塔寺的福綏境大樓。 福綏境大樓在胡同裡面還是比較高大的,8層的大樓鶴立雞群。
  • 北京一座傳說鬼樓的遊記:大樓正常開放,樓道陰暗光線顯得陰森
    北京傳說中的鬼八樓是一個巨大的樓房,有一個正式的名稱」福綏境大樓「,位於北京西城區。大樓目前依然正常開放,遊人可以隨意進入,裡面的景觀將由後面來進行介紹。 本文將從一個普通遊人角度,帶入北京這座傳說中的」鬼樓「。 讀者可以比較傳說中的」鬼樓「與現實大樓的差異。
  • 重慶曾經的富人區,一棟24層的大樓住300戶,重要的是還沒有電梯
    因此那一段時間,去重慶旅遊的人特別多。就連重慶的輕軌,和索道都變成了火熱的景點。不過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不是重慶的索道,也不是重慶的輕軌二號線,而是重慶曾經的富人區,一棟24層的大樓住300戶,重要的是還沒有電梯。而這棟大樓就是位於重慶市渝中解放碑的——白象居。據了解這棟大樓一共有24層,如果按照一層3米算的話,那這一棟樓差不多也就是70多米的樣子。
  • 全國多地關店,COSTA咖啡怎麼了?記者實地探訪
    據不完全統計,其門店數量已經從年初的500多家降到400餘家。對此,北青-北京頭條實地探訪部分被傳已關門店,發現有的同一園區有多店,有的已經要改為星巴克了。COSTA咖啡方面9月1日回應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稱,確認其確實在多城市關閉部分門店,而此舉是由於市場環境和消費習慣的變化,對中國區優化門店以及對業務的調整。同時,其強調關店並不是為了收縮市場,而是為了拓展多元化渠道發展鋪路。
  • 羅馬尼亞曾經美麗村莊,如今被汙染覆蓋只剩一個塔尖
    曾經是當地人的驕傲。這裡曾經土地肥沃,山谷幽靜但是,在1970年代此地發現了豐富的銅礦之後,一切都改變了如今,這裡是一個處於地平面90米以下的工業深坑當發現銅礦之後,政府給了村民大約2000美金的補償,然後,小村莊300戶家庭,就此背井離鄉分散到羅馬尼亞各處生活然而,由於採礦的廢水得不到合理排放,曾經美麗的小村莊汙染日益嚴重從照片對比你可以看到
  • 探訪北京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平谷區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題: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探訪北京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平谷區  新華社記者張驍 李犇  在距離北京市中心60多公裡的丫髻山畔,「松柏蓋頂、果樹纏腰、川內桃紅」的多彩畫卷已經鋪開,22萬畝桃花盛放爭豔,這是中國著名的大桃之鄉——北京市平谷區的獨有景致。
  • 名副其實的上海外灘第一樓 它是曾經的亞細亞大樓如今的「外灘一號」
    而在這中山東一路延安東路路口不但有曾經的遠東第一塔「外灘氣象信號臺」,還有曾經擁有過有「亞洲第一彎」美稱的延安東路高架通往外灘的下 匝道。更重要的是擁有中山東一路1號這個門牌號,現被稱為「外灘一號」的大樓就坐落於此。它雖然不是外灘的第一棟建築,但卻是當時外灘最高的建築。同時也 是外灘南面的起點,所以當時也被稱為是外灘第一樓,而讓它真正成名的名字則是亞細亞大樓。
  • 買得起的理想國,給孩子的更好選擇!
    徐益明先生在講這句話時語氣雲淡風輕,但縱觀理想國為孩子從學校力量、教研方向、社區硬核、文化滋養等多維度的教育戰略布局,才深感這句話的分量。試想,一個普通社區,建一所合格的學校便可收穫讚譽無數。理想國為孩子打造兩套學校體系——由幼兒園、一八小學、一八中學構成的一八教育系統,以及一座佔地200畝的十五年制國際教育體系。並由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督學朱丹先生擔任理想國校區總校長,盡其畢生經驗,守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而理想國一八學校,將計劃於2021年9月,開學迎接第一批學生。
  • 最獨特的「金字塔大樓」:探訪鄰居不用爬樓梯,卻被吐槽像公墓?
    在如今現代化滿滿的二十一世紀,人們也樂此不疲的建造高樓,建造各種各樣的建築物。甚至有一些,還成為了一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築,堪稱是一張金字名片。就好比,在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在杜拜的哈利法塔,在上海的中心大廈。而子啊我們中國,還有這麼一棟最為獨特的「金字塔大樓」,居住在這裡面探訪鄰居都不用爬樓梯,卻被遊客們吐槽像是公墓?
  • 臺灣維冠大樓原設計圖遭更改,原有隔間牆被取消五戶變一戶
    臺灣維冠大樓原設計圖遭更改,原有隔間牆被取消五戶變一戶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6-02-18 14:24 來源:澎湃新聞
  • 90歲的淮海大樓與曾經的永隆食品商店
    這座原名恩派亞公寓的大樓,位於原法租界西區,這裡雖屬鬧市,但卻不像淮海路東段和中段那麼繁華,沒有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多了點綠樹掩映中的靜謐,因此成為眾多高檔住宅的首選之地。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這個地段就是上海房地產界建造公寓大樓的「熱土」,周邊諾曼第公寓(今武康大樓)、畢卡第公寓(今衡山賓館)、華盛頓公寓(今西湖公寓)、賽華公寓(今瑞華公寓)、克萊門公寓(今復興中路1363號)等星羅棋布。
  • 「理想國」堅守理想的出版人:出美好純粹的書
    短短四年時間,「理想國」以專業的態度和品質成為很多知識分子和文藝青年的精神家園。    2014年年末,本報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和平裡化工大院居民區的「理想國」,拜訪了它的締造者劉瑞琳女士。    打造文化人的共同體    「理想國」在2010年剛剛出爐時就爆得大名,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它蜚聲全國的文化沙龍。2010年,「理想國」推出「理想國文化沙龍」。在2010年度沙龍上,兩岸三地近30位文化人士齊聚北京,在兩天之內展開十幾場論壇及沙龍,被譽為國內思想界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