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上海很多人都會提到外灘,它是上海的標誌,也見證了上海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變遷。當你來到外灘一定會被那些雄偉的建築所吸引,一面是高樓凌厲的浦東陸家嘴金融中心,一面是具有百年歷史的萬國建築 群。可以說只要來到外灘就能將上海的昨天和今天盡收眼底,沒來過外灘就等於沒來過上海。
外灘的建築之所以被稱之為萬國建築群,是因為 百年前上海逐步成為了一個國際貿易港口,各國商人都來上海投資並開設洋行。大部分建築都是當時的外國商人投資建造的,而在建造時不同國家都會採用本國特有 的設計風格。而這種不同風格的建築也造就了外灘那獨一無二的風景線。但你知道外灘的1號樓是哪棟麼,這棟大樓當年又是誰持有,又是用來幹什麼的呢?接下來 我們就來說說這棟外灘「第一樓」。
外灘所在的馬路叫中山東一路,由延安東路為起 始點向北延伸。而在這中山東一路延安東路路口不但有曾經的遠東第一塔「外灘氣象信號臺」,還有曾經擁有過有「亞洲第一彎」美稱的延安東路高架通往外灘的下 匝道。更重要的是擁有中山東一路1號這個門牌號,現被稱為「外灘一號」的大樓就坐落於此。它雖然不是外灘的第一棟建築,但卻是當時外灘最高的建築。同時也 是外灘南面的起點,所以當時也被稱為是外灘第一樓,而讓它真正成名的名字則是亞細亞大樓。
來源網絡
外灘一號始建於1916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的歷史。剛建成時大樓共為7層,是當時外灘最高的建築,外灘第一樓可謂名副其實。當時該地塊由一個叫麥邊的英國商人買下,在拆除原來的舊房之後,由馬海洋 行設計裕昌泰營造廠施工。大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1739平方米,建築面積11984平方米。1939年的時候大樓在原先的基礎上加蓋了一層,變 成了8層樓房。剛造完時人們稱其為「麥邊大樓」,隨後該大樓大部分都租給了當時的亞細亞火油公司,自己只用了很少一部分當辦公場所。同時大樓的正門上也掛 上了亞細亞公司的招牌,隨後大樓便逐漸被人們稱之為亞細亞大樓。
外灘一號的設計風格為折衷主義風格,外觀為巴 洛克風格。大樓從結構上可分為上中下三段式,外牆用的花崗石牆面,東面和南面外部結構相同。底部大門這有4根大愛奧尼克立柱以及2根小愛奧尼克立柱作為裝 飾,大門的上方還有半圓型的弧形斷簷門楣。3至5層為中部,設有巴洛克廊式的陽臺。
外灘一號的6至8層為頂部,6層和7層的中間設有6根貫穿兩層的愛奧尼克立柱,立柱內側是鐵欄杆弧形陽臺。後來加建出來的第8層為角樓及露天平臺。東南方向的牆角被設計成了凹面,讓大樓看起來更有立體感。
從平面圖上來看,其內部結構為回字形,中間設天井,四面外側除陽臺外均為辦公室,內側則是環形走廊。室內層高也比較高,過道寬敞空間較大。天井和過道外牆面均使用白瓷磚鋪設,過道則鋪了馬賽克,房間內鋪了木地板。同時外側的窗戶都採用了大型鋼玻璃窗戶,採光通風都很好
再來說一下亞細亞這個公司,亞細亞火油公司為英國殼牌運輸貿易公司與荷蘭皇家石油公司開設的合資公司。1907年時該公司在上海九江路設立了辦事處,並與另外兩家外國公司共同瓜分了我國的石油市場。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亞細亞大樓被日軍佔 領,公司的英籍員工多數都被遷往重慶。直到抗戰勝利,亞細亞公司又重新恢復經營並取得了不俗業績。可好景不長,新中國成立後,這棟以亞細亞公司名字命名的 大樓被華東石油公司接收。而亞細亞公司離開的時候還將兩塊弧形公司銅牌一起帶往公司新辦公處,如今這兩塊銅牌已被上海歷史博物館收藏。
在送走了亞細亞公司後,這棟大樓還迎來過幾任 新的主人。直到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這棟將近百歲的外灘第一建築迎來了全面修繕。外牆部分保留了經典的花崗石面磚砌,色澤上也比之前鮮亮了許多,3至 5層的巴洛克廊式的陽臺以及東南角的凹面牆角也比以前更加精美了,那些大尺寸鋼窗保留了其原本的樣貌。外灘一號成為了它的新形象,同時也繼續向世界各地的 遊客展示著它那外灘第一樓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