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實的上海外灘第一樓 它是曾經的亞細亞大樓如今的「外灘一號」

2020-12-20 騰訊網

說到上海很多人都會提到外灘,它是上海的標誌,也見證了上海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變遷。當你來到外灘一定會被那些雄偉的建築所吸引,一面是高樓凌厲的浦東陸家嘴金融中心,一面是具有百年歷史的萬國建築 群。可以說只要來到外灘就能將上海的昨天和今天盡收眼底,沒來過外灘就等於沒來過上海。

外灘的建築之所以被稱之為萬國建築群,是因為 百年前上海逐步成為了一個國際貿易港口,各國商人都來上海投資並開設洋行。大部分建築都是當時的外國商人投資建造的,而在建造時不同國家都會採用本國特有 的設計風格。而這種不同風格的建築也造就了外灘那獨一無二的風景線。但你知道外灘的1號樓是哪棟麼,這棟大樓當年又是誰持有,又是用來幹什麼的呢?接下來 我們就來說說這棟外灘「第一樓」。

外灘所在的馬路叫中山東一路,由延安東路為起 始點向北延伸。而在這中山東一路延安東路路口不但有曾經的遠東第一塔「外灘氣象信號臺」,還有曾經擁有過有「亞洲第一彎」美稱的延安東路高架通往外灘的下 匝道。更重要的是擁有中山東一路1號這個門牌號,現被稱為「外灘一號」的大樓就坐落於此。它雖然不是外灘的第一棟建築,但卻是當時外灘最高的建築。同時也 是外灘南面的起點,所以當時也被稱為是外灘第一樓,而讓它真正成名的名字則是亞細亞大樓。

來源網絡

外灘一號始建於1916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的歷史。剛建成時大樓共為7層,是當時外灘最高的建築,外灘第一樓可謂名副其實。當時該地塊由一個叫麥邊的英國商人買下,在拆除原來的舊房之後,由馬海洋 行設計裕昌泰營造廠施工。大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1739平方米,建築面積11984平方米。1939年的時候大樓在原先的基礎上加蓋了一層,變 成了8層樓房。剛造完時人們稱其為「麥邊大樓」,隨後該大樓大部分都租給了當時的亞細亞火油公司,自己只用了很少一部分當辦公場所。同時大樓的正門上也掛 上了亞細亞公司的招牌,隨後大樓便逐漸被人們稱之為亞細亞大樓。

外灘一號的設計風格為折衷主義風格,外觀為巴 洛克風格。大樓從結構上可分為上中下三段式,外牆用的花崗石牆面,東面和南面外部結構相同。底部大門這有4根大愛奧尼克立柱以及2根小愛奧尼克立柱作為裝 飾,大門的上方還有半圓型的弧形斷簷門楣。3至5層為中部,設有巴洛克廊式的陽臺。

外灘一號的6至8層為頂部,6層和7層的中間設有6根貫穿兩層的愛奧尼克立柱,立柱內側是鐵欄杆弧形陽臺。後來加建出來的第8層為角樓及露天平臺。東南方向的牆角被設計成了凹面,讓大樓看起來更有立體感。

從平面圖上來看,其內部結構為回字形,中間設天井,四面外側除陽臺外均為辦公室,內側則是環形走廊。室內層高也比較高,過道寬敞空間較大。天井和過道外牆面均使用白瓷磚鋪設,過道則鋪了馬賽克,房間內鋪了木地板。同時外側的窗戶都採用了大型鋼玻璃窗戶,採光通風都很好

再來說一下亞細亞這個公司,亞細亞火油公司為英國殼牌運輸貿易公司與荷蘭皇家石油公司開設的合資公司。1907年時該公司在上海九江路設立了辦事處,並與另外兩家外國公司共同瓜分了我國的石油市場。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亞細亞大樓被日軍佔 領,公司的英籍員工多數都被遷往重慶。直到抗戰勝利,亞細亞公司又重新恢復經營並取得了不俗業績。可好景不長,新中國成立後,這棟以亞細亞公司名字命名的 大樓被華東石油公司接收。而亞細亞公司離開的時候還將兩塊弧形公司銅牌一起帶往公司新辦公處,如今這兩塊銅牌已被上海歷史博物館收藏。

在送走了亞細亞公司後,這棟大樓還迎來過幾任 新的主人。直到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這棟將近百歲的外灘第一建築迎來了全面修繕。外牆部分保留了經典的花崗石面磚砌,色澤上也比之前鮮亮了許多,3至 5層的巴洛克廊式的陽臺以及東南角的凹面牆角也比以前更加精美了,那些大尺寸鋼窗保留了其原本的樣貌。外灘一號成為了它的新形象,同時也繼續向世界各地的 遊客展示著它那外灘第一樓的英姿。

相關焦點

  • 「外灘第一樓」——曾經的亞細亞大樓
    亞細亞大樓坐落在今延安東路外灘,中山東一路1號,建成於1916年,現在是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所在地。這座建築號稱「外灘第一樓」。當然它並非外灘的第一座建築,但在上世紀初,確實外灘最為高大的建築了,另外,它位於外灘南端之「首」,中山東一路1號,這也是稱為第一樓的理由。上海開埠後,這裡本來是英國兆豐洋行的產業。,19世紀50年代,重建此屋,變為洋房,60年代轉讓給美商旗昌洋行,1878年又為中國招商局夠得。
  • 傳奇的上海外灘第一樓,雄踞上海灘百年!曾是我黨地下金庫
    浪奔浪流,萬裡濤濤江水永不休……耳畔響起這首經典的《上海灘》時,腦海中總能重現浪濤翻滾的黃埔江和江邊霓虹璀璨的上海外灘。如今,浪花依舊,雖不見了當年的亂世柔情,外灘那長長的百年建築卻依舊矗立。除了南京路口的和平飯店外,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外灘的一號建築——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大樓。
  • 上海外灘1號,一幢西洋老建築,麥克倍恩大樓的那些事兒
    位於中山東一路1號的原亞細亞大樓,傲然地屹立於黃浦江畔,引領著一眾華美且有總體高度和諧的建築單位,共同譜寫了一曲氣勢恢宏的交響樂,記錄並奏響了這座城市的激情與夢想。據了解,上海還是當時中國進口石油最早,銷量最大的口岸。1843年上海開埠以後,外灘1號和2號原是豐裕洋行的兩幢高三層的姐妹樓,先後歸屬美商旗昌洋行、輪船招商局所有。
  • 外灘建築群:上海最珍貴的文化遺產
    上海外灘建築群位於上海黃浦區東部、黃浦江西岸延安東路至外白渡橋濱江地帶。形成於二十世紀初,代表著當時世界建築設計和施工技術的一流水平,是上海歷史文化和美學價值最高的近代建築群體。1996年11月20日,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灘1號:亞細亞大樓-建成於1913年。
  • 上海外灘的老大樓
    2016年的夏秋季節路過外灘,好像很長一段時間沒去了,浦東的高樓比以前多了,上海中心大樓也造好了,外灘的老大樓好像外牆都整修過了,不像以前的灰濛濛,外灘觀光平臺也從新修建,更加寬廣,馬路也改造過了,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加上這幾天藍天白雲伴隨著上海,浦江兩岸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壯觀,外灘的老建築在白雲的稱託下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 27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爛泥灘,如今是繁華的上海外灘
    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27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爛泥灘,如今是繁華的上海外灘到了上海,怎麼能不去外灘?說到上海,現在的人可能最多想到的是上海迪士尼,以前的人呢,可能最多想到的是精品購物的南京路,「南京路上好八連」、「霓虹燈下的哨兵」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 外灘隱藏著多少個「上海第一」?最近遊黃浦如何薅羊毛?
    閱讀外灘建築專輯將登陸喜馬拉雅平臺。繼2018年喬爭月講述外灘建築後,今年請到徐明和格裡董兩位大咖來繼續講述外灘建築的歷史故事。徐明是獨立紀實攝影師,已出版攝影採訪集《百人一語》、個人攝影專題展《我們的故事》等,是上海史獨立研究團體「上海城市考古」的創始人。
  • 「記憶」在外灘「萬國建築群」中,你聽過中山東一路1號的故事嗎?
    在車水馬龍、車流高速流淌的外灘,在人稱「萬國建築博覽群」中,有一座西洋氣派十足、簡繁相宜、華貴典雅的建築,它就是舊時的亞細亞火油公司。它的門牌是中山東一路(原稱黃浦灘路)1號。正因1號,加之它是上個世紀初外灘最高大的建築,樓高7層,後頂部四角又增加了1層,所以被人稱為「外灘第一樓」。後來,入選上海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請在WiFi環境下收看↑↑亞細亞大樓這座建築原名不叫「亞細亞大樓」。
  • 上海外灘200米後的那棟大樓,見證了上海灘金融圈的多少風雲變幻
    你有逛過上海的四川中路嗎?也許你可以很篤定的說:當然,我不僅逛過外灘,還逛過圓明園路、滇池路、北蘇州路……」但是在離它們都不遠的四川中路,你有逛過嗎?要知道,在四川中上的那些歷史建築,一點都不遜於中山東一路(外灘沿線)那一帶的萬國建築博覽群。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③|在外灘,經典之展不僅是莫奈與蒙克
    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這棟建於1916年、折中主義風格的亞細亞大樓,除了保留原有內部裝飾風格外,還充滿了藝術氣息,如今這棟樓入駐了外灘壹號美術館(Bund One Art Museum,下簡稱「外灘1號」),二樓和三樓分別展出日本浮世繪作品和以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鎮館之寶《日出·印象》為代表的9件莫奈畫作和與之相關的現當代作品,巧合的是,浮世繪和莫奈的時代正是工業革命後、東西方商貿文化頻繁往來之初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③|外灘:經典的並不僅是莫奈《日出》
    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這棟建於1916年、折中主義風格的亞細亞大樓,除了保留原有內部裝飾風格外,還充滿了藝術氣息,如今這棟樓入駐了外灘壹號美術館(Bund One Art Museum,下簡稱「外灘1號」),二樓和三樓分別展出日本浮世繪作品和以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鎮館之寶《日出·印象》為代表的9件莫奈畫作和與之相關的現當代作品,巧合的是,浮世繪和莫奈的時代正是工業革命後
  • 鱗次櫛比大上海,美麗外灘歡迎你,美麗的萬國建築博覽群
    若說世事滄桑,人間巨變,我以為大上海的黃浦灘,倒是最為典型不過的:往昔簡陋的木板橋,如今變成了莊偉的外白渡橋、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往昔冷落的荒灘漁村,如今變成了國際有名的繁華大都會;往昔冒險家的樂園,如今變成了改革開放的龍頭……從外灘地段的具體劃定來講,主要是指北起外白渡橋,南到金陵東路約莫長1.5公裡的中山東一路一帶。
  • 暢遊上海外灘52幢古典復興大樓,這裡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
    外灘,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即外黃浦灘,外灘全長1.5公裡,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面即黃浦江,西面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1943年起,外灘的正式路名為中山東一路。外灘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素有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是中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上海重要的地標之一。1996年11月,國務院將其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灘位於上海市中部、黃浦區東部,東面與陸家嘴隔黃浦江相望,西距上海人民廣場2公裡,北臨蘇州河河口。
  • 外灘1號百萬美金天際線的起點,建成105年,氣勢雄偉而不失浪漫
    它的魅力在於歷史的凝聚,哥德式、羅馬式、巴洛克式風格,如果把這些都了解了,也就讀懂了建築之美,從而側面了解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前世與今生。一到外灘,就會看見矗立在中山東一路和延安東路交叉路口的亞細亞大樓,那是外灘萬國建築群的起點。
  • 博雅娜評建築丨歷史的見證:外灘建築群
    外灘一帶,遍布著一幢幢不同國家風格的西式建築群,故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稱。包括古典主義風格的亞細亞大樓(1915年),英國古典式的上海總會大樓(1911年)、歐洲古典折中主義的海關大樓(1925年),仿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匯中飯店大樓(1906年),裝飾上採用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中國銀行大樓(1937年),百老匯大廈(1934年)等。
  • 如何在外灘度過美妙的一天?上海小囡私藏的外灘遊覽攻略
    原標題:如何在外灘度過美妙的一天?  據上海發布,外灘是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戶,它帶領我們看盡大千世界的無奇不有,帶領我們體驗來自世界最潮流和新奇的事物。這一點無論是放之外灘的哪一個時期,都不曾改變。  如果你還沒來得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不如先好好逛逛外灘。理解了外灘,你才算是理解上海!
  • 演藝大世界特別活動:外灘老建築與林肯爵士樂穿越之旅
    外灘22號大樓始建於1906年,它原是英國太古洋行在遠東投資興建的首個辦事機構,由新瑞和洋行設計東部大樓,起初為一座四層的折中主義建築。1949年,隨著新中國成立,整體建築被收歸國有,劃歸「豐華」原子筆廠,又稱「豐華大樓」。2009年,外灘22號進行了整體改造和建築修復,成為共有5個樓層、包括露臺總面積近15000平方米的外灘頂級商業新地標。
  • 這裡是微縮世界,看清魔都外灘繁華的細節,細膩程度讓人震撼
    看外灘必須要頂著烈日嗎不,在室內也可以看繁華都市外灘國內第一家全微縮主題樂園就在具有網紅氣息的上海白玉蘭廣場一出世就成為魔都打卡新地標足不出滬,看盡上海灘繁華日夜獨具匠心的精雕細琢讓人賞心悅目栩栩如生的人物讓你記憶深刻來吧,去看看來到這裡,相信你會被這裡的細節所驚嘆,每一個建築的細節,以及這裡的小船、橋、公路、人物、水面都刻畫的栩栩如生,加上聲光電的結合,將上海灘曾經的繁華真實的展現在你的眼前
  • 民國時期在外灘工作:開啟上海下午茶文化,工作即是享受
    如果從外灘1號亞細亞火油大樓的地面向北前行,經過有篷頂的特色建築1910年的上海總會——或許更正確的名字叫上海英國總會,再經過一棟厚重的石基建築,會有一條小馬路呈現在面前。而這幢建築也在這裡拐了個彎,向暗黑色的小路延伸下去。路口豎立的路牌上,標著「廣東路」三個字。這個路名,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 上海外灘最佳觀景位置的一棟樓,不光靠景點,也靠美食吸引遊客
    如果你在外灘能找到一個地方,不僅能真實地觸摸著這已將近百年的優秀歷史建築,還能尋找上海外灘的最佳觀景位置,而且這裡還是外灘餐廳最為密集的一棟樓,這就是出名的外灘5號。上海外灘5號位於中山東一路,原名日清大樓,該樓曾經由海運局使用,後來華夏銀行上海分行入駐該樓,現已遷出,2006年被改造成餐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