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清朝買官收據 郎中五品官,銀9600兩

2021-01-15 復禾健康


近日一則發現清朝買官收據的新聞引發關注。3月14日,在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市民趙先生在家中發現一份清宣統元年(1909年)的「正實收」收執。憑著這張「買官收據」,趙先生祖上的秀才趙文菴可先入國子監讀書,再入仕途做官。

趙先生介紹,這張「買官收據」是他在整理家譜時意外發現。經測量,該收執長58釐米,寬28釐米,為棉紙質地,正上方有「正實收」三個大字。內中文字排列整齊,清晰易辨,詳細記載了趙文菴給湖北災區捐款的緣由、銀兩等內容。

該「正實收」記載,光緒三十二年七月,湖北多地遭受水災,災民缺衣少糧。湖北籌辦賑捐總局「按照四川、山東、湖南等省開辦賑捐所有虛銜」,接受了趙文菴捐出的白銀四十三兩二錢。其落款時間為宣統元年十月初八,由河南候補道黃勸辦所發。

選自閻崇年:系統介紹--清朝「捐納」(買官賣官)制度

明碼標價。什麼官,多少錢,它是有規定的。我以乾隆三十九年為例,它價錢很複雜,我就挑了幾個主要的,京官就選郎中、主事,地方道員、知府、知縣,道員、知府、知縣有價錢,我把這個價錢說一下大夥聽一聽,是乾隆三十九年的價錢,郎中五品官,銀9600兩,主事六品官銀4620兩,道員四品官銀16400兩,知府四品官銀13300兩,同知就是五品,銀6820兩,知縣七品銀4620兩,縣丞就是副縣八品,銀980兩,這是乾隆三十九年的價錢,它這個價格是有變動的,到後來價錢就落了,為什麼落了?我回頭再說,我們再看看到光緒晚期,到光緒二十六年的價錢,郎中2073兩,主事1728兩,道員4723兩,知府3830兩,同知1474兩,知縣999兩,縣丞210兩,這知縣由4600兩,降到900多兩,為什麼?官越捐越多,價錢越來越低,一會兒我還要回答這個問題,這是第二個特點,就是明碼標價。

就清朝捐納制度的弊端

第一,在財政上,飲鴆止渴。

第二,在文化上,斯文掃地。

第三,在吏治上,貪汙腐敗

相關焦點

  • 清朝五人組團買了一個縣官當 三年賺了六十萬兩銀子
    二是花錢買官做,即捐官。讀書是需要一定的天分。對於那些既沒有讀書天分、又想為人民服務的人來說,捐官是一條不錯的道路。只要你捨得花錢,官府的大門,隨時向你敞開著。說起來,清朝捐官制度,還是跟明朝學的。想當年,清朝興起於關外的白山黑水之間,並沒有花錢買官做的概念。1644年,清朝入關後,本著「拿來主義」的精神,對明朝的政治制度進行了「照搬照抄」,包括這捐官制度。實事求是地說,清朝最初實行捐官制度的主要目的,還並非藉機斂財。清朝初期,參加科舉考試的知識分子寥寥無幾,絕大多數士民隱藏在民間。這對於清朝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此人花錢買官,卻成為了清朝三代元老
    我們不難理解,因為他們買官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權利與財富。但是往往也會有例外出現,在清朝就有這麼一個人,不但官位是買上去的,而且還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的欣賞和重用,並且成為了雍正的心腹,他就是被人們稱之為「國之衛器」的李衛。有一部電視劇《李衛當官》就是以他為原型拍攝的。
  • 中國古代最有實權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官員們都畢恭畢敬?
    那就是吏部文選司,而文選司郎中才是五品官。吏部負責文官的任命、考核、升遷、調動等一系列的工作,按照道理來說,這些事情都必須由吏部尚書來決定。吏部尚書是唯一能夠對抗內閣大學士的外廷官員,被人稱為天官老爺。可是尚書大人太忙,根本沒有精力一一篩選。要知道天下的官員多如牛毛,像那種八品、九品的官員,吏部尚書根本連想都不想。
  • 「郎中」的由來
    漢代官制中有「郎中令」,職掌宮廷的警衛,就是後來講的御林軍。郎中令大部分由建樹功勳的將門之後擔任,所以官品較高,最高可為正五品或屬五品;另外,在朝中議事的文官稱「大夫」,一般也是五品官。
  • 天下最有權力的五品官,決定了四品以下所有官員的命運?
    考功司郎中是最有權力的五品官之一,那麼,考功司都負責什麼呢?按照慣例,在吏部中,文選司負責官員的選拔和分配工作。能不能分配到一個好地方,全看文選司郎中的心情。至於地方官工作水平的評估、是否進行升遷,這就是考功司的工作範圍了。考功司負責對天下各級官員進行考評,同時給出需要升遷、處分的官員名單。然後,吏部尚書大人根據這個名單籤字,其中很多官員,天官老爺根本不認識。
  • 令人難以忍受的斂財方式,讓清朝的庫銀侍郎,一年多賺幾十萬
    那麼,清朝有什麼官職可以輕輕鬆鬆讓人富得流油呢?明清時期,撤了丞相的官職,開始權分六部。其中,戶部掌管全國的財政大權,整個國家的錢都被戶部官員握在手中,戶部中有一個官職名叫庫銀郎中,其職位特殊,負責看守清朝的「錢袋子」。戶部所看守的庫銀,都是從全國各地收上來的稅銀,平時國家有什麼財政支出,也是從這個府庫中出銀子。因此,銀庫實實在在是清朝的命脈所在。
  • 清朝正二品的總兵,身為朝廷高官,到底能下轄多少軍隊?
    清朝入關以後,沿用了明朝很多官職,但進行了改革。清朝的總兵屬於正二品,清朝的巡撫則是正二品或者從二品,一般掛都察院右都御使的頭銜。換句話說,從表面來看,總兵和巡撫屬於平級幹部,似乎與明朝的情況差不多。
  • 買官被騙又獲刑,該
    張某後來在ATM機取錢時發現這兩張卡取不了錢,還很生氣地給秦愛國打電話要錢,並把一張工商銀行卡號告訴了他。大約過了半個月,秦愛國等人又乖乖把100萬元餘款打到了張某的工行卡上。這100萬元錢也被張某用在江西投資做生意了。後來,錦州市教育局新任局長走馬上任,秦愛國和史某這才發現被騙了,二人連忙給張某打電話要他還錢。
  • 中國古代最具實權的五品官,專門管軍官,將領們不服不行?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給大家講了吏部文選司這個機構,以及文選司郎中的強悍之處。但是文選司郎中只能管理文官,有文官就肯定有武官。文官們由吏部文選司負責管理,武官們則全部到並不武選司報到。對於軍官們來說,得罪了文選司不要緊,但是如果得罪了武選司,那不僅自己的前程要完,可能連身家性命也保不住。
  • 清朝的「養廉銀」是如何誕生的?它對清朝有何作用,又有何影響?
    一到任,諾岷遍查州縣,就發現山西各州縣都出現了嚴重的虧空問題,而後他雖對嚴重虧空的州縣長官採取了「疏劾奪官,離任勒追」的懲罰措施,藉此來遏制住山西虧空問題的繼續惡化,但是山西虧空錢糧卻始終得不到有效的填補。
  • 古代的醫生為什麼叫做「郎中」?郎中稱謂的來歷!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郎中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官職。通常來說呢,郎中屬員外級, 就是分掌各司事務,各司其職,其職位僅次於尚書、侍郎、丞相等。雖然在古代歷史上,郎中經常用來指代醫生。只不過,郎中一開始是官名,也就是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隨時聽從差遣。
  • 揭秘:清朝官員一年的養廉銀能買幾斤大米?
    養廉銀,為清朝特有的官員之薪給制度,創建自1723年,本意是想藉由高薪來培養鼓勵官員廉潔習性,並避免貪汙情事發生,因此取名為養廉銀。養廉銀的來源有地方火耗、賦稅,因此視各地富庶與否,養廉銀數額均有不同。
  • 衙役 | 清朝官制
    所以,清朝對衙役的考核,有一套較為標準的考核。衙役的招選對象,主要以年輕力壯為主。體力上的優勢,可以讓衙役更好完成朝廷交派的任務。招選衙役的家庭,一般不會太過富裕,也不會太窮。清朝劃定的範圍是在納糧三擔以下,兩擔以上的老百姓。工作時間的話,基本在三年左右。衙役是從本地州縣招募的,更熟悉當地民情。
  • 民間故事:郎中深夜出診,遇到一個怪老頭,天亮後發現自己在墳地
    清朝康熙年間,南京有個郎中名叫李玉峰,他雖然讀過不少醫書,卻總是一知半解,因此,他的醫術非常一般,找他看病的人也不多。儘管如此,玉峰卻十分熱愛郎中這個職業,他認為救死扶傷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就算掙錢不多,可是看到別人脫離病痛,他的內心還是會無比欣慰。
  • 大清朝一國覆滅,國庫還有多少存銀?打開後數量是大家沒想到的
    滿清王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其在不同時代的國庫存銀量也受國家發展而變化,那到了1911年清朝滅亡時,清政府又剩下了多少官方存銀呢?順治時期,國家初立,無論是安撫百姓還是對外徵戰,都少不了大筆的對外開支,加之剛剛經過明末戰亂,百姓也交不了多少稅,因此國家一直財政一直是入不敷出,到順治退隱時,只給康熙留下了庫銀二十餘萬兩。
  • 膠東歷史:吏部稽勳司郎中這個官職,在明末與萊陽人挺有緣
    吏部的主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司務廳(相當於辦公廳)及文選、驗封、稽勳、考功四清吏司(相當於具體職能司局),每司各有郎中一人。吏部稽勳司郎中,就是稽勳清吏司(簡稱稽勳司)的負責人。從字面上看,稽勳就是查考勳級的意思。在古代,官員有職、品、階、勳、爵的區別。所謂勳,指的就是勳位(明代文官有十個勳級)。
  • 清朝京城的七品官,工資到底有多少,為何日子非常艱難?
    清朝入關以後,沿用了明朝工資制度,自然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雍正皇帝結合各方面的問題,推出了養廉銀政策。 各級地方官按照品級和地域的不同,朝廷每年下發一筆養廉銀。請注意,養廉銀只有地方官擁有,京官是沒有的。例如河南省,河南巡撫每年能夠得到1.5萬兩的養廉銀,各地的知府每年4000兩,各個縣的知縣每年1000兩。按照朝廷規定,七品知縣1年的工資只有45兩銀子,換而言之,養廉銀達到了工資的20倍以上。
  • 郎中在古代只是醫生?我們都被誤導了,其實郎中賊厲害
    在《盤點古代最容易搞混的十大官職》一文中我們講到,有一個名叫郎中的官職,一直以來為大家誤解。大部分人以為郎中在古代就是醫生的代名詞,其實錯了,郎中最早是一個官職,其地位比你想像中要可怕得多。郎中一職由來已久,早在戰國時期就有相關記載,比如《韓非子·孤憤》中就寫道:「郎中不因則不得近主,故左右為之匿。」還有一句話叫「郎中,為郎居中,則君之左右之人也」。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郎中是國君的侍從官,職責包括護衛、跟從、提供顧問意見等,有點今天的秘書加保鏢的意思。秦朝、漢朝時,郎中依然保留,仍服務皇帝。
  • 他是清朝妓院裡一個倒尿壺的,3年後做到富甲一方,30年後竟富可敵國
    他是清朝妓院裡一個倒尿壺的,3年後做到富甲一方,30年竟然富可敵國!1842年,2年的鴉片戰爭戰爭終於結束了,滿清政府補償大英帝國主義2100萬白銀,這個數字相當於全國的半年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