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在古代只是醫生?我們都被誤導了,其實郎中賊厲害

2021-01-15 青語清言聊歷史

在《盤點古代最容易搞混的十大官職》一文中我們講到,有一個名叫郎中的官職,一直以來為大家誤解。大部分人以為郎中在古代就是醫生的代名詞,其實錯了,郎中最早是一個官職,其地位比你想像中要可怕得多。

郎中一職由來已久,早在戰國時期就有相關記載,比如《韓非子·孤憤》中就寫道:「郎中不因則不得近主,故左右為之匿。」還有一句話叫「郎中,為郎居中,則君之左右之人也」。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郎中是國君的侍從官,職責包括護衛、跟從、提供顧問意見等,有點今天的秘書加保鏢的意思。

秦朝、漢朝時,郎中依然保留,仍服務皇帝。到了東漢時期,尚書令成為輔佐皇帝、總攬一切政令的首腦,而郎中變成了尚書的屬官,繼續為皇帝效力,是一種地位較為顯赫的官員。

當然,要混到高級官員行列是非常難的。即使是尚書的屬官,也有多個級別之分,比如郎中是剛剛就任時的官名,一年之後成為尚書郎,三年之後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侍郎,這時便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高級官員。

總之,郎中因為接近權力中樞,信息、資源豐富,自己的想法也容易直達天聽,因此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官職。

那麼,如此重要的一個官職,後來怎麼變成醫生的代名詞了呢? 原來,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時期,地方割據,天下大亂,一些軍閥隨意亂設官職,使官銜徹底泛濫,郎中一詞也逐漸走出朝廷,進入民間,為百姓熟知。因為有不少為皇帝看病的御醫地位尊崇,經常受到賞賜,為表示尊重,百姓就稱這些有醫道的醫生為郎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還有一種稱呼醫生的方法叫大(dài)夫,大夫本也是個官名,但作為官職時「大」字應讀為(dà),為防止混淆而管醫生叫大(dài)夫。

郎中與大夫有什麼區別?有一種說法是,一般開館治病的醫生,會被稱為大夫,而在草藥店或上街售賣藥方的醫生,則被稱為郎中。還有一種說法是,黃河以北的醫生多被稱為「大夫」,而黃河以南又多稱「郎中」,箇中緣由,已難以考證。

郎中作為官名,在清朝末年被徹底廢棄,而作為醫生的稱呼,在今天也不大用了,倒是大夫一詞還被不少老百姓口上叫著,歷經千年仍散發著文化的魅力。

相關焦點

  • 古代的醫生為什麼叫做「郎中」?郎中稱謂的來歷!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郎中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官職。通常來說呢,郎中屬員外級, 就是分掌各司事務,各司其職,其職位僅次於尚書、侍郎、丞相等。雖然在古代歷史上,郎中經常用來指代醫生。只不過,郎中一開始是官名,也就是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隨時聽從差遣。
  • 古代郎中寫的藥方,字跡堪比書法家,現代「醫生體」根本沒法比!
    在很長一段兒時間內,大眾看到醫生寫的藥方後,都有一種看「天書」的感覺,書法界也戲稱此為「醫生體」,它們比「狂草」還要狂,讓人著實看不懂,那麼古代郎中寫的藥方字跡怎樣呢?對於現代醫生寫下的病歷單,很多人都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感覺,有人戲稱想要當護士,先得學「狂草」,不然根本看不懂醫生寫的是什麼,而這一現象是從古至今便有了?
  • 南方稱醫生郎中,北方則是大夫,這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叫法
    資源充分的向我們證明,在當時的古代社會當中,前途遙遙無期的人才會選擇將醫學作為自己能夠繼續走上發展道路的延續。這樣的一種思想,所以從古代一直到我們現在對於醫生的稱呼,才別有一番韻味。從我國的歷史記載當中,對於中醫醫生的稱呼其實還是有非常多種,最常見的兩種無非就是北方人說的大夫和南方人說的郎中。
  • 古代醫生為什麼被稱為「郎中」?想知道原因嗎,我們一起往下讀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郎中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官職。通常來說呢,郎中屬員外級,就是分掌各司事務,各司其職,其職位僅次於尚書、侍郎、丞相等。雖然在古代歷史上,郎中經常用來指代醫生。只不過,郎中一開始是官名,也就是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隨時聽從差遣。那麼,為什麼郎中後來成為醫生的稱呼呢?
  • 中國歷史上醫生最響的名頭——郎中
    趙鵬 在古代,醫生並不叫「醫生」,而是叫「郎中」,亦稱草澤醫人。顧學頡、王學奇在他們合著的《元曲釋詞》中認為:「郎中本古代官名,始於戰國,自漢至清,歷代沿襲。」我們從上史料上可以看出,郎中其實是一種官職。還有一種說法便是本文中所說的醫生。在宋代以前,人們一般按醫者所治之病的分類稱呼其職業,比如把掌管宮廷飲食滋味,溫涼及分量調配的醫官叫做「食醫」;把內科醫生叫做「疾醫」;把外科醫生叫做「瘍醫」;當然把專門給動物治病的叫「獸醫」。
  • 古人為什麼用「大夫」、「郎中」來稱呼醫生?
    我國古代對醫生的稱呼五花八門,如大夫、郎中、太醫等等。「醫生」一詞最早出現於《唐六典》:「醫生四十人。」但這個「醫生」指的是一些學習醫藥的生員,而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治病的醫生。要弄清大夫和郎中為什麼成為醫生的別名,先要弄清這兩個詞的來源。其實,大夫和郎中都是官階的名稱,宋朝以前,各朝代多有這兩級官階,但各朝代對它們的使用又不統一。
  • 醫生為什麼又稱「大夫」和「郎中」
    將醫生稱為「大夫」,至今仍十分流行;稱作「郎中」者,除了一些耄耋老人外,社會上已經鮮見。但在幾十年前,「郎中」作為醫生的別稱還很普遍。在中國,自先秦至晚清,「大夫」和「郎中」都是官職名稱。唐宋以前,對醫生的稱呼較為複雜,一般根據其專科進行稱呼,如食醫、疾醫、金瘡醫等。
  • 古人為何把醫生稱為「大夫」或「郎中」?兩者還有不小的區別
    我們從醫字的兩個繁體字「醫、毉」也可以看出來,其中一個字下面就是「巫」字。 直到春秋時期開始,巫、醫才逐漸分開,並開始出現專科醫生。即使如此,那時人們也不是把醫生稱作為醫生,而是有五花八門的叫法,如杏林、懸壺、太醫等。
  • 為什麼會給江湖郎中叫做鈴醫!
    為什麼會給江湖郎中叫做鈴醫!我國的醫學事業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很發達了,在古代除了一些名醫之外還有一些遊走四方的醫生,人們都叫他們為江湖郎中,也叫走方醫生。在影視劇中這種遊走四方的郎中,其醫術是相當高超的,畢竟走的地方多見識廣,一路走來也學了不少的東西。曾經的神醫扁鵲和華佗都是遊走四方的醫生,為百姓治病的同時也在鑽研醫術。其實這種走方的醫生人們也叫他們為鈴醫,早期鈴醫雖然但是並不盛行,到了宋元時期才真正的流行起來。那麼大家可知道為什麼要給這些江湖郎中叫做鈴醫?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鈴醫的來歷。
  • 大夫和郎中,誰才是真正的醫生?到底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大夫和郎中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普遍把醫生稱作大夫,也有不少地方把醫生喚作郎中。那麼,大夫和郎中有什麼區別呢?最初,大夫和郎中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官職。大夫本是一種官階,並不是官職名稱。先秦的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設卿、大夫、士三級官階爵位,大夫有自己的封地,世襲罔替。
  • 馬夫、丫環、郎中、鏢師,你的職業在古代叫什麼呢?
    醫生從古至今都是吃香的職業。古時候叫「大夫」或郎中。北方一般叫大夫,南方叫郎中。這兩者的身份地位也有微妙的區別。江湖郎中的地位比大夫要低一些,容易讓人聯想到「疑難雜症」,所以後來這個稱呼也慢慢消失了。掌柜顧名思義就是掌控櫃檯的人,是古代的店長或老闆。
  • 草澤醫人——中國歷史上的郎中
    ◆蒲歡  在古代,「醫生」一詞多指學醫的學生(類似於現在醫科大學的學生),並非專指業醫者
  • 古時候的醫生為什麼被稱為郎中或大夫,這兩個字到底有何含義?
    #古時候的醫生為什麼被稱為郎中或大夫,這兩個字到底有何含義?古時候的醫生有兩個稱呼,分別是大夫和郎中,這主要是因為地域問題而形成的,其中北方人大多稱呼醫生為「大夫」,南方人則稱呼醫生為「郎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古代無論是大夫還是郎中都曾是官職。大夫一稱起源於夏朝,《禮記》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 摩西英語告訴你「江湖郎中」的英語單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普遍把醫生稱作大夫,也有不少地方把醫生喚作郎中,還有一種叫江湖郎中的人群存在。所謂的江湖郎中,中國民間的一種醫病之人,亦稱草澤醫人。古代時,本是古代一些小說中行走在江湖的又兼通醫術的俠義之士,為人一般都是不圖利益,行俠仗義,而且是深藏不露,不喜歡與他人爭名奪利。在江湖中,人人景仰其風範。但是,如今的江湖郎中,則是範指醫術不好或是行騙的大夫。人們往往把江湖郎中和賣狗皮膏藥的聯繫在一些,而賣狗皮膏藥往往又和江湖騙子一脈相承。
  • 如果你在古代不幸「感冒」了,郎中會告知:恭喜你,回家等死吧!
    沒治好都這樣對待醫生,更別說醫不好而死的了。調侃歸調侃,這裡面透露出一個很殘酷的現實,那就是在古代,醫術確實不怎麼地,倘若你真不幸感冒了,怎麼辦?在古代,有一種江湖郎中,就是那些四處遊歷治病的醫生,但在這些郎中裡面,十有八九是騙錢的,畢竟在文盲橫行,身份混亂的時代,你怎知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又有何求?
  • 郎中傅山的書法作品,飄逸而又不失厚重,讓現代醫生體汗顏
    而在古代,這些都是郎中手寫上去的,由此也能看出,他們不凡的書法技藝,尤其是作為一代名醫,傅山開出的藥方,曾經被大家廣為收藏,流傳至今已經好幾百年了,不免讓現在的醫生感到非常汗顏。,在古人的觀念裡面,無論是成為治國理政的名相,或者是成為就是救死扶傷的名醫,都曾經是讀書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 古代志怪故事:某郎中
    某郎中某郎中是武林人,能記住前輩子的事。他說自己前生是蘇州秀才,到了六十歲還沒有兒子,家境貧寒,教書維持生計。因為家貧,從曾祖父到父母三代人的屍骨都沒有下葬。棺材停在破屋裡,老秀才深深自責,每天夜裡都點燃一炷香祈禱,願意減自己的壽命得到百兩銀子來安葬先人。祈禱了五六年,都沒能如願。死後,他的魂魄來到地府,閻羅王說:「你是個孝子,願意減壽安葬先人。但是你父母生前惡業太多,以至絕後。你雖然一心向善,但生平不過是安分守己,沒有大的功德,不足以挽回。但你的孝心可敬。」然後賜坐。手下鬼吏報告大孝子到,閻王命人開門迎接。
  • 郎中走夜路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很久以前,有個郎中,他不但醫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經常免費幫窮人看病,所以常有人請他出診。郎中說:「天太黑我看不清路,跌了好幾跤。」媳婦好不詫異,她認真地說:「今天,你一定是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要不我在外面站了老半天,怎麼都沒看到你頭頂的燈火?」郎中聽了媳婦的話,有些不開心。他說:「我的為人你還不知道?我一天來做的都是幫別人排憂解難的事,哪裡做過傷天害理的事?只是我也覺得奇怪,往日裡走夜路,無論天多麼黑,面前都是亮堂堂的,今天卻一團漆黑。
  • 《紅樓夢》中把秦可卿的病說成是懷孕的醫生是江湖郎中還是御醫?
    這些人學識淵博,對古代醫學著作都有研究,而且有家傳的秘方,這些太醫御醫在朝廷都是有編制的官員。古代沒有西藥,大多以傳統的中藥為主,所以太醫院最吃香的就是藥方子,御醫和太醫就是靠著藥方子救死扶傷。江湖郎中是對官場,懂得醫學的人的一種尊稱,這些人大多不是專業的,當然也有相當優秀的,如果學術固然出眾,在古代就會被朝廷重用,流落在民間的醫生少之又少,所謂的江湖郎中,大多沒有真本事,花言巧語,是為了騙取錢財。《後漢書》中記載:「太醫令一人、六百旦,掌諸醫。」
  • 江湖郎中四海為家的遊醫,遊走四方治病行醫
    江湖郎中是古代四處遊走行醫的中醫師,它起源較早,在宋元時期已經較為盛行,一直到民國時期,民間還有許多江湖郎中遊走四方,治病行醫。過去江湖郎中走街串巷時不方便像貨郎或者其他的匠人一樣大聲吆喝,因此便會隨身攜帶一個文字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