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郎中四海為家的遊醫,遊走四方治病行醫

2020-12-19 中國經典文化

江湖郎中是古代四處遊走行醫的中醫師,它起源較早,在宋元時期已經較為盛行,一直到民國時期,民間還有許多江湖郎中遊走四方,治病行醫。過去江湖郎中走街串巷時不方便像貨郎或者其他的匠人一樣大聲吆喝,因此便會隨身攜帶一個文字幌子。這個幌子通常用布或者紙製成,下方有一根長杆,幌子上寫著自已的身份或者擅長醫治的類型以作廣告之用,通常他們會將文字幌子的杆子架在肩上,如此行走於街巷中時人們就會從幌子上認出郎中的身份,若有需要就可找他進行醫治。

除了文字幌子外,江湖郎中四處行醫時還會隨身帶一個挑子,挑子裡裝著常用的草藥和行醫用的器具,如針灸用的針等。此外,江湖郎中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隨身工具「虎撐」,它是一個圓形的銅環,可以用來挑東西,也可用作防身的物件,同時還是自己身份的象徵。相傳虎撐的由來和「藥王」孫思邈有關,有一次孫思邈在山中採藥時遇上了一隻老虎,老虎虎視眈眈地看著孫思邈,情況十分危急,正在孫思邈心急如焚時,老虎卻在他面前蹲了下來,張開了嘴巴看著他,孫思邈仔細地觀察了一下,發現原來這頭老虎的咽喉中插了一塊小骨頭它是在向藥王求救。

孫思邈見狀便想要伸手進去幫它去除骨頭,但是他又擔心醫治過程中老虎會突然閉上嘴,這樣的話他的胳膊就會被老虎咬斷。突然,孫思邈靈機一動,他取下了自己扁擔上的銅環,用它撐起了老虎的嘴巴,這樣他就可以安心地為老虎除去骨頭了。自此銅環就成了藥王的象徵,並且流傳了開來,江湖郎中們也都學著藥王的樣子在扁擔上套上一個虎撐,以表明自己對藥王的尊重。後來他們隨身攜帶的虎撐又被改造成為帶有搖鈴的銅環,江湖郎中們在行走時會搖動虎撐,發出特殊的聲響。

在中醫行業中,江湖郎中搖虎撐還有一定的行規,他們用虎撐的位置代表著自己醫術水平的高低,如果把虎撐放在胸前搖動,就代表自己的醫術普通,可以醫治日常小病;若是將虎撐放在肩的位置搖動,就代表著自己的醫術較高,可以醫治一些大病;若是江湖郎中將虎撐舉過頭頂搖動,就代表著他對於自己的醫術十分自信,可以醫治各種疑難雜症。同時,江湖郎中搖動虎撐時要注意不要在藥店或者醫館的門口搖動,這是因為藥店和醫館中都供有孫思邈的牌位,為了表示對藥王的尊重,他們必須收起虎撐來,安靜地通過,若是遇上不懂規矩的郎中,藥店的店員就會出來同郎中理論,並且拉他向藥王的牌位賠罪。

在我國的古代,江湖郎中通常是學成的中醫,他們為了增長自己的見識,博採眾長,就會帶著徒弟行醫江湖,每到一個地方時,他們就會找一戶人家借住下來,為周圍的百姓看診治病。為了招攬生意江湖郎中都會在住下來的前幾天帶著文字幌子和虎撐在熱鬧的街道裡遊走一番,或者在人流較多的中心地段擺上一塊大白布,白布上放上中草藥和古醫書以說明自己的身份,一些江湖郎中還會將自己的來歷師承、擅長科目等信息寫成文書放在一邊,以供人們參考。

在過去,很多江湖郎中看診是免費的,只收取草藥的費用,他們通過望、聞、問、切等中醫的診病手段來判斷病人的病情,再開單下藥,也有一些人家會要求江湖郎中開出藥方自己去藥店抓藥,遇到這種情況時,江湖郎中就會請病人家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意給出診金,診金的多少由主人自定了,郎中並不會做要求。還有一些宅心仁厚的江湖郎中會根據病人的情況來減免甚至完全免除診金和藥費,若是遇上窮困潦倒的病人,他們還會直接將自己隨身帶的草藥送給病人治病。

通常,江湖郎中在一個地方的時間要根據當地病人的多少來決定,除了治病之外,他們還會在閒暇時間探訪當地的名醫,切磋醫術,或者去深山中採藥收集一些不常見的珍稀中藥材。當江湖郎中從一個地方離開時,經他治好的百姓都會帶著乾糧和食物前來送行,一些郎中為了了解病人的情況,還會在一段時間後專門返回原地進行回訪在古代,江湖郎中中常常臥虎藏龍,他們靠著自己祖傳的偏方四處行醫治病,可謂仁心仁術,但是這其中也有一些名不副實的不肖之徒,他們靠著坑蒙拐騙四處流竄,不但不能治病,甚至可能進一步損害了患者的健康。

民國時期,由於局勢混亂,民不聊生,很多坑蒙拐騙之徒都打著江湖郎中的旗號四處騙錢,正是這些人損壞了江湖郎中的名聲,使「江湖郎中」成了一個代表不專業的名詞。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我國對醫生的行醫資格進行了嚴格的規定醫生必須要有行醫資格,於是四海為家的江湖郎中就永遠地退出了江湖,退出了社會,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會給江湖郎中叫做鈴醫!
    為什麼會給江湖郎中叫做鈴醫!我國的醫學事業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很發達了,在古代除了一些名醫之外還有一些遊走四方的醫生,人們都叫他們為江湖郎中,也叫走方醫生。在影視劇中這種遊走四方的郎中,其醫術是相當高超的,畢竟走的地方多見識廣,一路走來也學了不少的東西。曾經的神醫扁鵲和華佗都是遊走四方的醫生,為百姓治病的同時也在鑽研醫術。其實這種走方的醫生人們也叫他們為鈴醫,早期鈴醫雖然但是並不盛行,到了宋元時期才真正的流行起來。那麼大家可知道為什麼要給這些江湖郎中叫做鈴醫?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鈴醫的來歷。
  • 什麼是江湖郎中?赤腳醫生的由來,他們有哪些門道,你們知道嗎?
    江湖郎中什麼是江湖郎中?赤腳醫生的由來,他們有哪些門道,你們知道嗎?江湖郎中現如今被稱為貶義詞,形容賣狗皮膏藥的騙子。過去這類人,被稱為遊醫,什麼是遊醫?就是行走在外地行俠仗義的,還會醫術的人,被稱為遊醫,在宋朝時期盛行。古代這類遊醫,道士居多。所以有一句老話說的好,為善積德,驅邪保命,他們就會手拿著條幅,把這幾個字縫了上去。
  • 摩西英語告訴你「江湖郎中」的英語單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普遍把醫生稱作大夫,也有不少地方把醫生喚作郎中,還有一種叫江湖郎中的人群存在。所謂的江湖郎中,中國民間的一種醫病之人,亦稱草澤醫人。古代時,本是古代一些小說中行走在江湖的又兼通醫術的俠義之士,為人一般都是不圖利益,行俠仗義,而且是深藏不露,不喜歡與他人爭名奪利。在江湖中,人人景仰其風範。但是,如今的江湖郎中,則是範指醫術不好或是行騙的大夫。人們往往把江湖郎中和賣狗皮膏藥的聯繫在一些,而賣狗皮膏藥往往又和江湖騙子一脈相承。
  • 68歲的江湖郎中,變身成神醫,非法行醫終害人害己
    說到江湖郎中,很多的人都知道,是非法行醫的一類人,這類人有的根據流傳下來的一些偏方,的確可以治療一些簡單的疾病,但要說到治療癌症,你信嗎?反正我不信。當今社會,科學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如何可能會被一個江湖郎中解決,這類人絕大多數都是為了牟利,利用謠傳非法斂財。
  • 「搖鈴行醫」的故事(三)
    舊時郎中走街串巷搖鈴行醫(手繪/陳子昂)  行醫之人在使用虎撐時也是要講規矩的,身份、醫術一般的遊醫,只可將虎撐放在胸前搖動;醫術較高且稍有名氣的遊醫則可將虎撐與肩齊平搖動;至於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遊醫則可將虎撐高高舉過頭頂搖動,以象徵其身份。
  • 江湖遊醫村裡行騙 取「耳結石」按個頭收錢
    江湖遊醫村裡行騙 取「耳結石」按個頭收錢  來源:山東電視生活頻道[生活幫]       齊魯網9月25日訊 昨天上午,有居民反應,說有一位沒有任何行醫執照的人,自稱能夠將人們耳朵中的"耳結石"輕鬆取出,具體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 黑診所藏身出租房 遊醫街邊治病被查處
    7月25日,自治區衛生廳聯合銀川市12家醫療機構和3家衛生監督所,在興慶區大新鎮塔橋村取締了3家黑診所,在掌政鎮取締了1個遊醫點,查處了18箱藥品,藥品價值15000元左右。  執法人員出馬 假醫生黑診所被查  當天上午9點,突擊查處正式開始。
  • 草澤醫人——中國歷史上的郎中
    在宋代以前,人們一般按醫者所治之病的分類來稱呼其職業,例如掌管宮廷飲食滋味、溫涼及分量調配的醫官,叫作「食醫」;專門醫治內科疾病的,叫作「疾醫」;專門醫治外科疾病的,叫作「瘍醫」;當然,也有專門為動物治病的,叫作「獸醫」等。而自宋代以後,人們則慣用「郎中」「大夫」二詞來稱呼行醫之人。有趣的是,這種稱呼也是有南北差異的,北方人慣用「大夫」,南方人則慣稱「郎中」。
  • 老人趕大集做針灸當場死亡,江湖郎中已抓獲,警方:江湖騙子
    除了這些從正規診所出的正規醫生之外,還有一些江湖醫生,是江湖郎中,在大街上擺攤行醫,並且打出了可以解決任何的疑難雜症的招牌,沒有病不能治的,但其實他們就連資格證都沒有,雖然我們知道這種大多都是江湖騙子,但是很多不懂的人民還是會去找他們進行治病,到最後並沒有什麼效果,還被花了大部分的錢。
  • 「江湖郎中」黑診所要露頭?有人來守護居民健康!
    「江湖郎中」黑診所要露頭?有人來守護居民健康!「江湖郎中」被抓現行疫情期間,各級醫療機構的重點專科(口腔科、眼科等)暫時閉門謝客,為防止「江湖郎中」趁機謀利,北外灘街道將打擊非法行醫工作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專門成立由街道社管辦、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第三方力量組成巡查小組,每天對轄區無證行醫歷史風險區域和有群眾舉報線索的場所進行重點巡查。
  • 江湖郎中非法行醫詐騙,看到請報警,不要讓家裡老人再上當受騙
    其實這些都是江湖郎中非法行醫,騙人的。有一些農村老人,辛苦勞作了一輩子,現在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如以前了,年輕的時候生活條件艱苦養成了樸素,節約的習慣,有病也不捨得花錢去醫院治。他們上了年紀容易輕信別人,尤其是特別相信所謂的民間祖傳秘方。總想著花少量的錢把自己的病看好。但這往往就給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 "江湖遊醫"街邊無證賣膏藥 遇檢查稱在做"實驗"
    "江湖遊醫"街邊無證賣膏藥 遇檢查稱在做"實驗"時間:2016-11-04 17:57:23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編輯:韓睿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張少輝 陳濤) 最近一段時間,在漢中市區的一個菜市場,一名「江湖遊醫」頻頻向過往市民售賣膏藥,還宣稱只要用了他的膏藥,就能治療骨傷以及各類疼痛性疾病,甚至比吃藥效果還好
  • 聽信江湖郎中停止正規治療送命 亂投醫者擔責大半
    聽信江湖郎中停止正規治療送命 亂投醫者擔責大半   中新網上海10月25日電 (陳靜 敖穎婕)治病心切,病人和家屬聽信江湖郎中的話,中斷了多年有效控制病情的正常服藥,完全寄希望於所謂「祖傳秘方」。
  • 大夫和郎中,誰才是真正的醫生?到底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大夫和郎中
    那麼,大夫和郎中有什麼區別呢?最初,大夫和郎中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官職。大夫本是一種官階,並不是官職名稱。先秦的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設卿、大夫、士三級官階爵位,大夫有自己的封地,世襲罔替。郎中原本也是官名,是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是護衛、陪從、提建議、備顧問於一身,郎中官位始於戰國,至秦漢固定設置下來,後來即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等為各部重要官職。大夫和郎中雖然都是重要官職,但都不是醫官。
  • 江湖郎中賣「祖傳」膏藥 醫療器械藏汙納垢
    【江湖郎中賣「祖傳」膏藥 梅花針藏汙納垢】   在知情人的指引下,衛生監督部門的執法人員找到了這處位於創業大市場內的診所,此時,已經有兩三位市民在店鋪內拔火罐、貼膏藥。執法人員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了一款診療用具——「梅花針」。
  • 古人為什麼用「大夫」、「郎中」來稱呼醫生?
    我國先民造字很有講究,第一個醫由「醫」、「殳(『殳』音同『書』)」和「酉」組成,其中「醫」代表病,「殳」代表工具,「酉」代表酒,連起來的意思就是用工具以酒治病;而後一個「醫」字則更加有趣,可以理解為使用巫術治病,這一點在古時非常普遍。
  • 蘿蔔乾冒充「神藥」 江湖遊醫「轉戰」鄉下
    遊醫賣藥由來已久,近年來,由於加大了監管力度,遊醫在城市裡的市場越來越小,一些非法行醫者又把目光漸漸投向了農民。記者家住湖南省衡南縣新茶村,近一年來,經常聽到村裡人反映,有村民在集市上或村裡遭遇醫藥騙子。最嚴重的一次有個老漢就被騙走2萬元,急得他差點自殺。為此,記者回村進行了調查。
  • 拿六味地黃丸冒充特效藥 「性病專家」非法行醫被拘
    這麼多年了,電線桿上貼的治療性病、淋病的小廣告沒有絕跡,仍有人靠此招攬病人,非法行醫。這麼多年了,還有人相信這種「電線桿廣告」,吃著用六味地黃丸冒充的特效藥。近日,北京大興警方在社區工作中發現一非法行醫場所,刑事拘留「性病專家」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