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大利醞釀財政刺激計劃,歐央行會出臺新貨幣政策嗎?
為此,義大利政府已出臺了36億歐元的財政刺激計劃。歐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歐央行正準備採取「適當而有針對性的措施」。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歐洲學會副會長丁純教授表示,在財政政策方面,歐盟沒有充分理由拒絕義大利出臺財政刺激政策,因為義大利疫情得到控制,對整個歐盟都有所裨益。
-
7500億歐元購債計劃後 歐央行或不會「直升機撒錢」
原標題:7500億歐元購債計劃後,歐央行或不會「直升機撒錢」 來源:第一財經7500億歐元購債計劃後,歐央行或不會「直升機撒錢」新冠疫情使歐洲經濟備受打擊。有分析指出,相較於財政政策,歐洲中央銀行(下稱「歐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動作並不多。
-
貸款利率下行資產質量承壓 疫情對銀行業影響幾何?
通過對非典期間銀行業的盈利,資產質量和股價表現進行復盤,推演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非典期間,A股僅有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4家股份制銀行已經上市。但是銀行業自己也是疫情的部分受害者,需要在後續的各項優惠政策上給與支持和補貼。2、春節期間的應對政策其一、支付結算。
-
九卦|疫情之下,銀行業面臨生死大考(下):如何處理不良資產
80%的業務在亞洲的滙豐銀行,在去年1.3%的不良率基礎上,一季度撥備了30.3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了4倍,滙豐預計全年的壞帳損失可能達到110億美元。對比西方銀行業同行,或者對比國內非金融的各行業,中國銀行業的利潤好到令人難以置信。今年一季度,A股非金融業淨利潤同比負增長 52.5%,創歷史最大降幅。但是銀行業是一枝獨秀,業績好到無法令人置信。
-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鄭良海:全球央行集體寬鬆 國內貨幣政策獨立性強
各國為防範阻擊疫情,不得不採取積極措施,實施封城、中斷交通、關閉國境,限制人員流動,企業紛紛停工停產。世界宏觀經濟經濟和金融體系動蕩加劇,歐美及疫情嚴重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衰退已經不可避免,多國股市連續觸發熔斷機制,平均下降超30%。而同時,流動性危機顯現,非美元貨幣集體貶值,疫情疊加價格戰致使原油暴跌,黃金和債市等避險資產因流動性衝擊,也進入拋售模式。
-
疫情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分析及應對建議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中的某些行業和企業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宏觀調控部門及時採取的逆周期調節措施將有效熨平經濟短期波動,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仍將延續。良好的基本面為銀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健康肌體,即便疫情可能導致銀行業不良率的小幅上升,但整體影響可控,且疫情也為商業銀行加快數位化轉型、創新服務模式、完善災備機制等提供了契機。
-
...歐洲央行政策委員Pablo Hernandez de Cos表示,支持美聯儲式的...
歐洲央行政策委員:支持美聯儲式的通脹目標策略;① 歐洲央行政策委員Pablo Hernandez de Cos表示,支持美聯儲式的策略,允許官員讓通脹率暫時超標。② 此番評論呼應了一天前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的表態。兼任西班牙央行行長的De Cos表示,應當評估一個更加「系統性的」通脹目標。
-
央行國際司司長朱雋:疫情衝擊下需警惕全球金融體系三大風險
疫情直接導致商鋪關閉、公共活動停止,對消費和服務業造成重創。全球經濟中服務業佔比68%,歐美國家服務業佔比更高,面臨的衝擊和損失可能更大。一些影響已現端倪。波音公司等暫停了部分工廠生產,萬豪酒店等宣布高管降薪、安排部分員工休假。二是生產經營停滯,破壞總供給。
-
歐央行官員De Cos:貨幣政策沒有自滿餘地
來源:金融界網站歐洲央行政策制定官員Pablo Hernandez de Cos稱,新冠危機造成的經濟衝擊比最初預期程度更深,歐元區的經濟復甦不平衡、脆弱且面臨不確定性。「沒有自滿餘地,」Hernandez de Cos在馬德裡發表演講時表示。
-
範龍佩|疫情以來歐盟的財政、貨幣政策效應和趨勢
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表明,由於希臘調撥大量資金對財政緊縮補救,以及GDP損失25%,致使難以積累起公共財政資金。有鑑於此,當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歐盟很快轉向擴張性財政政策,就是為了彌補危機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此外,我們改變了貨幣政策的方向。歐元區危機爆發之初,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沒有那麼寬鬆,與美國、英國和日本央行的政策形成鮮明對比。
-
三大報精華摘要:央行:適時出臺新政策 有效對衝疫情影響
2月25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分別在頭版和重要位置刊文聚焦央行:適時出臺新政策 有效對衝疫情影響。央行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2月24日主持召開行長辦公會議。《上海證券報》刊文稱,針對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周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下一步要會同有關部門,創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推動金融機構為防疫重點地區單列信貸規模,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民營和小微企業提供專項信貸額度;推動金融機構調整完善企業還款付息安排,加大貸款展期、續貸力度,適當減免小微企業貸款利息,防止企業資金鍊斷裂等。
-
巴菲特大幅減持銀行股背後:貸款規模上不去、淨息差壓縮或成常態
因此他系統性拋售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的增加不應是主要考量。對於第二點,事實上,這些銀行在電子化、自動化和貨幣虛擬化上的科技投入和相應成果,遠非任何新興金融公司所能睥睨。摩根大通僅去年一年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就超過100億美元,而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們更擁有極強的數位化能力來進一步增強其廣大客戶基礎形成的網絡效應。最後,銀行業是受監管行業,不是金融科技公司可以輕易染指的,這一點在哪國都成立。
-
「NIFD季報」2020Q3銀行業運行
海外疫情仍在持續蔓延,給經濟復甦增加了不確定因素。從發達國家近期經濟表現來看,居民實物消費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就業、產能利用和服務消費恢復卻仍在半途。在疫情持續情況下,各主要國家貨幣政策仍將維持寬鬆,但一些國家的財政救助可能出現暫停和縮水局面。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0.7%,多家機構預測,如果境內疫情不發生大的反彈,中國經濟在2020年第四季度將繼續保持較快復甦勢頭。
-
...歐洲央行官員Pablo Hernandez de Cos表示,歐洲央行「隨時準備...
2020-09-02 00:55:51來源:FX168 【歐洲央行官員:央行準備必要時調整所有工具】歐洲央行官員Pablo Hernandez de Cos表示,歐洲央行「隨時準備必要時調整所有工具」。
-
楊德龍:德拉吉「謝幕」與財政政策崛起
歐央行剛剛公布10月議息會議決議,在9月會議推出降息+QE的寬鬆包後,歐央行此次會議上按兵不動,保持存款便利利率在-0.5%不變,11月按計劃以每月200億歐元速度啟動QE。向前看,繼任者拉加德作為歐央行刺激計劃的鴿派人物,大概率可能延續德拉吉的貨幣寬鬆框架,但歐央行未來的貨幣政策空間相對有限。正像學術界所論證的那樣,負利率是有極限的(短期看歐元區是-0.8%)。當負利率下降至一定水平,央行進一步加深負利率將導致銀行面臨盈利壓力增大,可能使得銀行提高貸款利率,以彌補負利率帶來的損失。
-
央行課題組:過度自動化造成失業增加,疫情正在加劇這一趨勢
同時,學校大面積停學對知識傳播和人力資本積累造成損失,影響長期勞動生產率提高。從公共部門看,各國政府為應對疫情危機出臺了創紀錄的財政政策,政府赤字激增,未來將長期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截至2020年9月,全球各國為應對疫情採取的財政措施,規模佔全球GDP之比約為12%,全球公共債務率水平將在2020年達到100%,公共債務未來很可能繼續攀升。
-
法國不良貸款交易市場淺析
另一重災區希臘,自2015年7月開始實施長達4年的資本管制和控制資金外流,銀行業不良貸款情況雖有所好轉,不良率仍處於39.2%的高位,仍需從歐洲穩定機制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大量貸款用以穩定市場及補充銀行資本。相比於義大利、希臘銀行業,法國相對穩定成熟的金融市場環境、銀行業管理及運營競爭體系與我國銀行業目前發展現狀更為接近,對我國更有借鑑意義。
-
浦銀國際:SPDBI全球央行觀察
全球央行:2020年4月隨著歐美疫情改善,全球市場趨穩,在普遍寬鬆的大基調下,各國央行的寬鬆政策也初現分化,加上各國經濟韌性有所不同、復甦速度不同,這很可能導致全球資產表現的分化將日趨明顯。建議全球投資人需要密切留意資產間的分化。在此情況下,我們對於中國、美國資產持謹慎樂觀態度,對歐洲資產建議高度謹慎。
-
年度最後一次歐央行會議,早已預期的政策,假如爆冷會如何
困局在於生命權和經濟發展之間的權衡。歐洲地區偏向於先控制疫情再開發經濟,即便付出商業活動粗暴停止的代價。這也從側面體現出歐央行的困境:無法控制疫情進度,只能在貨幣政策上不斷地增加寬鬆規模。歐央行面臨"三低"的數據:低通貨膨脹率,低經濟增長率,低生產率。三低數據到2022年改變的幅度都不會很大。從信貸角度上出發,這一效果有無成效呢?
-
英國央行:如未能達成脫歐協議,英鎊匯率可能會下跌
委員會設想資產購買速度最初可能會保持在當前水平左右,並在以後靈活放緩購買速度,同時同意將中小企業定期融資機制延長6個月。英國央行強調,如果歐盟貿易談判未能達成協議,英鎊匯率可能會下跌,而且相對於11月報告中的預測,CPI通脹可能會更高,GDP增長可能會更弱,預計明年春季CPI通脹率將大幅上升至目標水平。不過,在通脹方面取得良好進展的證據出現之前,英國央行不會收緊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