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孟津縣白鶴鎮七裡村,69歲的脫貧戶老周溼了溼指尖,將手裡厚厚的幾沓子鈔票起勁兒地又數了一遍,滿臉都是掩飾不住的喜悅。
「10頭豬多賣了500元,每斤比市場價高出2毛錢哩!」
近日,在孟津縣白鶴鎮七裡村,69歲的脫貧戶老周溼了溼指尖,將手裡厚厚的幾沓子鈔票起勁兒地又數了一遍,滿臉都是掩飾不住的喜悅。
村裡人開玩笑說:老周是「老來發」,這幾年碰上了好財運。
「這得感謝老蘭和農業農村局的幫扶隊員們,要不是他們,別說發財了,俺連點門路還找不到呢!」老周滿懷感激地說。對他來說,這些幫扶隊員們比親人還親,好運氣都是他們帶來的。
提起前些年的境況,老周直搖頭:「俺老兩口年紀大了,不能出去打工,兒子都三十大幾了,還找不到對象,日子過得沒一點指望。」
這種情況到2016年開始發生了變化。這一年,縣農業農村局幫扶工作隊員們為他家量身定做了脫貧計劃:「介紹兒子外出務工,利用扶貧引導資金幫助老兩口在家發展養殖,智志雙扶,多管齊下……」
「自己幾十年沒養過豬了,能養好嗎,賠了咋辦?」看到幫扶工作隊送來四隻活蹦亂跳的小豬仔,老周心裡直發怵,「別擔心,有我們呢!」幫扶責任人的回答讓老周吃了顆定心丸,打那以後,他就認認真真地當起了「豬倌」。
到了2017春節前,4隻小豬仔在老周的精心餵養下長得膘肥體壯,趕著好時候他賣了兩頭,把剩下的兩頭母豬留作種豬,家裡一下子增收好幾千元。更讓人高興的是,在鎮、村幹部和幫扶隊員的共同努力下,兒子很快在縣城找到了工作崗位。他家門口也掛上了「脫貧光榮戶」的牌子。
「那時候,俺開始覺得日子又有盼頭了。」老周說。「人有精神老變少,地有精神土生金。」經過自繁自養,老周的4頭豬如今變成了一大群,人看上去也像年輕了10來歲。
豬群擴大了,問題也接踵而來。老周說:「養豬也得講究個科學餵養,俺沒啥文化,書上好些知識看不清也弄不懂,遇住難題急得直冒汗,幸虧俺有『智囊團』!」
新來的幫扶責任人邵青青是個細心的女同志,她把解答不了的問題都記下來,發送到單位的工作群裡,向經驗豐富的老獸醫們請教。
「那段時間工作群裡可熱鬧了!」邵青青說,什麼時候防疫,消毒,補充添加劑,大家紛紛建言獻策。
老周感慨地說:「人家可都是縣裡的專家呀,說的話靈著哩!怕俺悟不透,連消毒液、疫苗都送上門來,不要錢不說,還手把手幫俺消毒、防疫呢,你說,俺能養不好麼!」
前幾天,老周家的10頭豬又該出欄了。賣倒是不愁賣,可怎樣才能賣個好價錢呢?邵青青又問計於「工作群」。這次是分管全縣生豬經濟人信息的老蘭幫上了忙,他聯繫老周問明了情況,然後戴上老花鏡,對照著名冊逐一電話詢問,幾十通電話過後,老蘭找到了出價最高的那個經紀人,帶著他直奔老周家裡。過磅、裝車,一番忙碌以後,老周的手裡換來幾疊沉甸甸的百元大鈔。
「家裡的豬春節前還能再出欄20頭,到時候還找你!」感激之餘,老周笑咧咧地提前和老蘭訂下了「君子協議」。
在老周的心裡,還有一個更為宏大的目標:把一個閒置多年的豬圈利用起來,擴大養殖規模,攢幾年錢蓋樓房,儘快幫兒子娶上媳婦,抱上孫子孫女……。
「到時候請你們來喝喜酒!」「中,我們一定來!」幾個人爽朗的笑聲,飄蕩在希望的田野上……(崔曉輝 閆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