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品讀】老周和他的三個博士子孫

2020-12-22 澎湃新聞

【寧品讀】老周和他的三個博士子孫

2020-12-05 2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老周是我的老年朋友,他住在蘇州河畔上海花城小區,這房子是他兒子買給他的。提到他的兩個兒子,老周臉上立馬會綻放歡愉的笑容,他會告訴你:「是祖國的高速發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蘇州河畔上海花城小區(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周老家在揚州萬木橋鄉下。他家世代務農,他未進過學校讀書,新中國成立後,在掃盲班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老周生於1933年,16歲時投親到上海入行學理髮,師從表哥在「金門」理髮店當學徒,滿師後留在「金門」幫表哥幹活。公私合營後,他進入百樂門理髮廳,慢慢成為行業的臺柱子,定了「級」,拿了工資。他的兩個兒子跟著媽媽在鄉下邊種田邊讀書。老周一段時間寄點錢給他們娘仨,生活雖清苦,但也安穩。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圖片來源於網絡)

科學的春天來到了人間,國家恢復了高考,恰逢老周大兒子曉明剛結束學校生活,跟著媽媽一起下田勞動。聽到消息,他拖著泥腿跑到學校從老師那證實了高考恢復的消息。曉明寫信給遠在上海的父親,要他(因為市西中學的老師常到老周那理髮,老周和老師很熟)收集複習資料、購買自學叢書。功夫不負有心人,曉明當年考進南京中醫學院,畢業後分配至徐州生物檢驗所工作。之後,曉明又考研去南京藥學院,碩士畢業後經導師推薦前往美國讀博。博士畢業,又進入華盛頓州大學博士後工作室進修,學業結束後留校工作。曉明遇上了好時光,一步步走來,學業有成專攻事業,架起了中美文化教育的橋梁。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著祖國的大江南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風改變了人的命運,中國大地正在起著變化,老周的一家也是這樣。

老周的二兒子曉林,比大哥小四歲月,四年後以當地中學高考第一的成績進入華師大。本科畢業攻讀碩士研究生。後又以出眾的成績被劍橋大學錄取為攻讀博士,再進修博士後。學業完成後,曉林拒絕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到祖國,在北京大學任教授。

北京大學(圖片來源於網絡)

上世紀九十年代,老周退休了,兩個兒子商量讓父母定居上海安度晚年。因為上海的一草一木父親都熟悉,他已經在這生活了近半個世紀,再說父母辛苦了一輩子,年歲也大了,上海出行方便,看看病也便當。因此,兩兒子在上海花城買了房子,安置兩老,還請了保姆住家照顧。

退休後的老周生活依然豐富多彩,他不忘初心,關心行業的變化發展,為培養新一代的行業工匠出謀劃策。他熱情參加裡弄的公益活動,義務為社區居民理髮。夫婦倆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常常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們還走出國門,領略異國風情。他們參加了大孫子在美國康奈爾大學頒發博士學位的典禮。

蘇州河上的夕陽(圖片來源於網絡)

每到傍晚,落日的餘暉灑落在上海花城的小徑上,你會看到有兩位老人肩挨著肩,相互扶持著慢慢走來。他們的服飾時尚,梳理整潔。他們總是笑哈哈地迎著你,用揚州上海話跟你打著招呼:儂好咯!

——這是千千萬萬上海普通老人在祖國高速發展中所經歷的變化,沐浴在時代的春風裡,在夕陽下走向美好的前方。

「寧品讀」專欄投稿請發至shcnwx@163.com,並註明姓名、聯繫電話,一經發布,稿費從優。

猜你喜歡

作者:謝建忠

原標題:《【寧品讀】老周和他的三個博士子孫》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寧品讀】外孫女的快樂大班
    【寧品讀】外孫女的快樂大班 2020-12-12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品讀】淡淡清香的「雞頭米」
    【寧品讀】淡淡清香的「雞頭米」 2020-09-26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品讀】吃茶去
    【寧品讀】吃茶去 2020-07-31 1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品讀】霜染烏桕紅于楓
    【寧品讀】霜染烏桕紅于楓 2020-12-13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品讀】學姐張聶爾
    說到母校,巾幗名人很多,宋氏三姐妹、張愛玲是繞不開的話題。但於我,學姐張聶爾是絕對繞不過的。她的為人處事對我影響至深,她的作品對我亦影響至深。記得是在學校共青團幹部和少先隊幹部的會議上,我認識了高我4屆的學姐張聶爾,相識、相知、相熟。學姐的才識、熱情、口才,讓我折服。課餘,我小尾巴似的跟在她後面聆聽她談古論今,欣賞她朗讀詩篇。十六七歲的我,崇拜著二十歲的她。
  • 孟津貧困戶老周和他的「智囊團」
    村裡人開玩笑說:老周是「老來發」,這幾年碰上了好財運。  「這得感謝老蘭和農業農村局的幫扶隊員們,要不是他們,別說發財了,俺連點門路還找不到呢!」老周滿懷感激地說。對他來說,這些幫扶隊員們比親人還親,好運氣都是他們帶來的。  提起前些年的境況,老周直搖頭:「俺老兩口年紀大了,不能出去打工,兒子都三十大幾了,還找不到對象,日子過得沒一點指望。」
  • 老周,老周
    桑勝月閒暇時,常懷念老周!老周是前年駕鶴西去的,享年96歲。老周是我老學校語文組的老教研組長。我到校報到就是他領我參觀的校貌和介紹的校情。 當時還不老的老周,操著一口寧波普通話,指著一座不大的三層水泥樓:「喏,這是我們的新大樓。」自豪狀難以描摹。又邁著小碎步領我到樓後的小操場,「我們去看看另幾間教室、食堂和校辦廠。」
  • 「寧品讀」消失的古北路旁棚戶簡屋
    蘇州河對面是一排排老廠房……如今,蘇州河經過整治和改造,河水變得清澈,所有岸邊老工廠搬遷的搬遷,拆除的拆除,有歷史意義的老廠房改造成創意園區,或變身為老工業遺址園,留下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縮影。古北路兩旁是一大片棚戶簡屋,街沿邊有一些小煙紙店,其中最為熱鬧的是古北路8弄旁邊一家茶館,門口是老虎灶,這老虎灶名氣還蠻響,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曾專版介紹「上海最後一個老虎灶」。
  • 「寧品讀」難忘的萬航渡路1575號……
    四十號樓走進學生宿舍四號樓(現四十號樓)108宿舍,認識的第一個同學兼舍友就是安徽來的石德和。開學一段時間後,又來了幾位新生,其中男生6位,被安排在111宿舍,我和同班的黃升喜「奉命」轉入這個宿舍。於是,111宿舍成員來自79級六個班級中的五個班。成員有:1班黃升喜、吳霖,3班施貴康、4班孫躍鋼,5班任大連、孫祖政,6班李繼勇、查建平。
  • 不老的老周 ——記「老周工作室」負責人周慶城
    在朋友們看來,老周的「老」字有三層含義,一為敬語,有尊稱的意思;二為形容詞,特指他沉穩老成的行事風格;三為量詞,致敬不斷增長的歲數。老周卻說,這聲「老」是群眾對他的認可,透著親近與信任。就衝著這聲稱呼,他要盡職盡責,為民代言,至死不渝。刨根問底追落實老周其實不老。
  • 老周「羊氣」了,憑什麼?
    每天從早晨到晚上,一天三頓離不開酒,頓頓必喝。所以每次見到他,幾乎都是滿身酒氣、醉醺醺、胡言亂語的狀態。我從2017年開始到桃花村扶貧,因為我幫扶的貧困戶和同事幫扶的貧困戶在一個方向,所以我們有時會結伴走訪,於是就認識了老周。「除了喝爛酒,旁的啥也不做!」
  • 【寧品讀】長寧這所學校的前世今生
    祖孫倆走在夕陽下,回頭看去,開元學校教學大樓聳立在夕陽下,大門口「開元學校」四個銀色大字熠熠生輝。瞧著這所學校充滿希望的今生不禁使我想起她的前世來。上世紀50年代這裡曾是一所小學,校名叫武夷路第三小學,位置就在操場東側一隅,學校大門開在弄堂裡(今昭化路615弄),教室只有幾間矮平房,南面緊挨陶姓大戶人家,校舍與陶姓的徽派私宅相比,顯得寒酸不少。
  • 「老周飯局」周鴻禕自曝:曾教王思聰打了三個小時手槍 進步很快
    1月7日,馬雲出席重回課堂活動,周鴻禕則參加360公司舉行的「老周飯局」活動。「老周飯局」邀請了6位優秀的數字之星人氣開發者共同就創業、網際網路生態等問題進行交流與探討,老周會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昨天這場飯局還在花椒、虎牙、鬥魚等8家直播平臺進行同步直播。
  • 85歲的老周:把做家務當運動 不為鍛鍊而鍛鍊
    之後,他們又一路向西,寶雞、蘭州、銀川、漢中、烏魯木齊、哈密等沿線鐵路上,都有老周和工友們流下的汗水。  「我這一輩子,就是八千裡路雲和月。」老周說,他把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了大西北的鐵路事業,鐵路修到哪兒,他和老伴就把家安在哪兒,他的幾個孩子都出生在不同的地方,老大生在戈壁灘,老二生在新疆,老三生在西安……  2 把做家務當運動,推崇季羨林養生法  1995年,老周退休回了洛陽,孩子們也陸續回到洛陽工作,一大家子十多口人,其樂融融。
  • 他跟黑心釘幹上了 「黑克」老周5年拔掉上千黑心釘
    浙江在線04月18日訊「黑克」老周,不是電影《駭客帝國》裡那個能讓子彈頭轉彎的基諾·李維斯。老周,全名周昌旺,是個協勤。他之所以叫「黑克」,是因為他的副業,一有空,他就專門對付黑心釘和撒黑心釘的人。  「黑克」老周在杭州城北一帶小有名氣。石橋路、石祥路,這兩條城北的主幹道,是他的管轄範圍。
  • 悟道|老周:一個大地色系的齒科男人
    身邊很多朋友,和我一樣,一開始都並不理解老周辭職創業。畢竟從老周的履歷上來看,就是一個難得的齒科界青壯年精英:他是當年廣西唯一一個考入北大口腔的學生,拿了口腔醫學碩士,後來又去了對外經貿大學讀商務英語碩士,也曾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問學者。
  • 老周的脫貧「公式」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悅連城 祁道鵬 李昊 老周叫周元敬,今年63歲,家住內黃縣中召鄉碾子頭村。2015年,他跟老伴因病致貧。後來,在村裡幫扶下順利脫貧。如今,他飼養起奶牛,又多了一筆收入,日子過得更寬裕了。
  • 周正龍妻子羅大翠:老周就是犯了個錯誤 他沒罪
    九月二十七日,「華南虎照」造假者周正龍因詐騙罪和非法持有彈藥罪在陝西旬陽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沒有獲準入內旁聽庭審的周妻羅大翠(中)在法庭外等候消息。   長達6個小時的庭審過程中,未被獲準旁聽的周妻羅大翠一直在庭外以另一種形式,為丈夫做著「辯護」——幾乎不間斷地回答未能進入庭審現場的媒體的提問,表達著自己的看法。
  • 疫情防控「老周」不老
    早上8點,老周召集幹部職工開了疫情期間環衛工作會議,一項項工作任務從他那裡發出,安排周密細緻、有條不紊。而這,也得益於他在春節前夕的未雨綢繆,怪不得同事們都說,「這個老周啊,不簡單」。春節回家前,他就開始提前準備防疫物資,輾轉城區各大藥房購置口罩800個、84消毒液212瓶、膠手套200副。
  • 職人志|老周的精神庇護所
    開業之初,家裡的親朋好友在資金和精神上全力支持了他。在銀川市解放西街80平米的房子裡,他以追求品質的工匠精神經營著這間不大的書店。時光荏苒,轉瞬之間,銀川席殊書屋走過了將近二十年。今年六十多歲的老周,依然保持著創業時的精神狀態。每天早上起來收拾好自己的家,餵飽兩隻貓咪,背著它們去書店,在書店裡一直待到很晚,有時候能忙到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