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知臘月梅花香
爾以畏寒難至睹
十二月
通常稱:臘月、季冬、嚴冬、殘冬、冰月、嚴月、除月、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
臘月:古代在農曆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臘月梅花吐幽香,又稱臘月.
季冬:冬季的最後一個月,農曆十二月。
《禮記·月令》:「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今 少卿 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 宋 司馬光 《投聖俞》詩:「九衢季冬月,風沙正慘黷。」《遼史·禮志六》:「皇帝本命前一年季冬之月,擇吉日。」
嚴冬:極冷的冬天,農曆十二月。
南朝 梁簡文帝 《大同十一月庚戌》詩:「是節嚴冬景,寒雲掩落暉。」 唐 杜甫 《閿鄉姜七少府設鱠戲贈長歌》:「 姜侯 設鱠當嚴冬,昨日今日皆天風。」 明 李贄 《答高平馬大尹》:「嚴冬十日不出戶矣。」 陳毅 《贈同志》詩:「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
殘冬:農曆十二月。
冬季將盡之時。宋 楊萬裡 《雪後東園午望》詩:「不道風光虧此老,將何功業答殘冬?」《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過了殘冬,新年初四五日,我伯父便動身回 南京 去了。」 楊朔 《印度情思》:「殘冬將盡,天氣正好,不妨且到 印度 西南方 奧蘭格巴 古城做一次短短的旅行。」
冰月:農曆十二月。
《晏子春秋·諫下四》:" 景公 令兵摶治,當臈冰月之間而寒,民多凍餒,而功不成。"《晏子春秋·諫下十三》:"古聖人製衣服也,冬輕而暖,夏輕而凊,今金玉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
嚴月:農曆十二月的別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歲時·冬》:"《山堂肆考》:嚴月,季冬之月也。
除月:意思是農曆十二月的別稱。
《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除月、暮節、暮歲、窮稔、窮紀。"
末冬:是指冬末,是農曆十二月的別稱。
《後漢書·皇甫嵩傳》:"今將軍受鉞於暮春,收功於末冬。"
《宋書·劉勔傳》:" 琰 嬰城固守,自始春至於末冬。"
嘉平:農曆十二月。
臘祭的別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為臘月的別稱。 元 方回 《留丹陽三日苦寒戲為短歌》:「自從書雲入嘉平,一月曾無三日晴。」 清 錢謙益 《王兆吉六十序》:「閼逢敦牂,嘉平之月,甲子一週,裡之士友將往致祝,而請餘為其詞。」
窮節:農曆十二月。
季冬。 唐 李商隱 《為滎陽公謝賜冬衣狀》:"一襲天衣,俯回於窮節。"
星回節:農曆十二月。
古代 南詔 節日名。其說不一。或謂即"火把節"。 前蜀 無名氏 《玉溪編事·震旦》:"南詔星回節以十二月十六日謂之星回節,日遊於避風臺,命清平官賦詩。驃信詩曰:'……伊昔今皇運,艱難仰忠烈。不覺歲雲暮,感極星回節。元昶同一心,子孫堪貽厥。'" 清 沈濤 《交翠軒筆記》卷四:"哀牢剩有星回節,傳說多因鄧睒妃。"參閱 明 沈德符 《野獲編·風俗·火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