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豬肉價格漲得有些離譜了,昨天打算去農貿市場上買肉,一問價格直接「嚇傻」了,普通的豬肉已經35塊錢一斤,肋排更是超過了50塊了,去年好坐臀尖肉才14一斤,今年整整翻了一倍。數據統計,今年10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了一倍,這麼漲下去老百姓受不了了,很多老百姓已經是「三月不知肉味」,隨著價格的暴漲,很多人開玩笑說又回到了解放前,過年過節吃回肉已成為常態。
話可以亂說,肉不能亂吃,其實吃豬肉還是很有講究的,很多人不明白不同部位的豬肉為何價格差距那麼大,為什麼有的肉吃起來香,有的肉吃起來沒味,許多朋友站在肉攤前也是一臉懵逼,根本分不清個所以然來,其實豬身上的肉按照部位區分,肉質不同,價格不一。今天我就給大家普及下豬身上的一些知識,以後買肉也不怕小販糊弄你了!
先上個圖,一看就明白了:
上面詳細說明了豬身上的各個部位,咱們庖丁解牛,依次展開:
首先說豬肉分為四級:分別是特級裡脊肉;一級後腿肉;二級前腿肉和五花肉。三級是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後肘。
梅花肉是最好的一塊肉,形似梅花,肥瘦相間,吃過牛排的都知道,這塊肉肥瘦相間,肉質極佳,一隻幾百斤的豬身上也就能剃下來四五斤這種肉,所以這是肉的上品,貴也是有道理的。
再就是裡脊肉,裡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裡脊肉是豬肉中最嫩的一塊肉,但只有約20cm長,肉中無筋,可切片、切絲、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這種肉口感極佳,常吃的糖醋裡脊就是這塊肉做成,滑炒裡脊絲也是用的這個部位。
但是這裡要說一點,裡脊肉分為大裡脊和小裡脊,大裡脊處在脊背位置,貫穿整個脊背,是較嫩的瘦肉。小裡脊位於大裡脊下側,呈長條圓形由於裡脊肉分量太少,一扇肉只有一條大裡脊和小裡脊,所以家裡做菜或者一些飯店做菜時往往用大裡脊替代小裡脊。至於口味嗎,個人覺得小裡脊要嫩很多。
再就是臀尖肉,臀尖肉位於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也可用作代替裡脊肉來用。臀尖肉又分前臀尖和後臀尖肉,前臀尖是緊挨豬前腿,後臀尖,也就是屁股後腿向上一點的部位,肉會稍硬,纖維稍粗。這在選擇時要格外注意。
第四就是前排肉,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塊肉位於豬的前腿,又稱2號肉,指從第五、六肋骨中間斬下的前腿部位肌肉。肉質較老,也有筋絡,這部分肉比較筋道,汆丸子還是比較好的。
接下來就是五花肉了,五花肉是肋條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層肥肉,一層瘦肉夾起的,又稱三層肉,位於豬的腹部,也是豬身上脂肪含量最高的一塊部位,常吃的把子肉,粉蒸肉,都是用它做的,還有肥而不膩的東坡肉,想想就流口水,所以五花肉是便宜又好吃的部分。
坐臀肉位於後腿緊貼肉皮的一塊呈梯形的肉,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為瘦肉,但向質較老,前後薄中間厚。這種肉適合做一些味道比較重的菜,比如辣椒炒肉,回鍋肉等。
後腿肉又稱為4號肉,是指從腰椎與薦椎連接處後腿部位肌肉。這塊肉脂肪較少,有筋,中間還有一塊腱子肉,是很多人喜歡的部位,很多火腿腸就選用的後腿肉。
脖子肉又稱血脖肉,血脖肉即豬頸肉,就是前腿與豬下巴之間的那一塊,由於屠宰時是刀刃出入放血的地方,會有鮮血殘留,有礙品相,所以稱之為「血脖」,是最便宜也是肉質最差的肉,這塊肉肥瘦不分,注意「豬頸肉」並非豬的「肩頸肉」,許多包子鋪用豬頸處的「血脖肉」加工成肉餡,由於此處含有淋巴結,人吃了沒什麼好處,所以要杜絕吃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