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職業倫理強化認同感

2020-12-27 正義網

  檢察官職業倫理,是調整檢察官和與其職業相關主體之間的倫理規範及精神內容。在結構意義上,檢察官職業倫理是檢察官和與其職業相關主體之間的一種客觀交往關係。檢察官職業倫理並不是單個因素的結構,其包括作為職業倫理主體的檢察官、檢察官職業倫理關係、檢察官職業倫理規範,以及檢察官職業倫理秩序四種構成要素。在功能意義上,檢察官職業倫理產生於檢察官職位本身,同時又對檢察官個體具有濡化作用。因此,檢察官職業倫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優化檢察官職業的內在結構,將檢察官職業鞏固為一種更加穩定、更具影響力的職業存在,並使得檢察官職業共同體成員更強化法律認同感、倫理認同感,從而增強檢察官職業共同體成員之間的有效互動。

  檢察官職業倫理是檢察官職業的黏合劑。對內而言,其能從精神和氣質方面將檢察官職業共同體黏合成一個整體;對外而言,檢察官職業倫理通過滿足社會或者民眾對檢察官職業行為預期的理念要求,從而助力檢察官贏得社會公信,繼而獲得法律職業權威。對於檢察官而言,其職業需要之一就是一種真正的權威性。然而,這種權威性不是用大理石鐫刻而成的文字,也無法通過強硬的形式使人信服,恰恰相反,這種權威性雕刻在民眾內心中,通過內心信服產生權威性力量。可以說,檢察官的真正權威在於其名望和聲譽,而名譽和聲望則需要立足於檢察官職業倫理,這一切不言而喻。

  檢察官職業倫理包括平等倫理、誠信倫理等,這些職業倫理更多地體現在其與法官尤其是律師的良性互動關係中。具體而言,檢察官平等倫理主要是指檢察官在訴訟程序之中應當平等對待律師、尊重法官及遵守訴訟秩序等。比如,在檢察官與辯護律師之間的刑事訴訟對抗中,二者更多的是法庭中的對立雙方,但是,這並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檢察官與律師之間表面上是對抗,實質上只是國家在制度層面的分工安排。更何況,檢察官不是一般的民間人士,其代表國家參與刑事訴訟,檢察官具有國家法律監督者的身份,可以說,在與刑辯律師的關係上,檢察官發揮著雙重作用。在法律意義上,檢察官依據法律與刑辯律師進行實質性對抗,從而為法官發現案件事實提供出口;另一方面,在檢察官職業倫理層面上,檢察官也應對律師的辯護權利予以實質性關照。也就是說,檢察官作為國家公訴人,並以此身份及境界對刑辯律師的合法權利予以關照。在具體訴訟操作中,檢察官應當維護刑辯律師閱卷權、會見權等,依法滿足刑辯律師在刑事訴訟程序中提出的合法或者合理要求。

  檢察官平等倫理也體現在禮儀倫理方面。在禮儀方面,檢察官應以國家代表的莊嚴內心對待辯護律師。比如,在開庭之時,檢察官必須嚴格遵守檢察機關相關規範性文件的規定,依法規範自身訴訟行為。作為檢察官必須謹記,只要進入訴訟程序之中,就應當超脫出自我。因為,檢察官作為國家的形象或者法律代表,不能把檢察官個體情緒附加於檢察官職業之上,這是職業倫理的應有之義。

  檢察官誠信倫理,是指檢察官在法律程序運轉之中,應當以最大善意及真誠對待作為職業對手的律師。這也是與檢察官的職業定位相一致的。因此,在訴訟過程中,檢察官在與律師的法律互動之中,一定要守誠信、講規範,進而形成良性檢律互動關係。

  從世界範圍來看,在國家所有的行政官或者司法官中,雖然檢察官職位創製歷史不算特別久遠,但是,建基於人們對法律的尊崇之上,檢察官同樣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說,不論是理念中還是制度中,檢察官承擔的都是一種輸出正義或者塑造社會共同價值的神聖角色。

  (作者為華東政法大學教授)

相關焦點

  • 如何建設檢察官職業倫理?
    檢察官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應先行構建檢察官職業倫理體系,規範檢察官執業規則,強化檢察官法律素養,讓檢察工作在陽光下運行,讓檢察官職業倫理成為檢察工作指標性檢驗,確保檢察工作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切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故此,檢察官職業倫理直接關乎檢察法律效益和社會效益,關乎社會公信力,其職業倫理培養和建設亟待解決。
  • 德國檢察官職業倫理道德要求
    季美君在德國,社會公眾對檢察官的職業倫理道德已形成了高度的共識,主要包括:公正性、正直、責任感、行為的適度與謹慎、人情化、透明性等。德國檢察官的職業倫理道德既有原則性的要求,又有具體行為上的規範,這也說明職業道德不是抽象的,而是要求檢察官在辦案工作中、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予以遵守。
  • 職業倫理與職業精神
    這些圍繞著職業或分工以及對它們的認識而展開的討論,已經實際地涉及到職業倫理問題的某些關鍵之點。職業倫理是關於從事某種職業的群體或個人的一些總體性的價值要求。不同職業道德主要是對某一職業的從業者個體的特殊要求這樣的特點,職業倫理則是某一職業的從業者對具有總體性的社會倫理和社會主導價值觀的遵循。職業倫理所具有的這種總體性特點,與職業道德的個體性和主觀性形成了對照。
  • 破除檢察官與律師的不信任 構建法律職業共同體
    「只有檢察官和律師互相尊重了,才能尊重對方的行為;理念轉變後,行為才會真正發生變化。」李大進告訴記者,檢察官和律師之間對檢律關係有了共識,才會有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認同感,共同追求法治夢想。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檢察官都不是『原告』。檢察官要追求客觀公正,所以應與辯護人『對抗而不對立,交鋒而不交惡』。」
  • 普通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調查分析其職業認同感,包括被調查者對家庭環境的滿意程度,對人際交往關係的滿意程度和工作收入對其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但職業認同感的子維度——職業價值觀,出現了0.05 水平的顯著差異,具體表現為女性的職業價值觀明顯高於男性。
  • 職業認同感和心理韌性影響師範生教學信念
    研究顯示,教學效能感與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心理韌性關係密切。一方面,教師職業認同感作為教師對目前所扮演身份的感知和體驗,是教師自我發展和成長的內在動力。如唐進以英語教師為研究對象,發現教師職業認同感與教學效能感顯著正相關,且前者對後者有積極的正向作用。另一方面,心理韌性代表個體的心理恢復力,是個體心理健康的積極因素,是教師在工作中多種心理體驗的前因變量。
  • 「薦書」《法律職業倫理》
    然而受錯綜複雜因素的影響,多年來我國的法律職業倫理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嚴重製約著社會主義法治的建設成效。為此,2018年初,教育部發布實施《法學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明確將「法律職業倫理」課程列入十門法學專業核心必修課程之一,法律職業倫理教育才迎來了百花綻放的春天。
  • 張建偉:「一日為檢察官,終身為檢察官」的職業烙印
    這意思當然不是說,一旦選擇了檢察官職業,就一輩子擔任檢察官,直到年老退休,從來無措意於其他職業。恰恰是美國的檢察官通常無意一輩子待在檢察官辦公室,檢察官職業往往是一個人走向政界的基礎或跳板。「一日為檢察官,終身為檢察官」的真正意思是說,當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有一段檢察官經歷,他會受到檢察職業的影響,這種烙印會一直伴隨其終身,影響其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
  • 職業認同感對公務員幹事創業有何影響
    公務員的入職動機與其職業穩定性關係密切。要從公務員的入職動機和職業認同現狀入手,區別對待因勢利導,合理保持公務員隊伍的先進性、穩定性和持續性。【關鍵詞】公務員  入職動機  穩定性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對全黨8800多萬黨員提出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 一位年輕檢察官的辭職自述:上升通道漫長,產生了職業倦怠感
    辭職是2015年3月份發生的,助理檢察員(檢察官等級一種)張穎乾產生了職業倦怠感,他覺得個人能力提升遇到一個瓶頸。張穎乾「公訴情結」幾乎所有的法學院學生,畢業時的標配是考公務員,考研,做律師。張穎乾也不例外。當時,張穎乾宿舍裡6個人都在考公務員。
  • 「思政講理」增強「新入職」關鍵期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新入職教師是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中的生力軍和主力軍,他們對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是形成職業堅守的內在動力,並將直接影響其上進心、事業心、忠誠度和成就感,對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事業的繁榮昌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 強化國家認同感:科學無國界 科學家有祖國
    強化國家認同感:科學無國界 科學家有祖國來源:國防參考作者:潘維責任編輯:杜汶紋2015-05-27 09:560
  • 檢察官職業行為規範
    2010-11-16 16:13來源:每日甘肅網 蘭州市七裡河區檢察院   為規範檢察官職業行為,保障和促進檢察官嚴格、公正、文明、廉潔執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等法律,制定本規範。
  • 職業認同感你們是怎樣理解的?
    職業認同的第四個標誌滿足感從哪裡來?大家思考的怎麼樣呢?同樣的問題,我在和身邊的朋友交流的時候,他們有人說滿足感,是因為這個工作能夠體現自己的優勢,在工作的成就感中獲得,也有人和我說滿足感,是因為這個工作符合自己本身的性格特質,自己做得很開心,所以很有滿足感,大家覺得呢?
  • 職業認同感增強 思政課老師有「位」更有「為」
    「十三五」以來,山東省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工作的幸福感及職業獲得感,給予教師更多的人文關懷。作為一名縣城高中教師,我有幸沐浴著教育改革的春風,工作幸福指數「爆棚」。在「硬體」上強化,提高了教師工作幸福感。五年前,辦公室非常簡陋,只有陳舊的辦公桌椅,沒有空調,沒有電腦。冬天的辦公室如冰窖般寒冷,夏天的辦公室像大蒸籠般炎熱。
  • 自我認同感的獲得
    自我認同感是一個人關於自己是誰以及如何定義自己的思想或觀念。包括時間上的連續性和空間一致性兩個方面。當個體開始決定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加入什麼群體,採取什麼信仰或價值觀,支持什麼人際交往方式,以及從事什麼職業方向時,個體的自我認同感就開始建構了。
  • 重塑法律職業倫理教育刻不容緩
    重塑法律職業倫理教育,落腳點在於「法律志業」的確立……邁向「法律志業」的職業倫理教育,需要塑造法律人內心對法律職業的「信仰」和榮耀 在奉「法」為真的現代社會,道德理想國雖未頃刻覆滅,卻也呈現分裂式微之疲態。
  • 「快遞員節」設立背後 職業認同感仍需提升
    快遞員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同時也是職業認同感較低的一個群體。職業認同感較低首先體現在招工難上面。以湖北為例,目前,湖北省內快遞行業從業人員約有10萬人。湖北省統計局對省內32家快遞服務企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0家存在「招工難」,22家表示最缺普通服務人員,6家表示最缺經管人員。
  • 教師職業認同對幸福感影響最大
    ,且教師職業認同感的貢獻量更大。教師職業認同感是教師作為個人和職業者,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工作受學校內外和教師內外各種因素影響,產生完全認可的情緒體驗和心理感受。對於教師職業認同感與其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且能很好地預測幸福感水平的高低這一結果,我們以為,形成良好職業認同感的教師在工作中能更好地悅納自我,能以積極的心態進行更好的職業角色扮演,獲得更高的幸福感,而未能形成良好職業認同的教師易產生職業倦怠。
  • 檢察官實力﹃圈粉﹄-數字報-電子版-PDF版
    本報訊 近日,日照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幹警王亞麗應邀走進曲阜師範大學法學院《法律職業倫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