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2020-08-30 少數民族研究

普通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胡潘,陳貴琳,劉瑩,亓洪勝

(蚌埠學院理學院,安徽蚌埠 233030)

摘要:該研究以普通高校教師為研究對象,調查分析其職業認同感,包括被調查者對家庭環境的滿意程度,對人際交往關係的滿意程度和工作收入對其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對其主觀幸福感都有較為明顯的影響,並在不同的子維度中呈現不同程度的相關係數。

關鍵詞:普通高校教師;職業認同;工作收入;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作為人類情緒表達的重要感受之一,其複雜的組成結構、 獨特的表現形式、 深遠的影響作用,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Ryff(1998)等人認為,幸福是一種建立在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基礎之上的快樂體驗[1]。Diner 認為,主觀幸福感是主觀性、穩定性和整體性的集合,它是個人根據自己內心設定的標準對自己的生活狀況進行評估得出的結果[2]。鄭雪、嚴標賓、邱林(2001)認為,主觀幸福感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它是評價者自身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3]。

教師,作為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其工作質量關係到年輕一代身心發展和民族素質提高。該文旨在通過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對其幸福指數的影響,確定工作收入是否是影響幸福感的首要因素等結論。同時,運用研究結論,積極引導教師提升教師隊伍自身的素質建設,科學提供高校管理者解決管理難題和完善管理體系的思考方向和路徑。

1 研究思路

該文以普通高校教師為研究對象,分別從性別和教齡來研究普通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工作收入和主觀幸福感的基本情況。通過分析問卷結果,解析各維度之間的影響,探討職業認同感對其幸福指數的影響,以及工作收入是否是幸福感的首要影響因素等。

2 研究對象

以安徽省某高校的普通高校教師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走訪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共發放問卷113 份,回收問卷102 份,回收率為90%;剔除錯答、漏答和重複問答的無效問卷,剩餘有效問卷98 份,有效率為96%。

3 研究工具

職業認同量表選自我國魏淑華編制的《教師職業認同量表》。問卷共有18 個研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問卷具有角色價值觀、職業行為傾向、職業價值觀和職業歸屬感4 個因子,4 個因子共解釋了總方差的62.596%。

工作收入量表選自西南大學王曉彥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自編的《在職人員主觀幸福感》中經濟收入這一維度的5 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主觀幸福感量表選自我國學者段建華在1996年對美國國立衛生統計中心制訂的《總體主觀幸福感量表》的修訂版。修訂版使用量表的前18 個題目來進行測量,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效度,重測信度為0.85,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為0.56~0.88。

4 統計方法

採用SPSS 22.0 對問卷調查的數據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 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關分析,探討普通高校教師職業認同、工作收入和主觀幸福感在性別和教齡上的差異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

5 研究結果

5.1 職業認同感、工作收入和主觀幸福感在性別上的差異

在性別因素上(見表1),總體職業認同感、工作收入和主觀幸福感均未出現顯著差異,但職業認同感的子維度——職業價值觀,出現了0.05 水平的顯著差異,具體表現為女性的職業價值觀明顯高於男性。筆者認為出現這種結果的差異性可能是因為女性教師相較於男性教師而言更加謹慎、細緻,能夠更好地融入教師職業,也更容易發掘教師職業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5.2 職業認同感、 工作收入和主觀幸福感在教齡上的差異

在教齡因素上(見表2),總體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均達到了0.05 水平的顯著差異,並且教齡越長,職業認同感越強。筆者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相較於教齡長的教師,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不熟悉教學流程,工作困難較多,這使得教師職業認同感偏低,但隨著教齡的增長以及工作經驗的積累,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也會隨之增強。

表1 職業認同感、工作收入和主觀幸福感在性別上的差異性結果

表2 職業認同感、工作收入和主觀幸福感在教齡上的差異性結果

5.3 職業認同感、工作收入和主觀幸福感的關係

通過數據分析(見表3)可知,普通高校教師的總體職業認同感和主觀幸福感並沒有太大相關性,但其子維度角色價值觀與主觀幸福感呈現出0.001 水平的顯著正相關,說明普通高校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受到角色價值觀的影響。教師以教師職業為榮,在教師職業得到高校、社會更多肯定時,教師們會更加堅定繼續教育事業的信心,獲得更強幸福感。

工作收入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0.001 水平的顯著正相關,即普通高校教師的工作收入會影響到主觀幸福感。固定職業對個人的主觀幸福感的提升有一定促進作用,青年群體主觀幸福感隨著個人收入的增加而增加[4]。所以,在一定範圍內,如果教師的工作收入有所提高,則他們的主觀幸福感也會隨之提升。

總體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呈現0.01 水平的正相關,其子維度角色價值觀和工作收入呈現0.001 水平的顯著正相關,而其他子維度與工作收入均不呈現相關性。筆者認為,在一定程度內,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會相互影響,擁有較高角色價值觀的教師,其工作收入不會太低,反之亦然。

6 幾點建議

影響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因素較多,其中角色價值觀和工作收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最為突出。教師職業在社會發展中具有其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但資料顯示,教師的主觀幸福感指數仍然偏低。綜合本文研究數據以及結論,筆者認為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個人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以提高和穩定教師的主觀幸福感。

第一,明確教師的角色價值觀。充分利用數位化資源,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和角色價值觀的學習,引導教師認識教師職業的重要性,讓教師強化職業認同,並轉化成職業自豪。

第二,培養教師的職業興趣。加強職業興趣培訓,督促教師保持職業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教師教學興趣的形成和發展,當職業與興趣融為一體時,教師就會更加認可自己的職業,並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學潛能。

第三,提高教師的薪資福利。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角色價值觀而言,工作收入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程度更高。工作收入不僅是教師勞動價值貨幣化的實際體現,更是一種對教師職業的認可。如果管理部門能適當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或者為教師提供更好地福利待遇,則會極大地促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激發教師更強的歸屬感,獲得更多的主觀幸福感。

表3 職業認同感、工作收入和主觀幸福感的關係

參考文獻

[1]Singer, Ryff Burton . The Contours of Positive Human Health[J]. Psychological Inquiry, 1998, 9(1):1-28.

[2]Diener E,Emmons R A,Larsen R J,et al.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J Pers Assess,1985,49(1):71-75.

[3]嚴標賓,鄭雪,邱林,等.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來自48 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報告[J].心理科學,2003,26(5):851-855.

[4]刑佔軍. 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J].新東方,2004,11(2): 19-24.

[5]薛薇.SPSS 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M].第三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9)07(b)-0190-03

基金項目: 安徽省省級教學研究項目 (項目編號:2018jyxm0497);安徽省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711305094);蚌埠學院教研項目(項目編號:2017JYXML16,2017jxtd2)。

作者簡介:胡潘(1997-),男,安徽安慶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

通訊作者:亓洪勝(1978-),男,山東萊蕪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概率統計,微分方程數值解;通訊郵箱:357075657@qq.com。

相關焦點

  • 教師職業認同對幸福感影響最大
    教師職業認同對幸福感影響最大 2016年12月19日 10:59 來源: 作者:吳文春 李倩 陳洵 楊潔 字號 內容摘要:研究發現,教師職業認同感、工作穩定性對主觀幸福感都有顯著正向預測效應
  • 職業認同感和心理韌性影響師範生教學信念
    所謂教學信念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教育教學的事實、觀念、理論、思想等確信無疑,並努力踐行的個性傾向,是個體的情感、意志、認知和行為的綜合體。一般認為,積極正向的教學信念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良性影響,而消極負面的教學信念則恰好相反。教學信念的核心部分是教學效能感。研究顯示,教學效能感與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心理韌性關係密切。
  • 泗縣教師節讓廣大教師有認同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安青網訊 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泗縣縣委縣政府、教體局、各鄉鎮黨委政府以及廣大群眾以不同形式關心教育事業,慰問廣大教師,營造了濃厚尊師重教節日氣氛,讓泗縣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有認同感,對所從事的立德育人工作有自豪感和幸福感。提高政治地位,解決教育難題。
  • 「思政講理」增強「新入職」關鍵期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新入職教師是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中的生力軍和主力軍,他們對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是形成職業堅守的內在動力,並將直接影響其上進心、事業心、忠誠度和成就感,對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事業的繁榮昌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 新疆免費師範生職業認同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為研究新疆免費師範生職業認同的現狀,對新疆5所大學的1032名免費師範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顯示,免費師範生在性別和生源地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在是否獨生子女、專業、年級、民族以及家庭月收入上差異顯著。
  • 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學校能做些什麼
    教師,這個看似普通的職業,但是卻能決定著國家和民族未來命運,因此實質上是一項比較重要的職業。因為,教師今天的工作質量,影響著國家和民族未來建設者的素質。黨和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對教師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這就使得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教師職業的壓力就更為突出。
  • 是什麼影響著幼兒教師工作中的幸福感?
    他們也因為自己對待工作的一片赤誠之心而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與愛戴。即使今天,爸爸媽媽教過的學生大都已步入老年,但依然會感念他們,懷念起過去他們曾經為學生們做過的點滴小事或影響他們人生的一些大事。爸爸媽媽後來都走上了高校行政領導幹部的崗位,但這段從教經歷卻是他們最引以為傲的。
  • 教師的幸福感和專業性同等重要
    相關研究表明,高質量的入職培訓對於實現新教師向熟練教師的過渡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不但能增強新教師的技能與知識,擴大他們的教學儲備,提高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和忠誠度,還能支持他們自身的幸福與職業發展,降低辭職率。《指南》聚焦從職前教師教育的畢業生向完全參與教師職業過渡的第一步——走進課堂的最初兩年,從新教師向「熟練教師」過渡的職業階段。
  • 唐科莉:教師的幸福感和專業性同等重要
    新入職的教師往往充滿熱情,並積極準備為課堂帶來不同,但是一般缺乏成熟優秀教師所具有的自信、專業理解及豐富靈活的技能儲備。而有效的支持和入職培訓可以幫助新教師邁向更加成熟的階段。相關研究表明,高質量的入職培訓對於實現新教師向熟練教師的過渡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不但能增強新教師的技能與知識,擴大他們的教學儲備,提高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和忠誠度,還能支持他們自身的幸福與職業發展,降低辭職率。
  • 學點心理學:主觀幸福感
    這個問題就涉及主觀幸福感個體對生活滿意度和幸福度的總體評價。近年來,大量心理學的研究都關注於探索影響人們主觀幸福感的因素。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傳授人們知識和技能,從而讓他們體驗充實的生活。積極心理學要問的問題是:「心理學家能否利用他們掌握的治療精神疾病的科學和實踐知識,幫助人們獲得持續的幸福?」。許多主觀幸福感的研究都側重於確定某些人感覺更幸福的原因。
  • 普通高中教師工作強度及工作滿意度關係調查研究
    這些意見和建議對於學界全面、正確認識和把握普通高中教師工作狀況、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普通高中教師工作強度和工作滿意度兩個問題展開。雖然這些改革無可厚非,但是有些改革較少考慮教師的接受能力和適應性,使得高中教師疲於應對,無形中加大了教師的壓力,使教師產生緊張、焦慮和不安感。[4]學生管理也是讓教師倍感困擾的因素。現在管理學生的難度越來越大。管得輕了不奏效,管得重了家長不依不饒,教育的度越來越難以把握,學生越來越難管理。這也是讓教師這一職業越來越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浙江省高校教師工資收入影響因素分析,文/石 丹 李 濤
    研究結果表明,高校教師階層內部呈現較大的工資收入差距;年齡、職稱、學歷、行政職位對高校教師收入的影響顯著,課時、業績考核對教師的工資收入影響不大。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本文針對高校教師工資收入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 工作中消極情緒的來源:成就感、認同感、價值感和負罪感
    寫在前面首先要說明的是,本文的大部分觀點都是客觀的,排除了主觀能動的調試。換言之,工作中的一些消極情緒也可以通過調整心態來消除。工作中消極情緒的來源:成就感、認同感、價值感和負罪感在成長過程中,大多數95後都沒有物質上的顧慮,至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需要考慮衣食問題,所以我們應該期待一切向上看。
  • 教師節特輯 | 你有職業幸福感嗎?
    01教師不是一份輕鬆的工作,表面光鮮背後使人頭禿,對崗位沒有一點熱愛是堅持不下去的。上課就像在演出,有觀眾的反應,或贊同,或疑問,或無聊走神都是一種反饋和激勵,自從上了網課以後,每天講課就像自己一個人的獨角戲。
  • 學校課程設置合理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學前教育、男生專業認同感
    >在對10名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訪談中發現,他們在專業選擇的過程中懵懵懂懂,2入學後沒有及時形成良好的專業認同感和確立明確的職業規劃,在專業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又受到來自家人、教師、同學、朋友乃至街坊鄰裡等人群觀念和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漸漸萌生了自己不適合當幼兒園教師的念頭,並且他們在升入本科後期出現了應付、得過且過的學習狀態,最終在專業學習的低成就感和現實的經濟訴求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在本科畢業後準備選擇另闢蹊徑
  • 「快遞員節」設立背後 職業認同感仍需提升
    快遞員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同時也是職業認同感較低的一個群體。職業認同感較低首先體現在招工難上面。以湖北為例,目前,湖北省內快遞行業從業人員約有10萬人。湖北省統計局對省內32家快遞服務企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0家存在「招工難」,22家表示最缺普通服務人員,6家表示最缺經管人員。
  • 「讓教師有更多的精神獲得感和職業幸福感!」
    羅綺冬書記代表鎮黨委、鎮政府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戰線的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和離退休教師致以節日祝賀和崇高敬意,向長期支持我鎮教育事業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座談會聽取了劉燕文委員所作的全鎮教育工作情況匯報。與會教育工作者圍繞我鎮教育事業、教師職業發展、加強學校黨建工作和提升教學質量暢談心得體會,提出意見建議。
  • 最具幸福感職業調查 排第一的是「自由職業者」?
    雖然大部分受訪者對於「錢多」表現得還算「超脫」,但在收入面前卻顯得有些「計較」。在「影響國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榜單上,收入排在首位。  四成受訪者坦承,「提高工資水平」對幸福感的提升幫助最大;收入的高低與職業幸福感則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繫。
  • 英語教育變革背景下的教師認同研究
    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作者郝建君系內蒙古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摘要]教師認同決定著教師職業生涯的成功與否,積極的教師認同過程是教師在職業生涯中逐漸確立起來的積極的自我意象。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和教師認同相關理論的追溯,發現教師認同是教師個人內部生成的對自己身為教師的概念和意象,並在該意象的指引下,實現自我意象和體現自身價值的過程。
  • 黃雪梅 王佔軍 | 我國「雙一流」建設高校教師學術職業社會化影響...
    一般認為博士教育是學術職業的起始階段,但工作單位應成為教師學術職業社會化在博士教育基礎上得以持續發展的助推器,以「兩階段論」為分析框架,如果將博士教育和單位看作一個連續體,那麼教師在上述兩個場域中的科研經驗收穫如何?博士培養高校和當前工作單位在提升教師學術水平方面表現如何?兩者對教師的學術職業社會化水平有怎樣的影響?這是本研究的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