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沒什麼大問題,有心痛、心悸、胸悶等症狀,可以按摩心包經

2020-12-19 古今醫案研讀

心臟的疼痛常常會放射到左肩背及左上肢,這是因為現在居於我們左胸部,所以疼痛放射一般也以最近的局部為主。按摩放鬆一下肩膀、手臂疼痛可以得到緩解。這是因為我們在按摩的時候按到了一些經脈、穴位。我們之前少陰心經的時候說過心經的穴位很多是可以調理心臟的,比如神門、靈道、通裡、少海就可以治療心痛、心悸、胸悶等,其中少海尤其可以治療心痛。

心經的穴位可以調節心臟,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也有類似的功效。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心包經的穴位,曲澤穴。

曲澤在肘部的內側面,在正中間那條筋靠近小指頭這一側的凹陷中。主要用於治療心痛,心悸,嘔吐,胃痛,肘臂痛,煩熱,癮疹等情況。

心痛心悸好理解,那其他的功效呢?

①心包經起於胸中,循胸出脅,經前臂正中而止於中指尖。故經脈不暢引起的心痛、胸脅痛、肘臂拘攣疼痛,針刺曲澤穴均有效。

②曲澤是手厥陰心包經五輸穴中的合穴。有句話說:「合治內腑」,心的內腑是小腸,所以曲澤可以治療胃腸道的胃痛、嘔吐等。配上委中可治中暑吐瀉。

③肘部穴位有一個特點,可以退熱,曲澤也一樣,可以用於退心火,清瀉心火、疏理上焦、通行心絡、回陽救逆。

可以用於熱的,也可以用於寒性的。

當用於熱病身熱、煩渴嘔吐、心痛善驚、肘臂疼痛、上肢震顫等表現時,可以配上其他調理心臟的穴位以加強清心除煩,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的目的。比如心的俞穴心俞,心的募穴巨闕,同經之內關、大陵。

當用於中風、吐瀉、中暑等陽脫之象時,可以加上一些補肝腎,溫陽氣的穴位,比如委中等。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這了,歡迎關注,每日一起打卡學習。

相關焦點

  • 「救命的心包經」——常按摩保心臟!
    心包經,又叫「救命的心包經」,是主管心臟外圍如心包、心血管等的經絡。心包經淤阻就會引起胸悶心痛,嚴重時會引起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瘁死,可見這是一條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的經絡,利用它可及時、儘早地發現並預防心血管疾病。
  • 心臟不適,胸悶心悸,但心電圖、彩超卻未見異常,這是什麼原因?
    導語:現在社會的工作壓力比較大,因此很多人都會覺得心臟不舒服,有時甚至會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但是我們在前往醫院檢查時,心電圖和彩超卻未見異常。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心電圖和彩超正常不代表心臟正常很多人在生活過程中都會出現心悸,心臟不舒服的情況,有些人甚至會覺得胸口發悶,喘不上氣。出現這種情況時,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自己的心臟是不是出現了病變。但我們畢竟不是醫生,不可以給自己治療,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還是要及時前往醫院做相關的心臟檢查。常規的心臟檢查不外乎心電圖和心臟彩超,這兩種心臟檢查也被用於診斷心臟病。
  • 什麼是心悸 心悸症狀表現是什麼
    心電圖報告:1.竇性心動過速; 段下移,符合冠心病的診斷。中醫診斷:怔忡心陽不振。用苓桂術甘湯加味溫補心陽,安神定悸。茯苓10g,桂枝10g,白朮10g,栝樓10g,煅龍骨、煅牡蠣各15g。服用5劑後,心悸、胸悶等症明顯減輕。共服此方加減20餘劑,上述症狀消失,心電圖報告在正常範圍內。二、梅尼埃病趙某,女,40歲,工人。
  • 胸悶心悸看急診 病因卻藏的有點深!
    對於偶爾發作且對射頻消融接受程度不高的病人來講,可以在發作時採取Valsava動作(深吸氣後屏氣,再用力做呼氣動作)或按摩頸動脈竇來終止室上速。然而,真的所有室上速都是不致命的嗎?讓我們由一個病例開始今天的學習吧~病例介紹■胸悶心悸急診患者,男,43歲,活動後胸悶心悸10餘天,伴頭暈、大汗、乏力,持續20分鐘左右;既往有高血壓病史。
  • 老年人胸悶保健的方法你知道嗎
    胸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我們都會遇到的,所以,有一個好的方法可以改善一下,真的是非常的好的,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辦,都有哪些方法相信大家也是非常的關心的啦,好了,胸悶的問題,下面就來看看,想知道的朋友就趕緊來看一下吧。胸悶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出現胸悶的情況呢?
  • 按摩這個穴位就管用
    其實,中醫對於暈車有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按摩一個穴位就管用。我們手臂上有一個穴位治暈車很有效,甚至勝過吃預防暈車的藥。央視的科學求證節目曾進行過求證,證明按摩這個神奇的穴位的確能有效防治暈車。這個神奇的穴位就是內關穴。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在《靈樞·經脈》中已經有這個穴位的記載。
  • 人體羶中穴在哪裡,胸悶、氣短、心悸,長期按摩此處或見效
    那麼為什麼說胸悶、氣短、心悸,要找羶中穴呢?想像一下,假設遇到一件很不順心的事,你應該會覺得心裡很堵,那麼堵的位置是不是在胸腔中呢?而羶中,在《簡明中醫字典》中有四層含義,其中之一為胸腔內「心包」所在處。
  • 心悸、心慌出冷汗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卻無異常,怎麼辦?
    優勢: 能記錄患者24小時的心電圖,可以捕捉到陣發性心律失常,並記錄它們的發生時間、數量及分布狀態,有無一過性的心絞痛、心肌缺血以及發作的誘因和發生時間等,還可對一些經常出現心血管病症狀但單次常規心電圖未發現問題的患者進行鑑別診斷。 缺陷: 需要患者的配合,24小時內隨時佩戴,有患者會感覺稍微有些不方便。
  • 這六大穴位 身體不舒服時按摩最管用
    ,具有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清肺止喘、舒暢心胸的功能,緊急時按摩這一學位,對胸悶、咳嗽、心悸、哮喘、心煩、嘔吐等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中醫認為其歸手厥陰心包經,是八脈交會的穴位的一種,對身體的心、胃、氣血、情緒等都有一定的調控作用。如果遇到暈車、頭痛、噁心想吐、心絞痛、腹瀉、呃逆、精神異常,以及女性孕吐、痛經等症狀時,按摩這個穴位都可以得到一定緩解。有時,也常和顫中穴一起配合緩解哮喘和胸悶。
  • 心悸的症狀 日常怎樣調理心悸
    心悸的症狀與有哪些呢?日常怎樣調理心悸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吧。心悸的症狀乏力、面色蒼白心悸的時候會出現全身乏力以及臉色蒼白的情況,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心悸的現象,希望大家能夠明白,還會伴有頭疼的情況發生。
  • 推薦內關穴的正確按摩法經常按摩它會帶來什麼好處
    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流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經的體內經脈,心包經體內經脈經水的氣化之氣無法從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體表,如同被關卡阻擋一般,故而得名。(2)陰維。陰,陰液也。維,維持也。陰維名意指本穴有維護與調節人體內外經脈陰液的作用。
  • 手厥陰心包經9個高清穴道圖
    手厥陰心包經分布於人體胸脅、上肢內側中部、手掌及中指,循行9個穴位,首穴為天池,末穴為中衝。其中有1個穴位在胸前,其餘8個穴位則分布在上肢內側中部及手部。
  • 胸悶心悸氣短 胸悶心悸氣短心好慌怎麼辦
    胸悶心悸氣短心肌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在臨床上小兒很容易患上傷寒性心肌炎。患兒多表現為胸悶、氣短、心跳加速等。專家提醒家長:如果孩子不幸患上了傷寒性心肌炎的話,一定要儘早帶領寶寶去醫院治療,千萬不要等到病情加重的時候,才想起醫治,以免會給孩子帶來更嚴重的傷害。
  • 這幾組陰瑜伽體式,幫助按摩心經、心包經
    心包經:人體自生自長的靈丹妙藥全稱「手厥陰心包經」,簡稱心包經。心包經關係到心臟功能的正常發揮,經常按摩心包經可有效消除心臟外部的心臟積液。解除心臟所受到的不必要的壓迫。有能力將血液送到身體各個部位,將堆積的廢物帶走。
  • 掌握這14經絡不通的常見症狀,你就是艾灸養生的高手了!
    在數千年前,我們的古人就已經發現,有一部分人在生病的時候身體會出現紅色發燙的「線條」,通過按摩或其他方式刺激這些「線條」可以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這裡所謂的「線條」,實際上指的就是我們身上的經絡。說起艾灸的配穴,我們之前也分享了很多的方法,比如說俞原配穴啊,原募配穴,子母配穴啊等等,不過還是會有很多人存在取穴的困惑,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人體14經絡不通的典型症狀,你知道了這些症狀就可以找到相應的經絡,然後在這個經絡上選擇特定的穴位,這樣施灸的時候就會變得很輕鬆。
  • 什麼是心悸 心悸會有這些的症狀發生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會有心悸的現象,那你知道什麼是心悸嗎?心悸的症狀有哪些呢,心悸吃什麼食物能有效的緩解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什麼是心悸心悸,中醫病證名。心悸的症狀心悸是一個常見的症狀,一般認為與心臟活動過度有關。健康人在情緒波動、精神緊張、受到驚嚇、體育鍛鍊、重體力勞動、大量吸菸、過量飲酒、喝濃茶等常可發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發熱、嚴重貧血、急性出血等。另外,神經衰竭和心臟神經官能症患者也經常出現心悸。
  • 胸悶心悸 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心慌怎麼辦
    胸悶心悸眼瞼水腫屬於水腫範疇。本病的病位在肺、脾、腎三髒,與心有密切關係。基本病機是肺失宣降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合,膀胱氣化失常,導致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什麼是氣短心悸想必很多人都有胸悶氣短的經歷,通常是在熬夜,飲酒之後會有這種症狀。如果有類似症狀的發生,那就一定要注意了,如果嚴重的情況下最好還要去醫院進有行治療。那麼如果有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心慌的這種症狀我們應該怎麼辦呢?1、天氣變化。
  • 穴位怎麼按摩 按摩手法有哪些
    內關穴:護心臟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絡」穴,中醫用來治療心臟疾病的核心用穴。內關穴位於腕橫紋上2寸處。堅持按摩一個月後,患者呼吸憋悶、心煩心悸等症狀會明顯減輕或消失。太溪穴:防治慢性腎病的良藥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之「輸」穴,古代又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重在補腎。
  • 八月:心包填塞和迷走反射的定義和區別
    現病史:緣於入院前1年餘無明顯誘因出現心悸,自覺心跳不齊,無突發突止,持續時間約20-30分鐘,經休息、自行服用麝香保心丸後可自行緩解,10天前晨起鍛鍊約1小時後心悸再發自覺心率快,節律不齊,發作時伴胸悶,位於胸骨後,呈緊縮樣,範圍約巴掌大小,無放射他處,伴頭面部冒汗,四肢乏力,休息後難以緩解,曾就診於福清市醫院,查「08-06心電圖示:頻速型房顫,心室率約137次/分」,門診擬「心房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