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方式不斷創新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2020-12-25 瀟湘晨報

淮海中路1258號,一幢褐色磚頭裝點的聯排公寓。望向三樓,弧形陽臺兩側配以細長窗戶——典型的上海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築風格。寫下《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家聶耳,曾居住於此。

站在樓下的29歲市民餘魏捧著一本《暗夜裡的星星之火》而來,作家孫顒寫的《聶耳、田漢離我們多遠》收錄其中,記錄了兩位音樂家在上海的足跡。「何其有幸,我們身邊一條街、一個弄堂,也許就藏著紅色歷史遺址,承載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這本今年8月出版的新書,是「紅色足跡——黨的誕生地·上海革命遺址系列故事創作項目」第二輯,作家們圍繞中共革命鬥爭歷史的軌跡,計劃創作約400篇故事,預計明年7月前推出全部四輯。

從紅色地標的多維保護和開發,到紅色作品創作的蓬勃發展,再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的不斷創新,上海這座血脈中流淌著紅色基因的城市,在過去三年來正積極探索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

「我越來越意識到,紅色文化已經融入上海這座城市的奮鬥歷史與生活日常,觸手可及又蓬勃向上。」餘魏說,在上海紅色文化的激勵下奔湧向前,是青年一代的使命與責任。

點亮紅色地標:融入城市與生活

微信群裡,餘魏最愛向別人推薦的上海旅遊「必到之處」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在這裡,讀懂上海」。

館內,從石庫門建築到一件件藏品,記錄著百年前的「同齡人」們追求真理的過程;館外,梧桐成蔭,翠湖水清,環繞寫字樓和商廈——既是歷史綿延,又能渾然一體。

「上海不僅是黨的誕生地,也是黨創建過程的中心、黨成立後中國革命的早期指揮中心,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上海市政協委員厲震林一直關注的「老漁陽裡2號」——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已修繕布展完畢,於7月1日開放。

這是近三年來上海保護修繕的15處重要革命史跡之一。同樣被保護修繕的還有陳望道舊居。這座位於楊浦區國福路51號的老洋房,一度木樑、樓板腐蝕,鋼窗生鏽,甚至有牆體長出植物。相關部門修舊如舊,著力復原陳望道當年居住時的歷史原貌,這一工程還入選了首屆「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利用示範項目」。

上海近年深入實施「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落實《關於實施上海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一大批星羅棋布於上海各個角落的紅色地標,越來越為市民遊客熟悉。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蘇智良帶領「上海紅色歷史紀念地遺址發掘項目」團隊,不久前出版《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確認了上海1000處紅色紀念地。他說:「上海的『紅色源頭』特點鮮明,這抹紅色是近代上海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城市文化研究必須列入的重要課題。」

市民羅清驪手機裡收藏了一份《上海紅色文化地圖》,這份由上海多個部門共同推出的特殊地圖是最新的2020版,圖文並茂,全方位介紹了多處紅色資源的地理位置、歷史變遷等信息,「周末帶娃好指引,有建築、有歷史、有故事。」

豐富紅色創作:源於城市紅色基因

演了上百場的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一個細節感動了很多觀眾:主人公訣別之時,蘭芬明知無法勸阻李俠,只得不斷去抻平他衣服上根本不存在的褶皺——一段雙人舞傳遞出的掙扎、不舍和大義,讓經歷疫情的觀眾們更能共情。一位觀眾說:「趕赴前線的醫生,何嘗不是今天的李俠。我們心中都有愛和信仰,回望歷史,就是要點燃內心。」

「共情」同樣貫穿著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上海愛樂樂團委約作曲家呂其明創作隨想曲《白求恩在晉察冀》,計劃明年首演。上世紀60年代,呂其明曾為電影《白求恩大夫》配樂。今年疫情中,當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一批又一批奔赴抗疫一線,呂其明激情滿懷再次回到這個主題創作。

今年7月1日,上海立項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光榮與夢想》開機,聚焦從建黨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同一天,上海出品的電影《1921》在一大會址前舉辦開機活動。在這些作品中,上海不是一個模糊的背景,而是革命的熱土,隱藏的主角。

由上海雜技團與上海市馬戲學校打造的雜技劇《戰上海》創新性地將紅色題材與雜技劇結合,但主演王懷甫一度進入不了狀態,他走訪上海解放紀念館時,看到解放上海的真實場景——沒過小腿的泥水裡,豎著尖銳的竹籤。再上臺時,他便將自己代入情境,動作表情逐步到位。

「誰說年輕人不愛傳統戲曲?」27歲的市民廖偉看過上海滬劇院滬劇《一號機密》,非常喜歡,原因歸納起來是簡單二字——「好看」。劇一開場,寥寥數語就交代背景:黨的高層領導人叛變,中央機構被迫撤出上海,20箱重要文件交由主人公保管。「是傳統戲劇,卻採用了懸疑片一樣的結構,中途屢次反轉,戲劇張力很強!」廖偉說,層層剝開的故事中,貫穿的是主人公對黨的堅定信仰。

豐富的紅色歷史資源、濃鬱的紅色文化氛圍,正是這座城市孕育出豐富紅色文藝創作精品的強大基因。

創新紅色傳播:全方位感受「初心」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市民秦添嘗試在手機上「參觀」一大會址:打開直播連結,手機變成了一個高清攝像頭,可以從不同方向旋轉觀看展廳的細節。短短半小時,這場直播就吸引了8.47萬人次觀看。評論區裡有人讚嘆:「太喜歡了,黨史還能這麼學!」

這場直播得以實現,靠的是全新「5G+VR」雲直播技術。在上海,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用以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上海人民出版社與相關平臺合作上線了有聲電子書「重溫紅色歷史,書寫時代華章」專輯,讀者可隨時隨地「聽書」。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王為松說:「當下出版不能停留於把書印出來,更要創新融合手段,擴大傳播效果。」

「青年人通過紅色文創感悟背後的故事和意義是件好事。」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宋依璇記得有一年到外地參加文創展會,一些參觀者還沒來過一大會址紀念館,但通過文創產品能將紅色文化傳播得更遠。在她看來,無論是開發紅色文創產品,還是與「網紅」一起直播帶貨,「紅色文化必須避免僵化傳播,最新的形式我們為什麼不用?當年『一大』的代表們都很年輕,他們都是當時擁抱新思想、最『潮』的一批年輕人。」

最近,餘魏和同學聚會,從漁陽裡轉到淮海路,正是開放式新型商場「TX淮海」,中間豎立著碩大的「國貨」娃娃頭雪糕雕像。他們坐在商場開放的階梯上暢談國際形勢與未來——一牆之隔,兩代年輕人同樣胸懷天下,同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相隔百年,他們同頻共振。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多維保護開發紅色作品創作蓬勃發展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這本今年8月出版的新書,是「紅色足跡——黨的誕生地·上海革命遺址系列故事創作項目」第二輯,作家們圍繞中共革命鬥爭歷史的軌跡,計劃創作約400篇故事,預計明年7月前推出全部四輯。  從紅色地標的多維保護和開發,到紅色作品創作的蓬勃發展,再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的不斷創新,上海這座血脈中流淌著紅色基因的城市,在過去三年來正積極探索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在滬全國政協委員中,就有不少來自中醫領域,在這些委員看來,中醫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弘揚海派中醫文化,對於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海派中醫 底蘊豐厚  「在以前看中醫,石筱山骨傷好,顧筱巖瘍科好,韓哲仙治黃疸……,可謂婦孺皆知,家喻戶曉。」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上海最重要的文化品牌有哪些?答案揭曉了
    閱文集團等10家企業獲「上海文化企業十強」稱號,上海米哈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獲「上海文化企業十佳」稱號,陳睿等10人獲「上海文化十大創新創業人物」稱號,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等10大活動獲上海文化十大品牌活動」稱號。
  • 李強: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市委書記李強主持會議並強調,新時代要有新使命新作為,上海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新時代坐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著力構築上海發展的戰略優勢,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 創新新時代紅色文化傳播
    紅色文化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寶貴財富,面對新時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努力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真正讓紅色文化滋潤人們心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整合優勢資源,提升紅色文化傳播效能。紅色文化傳播要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一是強化傳統媒體網際網路思維。
  • 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李強調研文化產業、察看文化場館、走訪...
    8月1日至2日,市委書記李強用兩個半天時間,就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調研文化產業、察看文化場館、走訪文藝院團,與文化工作者、藝術家和文化企業負責人親切交流。李強指出,文化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用好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充分激發上海文化的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建成更加開放包容、更具時代魅力的國際文化大都市,努力使「上海文化」品牌成為上海的金字招牌。
  • 人民日報客戶端"軍裝照"刷屏 傳播紅色文化需創新
    這正說明,「軍裝照」成了傳播紅色文化有效而且高效的載體,而「軍裝照」的刷屏恰恰彰顯了紅色文化在民間的永恆魅力。 長期以來,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的宣傳,主要體現在傳統媒體上,固然內容很好,信息量也大,但因傳播形式不夠豐富,對年輕一代來說,其精神價值不易入腦入心。 青年是民族的未來,不了解革命歷史,生疏於紅色文化,對其個人成長是一種缺失,對國家發展則是一種隱患。
  • 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李強用兩個半天時間專題調研
    8月1日至2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用兩個半天時間,就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調研文化產業、察看文化場館、走訪文藝院團,與文化工作者、藝術家和文化企業負責人親切交流。李強指出,文化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用好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充分激發上海文化的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建成更加開放包容、更具時代魅力的國際文化大都市,努力使「上海文化」品牌成為上海的金字招牌。
  • 第二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動員宣講會走進麥可將文創園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之地,是中國紅色文化的源頭,近一個世紀以來,紅色文化一直是上海的城市底色,是鮮明的城市標識。第二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自開展以來,始終立足上海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在加強紅色文化傳播,實現紅色基因傳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關於創新文化傳播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的幾點思考
    武威在建設文化旅遊名市工作中,依託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稟賦,深入發掘區域特色文化資源,進一步加強文物合理適度利用,在創新文化傳播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上做文章,積極推動文物及蘊含文化的「活化實踐」,增強涼州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 「上海籍」藝術賽事如何打響品牌?有全球視野,更有中國個性
    原標題: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上海籍」藝術賽事如何打響品牌?有全球視野,更有中國個性創辦不足兩年的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崛起勢頭迅猛,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古典音樂雜誌Musical America Worldwide已將其列入「2018全球頂尖音樂賽事指南」。打響上海文化品牌,要有全球視野,更要有中國個性。要抓準時機一鳴驚人,更要長期堅持不懈耕耘。
  • 上海交大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合作打造中醫藥文化創新傳播平臺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全球中醫藥文化與創意研究中心今天(6月24日)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掛牌。全球中醫藥文化與創意研究中心以上海交通大學文創學院作為兩校合作的紐帶,依託上海中醫藥博物館,通過培養一批中醫藥文創複合型人才。
  • 上海在濱海地區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
    新華社上海電(記者李榮)上海正在杭州灣北岸的濱海地區——金山區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著眼於灣區特徵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建設「產城融合、濱海花園和門戶節點」區域。  據上海市金山區8日發布的消息,上海打造「上海灣區」城市品牌,將著力強化產城融合特徵,聚焦發展大健康產業、綠色化工、休閒旅遊,加快產能提升和動能轉換,全面推動創新發展。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鼎立世界再創輝煌 上海博物館挖掘建設文化品牌...
    這一順應國際流行前沿的撞色搭配,體現了上海博物館的國際化審美,又彰顯了中國元素和上海特色。圖說:上博館標設計的衍生品絲巾《上海博物館視覺形象手冊》(中英文版)在補充了博物館特有的輔助色後,也隨之製作完成。《手冊》規範了上博的整體視覺形象設計,更好地傳播博物館理念,進一步增強上海博物館品牌的標識度和影響力。
  • 助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上海移動5G覆蓋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等多個...
    助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上海移動5G覆蓋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等多個展館賽場 2019年男籃世界盃上海賽區賽事昨天正式開幕
  • 上海奉賢秉持五大發展理念打響五大品牌
    「今年來辦事的個人其實並沒有明顯減少,只是我們的服務方式更加多元化了。」近年來,上海東方美谷品牌影響力、產業集聚度不斷提升。截至2019年底,東方美谷13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各類品牌達3000多個,其中國際國內知名品牌135個。去年,東方美谷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63億元,產業規模佔全市相關行業的40%以上,利潤總額達到66.7億元。
  • 四大品牌建設,怎樣從「打造」邁向「打響」
    如果能服務到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全國乃至全世界,才能跟卓越的全球城市功能相匹配■用辦文化事業的理念和方式去指導文化產業發展,或者簡單地把文化事業產業化,其結果都不會理想。2017年 12月中旬,在中共上海市委舉行的學習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明確提出要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對標國際最高水平,「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今起...
    「翻譯獎」的創辦,一方面將提升上海作為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碼頭」的能級,推動上海國際文化翻譯中心建設,讓全中國、全世界的優秀文藝作品更多地來滬出版、展出、展演、展映;一方面將助推上海原創文藝作品「源頭」建設,進一步用好用足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著力推出更多「上海原創」,推進新時代的上海文藝創作更好地走向全國、擁抱世界。
  • 上海實施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全力打響上海品牌
    為了促進產業融合升級,《工作方案》提出通過企業併購、協議轉讓、聯合重組、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兼併重組;推進連續三年年產量不足1000噸或年銷售額不足5000萬元、工藝水平和技術裝備落後的企業改造升級。此外,為了打響「上海品牌」,在品牌培育方面,多部門還將支持本市生產企業在研發創新、品牌策劃與營銷、運營管理等領域開展品牌培育試點示範。
  • 解放日報論上海「四個品牌」內涵和意義:構築上海戰略優勢的重要抓手
    進入新時代,發展以高質量為要、治理以高品質為先,能否打響具有影響力的發展品牌,將直接決定城市的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  上海應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個品牌。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四個品牌提出的時代背景,深刻理解打響這四個品牌的戰略意義。